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总复习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式转换〕
一、扩句和缩句
扩句是指把一个简单的句子加上用来表示修饰、限制、补充说明等词语,使原句在不改变原意的根本上,更加准确、生动、鲜明。
例:春天盛开花朵。
—〔扩句〕—生机勃勃的春天到处盛开鲜艳的花朵。
缩句是与扩句相反,把比拟复杂的句子中修饰、限制、补充说明等的词语去掉,只保存句子最根本的成分,使句子更让人容易理解。
例:五年级的同学兴高采烈地观看年级组足球比赛。
—〔缩句〕—同学观看比赛。
1、小鸟唱歌。
〔扩句〕
2、老师批改作业。
〔扩句〕
3、战士们守卫边疆。
〔扩句〕
4、强烈的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广阔的田野。
〔缩句〕
5、一匹匹骏马在美丽的大草原上飞快地奔跑。
〔缩句〕
6、繁荣的香港是世界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缩句〕
二、“把〞字句变“被〞字句:
例:他关上门。
—〔把字句〕—他把门关上了。
—〔被字句〕—门被他关上了。
练习: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被〞字句。
1、一群蚂蚁吃了一条大青虫。
2、解放军叔叔战胜了洪水。
3、泪水湿润了他的眼睛。
三、反问句、陈述句和双重否认句之间的转换:
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它的后面用句号表示,语调一般是平的。
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双重否认句是使用两个否认副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
反问的形式比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双重否认句是不容质疑的。
例: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四周围黑洞洞的,不会不容易碰壁。
陈述句与反问句相互变换:
1、我们必须要明确目标,脚踏实地地学习。
2、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
3、我忘不了童年的一件件趣事。
4、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5、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6、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反问句和双重否认句相互转换: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呢?
2、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
3、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
吗?
4、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5、玉澜堂庭院里的海棠花开得不会不旺。
6、没有一个人不说大兴安岭的景色很美。
四、第一人称直接表达改为第三人称间接转述:
两者的句式不同,标点不同,表达的感情也有所不同,但意思是根本相同的。
例:小明对我说:“我星期天要去北京旅游。
〞小明对我说,他星期天要去北京旅游。
练习:直接表达与间接转述相互变换。
1、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2、小红说,她是少先队员,帮助别人是应该的。
3、老师告诉刘强,他曾经也犯过错,但改正了。
他叫刘强也和他一样知错就改。
4、小明快乐地告诉妈妈:“我被评为了校三好学生。
〞
5、科利亚说:“今天我不仅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人一天天地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
6、王小明对李芳说:“我要向你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
7、鲁迅对周骅说:“我小时候的鼻子和你一样,也是又高又挺的。
〞
关联句
一、知识整理:
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
2、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
“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如:
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便
3、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
而且物产丰富。
〞
而且、不但还、更(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
甚至
4、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
5、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局部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
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
6、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7、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
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
8、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
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管〕也〔都〕、只有才、但凡都、除非才
二、能力测试:
1、在括号里天上正确的关联词语。
①〔〕多读多练,作文〔〕会进步。
②〔〕风吹雨打,我们〔〕要坚持到校学习。
③雨来〔〕牺牲生命,〔〕泄露秘密。
④〔〕要努力读书,〔〕要关心政治。
⑤〔〕走到哪里,他〔〕听到乐声。
⑥〔〕我俩住得很远,〔〕不常见面。
⑦〔〕困难再大,我们〔〕要按时完成任务。
⑧〔〕你容许去,〔〕该准时去叫他。
⑨〔〕别人的意见不对,我们〔〕要虚心听取。
⑩弟弟〔〕年纪
小,〔〕很懂事。
2、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小句合成一句话,使句子更简洁。
①小华的字写得很快。
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②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
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③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看精彩的武术表演。
④你没有告诉我。
我知道了。
⑤我们发动群众。
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3、从以下句中关联词使用的正误,错误的在原句上改正。
〔〕
①即使石块有多重,小草也要从下面钻出来。
〔〕
②因为同学们信任你,你所以应该勇敢地接受这份工作。
〔〕
③虽然太阳离地球太远了,但是我们并不感到它有那么热。
〔〕
④这件好事是李晓华做的,也是我的同学张晔做的。
〔〕
⑤只要平时从严从难地刻苦训练,就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
绩。
〔〕
⑥鲁迅先生不是伟大的文字家,而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
家。
〔〕
⑦山上开满了杜鹃花,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
精神。
〔〕
4、综合运用
①暑假兴趣小组报名结束后,我问小刚:“你〔〕参加美术小组,〔〕参加航模小组?〞
小刚让我猜一猜,我说:“〔〕美术组,〔〕航模组。
〞他笑了笑说:“〔〕美术小组,
〔〕航模小组。
〞我纳闷地问:“你为什么这样选呢?〞他认真地说:“〔〕我以前都参加
美术小组,〔〕这一次我要参加航模小组。
〔〕这样,〔〕让我个方面的素质都得到
提高。
〞
②抛开?三国演义?这本影响力最大的小说,仅就史书上提供的资料,关羽实在没有资格
在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他很英勇,〔〕事实上不过是一个莽汉,
〔〕缺谋略,
〔〕缺修养,〔
〕心胸狭窄、不识大体。
他眼睛中只有一个主子,和一个小圈
圈。
〔〕
排斥诸葛亮,〔〕排斥黄忠。
〔
〕不是刘备把他说服,关羽很可能
〔〕生出二心。
③一个自甘堕落、自我放弃的人,〔〕是在较好的环境中,〔〕他不愿意学习,〔〕
依旧一无所成。
〔
〕我们能战胜自己怯懦、疑惧、自私、虚荣等弱
点,无疑〔〕是一个
相当成功的人。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
〔〕是碰到困难,〔〕是取得成绩,都
应该始终牢记:
〔〕努力,〔〕进步;〔〕放弃,〔〕失败。
④"质疑"就是独立思考,敢与提问。
〔〕要追根问底,〔〕不要怕所谓的“教师权威〞。
这〔〕虚无主义者的疑心一切,〔〕执迷于一切权威的结论。
〔〕敢与“质疑〞,〔〕学得更好。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都要〔〕敢于"疑",〔〕善于"疑"。
一、设问和反问:
1、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开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科学技术的力量。
2、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愿。
