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 技术的性质3教案 苏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课本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技术的性质
章节: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二节技术的性质
课时:第2课时
作者:应良志(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黄岩中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知道技术具有两面性,了解应当如何防止产生负面影响。
(2) 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3) 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能对案例进行分析,形成分析和解决技术问题的基本思路。
(2) 通过教材设置的各个活动,形成看待技术及其问题的基本态度。
(3) 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学习,自觉抵制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学会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通过交流、讨论,养成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
(2) 了解一项技术的产生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在进行技术创新时要有良好的态度和品质。
(3) 通过学习和讨论,初步形成正确的技术价值观。
(4) 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学习,自觉抵制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学会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
技术的两面性的理解;技术的专利性。
三、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正确的技术价值观;学会保护知识产权的方法,抵制侵权的行为。
四、教学方法
讲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二节“技术的性质”的第2课时。
这节内容主要有二个知识点:一是技术的两面性,能分析所例举技术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并知道如何减少负面影响;二是技术的专利性,体会知识产权、专利制度在保护技术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侵权的,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的权益。
在前一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只是了解了技术的三个性质,本节课中学生将继续学习技术的两个性质,对技术作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去了解我们所处的技术世界。
本节的教学重点将放在技术的专利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使用技术,维护自己的权益,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2. 设计理念
技术的性质从知识掌握的难易程度上来说,属于中等偏易的程度。
对于技术的几个性质,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本节课不仅要求掌握技术的性质,更是要让学生学会案例的分析,并采用合理的形式进行回答。
特别是对于技术的专利性,要适当补充一些知识。
备课时要对书本上的案例进行适当的处理。
对于第一个活动“马上行动”,如果要求学生以作业的形式去完成的话,学生也会完成,但是至少学生对此兴趣不大。
我们最好能例举一些他们身边的技术,并辅以图片,让他们能够从图片上了解技术的两面性,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对于第二个案例“决定胎儿性别
的技术”,学生会有一定的兴趣。
我们就需要对这个案例进行深入挖掘,找出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并进行思考的切入点,如“离心机的工作原理”,由此我们可以例举和分析生活中B超技术的不合理使用。
对于第三个案例“复印机的专利壁垒”,可考虑更换案例或者增加案例,因为这个案例并不能吸引学生。
对于第四个活动“马上行动”,是一个有意义的活动,学生通过这个模拟活动,了解技术专利申请的过程,这也是技术素养的一部分。
教师要设计和安排这个活动,并在活动过程关注课堂,关注学生。
在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要使学生学会分析的方法。
第一,要让学生知道要回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案例,做到有的放矢;第二,要让学生学会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能够提取题中的关键词并用语言重新组织;第三,教师也要指导学生表述的内容和形式,特别是关键词的使用问题。
3. 教学策略设计
案例分析在第一节课就已经提出,这是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基本方法。
适当调整课本的案例,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案例要来自学生的生活,或者学生已接触过的知识,不能是学生熟悉的或者完全陌生的。
(1)人气王手机N97作为引入,回顾上节所学习的技术三个性质,再次强调回答的规范和形式。
(2)请学生例举手机带来的不好的影响,引出技术的两面性。
让学生参与课堂,同时要教育正确使用手机,不要影响学习。
(3)完成课本第15页的“马上行动”,理解技术的两面性。
(4)通过对案例“核技术的威力”的分析,并以震撼人心的画面,提醒学生要正视技术的两面性,尤其要注意技术的负面影响。
(5)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克隆技术的两面性,引发学生对“技术挑战着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思考。
(6)由案例“中国龙芯3A”,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责任感,了解中国CPU技术的发展程度,引出技术的专利性。
(7)对于技术的专利性,需要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得更多,保护自己的权益,不侵犯他人的权益,形成法律意识。
(8)通过模拟专利的申请过程,学生对申请过程会有大致的了解,这也是技术素养的一部分。
通过活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助于知识点的落实。
4. 学情分析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理解能力,对于技术的几个性质的理解应该不成问题,不过学生对于案例分析的方法仅是初步接触,并不是很熟练。
另外,学生对于如何正确地使用技术并不是很了解。
现在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有很强的个人主义,导致在使用一些技术或者产品,并没有注意到对他人的影响;有些是错误地使用技术,给自己和他人都会带来伤害;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侵犯他人的权益,或者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将以技术的专利性作为重点,尽管在教学要求中并不是重点。
六、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的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PPT、信封、道具、专利申请模拟方案等。
2. 教学课件的准备
教学课件比较简洁,多以直观的图片来说明,抓住关键知识点,突出中心。
七、教学过程
1. 引入
案例分析:人气王手机N97的图片和相应的文字,说明其优点和缺点。
问:该技术产品体现了技术的哪些性质?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特别要注意学生答题的规范和要求)
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
问:手机在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有没有带来一些不方便,甚至是危害?
