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Moodle平台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Moodle 平台研究综述
*
张雪云 马志强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 M oodle 平台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课程管理系统,作为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支撑的、开源的免费平台,其得到了国际广泛认可和应用。
本文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关于M ood l e 平台研究的文章,并按照内容和数量两个维度对其进行分析归类,归纳了目前我国关于M oodle 平台研究的热点问题,分析了关于M ood l e 平台在教育中应用的领域和分类特点,此外还对M ood l e 在教育应用中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初步展望。
关键词 M oodle 平台;内容研究;分析;展望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2179(2007)06 0096 04
*
本文是西北师范大学第三期!知识与科技创新工程∀科研骨干培育项目#农村远程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
N W NU K J CXGC 03 5)成果之一。
M oodle 平台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设计开发的开源代码软件,作为一个基于W eb 的课程管理系统(CM S),M oo d l e 可以帮助教育者建立有效的在线学习社区。
近年来,M oodle 平台发展十分迅速,其用户现已达13万,全世界有来自175个国家的20多万个M oodle 注册站点,其中在中国已有185个,可见其应用非常广泛。
随着国内M oodle 平台方面资料的陆续增多,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和了解M oodle ,并逐步开始使用它。
2007年3月改版的M ood le 中国社区(h ttp ://www.m ood lech i na .org)为国内的M ood l e 爱好者再次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文献来源
本文的研究材料来自国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通过前期分析,我们发现关于M oodle 平台研究的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各有侧重点,学术论文代表了此研究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而学位论文则从一定深度探讨了M oodle 平台在日常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截止到2007年9月,我们从!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以!M oodle ∀为关键词和主题共检索到58篇相关文章,其中学位论文5篇,学术论文53篇。
学术论文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电教∃、#中国电化教育∃等期刊;学位论文则主要集中在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
发表时间集中在2006年12月到2007年之间。
研究综述与分析
为了了解我国关于M ood l e 平台的研究重心,我们选取文章内容和文章篇数两个纬度,运用Exce l 分析工具统计结果见图1。
统计显示,国内对M ood l e 平台的研究除一篇探索其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之外,
主要集中在以下八个方面。
图1 Mood le 平台研究概况
1.M oodle 平台的安装与功能介绍
虽然M ood l e 平台配置简便,自动集成课、测验、作业、讨论区等教学活动模块,但由于平台尚处于教学应用探索及推广阶段,国内研究者对其安装配置还不熟悉,故介绍M ood le 平台功能及安装步骤的文章占了一定的比例,如大部分文章对W indo w s 和L i nux 环境下的配置方法都有简单的提及,也有部分文章对此进行专门阐述,例如韩骏等(2006)详细介绍了M ood l e 的特性和各模块的功能。
此外,也不乏细节问题,例如如何解决M ood l e 平台中年月日显示乱码的问题。
2.基于M ood l e 平台的课程开发与管理
基于M oo l e 平台进行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相关文章共13篇,占总数的23%。
这些文章主要探讨了M ood l e 平台在课程开发和管理方面的理论基础以及相对优势,并结合实践对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策略与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其中,徐惠忠(2007)详尽阐述了基于M oodle 的课程管理及学习的理论基础,如M oodle 是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其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源和多样化的信息呈现方式,使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丰富的课程环境中,它的交互功能也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以及协作学习提供了有利的
第13卷第6期 2007年12月开放教育研究
O pen Education R esea rch V o.l 13,N o .6D ec 2007
工具。
文合平(2007)分析了与LM S相比M oodle存在的相对优势,认为M oodle系统功能强大,操作便捷,理论基础先进,可以较好地适应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创性和个性化特点,而且使用M ood l e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具有更好的继承性和通用性。
冯均芳(2007)结合操作实践,探讨了利用M oodle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设计及课程设计流程,以及M oodle平台中校本课程资源的组织与管理、课程的实施过程、课程的评价等。
丁勇莉(2007)从理论层面剖析了M oodle系统与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进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原则,并基于实践探讨了基于M oodle平台的网络课程支架式教学策略的运用。
刘素琴等(2007)则从课程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M oodle平台的课程设计的!B I G6∀模式,并详细介绍了其对教师课程设计!B I G6∀模式的功能支持。
3.利用M oodle平台辅助课堂管理和教学