例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3、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认什么;反问那么明砌表示肯定和否认的内容。
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二、排比和对偶:
1、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证据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
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例: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
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
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肢下踩。
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
意思的修辞方式。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
对偶必须对称,而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三、夸张:是为到达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它能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衬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夸大〕
例: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缩小〕
例: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超前〕
四、拟人和比喻: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它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例: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比喻就是“打比方〞。
既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
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它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例: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
比喻和拟人的不同点。
(1)拟人是仿照人的特征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拟人中,本体必须出现,人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五、综合练习:
读下面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柳树姑娘在微风中点着头;杨树爷爷哈哈地笑着。
〔〕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3)赶超,关键是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
为什么人们称猫头鹰是捕鼠能手呢?因为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竟能消灭上千只田鼠。
〔〕梧桐树的枝丫像鹿角一般向外伸展着。
〔〕
(4)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汇报呢?〔〕
(7)小草悄悄地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人间。
〔〕
(8)毛主席说道:什么“老〞,什么“身体不行〞,什么“困难障碍〞,在你面前都降服了。
〔〕
(9)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
(10)井冈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长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
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
要求写句子。
特务很狡猾。
〔改为比喻句〕
天空中有一轮明月。
〔改为比喻句〕
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
〔改为拟人句〕
河水哗哗地流着。
〔改为拟人句〕
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改为夸张句〕
考场上静得很。
〔改为夸张句〕
雨“〞在四季各不相同:“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
〞请你用拟人的方法为(①春
雨、②夏雨、③秋雨、④冬雨夹雪)其中的两种雨各写几句话。
()雨:
()雨:
以下哪些是比喻句,请打上“√〞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
喜事似的。
〔〕
(3)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4)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
人民效劳。
〔〕
(5)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6)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
轻地掠过去。
〔〕
(7)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
〕(8)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
对对联。
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局部,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改后为: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联:读好书乐趣无穷。
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学子论古今
修改病句
一、知识整理:
1、病句种类例如:
语序颠倒:这些是唐朝出土的文物。
前后矛盾: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成分残缺: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重复啰嗦: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5 )搭配不当:坚持写日记,写
作能力就会迅速提高和扩大。
(6 )
关联词用错: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
(7
)不符合事实:?林海?的作者是冰心。
(8
)归类有误:?小学生语文学习?和?中国少年报?是我最喜欢读的报纸。
2、修改方法指导:
修改病句要记住:遵原意,少改动。
它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是:
读:读懂原句,揣摩说话人本来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然后找准病因,辨清病句的类别。
画:用铅笔在病句上画出需要修改的局部,以便针对病因,进行分析、修改。
改:运用修改符号,进行删、补、换、移。
对:把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性质的校对阅读,看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病产生,是否把说话人原先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了。
二、能力测试:
1、写出以下句子出错的原因,并在原句上改正。
(1
)在文娱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
(2 )
数学作业他都做完了,只剩下最后一道题还没算出得
数来。
〔〕
(3
)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
(4
)既然有天大的本领,也不能骄傲。
〔〕
(5 )星期天,我穿上洁净的衣服,把脏衣服脱下
来。
〔〕
(6
)早稻熟透了,田野里像铺上了绿色地毯。
〔〕
(7
)小兴安岭的夏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
2、考考你。
(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
小学语文总复习计划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馈。
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和大合唱。
我们要不断改良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坏的作风。
墨绿的麦苗舒展着嫩叶。
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
经过普法教育,群众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他的一双手几乎完全冻僵了。
(10)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1)我们在学习上应当有不怕困苦的精神
21 / 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