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8分,共5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2小题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升空212秒后,整流罩部分按原定计划与箭体分离.飞船入轨后经过2天独立飞行后,于2016年10月19日凌晨,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对接时的轨道高度是393公里.此次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天.1.上述材料中哪个表示的是时刻()
A.7时30分B.212秒C.2天D.33天
2.从火箭发射到整流罩分离的过程可看作火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中能正确反应其运动规律的是()
A.B.C.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马龙打出的弧旋乒乓球,可把乒乓球看作质点
B.研究女子20公里竞走奥运冠军刘虹冲线动作,可把她看作质点
C.参考系必须选取静止不动的物体
D.研究天宫二号绕地球运动一周的时间,可以把它看作质点
4.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是标量
B.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C.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D.当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5.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则其加速度一定为零
B.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大,则其加速度一定大
C.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则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D.当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则其速度一定减小
6.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为v=4+4t(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为8m/s2
B.2s末的速度为12m/s
C.物体第1s内的位移大小为5m
D.在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
7.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的同一高度,同时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A.质量较大的物体先到达地面
B.体积较大的物体先到达地面
C.质量较大的物体重力加速度大
D.两个物体同时到达地面
8.一个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初速度为20m/s,它升到最高点经历时间及上升的高度分别为(g=10m/s2)()
A.1s,10m B.2s,20m C.3s,30m D.4s,40 m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D.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
10.一圆球和两块光滑板接触,底下的一块板水平.能正确画出小球受力图的是() A.B.C.D.
11.如图所示,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位移(s﹣t)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质点做直线运动,B质点做曲线运动
B.最初4s内B质点比A质点位移大
C.A、B两质点在4s末相遇
D.B质点最初4s做加速运动,后4s做减速运动
12.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开始用4s通过了12m的位移,接着用8s通过48m的位移,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0.2m/s2B.2m/s2C.0。
5 m/s2 D.5 m/s2
13.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10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8m/s
B.汽车在2s末的速度方向和8s末的速度方向相反
C.汽车在10s末的速度为零
D.在0~10s内汽车行驶的总位移为72m
1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其中t2=2t1,则()
A.t1时刻甲在前,乙在后B.t1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D.t2时刻甲在前,乙在后
二、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15.如图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大小的关系,试由图线确定:
(1)弹簧的原长;
(2)弹簧的劲度系数;
(3)弹簧长为0。
20m时,弹力的大小.
16.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到了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常用的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都是(填“直流电”或“交流电").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如图所示为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的两点中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s,其中x1=8。
09cm、x2=8。
71cm、x3=9。
31cm、x4=9。
90cm、x5=10.50cm、x6=11.11cm,则打计数点A时小车瞬时速度的大小为m/s,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是m/s2.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17.物体从离地面5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10m/s2).求
(1)物体下落时间
(2)物体落地速度
(3)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18.汽车先以0.5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0s末因遇到障碍汽车紧急刹车,已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求:
(1)汽车运动的最大速度;
(2)汽车刹车后的6s内所通过的位移.
(3)汽车整个过程中通过的路程.
19.A、B两辆汽车,在同一条直线上同向匀速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 A=10m/s,B车在后,其速度v B=20m/s.当两车相距x0=10m时,
(1)如果两车都以加速度a=2.5m/s2同时加速.加速后多长时间B车能追上A车?
(2)如果B车以加速度a=2。
5m/s2刹车,A车仍按原速率匀速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若能,请求出相撞所用时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一(上)期中物
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8分,共5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2小题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升空212秒后,整流罩部分按原定计划与箭体分离.飞船入轨后经过2天独立飞行后,于2016年10月19日凌晨,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对接时的轨道高度是393公里.此次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天.1.上述材料中哪个表示的是时刻()
A.7时30分B.212秒C.2天D.33天
【考点】时间与时刻.
