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提升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如何提升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
引言
市政道路就是城市公路,是穿梭在城市内部的道路,与一般的连接乡村和城市的公路不同,市政道路就是城市内部的公路。
因为市政道路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比如市政道路下埋有城市的水管有城市的下水道,所以市政道路的監理管理会比较复杂。
而介于市政道路的特殊性,比如市政道路的排水管道、市政道路的水管。
在监理市政道路的时候,就会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去监理和护理管理市政道路。
本文将阐述市政道路常常出现的问题和如何正确的监理它。
一、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1、施工管理设计内容不规范
施工管理设计包括:设计阶段编制的施工计划、实施准备阶段投标前编制的施工设计以及中标后实施阶段编制的施工设计三种。
但未对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进行全面、合理、系统的规范,不符合现代科学管理的原理,使得局部施工管理处于无序的状态,这对施工设计的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2、施工环节难度大
比如在对路基以及土方工程施工时,就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来拟定施工方案。
问题主要集中在容易土方超挖、侧移,出现各类型坍塌现象,在回填工程当中回填土方的高度不齐,导致路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状况,也有部分工程会出现回填土密实度不达标的现象。
以施工中经常使用的混凝土为实例,经常会因为养护工作不到位而产生混凝土表层风干收缩的情况,该情况的延续时间若过长,就很容易在路面的表层形成网状或者是发丝形状的裂痕,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质量。
因为角隅位置的基层接触面积比较小,所以会大幅度提升单位面积承受到的压强,导致一些工程经常会因为压强过大的原因出现基层沉降,严重时会发展为角隅位置局部裂纹,出现安全隐患。
3、路面开裂、麻面、起砂
通常在一些工程施工当中,因为使用了不达标的水泥或者没有真正控制好混凝土搅拌中的水灰比,因此导致其表面强度急剧降低,很容易直接促使路面成砂。
或者是进行过早及过迟的进行了收抹压光,从而直接将水或者是干水泥砂浆洒在
其混凝土的表面,导致其养护措施没有真正到位。
同时也可能是由于没有准确的计算好水泥、砂石直接的搅拌均匀度、时间及加水量等等,从而造成混凝土的离析情况。
最后可能是由于其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施工操作的规程来进行,从而出现一系列的失误操作。
4、混凝土板块出现裂缝
造成混凝土板块出现裂缝的原因有:施工混合料坍落度小,季节炎热的时候失去水快。
混凝土水灰比大或水泥耐磨性不够,用料不足使混凝土表面砂浆强度差,通车后很快磨损,成为露石。
施工振捣不足,甚至漏振,导致混凝土间的空隙过大、未被砂浆填满,最终形成了“蜂窝”。
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周,没有覆盖草皮,导致水分蒸发,出现炎热天气导致体积收缩和裂开。
二、加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对策
1、施工材料质量控制
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规格、尺寸、质量等性能指标。
不能依照材料的出厂报告,需要以实验报告为准。
按照合同中的要求建造实验室、配备实验设备和仪器,然后,在有关工程师的许可和监督下进行原材料的实验,如果某个部位比较关键,那么可以相应地增加一些试验次数,确保实验的步骤准确无误,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材料的实验结果不符合施工要求,应立即更换,直至实验结果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施工使用。
现场工作的人员也需要携带相应的简单设备和仪器,需要时就可以及时地进行测量等相关的工作,这样就可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2、需要做好施工准备
事前控制也即是在市政工程不如施工阶段以后,施工单位必须针对施工人员进行初步的培训,以此来提高施工人员对整个工程具体情况的了解。
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必须要对施工设计图纸做到深刻的把握,同时对各种施工技术方面的规范起到较为严密的认识,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工程施工当去。
这时就应当实施岗位权责制度,必须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有效的工程质量管理计划。
3、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的设计在市政道路施工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市政道路的设计方案在起初设计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注意到下述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从全局的角度入手,科学的对其进行规划,让设计成果与国家颁布的相关规范相吻合。
在进行方案设计之前,不仅要从施工地区的燃气以及热力等方面入手,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做出详细的规划,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施工现场地区通讯设备以及给水排水的交叉情况,尽量减少工程后期出现返工或者大幅度修改设计图纸的情况发生,并且可以通过该方式来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的情况,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不仅可以提升施工安全程度,同时也可以减少资金的使用。
4、加强施工工序的监理
在施工的过程中,质检人员要严格把关施工的每一道工序,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避免质量通病的出现。
其次,监管好施工是按照施工设计方案以及国家相关的强制性规范及要求进行的,杜绝偷工减料和以次充好的问题。
在工程交底验收的环节,要留心对隐蔽性工程以及中间部位的检查及验收。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提升安全管理意识,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施工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保证各个施工阶段都能够顺利进行,为我国的市政工程建设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5、加强施工现场监管
质量监管是保障路桥工程按质按量完成的必要举措,也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市政路桥施工单位本身要完善相关施工现场监察制度,建立全面的监察机制及对应的奖惩激励机制,并督促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强化制度的执行力与约束力。
监管制度能够从第三方的角度对工程质量作出客观监督与评价,有利于及时发现施工中各类质量问题,对于排除潜在质量安全隐患有积极意义。
市政部门也要积极配合现场施工单位提升对工程的监管力度,配合奖惩制度鼓励施工单位加强现场质量管控,对表现良好施工企业予以支持鼓励及优惠,对表现较差企业给予相应处罚,另外对监督人员的资质审查要严格,以减少弄虚作假及包庇现象。
另外还要做好施工项目的长期跟踪检查与管理工作,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记录施工信息以便发现潜在各类质量隐患,对施工中各类规范的执行情况要重点考察,以最大限度的消除潜在失误。
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水平,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出行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施工人员要操作规范,监督人员要严格的遵守相关的章程,相关管理人员也要对施工者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来提高道路的施工水平,以确保道路的施工质量,为我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谢友平. 论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6:203-204.
[2] 梁敏. 市政道路施工存在的质量通病及改善对策[J]. 门窗,2014,04:354.
[3] 李昆鹏.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对策研究[J]. 科技风,2012,12:143.
[4] 刘道良,黄军胜.浅谈政府在市政道路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促进发展,2010(S1).
[5] 朱刚龙.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