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育与幼儿主体性的引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5-6
作者简介:钟迎春(1970-),女,江西铜鼓人,小教一级,主要从事幼儿教育与研究.
幼儿科学教育与幼儿主体性的引导
钟迎春
(江西省铜鼓县幼儿园,江西铜鼓330062)
摘要:幼儿主体性需要外界的引导才能充分地发挥和发展,幼儿教育是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教育,而幼儿科学教育在培养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科学活动中,容易激发出幼儿认识的兴趣、发现的热情及对科学的向往,培养其科学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引导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

关键词:幼儿;主体性;科学教育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557(2008)S1-0228-02
主体性是人类的特征,是人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内容,是
全面发展的核心特征。

幼儿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参与活动中作为主体所具有的特性,它主要表现为幼儿在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的发展。

主体性在幼儿期只是一种潜在的、胚胎性的存在,它需要在外界环境的引导下才能充分地发挥和发展。

幼儿教育是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教育,幼儿园通过一定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策略等,使幼儿积极主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幼儿的主体
性。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科学教育在培养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讨论如何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引导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

一、科学活动是发展幼儿主体性的重要途径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幼儿早期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非正规学习,幼儿渴望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做事,他们的学习大多数发生在自发的活动和游戏中,因此,自己主动地探索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途径。

皮亚杰把幼儿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变量。

认为幼儿并不只受教于成人,而是独立地进行学习,要让幼儿自发、主动地进行探索,最好是幼儿自己找到和发现他自己的答案。

幼儿科学活动恰恰符合幼儿自主探索的学习心理。

科学活动是一种融操作性、思考性、变化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幼儿科学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

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科学活动,启发和引导幼儿发现、质疑、思考、探究,对幼儿实施科学启蒙教育。

幼儿在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容易激发出个体认识的兴趣、发现的热情及对科学的向往,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引导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

二、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的主体性
(一)为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提供必要的心理自由与心理安全
所谓心理自由与心理安全,是指幼儿在心理上避免承受不应有的压力或束缚。

创设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围,是对幼儿主体地位的保护,更是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乃至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开展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有序的外部的学习环境,还要为幼儿创设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围。

紧张、冷漠的情感氛围易使幼儿产生拘谨、怯懦甚至恐惧的心理和行为,在科学活动中幼儿表现为思路狭窄、想象力不能自由发挥,不敢大胆尝
试、缩手缩脚,应有的潜能得不到挖掘与表现,从而束缚、阻碍幼儿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

而在和谐、融洽的心理氛围中,教师能调动幼儿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幼儿更乐于感知,勤于动手、动脑,愉快地体验科学的奥妙,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观察幼儿,寻找知识的切入点,巧妙设计和组织科学教育活动
幼儿的主体性不仅能够在科学活动中体现,也能在科学活动的参与中形成和发展。

因此,科学选择和设计幼儿的科学活动十分重要。

在传统的科学活动工作中,教师往往以幼儿园统一的课程要求来安排科学活动,忽略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被动地接受知识。

事实上,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常常会产生许多疑问和好奇,那些幼儿自发进行的科学探索往往也与其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是分不开的。

因此,教师应满足幼儿宝贵的好奇心,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在全面观察、了解幼儿的知识经验、学习方法、能力、态度、个性特点等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情况并结合国家教育政策来制订教育计划和教学策略、确定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形式。

比如,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时,不再以成人的眼光来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点,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对什么产生困惑,需
第21卷2008年6月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Jo urnal of Jiangxi Finance College Vol.21Jun.2008
要解决什么问题等来确定幼儿所需进行的科学活动内容,注重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创设易于幼儿积极参与、互动互助的环境,巧妙设计和科学安排便于幼儿理解、思考、掌握和运用的活动课程,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每一次的科学活动中。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手、脑,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主动性,从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

(三)建立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相互平等的关系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问题,不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而是建立成人和幼儿之间的关系问题。

教育首先是一种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氛围,一种师生间相互交流的可能性空间。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形成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为幼儿的主体性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并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良性发展。

现代幼儿观认为:幼儿是独立的人、是社会的小主人、有独立的人格和需要。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确立现代幼儿观,把幼儿当成能动的人来启发、引导,当成平等的人来尊重。