【分析】时刻是一个时间点;时间是一段,是两个时刻的差,有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因此得解.【解答】解:A、10月17日7时30分,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都对应一个点,是时刻,故A 正确;
B、升空212秒后,整流罩部分按原定计划与箭体分离,212s对应的是一段时间.故B错误;
C、飞船入轨后经过2天独立飞行,所以2天是一段时间,故C错误;
D、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天,所以33天是一段时间.故D错误;
故选:A
2.从火箭发射到整流罩分离的过程可看作火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中能正确反应其运动规律的是()
A.B.C.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保持不变,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象的形状能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解答】解:A、该图表示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该图表示速度均匀减小,加速度不变,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该图表示速度均匀增大,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根据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知该图表示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直线运动,故D 错误.
故选: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马龙打出的弧旋乒乓球,可把乒乓球看作质点
B.研究女子20公里竞走奥运冠军刘虹冲线动作,可把她看作质点
C.参考系必须选取静止不动的物体
D.研究天宫二号绕地球运动一周的时间,可以把它看作质点
【考点】质点的认识.
【分析】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不是看物体的大小,而是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参考系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选来做参照的其他物体.
【解答】解:A、在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情况时,乒乓球的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
B、研究女子20公里竞走奥运冠军刘虹冲线动作时,人的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做质点,故B 错误;
C、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不一定选取静止不动的物体,运动的物体也能作为参考系.故C
错误;
D、研究天宫二号绕地球运动一周的时间,天宫二号的形状可以忽略,可以把它看作质点,故D 正确;
故选:D.
4.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是标量
B.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C.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D.当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考点】位移与路程.
【分析】位移为初末位置之间的有向线段,是矢量,遵从矢量合成法则,描述物体位置变化;路程为路径长度,是标量,遵从数学加减法则.
【解答】解:A、C、位移是初末位置之间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A错误,C错误;
B、D、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大小等于路程,其余都是位移大小小于路程,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5.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则其加速度一定为零
B.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大,则其加速度一定大
C.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则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D.当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则其速度一定减小
【考点】加速度;速度.
【分析】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关.
【解答】解:A、速度为零,但速度的变化率可以很大,加速度可以很大.故A错误.
B、根据a=知,速度变化量较大,加速度可能较小,故B错误.
C、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快,加速度一定大.故C正确
D、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变小,速度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6.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为v=4+4t(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为8m/s2
B.2s末的速度为12m/s
C.物体第1s内的位移大小为5m
D.在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得出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第1s内的位移和前2s内的位移,再平均速度公式求出质点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A、由v=v0+at=4+4t得,初速度v0=4m/s,加速度a=4m/s2,故A错误;
B、2s末的速度,故B正确;
C、质点在第1s内的位移:x1=v0t1+=4m/s×1s+×4m/s2×(1s)2=6m,故C错误;
D、质点在前2s内的位移x2=v0t2+=4m/s×2s+×4m/s2×(2s)2=16m,
则质点的平均速度:===8m/s,故D错误.
故选:B
7.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的同一高度,同时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A.质量较大的物体先到达地面
B.体积较大的物体先到达地面
C.质量较大的物体重力加速度大
D.两个物体同时到达地面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分析】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由静止开始下落为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均为g.【解答】解:自由落体运动与物体的密度、体积及质量无关;所有的物体加速度均为g;故两物体下落运动过程相同;同时到达地面;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一个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初速度为20m/s,它升到最高点经历时间及上升的高度分别为(g=10m/s2)()
A.1s,10m B.2s,20m C.3s,30m D.4s,40 m
【考点】竖直上抛运动.
【分析】竖直上抛运动是加速度大小等于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上升的时间,由位移公式求上升的高度.
【解答】解: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上升过程做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由v=v0﹣gt得:
上升的时间为:t===2s
上升的高度为:h==m=20m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D.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
【考点】重力;重心.
【分析】在地球附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力有两种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解答】解:A、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以外,若金属环的重心在环外.故A 正确;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一定指向地球的地心.故B错误;
C、力有两种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不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故C错误;
D、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可能存在.故D错误.故选:A
10.一圆球和两块光滑板接触,底下的一块板水平.能正确画出小球受力图的是() A.B.C.D.
【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对小球受力分析,按照一重力、二弹力、三摩擦力的顺序分析,注意接触不一定有弹力,根据假设法判断接触面与小球之间有无弹力.
