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风建设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风建设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研究
作者:冼智锦,李珠珠,何华珍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3期
2016年底,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
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几个根本问题。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
业发展新局面。
一、学风的定义
学风是指学校学习的氛围,其有两个方面的内涵:就学校而言,学风反映了高校教学管理
和学术研究的情况,以及高校教师的治学的精神和态度,突出反映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
培养水平;就学生而言,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风貌,包括行为规范和思
想道德规范等,集中反映在大学生的学习绩效和学习状态上。
这两个方面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二、学风建设和思政教育相辅相成性
1.所达到的目标相同。
学校中,不管是思政教育还是学风建设,其目的是都是通过理论方
面的教学,培养一种态度,掌握一种方法,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行为上形成正确
的三观,不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让学生可以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中。
2.其核心内容相同。
高校的学生,三观尚处在可塑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
学生正确的三观,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而学风
建设的目标就是确保在学校的领导下,让学生养成规范的学习生活习惯,以适应“象牙塔”外
的社会生活。
3.具有相互依赖性。
学风建设也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学风建
设为载体。
思想政治建设不能单单依靠学生的自觉性来形成,必须加以学校的引导和督促,而
学风建设就是这样一个措施。
在学风建设过程中,也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力度,确保思
政教育入脑入心。
三、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多数大学生在进校后目标不清晰。
很多大学生在完成高考后,对自己疏于管控,在没有
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自律意识逐渐降低,对大学生涯没有做出及时规划,缺少奋斗目标。
加
之大学的课程不是十分紧凑,学生拥有更多可以支配的时间,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放松对自
己的要求,学业方面尤为突出。
2.不清楚自己所学专业。
一些学生在报考大学学校及专业的时侯,往往考虑不周全,比如
一个数学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在报考专业时,就会选择语言文学类的专业,其实学生本身并
没有过多的对报考专业进行了解,等真正入学以后就会发现自己所学专业并不符合自己的兴趣。
3.其他因素影响。
此外,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人际交往、家庭经济状况等等,这些因素如果不加以解决处理,也会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
四、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1.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具有陶冶情操、规范行为等作用,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学风
建设的推动力。
对于学生,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启迪心智,还能对其全面发展
产生很大的良性作用;对于教师,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在教师队伍当中形成凝聚力与创造力。
健康的校园文化既能对优良学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又能为优良学风建设提供载体与保证。
抓
高校思政教育建设不能离开学风的建设,学风的建设要与校园文化形成合力。
一是要改善校园
环境。
校园环境包括教学区和生活区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优美的校园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对向好向善的发展起到了一股推动作用。
很多学校也开展评比文明宿舍、和谐宿舍等活动,就是对校园软环境的一种补充和延伸。
二是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学生社团在高校中起着重要
的积极作用,举办多种形式的高校文化艺术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既能够提高学生之间
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一种赶超比拼的正能量,又能够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从而掌握
一定的本领。
2.结合高校教学过程。
思政教育是学风建设的一个载体。
因此,学风建设的过程离不开思
政教育。
很多高校通过将思政课程纳入到主课程当中,通过增设学风建设内容、增加课时、增
加学分等方式让学生对思政课提高重视。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为了学风建设而教学,应将课
程教学涉及的教学内容与学风建设有机衔接,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形成良好的习惯与积极
的生活态度。
还要增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理解与接受思政教育。
3.紧密结合创新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
在高校的思政教育环节当中,学风建设也
要积极创新,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作为大学,如果不能及时地学习先进的理念,不能
跟上时代的潮流,就无法管理每一年都新招进来的大学新生。
尤其是现在的学生个性张扬,独
立意识强,在与其交流的过程中仅仅采用传统的方法可能起不到很好的作用。
当今的大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有着鲜明的个性,如何在保障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兼顾学风
和思政教育建设很重要。
这就需要学校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法宝,改革学风建设各项制度。
从
以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主、理论教学比重大、教材与教学方式单一当中解脱出来,注重培养学生
的实践操作能力,尽快将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如通过开展各项创新的社团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强化制度建设。
制度为先导,才能够将好的政策严格执行下去。
规范学生和教师的各项
行为,就必须加以制度的约束和执行标准。
当下,很多学校给大一新生明确了行为准则,但是
在执行中却流于形式,加之行为准则忽略了老师这个角色,这就不利于学校的学风建设和思政
教育培养。
因此,学校应该尽快建立高校教师考评制度,重点考察教师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
与此同时,学校还要把新生行为准则进一步细化,防止流于形式,如完善班级考核制度,制定
检查评比环节。
明确细则,把学风建设纳入到学生工作考核中。
邀请一些专家和在社会上有影
响力的人物到校开展演讲培训,培养学生乐于进取,不断拼搏的生活态度。
5.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新媒体环境下,受到很多潜移默化的影响,新
媒体已然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他们的语言、交往模式甚至行为习惯都有新
媒体的烙印。
新媒体是一个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学校可以将一些相关的政策、制度、活动等
进行报道和宣传。
利用好易班资源,以及建立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台。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要
求学校必须接纳并且善于利用,开展学风建设活动、校园文体活动或者制度宣传等,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也非常有利于学生接受。
五、总结
学风建设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拥有良好的学风环境,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就可
以顺利开展。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建设良好学风不是一蹴而就的,学风的传承和巩固也不是
一劳永逸的。
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形成的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及时更新理念,在巩固的过程中也要积极结合当下时代背景进行调整。
可以说,学风建设就是一种校园的文化建设。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学风的形成和培养需要几十年的积淀才能达到。
这就要求高校要在建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
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应该把学风建设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和当务之急,注重学风的开发和利用,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与时俱进,积极动员和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学风建设,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才能使学风水平得到稳步提高,从而能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