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 培养的实验室要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便培养的实验室要求
大便培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检测肠道菌群
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对肠道病原菌的敏感性,可以为临床医生制定治
疗方案提供有力参考。
大便培养前需准备好实验室环境和设备,必须具备无菌操作技能,防止污染。
现代实验室多采用自动培养系统和标准化培养方法,使检
测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采集大便标本时,应遵循严格的采样原则,避免手部和容器污染,直接用棒子采集新鲜大便,装入容器中。
2.在实验室中,对采集的大便标本进行处理,先进行外观检查,
如颜色、形状、质地等,然后进行显微镜检查,鉴别是否有粘液、白
细胞等异常情况。
3.进行处理前,需将标本移到无菌室中,进行预处理,首先将其
混匀,有些情况下需加入抗生素或诊断试剂。
接着将标本使用无菌吸
管进行确认,量化大致的含量和浊度。
4.将处理后的样本,在无菌环境下划分到不同的培养基中,有些
常用的培养基如血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马凡氏培养基等。
在接种
过程中要保证无菌操作,才能避免其他细菌的干扰。
5.放置培养基到对应的培养箱中,在配合适当的温度和空气的条
件下,培养足够的时间,使细菌得到生长。
一般会在24至48小时后,对培养基上的细菌进行观察和鉴定,有效的菌种数以及细菌型的数量
会被记录和报告。
大便培养的检测结果应由专业的检查人员进行鉴定,严格对照临
床症状和病理检查结果,得出检测结论,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建议。
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要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做好无菌操作,严防
交叉感染和污染,保障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