充分相信幼儿有能力主动探索周围的世界、发现知识并创造出知识。

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相互平等的关系,为幼儿在科学活动的探究和发现铺路搭桥。

在科学探索中给予幼儿足够的/发言权0,注意听取并尊重幼儿的不同意见,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共同讨论、寻求答案,鼓励他们进行多种不同的尝试。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点头、微笑、目光注视、适当参与和恰当提示等方法来使幼儿感受到互相尊重、平等的师幼关系。

(四)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度,扩大幼儿主体性发展的空间
幼儿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他们是在与外界相互作用中,在亲自参加的各种活动中不断发展个体主体性的。

因此,在开展科学活动中,教师应给与幼儿一定的自由度,避免过多过细的安排和管束,给幼儿造成无形压力。

一些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很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主,幼儿一味服从的关系模式。

教师更多地把自己定位成管理者、控制者,在很多时候,教师要求幼儿首先做到的是安静和守规矩,而不是和教师的交流或自主地进行探究活动。

教师把幼儿/是否听话0/是否遵守纪律0看得高于一切,并把这一条作为评价幼儿好坏的重要标准。

到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怎么做这件事,在教师的心目中有着比较明确的规定,事先预设的内容太多,预设的程序太严格。

幼儿必须按既定的步骤来,幼儿因此变得循规蹈矩。

对一些幼儿出现的违规行为或不合计划的行为,教师往往十分敏感,采取的方式更多的是限制、约束和训斥,在不知不觉中压抑了幼儿。

教师要多给幼儿一些自主空间,引导幼儿围绕科学主题进行自主探索。

比如在科学活动时,不直接将知识告诉给幼儿,而是通过科学活动让幼儿在自己动手和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科学实验5什么东西浮起来了6的活动中,孩子们都非常有兴趣地把各种物品投放到水里观察各种物品的沉浮并争相说出自己的发现。

而另一个由此拓展的科学活动5沉下去的盒子6中,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自己准备材料,自己尝试,用玩具、积木、手、石头、泥沙、水使盒子沉到水里,在反复的探索活动中引导幼儿去发现什么样的物品能使盒子沉到水里。

这样,幼儿通过反复的科学实验就能获得真实的认识。

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活动中,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拓展。

教育实践中我们感到,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应多留给幼儿一些科学活动主题、一些问题、甚至一些困难,让幼儿自主安排、自主活动、自主发现与解决问题。

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获得各种经验,发展主体性。

教师不多予以干涉,而是以倾听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和指导幼儿完成科学教育活动。

(五)结合科学活动的开展,采用多种教育方法提高幼儿主体性
在幼儿科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科学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开展形式,灵活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幼儿在科学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个体的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暗示,采用/暗示法0来提高幼儿对自我行为的调控,引导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到科学活动中去;根据/自选法0,支持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自主选择满足幼儿需求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玩伴;根据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教师提供动手、实践机会,采用这种/自助法0指导幼儿完成科学探索。

教师还可以采用图示法,利用文字、图形符号制成活动内容、活动顺序以及操作方法提示图,以指导和培养幼儿自主开展科学活动;在教师指导下,以幼儿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谈话交流活动,通过这种/谈话法0使幼儿在分享经验的同时,主动获得认知。

也可以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或社区场所观察、接触周围事物以收集资料,验证自己在课堂科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三、结语
幼儿主体性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科学活动对于引导和发展幼儿主体性具有独特性。

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围,结合幼儿科学活动的开展,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精心设计、科学引导幼儿参与科学活动,在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下,引导幼儿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发展幼儿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俞小玲.幼儿自主性培养初探[J].青海教育,2005,(1).
[2]雷红云.对幼儿主体性教育的思考[J].
[3]罗莉.自主性探索活动中的幼儿主体性培养[J].幼教园
地,2007,(14).
[4]崔延庆.心理的自由与安全: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J].幼儿教育,2004,(3).
[5]韩宏莉,何兰芝.从幼儿主体性发展的视角看新型师生
关系的建立[J].文教资料,2007,1月号下旬刊.
[6]周春梅.如何发展幼儿的主体性[J].2004,4月下旬刊.
[7]李元媛.在科学活动中发挥幼儿探究精神[J].现代幼教,
2007,(6).(责任编辑:试剑石)
#
229
#
第21卷钟迎春幼儿科学教育与幼儿主体性的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