M oodle平台不仅适合于在线学习,而且可以辅助传统的课堂管理与教学。
崔玉军(2007)探讨了如何有效使用M oo d l e系统的功能模块,优化传统课堂教学效果,并提出了使用M oodle平台辅助传统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操作。
陈恒法(2007)在其开展的!基于案例分析和任务驱动的混合学习活动设计∀教学改革实践中,把M oodle系统作为教学管理平台,充分管理和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特别是在开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布置和批改作业等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改善了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能力。
方志等(2007)探讨了基于M oodle平台的课外网络学习基本模式,提出实现课堂教学和基于M ood l e 平台的网络学习之间的平滑过渡,通常取决于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因素,只有基于M ood le平台的网络学习活动和课堂学习活动协调一致,与教学目标衔接起来,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开展与教学目标相联系的主题探究活动,并且不会因活动目标过高而构成网络学习障碍。
4.利用平台开展教师培训
集中面授的教师培训模式由于受培训时间限制,受训教师不能完全消化讲授的内容。
参加远程培训的教师提倡采用面授和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认为通过远程培训,教师学习不受时空限制,而且交互性好,形式新颖,交流通畅。
(杜芳芳,2007)M ood le系统的出现和引入为教师培训提供了新的实施平台和培训模式,上海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都曾分别以M ood le平台为依托开展过远程教师培训,效果理想。
杨英(2007)在分析教师培训现有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培训模式&&&M ood l e平台+面对面培训。
王珺(2007)指出,M oodle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方式,便于教师的交流,同时可以使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利用M oodle平台探索网络教学和学习模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使教育的职能发生了重大变革。
它将不再以传播知识为重点,而是转向以培养学习者的知识构建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
M ood le平台为网络学习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虚拟学习环境,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多样化和学习者学习的个性化,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自我探究能力,使其不仅能够有效地掌握学科知识,而且还能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经。
徐惠忠(2007)阐述了基于M ood le 平台的课程管理与学习模式,对如何利用M ood l e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进行了初步探究。
吴雅琴(2007)深入探索了基于M oodle平台网络环境下的!新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应用设计,可以说是深层次地探讨基于M oo
d l e平台进行网络教学的教学法研究。
6.作为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对知识进行学习、收集、整理、创新、交流和共享,从而提高教师个人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邵敏等(2007)在分析应用M oodle平台进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优势基础上,比较了M ood l e、W i k i、B log、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在教师知识管理中的作用,并结合SECI模型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应用M oo d l e平台进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
总之,目前我国学术界对M oodle平台的研究以课程开发和管理以及网络应用居多,教师培训与教学辅助次之,其他领域涉及较少。
分析原因如下:
一是M ood l e系统本身是一个开源代码的课程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操作便捷。
M oodle系统不仅可以作为学习的资源平台,而且教师可以自行添加学习活动。
故目前基于M ood l e平台的研究以课程开发和管理居多。
二是在网络教学和学习方面,文章不仅数量多,而且研究内容涉及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网络教学模式探讨及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法研究等,侧重点不一。
从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利用M oodle平台开展网络教学和学习模式的探索已经逐步深入,广大研究者已经不仅仅只在宏观层面论述,或依据个人经验进行理论推演,模式和方法层面的研究已经占有一定比例。
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仅有一篇论文涉及方法,涉及到模式层面的也比较少,部分研究只是把M oodle平台运用到网络教学中,有待进行实证和效果的研究。
三是关于教师培训的文章占有一定比例,这部分文章中有谈M oodle平台在一线教师中的推广问题,也有谈M ood le 平台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效果问题。
可见,作为目前学界的热点问题&&&教师培训,传统的集中面授的培训方式面临着重大挑战。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如何使受训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成长就成为教育技术领域关心的问题。
M oodle平台的产生适应了教师培训的时代需求,因此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在谈及教师培训的文章中,经验总结及浅层次的平台功能应用还是占到了很大比例。
部分作者仅从个人利用M oodle平台进行教师培训出发泛泛而谈,并没有深入分析如何结合平台功能优化培训的模式与方法。
四是至于模块应用与开发,由于在开发平台课程及管理中研究者根据各个组成模块的使用效能,在实践中总结出课程教学过程与M oodle模块的对应关系,所以这方面的文章也比较多。
这一现象可以反映我国在研究M oodle平台是以实践为主,逐步深入。
