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4章文学形象 (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概念辨析 文学内容不同于文学对象 相同:以客观的社会生活为基础 不同:文学对象是纯客观的;文学内容是进入作品中 的主客观的统一。 如:“月”这一对象,有多种作品,像《静夜思》、 《虞美人》、《月夜忆舍弟》《荷塘月色》、《山园 小梅》等(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 尊。)
(二)西方的作品层次论 1.但丁:诗有四种意义:字面意义、譬喻意义、 道德意义、奥秘意义。 2.黑格尔:外在形状、内在意蕴。 3. 英加登(R..Ingarden) :(1)声音层:字音 及高一级的语音组合;(2)意义单元层:由字音 及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层次;( 3)图式层: 多重图式化面貌(schematized aspects),是 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大略图影,包含若干 “未定点” (spots of indeterminacy);(4) 再现客体(represented objects):再现客体层 及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 5)行而上质 层:指文本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某些精神内涵。
2、形式 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指表现作品内容的内部组织构造 和外部表现形态的总和,包括体裁、结构、语言、表 现手法等。 3、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内容决定形式。 (2)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反作用。 (3)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二) “二分法”缺漏 1、二分法”具有某种人为性。 2、“二分法”容易导致主次性观念。 3、“二分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 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 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 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 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 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 可畏也。
• 《蒹葭》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的爱悦 之情,表现出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以 及不能和心爱者欢会倾诉衷情的怅惘情怀 。 • 《将仲子》反映了女主人公对婚姻自由幸 福的憧憬和追求,以及对当时旧礼教压制 的极端不满和抗争。
历史内容层
陈忠实
史诗般的《白鹿原》
《白鹿原》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 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 迁与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颓败为叙事线索,讲述了白鹿原村里 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故事。白家人沿袭村子里的族长, 主人公白嘉轩一生娶过七个妻子,最后一个陪他终生,并育有 三儿一女(白孝文、白孝武、白孝义、白灵)。鹿三是白家的 长工,黑娃是他的长子。鹿家以鹿子霖为代表,他有两个儿子 (鹿兆鹏、鹿兆海)。 小说主要讲述了他们的下一代白孝文、鹿兆海、黑娃这一代人 的生活:白家后代中规中矩,黑娃却从小就显现出不安分。长 大后,白孝文继任族长,黑娃在外做长工,认识了东家的小老 婆田小娥,他将她带回村后,受到村人的排斥。黑娃离开村子 后投奔革命军,又成为土匪。在此期间鹿子霖、白孝文等都吸 上了鸦片,将家败光,去异乡谋生。鹿三以儿媳田小娥为耻, 最终杀了她,因终日被田小娥死时的情形折磨而死去。白孝文 则在外重新振作,终有一番作为,白灵加入了共产党。一个家 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
二、中西作品层次论
(一)中国“言、象、意”三要素: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 意” ———《周易· 系辞》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 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 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 象以言著。” ———王弼《周易略例》