【解答】解:假设没有斜面,小球仍然处于静止,可知斜面与小球之间虽然接触,但是没有弹力,小球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平衡.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如图所示,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位移(s﹣t)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质点做直线运动,B质点做曲线运动
B.最初4s内B质点比A质点位移大
C.A、B两质点在4s末相遇
D.B质点最初4s做加速运动,后4s做减速运动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位移(s﹣t)图象只能表示直线运动的规律.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瞬时速度,根据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两质点相遇时位置坐标相同.
【解答】解:A、s﹣t图象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只能表示直线运动的规律,故A错误.
B、根据位移等于s的变化量,则知最初4s内A、B两质点通过的位移相等,故B错误.
C、4s末两图象相交,说明两个质点到达同一位置而相遇,故C正确.
D、由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B质点最初4s内做减速运动,后4s做加速运动,故D错误.故选:C
12.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开始用4s通过了12m的位移,接着用8s通过48m的位移,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0.2m/s2B.2m/s2C.0。
5 m/s2 D.5 m/s2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将前4s和前12s的位移代入,联立方程组即可求解.
【解答】解:设匀加速直线运的初速度为,加速度为a,根据有:
前4s:…①
前12s:…②
解得:,,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10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8m/s
B.汽车在2s末的速度方向和8s末的速度方向相反
C.汽车在10s末的速度为零
D.在0~10s内汽车行驶的总位移为72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汽车的最大速度,以及汽车匀加速、匀速和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从而得出总位移.【解答】解:A、由图可知,0﹣4s内汽车做匀加速运动,4s末速度为v4=a1t4=2×4=8m/s,4
﹣6s内做匀速运动,6﹣10s内做匀减速运动,所以最大速度为8m/s,故A正确;
B、2s末速度为v2=a1t2=2×2=4m/s,方向为正.8s末速度v8=v4+a2t8=8﹣1×2=6m/s,方向为正,所以汽车在2s末的速度方向和8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故B错误;
C、10s末速度v10=v4+a2t10=8﹣1×4=4m/s,故C错误;
D、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x1==m=16m,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x2=v4t2=8×
2m=16m,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x3===24m,
则总位移x=x1+x2+x3=16+16+24m=56m.故D错误.
故选:A
1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其中t2=2t1,则()
A.t1时刻甲在前,乙在后B.t1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D.t2时刻甲在前,乙在后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速度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根据位移大小关系,分析两物体的位置关系,判断是否相遇.
【解答】解:
A、B,t1时刻甲图线的“面积"小于乙图线的“面积",则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而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的,说明t1时刻乙在前,甲在后,并没有相遇.故AB错误.C、D由图看出,t2时刻甲、乙两物体通过的位移相等,说明两物体相遇.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二、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15.如图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大小的关系,试由图线确定:
(1)弹簧的原长0.1m;
(2)弹簧的劲度系数200N/m;
(3)弹簧长为0.20m时,弹力的大小20N.
【考点】胡克定律.
【分析】(1)由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大小的关系图象,读出弹力为零时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原长.
(2)由图读出弹力为f=10N,弹簧的长度为x=5cm,求出弹簧压缩的长度,由胡克定律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3)根据胡克定律求出弹簧长为0.20m时弹力的大小.
【解答】解:
(1)由图读出,弹簧的弹力f=0时,弹簧的长度为L0=10cm,即弹簧的原长为L0=10cm=0。
1m.
(2)由图读出弹力为f1=10N,弹簧的长度为L1=5cm,弹簧压缩的长度x1=L0﹣L1=5cm=0.05m,由胡克定律得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200N/m
(3)弹簧长为0。
20m时,伸长为x2=0.1m,弹力的大小f2=kx2=200×0。
1N=20N
故答案为:0.1m,200N/m,20N
16.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到了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常用的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都是交流电(填“直流电”或“交流电”).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如图所示为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的两点中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
1s,其中x1=8。
09cm、x2=8.71cm、x3=9.31cm、x4=9。
90cm、x5=10。
50cm、x6=11.11cm,则打计数点A时小车瞬时速度的大小为 1.02m/s,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是6m/s2.