五是从图1中我们可以发现,M ood l e功能、安装与技术细节问题介绍方面的文章不是很多,我们认为当一种技术被引入教育后,其技术性问题应首先被解决。
因此在研究之初大家将目光集中在技术开发,当进入一定阶段后考虑更多的是它的教育适用性,即根据不同的教育使用环境调整其功能组合,使之适应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
在对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关于M oodle研究的文章除2004年有一篇外,大都集中在2006 2007年,是M ood le的适用性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还是研究者对一种平台的热炒?我们认为一种新的技术引入教学,要有一个由浅入深的研究过程。
一般是依照以下几个过程进行:∋技术实用性探讨,具体到M ood le平台是平台的安装、功能介绍和技术问题。
(技术的应用过程,具体到M oodle平台是基于M ood l e平台的课程开发与管理,平台具体功能模块的设计和应用的理论和原则的探索,利用M ood l e 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利用平台开展网络教学和学习模式的探索,在这个阶段研究者首先关注的是教学个案和个人的应用体会,在此基础上才能提炼出使用模式和具体方法。
)技术的推广,在这个阶段研究者不仅关注技术的主流应用,而且还关注技术应用于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中的适应性。
研究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对技术加以改造和扩展,使之不断适应新的环境。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尽管M oodle平台早在2002年被开发出来,直到2006年才有了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研究。
研究趋势
(一)利用M ood le平台辅助日常教学的研究
由于M ood l e满足教师教学及管理的各种需求,具有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环境,支持教师自主设计课程和学习环境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作为课程的资源平台,也可以作为学习者相互交流和共同协作的课外学习平台。
在基于M ood l e的课外网络学习中,教师构建一种多样性的学习生态环境,以课堂教学活动为基础,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自由的课外学习,并充分利用M oodle学习管理系统的讨论区、专题讨论、W i k i、B log等活动模块开展分组协作、互动讨论,从而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延伸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环境中。
(方志等,2007)M oodle平台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最初主要集中在高校,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
M oodle的技术门槛低、易操作,同时作为一个开源持续发展的平台,正逐步由高校进入到中小学校,不仅可以作为中小学的教学和管理平台,而且可以作为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所以M oodle平台更适合在中小学的教学应用。
辽宁的鞍山一中、山东枣庄十六中学以及浙江和上海的部分中小学已经利用M ood l e平台辅助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但是如何利用M ood l e平台有效地辅助日常教学,在实践中有待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二)在学校课程开发、管理及资源建设的应用
作为强大的课程管理系统,M oodle可以支持开设上千门的课程,平台支持无限制的课程目录创建;课程管理员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创建、移动、下载、修改课程;可将课程设置为激活或隐藏状态,同时可以设定课程的进度;可以为课程设置灵活的权限和等级以及是否允许学员注销课程等。
作为学校网络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平台,M oodle可以支持学校的数字化学习,同时M oodle平台支持资源的上传和下载,也可对资源分类管理。
教师可以方便地上传和下载自己需要的资源,同时也可以为注册的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的上传和下载,形成师生共建的学习资源库。
现在,部分高校和中小学已经在尝试利用M ood l e平台进行学校的课程管理和资源建设。
(三)Mood le在教育培训和校本研修中的应用研究
最近我国的部分高校在尝试利用M ood l e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在远程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试验,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利用M oodle在远程培训中也显示了M ood l e的巨大优势,但是它也有不足,比如远程指导的可视化问题等,如何利用M oodle开展教师指导也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同时我国中小学自!校校通工程∀以来,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建设有自己的校园网,所以M ood l e平台在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培训中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西北师范大学在与西宁市的促进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项目中,正在尝试利用M ood l e开展校本培训的试验。
(四)利用M ood le深入研究网络的教学和学习
M oodle平台支持自主式、引领式、讨论式等类型的网络课程。
其课程管理方式灵活,学习活动多样,具有班级、小组功能;能够对学习记录跟踪分析,具有测试功能,支持分数制和等级制评价方式,同时支持国际化标准的课程包。
总之, M oodle为网络教学和学习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虚拟教学和学习环境,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多样化和学习的个性化。
当然在目前,无论对于师生还是相关机构,M oodle只是一个工具或平台,许多未知的问题还可能会出现,例如如何针对不同学习群体,利用M oodle平台开展网络学习的设计问题等,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以充分发挥它在促进网络教学和学习者自主学习方面的优势。
(五)Mood le平台模块的具体应用及功能的扩展研究