补充:刘大櫆《论文偶记》:“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 文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 姚鼐《古文辞类纂》:“凡文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 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 律、声、色者,文之粗也。”
• 形象和意蕴关系之一:对文学来说,塑造 形象不是最终目的,它要为指引意蕴、表 现意蕴服务。 • 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蕴的质量直接影响文 学的价值。意蕴是文学形象的灵魂所在。
• 关系之二:意蕴的存在与显现又要以形象 为前提和依托,其潜藏于形象之中,并不 独立存在。
2、意蕴的层次 • (1)“二层说”: • 形而下意蕴:本事意蕴 • 形而上意蕴:哲理(探索)意味 • 形而下意蕴层(本事意蕴)——通过特定 社会历史内容传达的比较明确、具体的情 感和观念。
• 林兴宅认为在《蒹葭》和《将仲子》里, 蕴含着人类生活中最深刻的悲剧,是人生 悲剧情调的象征形式。具体说,它们“分 别表现了人类的两种困扰、两种心态和两 种行为方式”。 《蒹葭》: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对可望 不可及理想境界的)企恋 ;主动的进取( 或痛苦的追求) 。《将仲子》: 感情与理 智的冲突 ;(情理冲突、灵肉交战的)内 心戏剧; 被动的顺应(或无可奈何的适应 )。
节奏 是指语音在一定的时间内呈现的长短、高低、轻 重、缓急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句子是节奏的基 本单位。 节奏在古典诗词中必不可少,如《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新格律诗中也很讲究节奏,如《死水》; 在小说中有时候也可以看到节奏的重要性,如 《伤逝》。 •语音层面的作用 (1)在韵文中,其是在诗歌中,声韵具有非 常重要的作用。如律诗、绝句等。 (2)在散文中,特别是在小说中,语音层面的 作于不太明显,但仍讲究节奏。如汪曾祺的《受 戒》。
(2)“三层说”:
• 历史内容:形象包含或暗示的历史内容; • 哲学意味:形而下的感知体验与形而上的哲理 思考的融合; • 审美意蕴:形象引发的单纯的美感体验 • 历史内容层 • 文学再现现实世界,文学是百科全书、历史风 俗画卷、历史的镜子 • 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戏剧如 《茶馆》,诗歌如《长恨歌》。陈忠实《白鹿 原》
• 形而上意蕴层(审美意蕴)——超越了特 定社会历史内容,带有全人类性的,更为 普遍永恒的一种精神体验和哲理思考。
• 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念天地之 悠悠,独怆然而涕 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第四章 文学形象
本章概要:
描述文学作品的文本结构层次 主要由媒型层面、言语层面、形象 层面和意蕴层面构成。文学形象有 三大类: 一是文学意象; 二是文学意境; 三是文学典型。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
题 1、文本(本文)概念
2、中外文学理论历史 上 的文本层次说
“ 文本” (text) :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 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是文学作品的实 际物质存在方式。 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剥离作家 与读者因素。 区分文学作品与文学文本的意义:1、破 除作者决定论和单一意义论;2、突出文学 的基本语言特性;3、倡导在语言系统基础 上的自主性和开放性阅读。 文本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三)文学形象层面
• 是以虚幻而又逼真的人生
画面和意象世界高度概括 地表现深邃的人性心理, 具有生动的艺术感染力的 审美形式,是读者经过想 像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 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 图景。
• 特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 与一般的统一,确定与不 确定的统一
(四)文学意蕴层面
两层意蕴在具体文本中的表现 • 之一:只停留在形而下意蕴层,没有上升 到形而上意蕴层这种较高的审美境界。 • 之二:一些优秀之作同时传达出了两个意 蕴层面。在经典文学中,这种情况最为多 见。 • 之三:有些文本超越形而下意蕴层,以荒 诞的、打破生活原貌和客观逻辑的表现形 态直接揭示某种普遍的、永恒的人生和哲 理意味。这种情况在现代派文学中经常见 到。如《等待戈多》
三、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一)文学媒型层面 (一)文学语言层面 (二)文学形象层面 (三)文学意蕴层面
媒型是最外层物质的层面,语言构成 了文学作品的最基本层面;形象层是 文学作品的核心层面;意蕴层是文学 作品的最高层面。
(一)文学媒型层: 指传输文学语言的物质渠道,会规定语言 的的存在形态及其意义呈现方式。 口头媒型 文字媒型 手工印刷媒型 媒型 电子媒型 网络媒型 机械印刷