【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分析】常用的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都是交流电;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A点的速度,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加速度.
【解答】解: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频率为50Hz,每隔0。
02s打一个点,在每相邻的两点中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
1s.
A点的速度等于左右两点间距的平均速度,则有:v A==m/s=1。
02m/s.
根据△x=aT2
得:a==×
10﹣2m/s2=6 m/s2.
故答案为:交流电,0.1,1.02,6.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17.物体从离地面5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10m/s2).求
(1)物体下落时间
(2)物体落地速度
(3)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平均速度.
【分析】(1)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时间;
(2)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物体落地的速度大小.
(3)根据总位移和总时间求出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根据h=得,t=s.
(2)物体落地时的速度v=gt=10×1=10m/s.
(3)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m/s.
答:(1)物体下落时间是1s;
(2)物体落地速度是10m/s;
(3)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5m/s.
18.汽车先以0。
5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0s末因遇到障碍汽车紧急刹车,已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求:
(1)汽车运动的最大速度;
(2)汽车刹车后的6s内所通过的位移.
(3)汽车整个过程中通过的路程.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1)汽车的最大速度即为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解即可; (2)先求出汽车的刹车时间,判断汽车是否停止运动,再根据位移公式求出汽车刹车后的6s内所通过的位移;
(3)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汽车加速运动的位移,再加刹车后通过的位移即为汽车整个过程中通过的路程.
【解答】解:(1)汽车运动的最大速度:
v m=a1t1=0.5m/s2×20s=10m/s.
(2)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汽车刹车的时间:
t2==s=2.5s,
即汽车经2.5秒停下.
则说明汽车刹车后6s内通过的位移与2。
5s内通过的位移相等.
刹车后的平均速度===5m/s
故刹车过程中通过的位移
x2=t2=5m/s×2。
5s=12。
5m,
即汽车刹车后的6s内通过的位移为12。
5m.
(3)汽车加速运动的位移:
x1=a1=×0.5m/s2×(20s)2=100m,
则汽车整个过程中通过的路程:
x=x1+x2=100m+12.5m=112.5m.
答:(1)汽车运动的最大速度为10m/s;
(2)汽车刹车后的6s内所通过的位移为12。
5m.
(3)汽车整个过程中通过的路程112.5m.
19.A、B两辆汽车,在同一条直线上同向匀速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 A=10m/s,B车在后,其速度v B=20m/s.当两车相距x0=10m时,
(1)如果两车都以加速度a=2.5m/s2同时加速.加速后多长时间B车能追上A车?
(2)如果B车以加速度a=2。
5m/s2刹车,A车仍按原速率匀速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若能,请求出相撞所用时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1)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式表示出A、B两车运动的位移,当B车追上A车时,根据
x B=x0+x A求出加速后B车能追上A车的时间;
(2)根据两车速度相等求出所用的时间,再根据位移公式求出两车运动的位移,进而可以判断两车是否会相撞;
若两车能相撞,根据两车的位移相等求出相撞所用时间.
【解答】解:(1)设加速后B车能追上A车的时间为t,
A车运动的位移:x A=v A t+at2,
B车运动的位移:x B=v B t+at2,
当B车追上A车时,则有:x B=x0+x A,
即:v B t+at2=x0+v A t+at2,
代入数据可解得:t=1s.
(2)设A、B两辆汽车的速度相等所用的时间为t′,
则有:v B﹣at′=v A,
解得:t′==s=4s,
此时A车运动的位移:
=v A t′=10m/s×4s=40m,
B车运动的位移:
=v B t′﹣at′2=20m/s×4s﹣×2.5m/s2×(4s)2=60m,
因为>x0+,所以两车会相撞,
当A、B两辆汽车相撞时,则有:x B″=x0+x A″,
即v B t″+at″2=x0+v A t″+at″2,
代入数据可解得:t″=(4±2)s,
因为t″=(4+2)s>4s,所以应舍去,
故两车相撞所用的时间t″=(4﹣2)s.
答:(1)加速后1sB车能追上A车;
(2)两车会相撞;相撞所用时间为(4﹣2)s.
2016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