学生回答:有,如不正当使用手机影响学习,手机电池爆炸伤人事件等……
教师总结:手机是一种技术产品,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影响的一个具体体现。
手机在方便人们进行通信交流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这个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技术的两面性。
(教师此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提醒学生该如何使用手机,不要影响学习。
)
2. 技术的两面性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
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
学生活动:课本第15页,列举几项常见的技术,并分析其正反两面性。
如果技术的实用价值被认为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甚至于不考虑技术对环境、对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而盲目地追求功利性,这就违背了技术的本义,走向了它的反面。
技术的两面性,有些是源于技术本身的不足,而更多的是人们对技术的不恰当使用。
案例分析:核技术的威力——核电站和核武器
2004年7月,位于浙江南部的三门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获得国务院批准。
这是继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之后,获准在浙江省境内建设的第二座核电站。
三门核电站总占地面积740万立方米,可分别安装6台100万千瓦核电机组。
全面建成后,装机总容量将达到1200万千瓦以上,超过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
一期工程总投资250亿元,将首先建设两台目前国内最先进的100万千瓦级压水堆技术机组。
三门核电站最快将在2010年前后发挥作用。
核武器爆炸时释放的能量,比只装化学炸药的常规武器要大得多。
例如,1千克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约8×10^13焦耳,比1千克梯恩梯炸药爆炸释放的能量4.19×10^6焦耳约大2000万倍。
因此,核武器爆炸释放的总能量,即其威力的大小,常用释放相同能量的梯恩梯炸药量来表示,称为梯恩梯当量。
美、苏等国装备的各种核武器的梯恩梯当量,小的仅1000吨,甚至更低;大的达1000万吨,甚至更高。
合理地使用核技术,它能给我们带来福音,同时核材料本身所具备的辐射对人有很大的影响,但核技术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原因还是人们不正确地使用。
如投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其负面影响范围很大,时间也很长,存活下来的人和周围的生活,许多发生了病变和变异。
现代技术的发展,也挑战着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案例分析:克隆技术的争议
/d/200809/8bf3f4e4-079f-4336-9997-4dc90ee19577.shtml#8bf3f4e4-079f-43 36-9997-4dc90ee19577
克隆技术能改变器官移植中供需不平衡的关系,但也挑战着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在技术的发明和使用的过程中,应避免急功近利、目的不良、实用不当等情况的发生,始终坚持技术造福人类的信念。
问:我们该如何看待技术所具有的两面性?
学生讨论:……
3.技术的专利性
案例分析:中国龙芯3A——中国自己的CPU
中国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四核CPU,龙芯3号处理器采用的是65nm(纳米)工艺,主频1GHz,晶体管数目4.25亿个,单颗龙芯3A的最大功耗为15W,理论峰值为16Gflops,每颗
CPU单瓦特能效比1.06Gflops/W,是目前X86 CPU的2倍以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龙芯3号多核CPU系列产品定位服务器和高性能计算机应用。
问:中国为什么要研制自己的CPU?为什么不用其他更好的CPU?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我们在学习技术的创新性时讲过,不掌握核心技术,就会受制于人。
CPU技术是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核心技术,中国要想使用别国的CPU,必须征求他国的同意,并要花钱购买;同时他国的CPU可能存在着漏洞和陷阱,中国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国防技术等方面就会受制于人,甚至泄露机密,处于被动的位置,特别是在非常时期,如战争时期。
而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芯,可以打破这种局面,这就关系到技术的另外一个性质——技术的专利性。
在技术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技术发明者对此享有特有的权利,并受到法律的保护,这称为技术专利。
由于技术是技术发明者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它凝结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为使技术创新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必须要保护技术发明者的合法权益。
专利的实施对于技术创新活动,从发明创造的构思开始,一直到研究、开发、实现产业化、走向市场这一全过程起激励、信息传播和市场保护作用的制度。
而其中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最重要的一块内容。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广义上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各种权利。
狭义上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三个部分。
案例分析:课本第17页,复印机的专利堡垒
问:专利有什么作用?
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
它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习惯内,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
专利权是不能自动获得,对于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或使用新型技术,必须履行《专利法》所规定的专利申请手续,向国家专利局提交必要的申请文件,经过法定的审批程序,最后审定是否授予专利权。
主要过程为: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授权阶段。
教师可再举例说明专利的三个基本性质:垄断性、地域性和时效性。
学生活动:每两人一组,两人分别扮演申请方和受理方,模拟专利申请的过程(道具已放在信封中)。
教师关注学生活动,并给予指导。
4.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技术的两面性和专利性。
技术既有实用性又有功利性,由此引发的技术伦理问题尤其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技术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具有专利性,专利保护的权利需要依法取得,大家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不要侵犯他人的权益。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选择了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或者说是案例的本质给了学生太大的震撼,所以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和热情比较高,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得也比较扎实。
然而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总结一下有这样几点:
1. 引入部分可进行德育,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手机,但是所花时间较多。
2. 对于核技术和克隆技术的讲述,由于本身知识的限制,不够深入。
3. 学生模拟专利申请的活动,设计不够严密,所花时间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