M oodle的模块化设计虽然给广大课程设计者和使用者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在具体模块的应用方式和技巧上有待深入研究。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M oodle系统现存的不足,例如界面的设计有些单调,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不能激起其应有的注意力;展示功能尚且欠缺,资源都是以目录的形式呈现,不能使学习者快捷地看到资源的内容展示。
同时,M ood l e还期待更
多的易操作的教学设计模块的开发,如!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和!基于网络的探究学习(W eb Q uest)∀等模块功能的开发,以方便和促进为一线教学提供服务。
(六)M ood le平台活动设计、组织和评价的策略研究
虽然M ood l e平台提供了活动设计模块,但是如何设计和组织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学习以及培训,因此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原则、流程等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虽然现在部分研究者对基于M oodle平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是缺乏普遍性和推广性,有待实证和实践研究。
同时对设计好的教学和学习活动模块的组织策略和评价策略,也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小结
国内对M ood l e平台的研究从M ood l e系统的安装及技术细节问题到课程开发管理,从M ood le辅助课堂教学到关注教师培训、个人知识管理以及网络教学学习,可以清晰地看到M ood l e平台的研究内容是逐步深入的;从个案研究及理论推演到研究平台的适用性,从研究平台的网络课程开发到研究网络教学模式、学习方法及策略等,可见平台的研究层次也是逐步深入的。
作为一个开源的免费平台,当然还有许多不足有待改进。
如何更好地将其应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更有待进行深入实践研究。
随着众多实验研究和一线教学应用探索的深入,我们相信M oodle将对教学和学习,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培训带来更多的方便和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恒法(2007).基于M ood l e教学辅助系统的应用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3):74 76.
[2]崔玉军(2007).使用M ood l e系统辅助传统教学[J].科技信息,2007,(3):154.
[3]杜芳芳(2007).广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C].第十一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GC CCE2007)论文集:673.
[4]丁勇莉(2007).基于M ood l e平台的虚拟课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方志,刘荣光(2007).基于魔灯(M ood le)的课外网络学习[J].教育技术导刊,2007,(5):10 11.
[6]冯均芳(2007).探索M ood l e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韩骏,刘菁(2006) 开源的网络教学平台M ood le系统[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1):73 74
[8]刘素琴,黎加厚(2007).基于魔灯(M oodle)课程设计的B I G6模式[J].远程教育杂志,2007,(1):4 9
[9]邵敏,杨玉强,张法滨(2007).利用M ood l e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J].远程教育杂志,2007,(3):29 24.
[10]吴雅琴(2007).M oodle支持的网络环境下教学法研究
[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1]王珺(2007).社会性软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分析&&&以B log和M ood le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5): 49 50.
[12]文合平(2007).利用L M S系统建设校本课程&&&以基于M ood l e系统的#GIS入门∃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7,(4): 63 64.
[13]徐惠忠(2007).基于M ood le的课程管理与学习[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3):67 69.
[14]杨英(2007).发挥魔灯(M ood l e)平台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J].信息技术教育,2007,(4):61 62.
(编辑:魏志慧)
收稿日期 2007 09 18
修回日期 2007 10 18
作者简介 张雪云,马志强,均为在读硕士,西北师
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Revie w of the Research on P latform ofM oodle
ZHAN G Xu ey un& M A Zh i q iang
(C ollege o f EducationalTechnolo gy and Co mm unication,N orthw estN or m al Universit y,Lanzhou730070,China) Abst ract:M oodle platfor m is the current internati o nally popular course m anage m ent syste m,as a free open source platfor m,as w ell as its advanced education ph il o sophy,has rece i v ed i n ternational recognition and ex tensi v e appli ca ti o n.Based on the articles ofmood le p latf o r m searched by the China A cade m ic Jour nalNet w or k Database,the ar ticles classified i n the ter m o f the content and quan tity of t w o d i m ensions.Th is paper su mm arizes and analyed the research on the m oodle platfor m i n Ch i n a and as w e ll as prospected t h e future deve l o pm ent trend.
K ey w ords:m oodle platfor m;content st u dy;analyze;pro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