一、“二分法”与“层次论” (一)作品结构的“二分法”:内容和形式 传统的文学理论教材,通常把文学作品分成内容和形 式两个部分。从文学创作来说,一般是由内容到形式; 从文学鉴赏来看,一般则是由形式到内容。 1、内容 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指作品所反映的、渗透着作者的 思想感情和审美评价的社会生活。 (1)内涵 一是客观方面,作品中所描写的丰富复杂的生活现象; 一是主观方面,是透过这些生活现象所表达出来的思 想感情、审美评价。因此,文学作品的内容既不同于 文学的反映对象,也不同于作家的思想评价。
②文学内容不同于作家的思想评价 表现性文学侧重主体的抒情,但其内容仍反映了一定 程度的现实生活。 (3)内容的构成要素 题材:描绘在作品中用以构成艺术形象、表现思想主 题的具体生活现象,即作品中所写的特定范围内的完 整统一的一组生活现象。 主题:是通过题材,即作品中描叙的全部生活现象所 显示出来的、贯穿全篇的中心思想或主导情感,也就 是作品所蕴含的总的思想感情。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 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过程。它不同于“事件”。

(二)文学语言层:
指文学文本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 的具体语言系统。 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 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 内指性 心理蕴含性 阻拒性
1.语音层面 所谓语音层面,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 统,主要强调音律的和谐和节奏的鲜明。 音律 (1)音韵泛指声、韵、调,声母、韵母和声调 共同构成音节,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汉字。 (2)韵律则指语音高低升降的规律性变化以及 相通或相近语音成分的再现或反复,讲究语调的 升降和平仄的搭配。 (3)音律的基本类型(双声、叠韵、叠音、叠 字、平仄、和押韵)
• 《围城》的思想意蕴大体可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社会批判层面,作品通过主人公方 鸿渐的人生历程,广泛触及了三四十年代 的社会面和众生相,尖锐揭露和讽刺了当 时的种种人生病态和社会弊端。二是文化 批判的层面,剖析了人物的文化心态 ,揭 露和批判了知识分子的弱点。第三个层面 则深入到人本的形而上的层次,诸如对人 的基本存在处境和人生的根本意义的探讨 。
• 口头媒型:伴随身体语言、人际接触和语境等方面作用, 时空局限。程式化、主题与故事的类型化。代表:诗经 • 文字媒型: 与书写材料、工具、书写者等因素相关, 可多次阅读,具有高度的私人性。代表:唐诗 • 手工印刷媒型:印刷作坊按作者需要或市场销售需要成 批制作,社会交流性增强,文学内容趋于通俗化和浅显 化。代表:古典白话小说。 • 机械印刷媒型:文学商品属性的极大增强,稳定的市民 读者群、定期出版发行的期刊、卖文为生的作家群的出 现,语言上追求普遍可理解性。代表:现代白话小说 • 电子媒型:大量、远距离、及时、单项传播,制作者 (通常不是作者,而是读者中的一个)权力加强,对于 受众的语言暴力(威力)会极大增强。 • 网络媒型:传播、复制速度快,双向传播,文学表达趋 于简短、新奇,文字、图像、声音的结合。
1、意蕴的含义 所谓文学意蕴层,是指本文所蕴含的思想、 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本文结构的深层内 容和意味。 读完一个文本,我们总会在心里发问:它表 达的是什么?这其实涉及到的就是对意蕴 的追索。
• 黑格尔认为,文艺作品由两种 因素构成:外在因素和内在因 素。外在因素即直接呈现给我 们的东西——也就是我们讲到 的形象;内在的因素即意蕴。 “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 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 品应该具有意蕴,……它不只 是用了某种线条,曲线,面, 齿纹,石头浮雕,颜色,音调 ,文字乃至于其它媒介,就算 尽了它的能事,而是要显现出 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 ,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 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
2.文法层面 所谓文法层面,是指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 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通常包括词法、句法和 篇法。 (1)词法 也称字法,指某一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2)句法 指某一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 (3)篇法 也称章法,指某一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3.修辞层面 所谓修辞层面,是指在文学语言组织中,运用各 种技巧和手法,使作品中的语义和词序偏离通常 所用的语义和词序,以增强作品的文采并提高其 美学效果。 (抒情性文学作品一章再细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