08-学科门类:工学---贵州大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学科门类:工学---贵州大学D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5-3年。

四、研究方向
1、高性能复合材料
2、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3、材料表面改性
4、材料设计
5、功能材料
五、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包括全脱产、半脱产、不脱产三种方式(含联合培养、委托培养)。

培养过程应注重以下原则:
1、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文明礼貌教育;
2、鼓励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和公益劳动,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3、导师要从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精心制订每个研究生的培养计划。

导师所在单位要为研究生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4、鼓励聘请外单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担任硕士研究生的兼职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合作培养;
5、鼓励跨一级或二级学科的两位导师共同培养一位研究生;
6、研究生课程的授课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和考试方式。

除了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外,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7、学生除了选修本专业课程中的任选课程外,还可根据导师要求或个人意愿,选修我校其他院(系)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
8、凡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至少2门本科生必修的主干课程。

补修课只记成绩,不记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9、教学实践是培养提高研究生教学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内容可以是40学时左右的课程讲授或辅导、指导实习、协助指导毕业设计或论文等,要求在第四学期前完成,完成后由负责教师写出评语,不合格者应重新进行;
10、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撰写学术论文,一般要求研究生毕业之前要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杂志(含会议论文)公开发表至少一篇学术论文;
1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应修满的学分总数至少为28学分,其中学位课至少15学分。

六、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材料制备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如确因学科发展需要,还可在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之外另增开1—2门研究方向学位课(届时须报研究生部培养科备案)。

七、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使研究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全部训练,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
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对硕士生论文的指导,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倡组成指导小组,既要发挥导师的专长和主导作用,同时又要注意发挥指导小组及教研室其他人员的作用。

来自工厂企业的工程硕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主要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及应用价值。

其论文工作以学校导师为主进行指导,同时可根据需要和可能从选送单位聘1-2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协助指导教师。

硕士生应在第三学期提交文献总结及选题报告,并经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工作。

硕士生论文的要求:
1、对所研究课题应有的新的见解,对某些理论或生产技术问题力求在理论或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要求新见解有科学依据,但不一定要求对新见解进行再实践的验证或生产检验。

2、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广度和工作量。

论文应是由本人独立完成,要能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从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确定合理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均应表明作者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论文一般应包括立题依据(调查研究和文献综述)、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理论分析及结论。

文末应附有参考文献及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整理的原始数据,论文要求文字通顺、条理清晰、书写工整、图表精确、计量单位正确。

八、答辩和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完成后须提出论文答辩申请,经导师、教研室同意,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组成答辩委员会。

答辩委员会一般由五人组成,应至少聘请一名外校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

申请硕士学位者必须至少公开发表1篇论文。

九、主要参考书目及期刊
1、金属学报
2、金属热处理
3、材料导报
4、材料热处理学报
5、有色金属学报
6、高分子学报
7、复合材料学报
8、材料研究学报
9、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10、肖纪美著:《能量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1、冯端等著:《金属物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2、梁成浩等著:《金属腐蚀学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3、魏宝明著:《金属腐蚀理论及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0、王占学著:《塑性加工金属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
11、赵志业著:《金属塑性变形与扎制理论》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12、曾攀等著:《有限元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3、陈传尧《疲劳与断裂》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14、周蕙久、黄明志主编:《金属材料强度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5、赵建生主编:《断裂力学及断裂物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16、刘吉平著:《聚合物基纳米改性材料》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7、查尔斯 A.哈珀编著:《塑料,弹性体,复合材料手册》―――性能
及加工..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8、杨鸣波:《高分子材料手册》(上,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19、阿尔库克(Allcock,H.R.):《当代聚合物化学》(原著第三版)(美)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0、王槐三:《高分子化学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1、何曼君:《高分子物理》(第三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类别课程名

课程编









学期考







备注
一二

学位课公


英语10657M
101 144 4

课√√

试校统
一自然辩
证法
10657M
104
3
6 2

课√





材料测
试技术
080502
M03
5
4 3

课√
张晓
燕合金扩
散与相

080503
M07
5
4 3

课√
梁益
龙金属材
料结构
与性能
080502
M40
5
4 3

课√
梁益
龙高分子
材料分
析技术
080501
M38
5
4 3

课√徐涛聚合物
材料改

080503
M23
5
4 3

课√罗筑聚合物
材料结
构与性

080503
M16
5
4 3

课√于杰
非必


科学社
会主义
理论与
实践
10657M
201
3
6 1

课√


校统

数值分

10657M
202
8
2 2

课√

试应用数
理统计
10657M
203
3
6 2

课√

试专业英

10657Z
110
1
8 1

课√



耐磨材

080502
M13
3
6
2





学位课金属陶

080503
M24
3
6
2




查材料强
韧化机

080503
M40
3
6 2


√考
查电化学
原理
080502
M41
3
6
2




试有限元
方法
080501
M16
3
6
2




试材料科
学进展
080501
M31
3
6
2




查弹性力

080503
M31
3
6
2




查塑性力

080503
M32
3
6
2




查材料表
面与界

080503
M33
3
6
2




查材料热
力学
080501
M05
3
6
2




试金属材
料强度
与断裂
080503
M08
3
6
2




查晶体缺

080503
M37
3
6
2





材料设计与预测080503
M38
3
6
2





固体物理080501
M20
3
6
2





稀土金
属在钢中的应用080502
M22
3
6
2





模拟研究方法080503
M49
3
6
2





高分子材料表征080502
M17
3
6
2





超微细
粉体在聚合物中的应用080503
M25
3
6
2

课√


高分子
材料的强度与断裂080501
M42
3
6
2





高分子材料降解与稳定080502
M61
3
6 2





高分子材料流变学080502
M62
3
6 2


√考

生物医用聚合物材料080501
M43
3
6
2





高分子化学080503
M11
3
6
2




高分子物理080503
M10
3
6
2





高分子材料实验技术080501
M44
1
8
1





伍玉

材料科学实验技术(1)080501
M22
1
8
1





卫广

材料科学实验技术(2)080501
M23
1
8
1







培养环节助教、助研或助管1学分
三年参加20次学术活动1学分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答辩时间(第二学年开始两周内完成) 1学分
公开作学术报告至少一次1学分
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1学分
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
参加我校认可的外国语水平考试,达到规定的分数线
说明:课程总学分28—31学分,学位课学分15
学分,培养环节学分不少于4学分,共
32—35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