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与现代政府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法制政府理念
• (1)权利本位。权利本位是一种法制政府价值观。它认 为,人民的权利不是来自法律,也不是来自国家,而是一 种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因此,对于公民而言,“法不禁 止即自由”,即法律不明文限制的行为,公民就可以自由 地进行。
• (2)依法行政。法制政府要求政府行为按照“法未允许 即禁止”的原则进行,即政府权力的组织与运行都要受法 律的制约,一切行政活动必须受法律约束;一切行政权利 都应当是有限的,越权无效;行政行为的实施过程应当遵 循法定的、合理的方式、方法和步骤。
2.1.4 各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 本趋势
• 1. 公共部门的民营化 • 2. 公共管理的企业化 • 3. 公共服务的市场化 • 4. 公共行政的民主化 • 5. 公共运营的信息化
2.1.5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与现状
中国国务院机构改革年表(1949~2003)
年份 1949年 1952~1953年 1954年 1955~1956年 1958年底 1959年 1960~1965年 1970年 1971~1975年 1976~1978年 1979~1981年 1982年 1983~1984年 1985~1986年 1988年 1989~1993年 1993年 1998年 2003年
2.2 电子政务与现代行政理念
• 2.2.1 现代行政理念 • 2.2.2 推进电子政务有助于实现现代行政理念 • 2.2.3 实施电子政务推动行政体制改革
2.2.1 现代行政理念
• 1. 法制政府理念 • 2. 责任政府理念 • 3. 透明政府理念 • 4. 效能政府理念 • 5. 服务政府理念 • 6. 诚信政府理念 • 7. 和谐行政理念
2.1.2 美国历史上的政府行政职 能变革
• 1. 美国政府放松规制阶段(—1933年) • 2. “新政”时期(1933年—1980年)
1. 美国政府放松规制阶段(—19 33年)
• 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古典管理思想开始萌芽。代表人物——亚 当·斯密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 建立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6 月5日—1790年7月17日)的著作涉及许 多现代管理的核心问题,他论述了分工在 管理上积极作用,并把社会的最大分工描 述为: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政府只 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这种自由主义经 济思想观点为政府的放松规制提供了理论 基础。
• · 政府运行方式改革; • · 政府管理方式改革; • · 行政技术和方法改革; • · 行政职能改革等。
2. 政府在整个社会中定位的 调整
世界银行按照政府能力所能承担的功能,将政府职能划分为三个层次
基本功能功能层 次
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积
中小 提供纯粹公共服务:
型
极
职职 ·国防
能
职
能 ·法律和秩序
• 1978年,卡特(Jimmy Carter)政府开始实施《文官制度改革法 案》。
• 1979年撒切尔夫人(Margared Thatcher)上台执政,并推行西欧最 激进的政府改革计划,成了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的先驱。
• 1981年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1911年2月6日—2004年6月 5日)当选美国总统并尝试大规模削减政府机构人员规模、收缩职能、 压缩开支、倡导公共部门私有化。
• 在这一潮流的影响和推动下,“管理 ”的观念和方法也开始逐渐注入到行 政问题之中,为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提 供了新的领域和方法,并推动行政学 朝着实证研究的方向发展。
2. “新政”时期(1933年—19 80年)
• 1929年—1933年,美国经济进入大萧条 时期。1933年,总统上任伊始就开始了 新政:公共行政远离“中立”而靠向“ 政治”;政府一反过去“自由放任”的 经济政策,肩负起广泛的社会经济的管 理职能;总统权利不断膨胀,政府的权 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规制机构成了“ 无顶头上司的政府的第四部门”。
35 42 64 81 68个机构 60个机构(39个部委,21个直属和办事机构) 机构79个,精简干部81万; 机构32个(其中13个部队管理) 机构52个 机构达76个 达到100个; 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61个 机构65个; 机构达到72个 66个部、委局 机构达86个 59个机构->40个机构 29个机构 除办公厅外,由28部门组成
Frederick W.Ta ylor
• 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 row Wilson,1856年—1924年)在《 行政学研究》中提出了创立独立的行 政学学科的构想。
• 费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Tayl or,1856~1915)系统地研究和分析 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 ,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科学管理 。
变化状况 政务院初具规模 第一次机构改革,机构增加 国务院成立,机构增加 国务院扩充机构; 第二次机构改革,机构减
第三次机构改革,收回权力 权力大下放 动乱中恢复 增加机构 机构大膨胀 第四次机构改革,机构减 再度膨胀 继续膨胀 第五次机构改革 再度膨胀 第六次机构改革 第七次机构改革
机构数量(个)
• 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美国从 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期, 也是美国行政学的萌芽时期。
• 1900年发生的席卷德克萨斯州的盖 尔维斯敦(Galveston,Texas) 的一场飓 风。这场灾难用六千人的生命唤醒 了人们对公共利益的进一步关注和 对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的重视。“最 好的政府,最大服务”逐渐成为各 国政府的行政指导思想。
• 在这场行政改革大潮中先继出场的还有,新西兰的公共部门管理改革、 澳大利亚的“财政管理改进计划”、日本的“小政府”、奥地利的 “行政管理计划”、丹麦的“公营部门现代化计划”、法国的“革新 公共行政计划”、希腊的“行政现代化计划”、葡萄牙的“公共选择 计划”等。如果说上面所列的主要都是些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的话, 发展中国家实行行政改革的也为数不少,马来西亚、南非、纳米比亚、 加纳、智利和加勒比海诸国等都步入了行政改革的行列。
• (3)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指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在政府机关内部上下 级之间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 (4)诉讼责任。诉讼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它意味着政府必须接受司 法机关的审查,即“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 (5)赔偿责任。政府具有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是法律关系上利义 务的主题之一。当政府机关的行为侵害人民权利时,也应当像其他法 人组织一样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赔偿责任也是诉讼责任的必然产物。
能
·财产所有权
·宏观经济调控
·公共医疗卫生
促进社会公平
保护穷人: ·反贫穷计划 ·消除疾病
解决外部效应: ·基础教育 ·保护环境
规范垄断企业: ·公用事业法 ·规范反垄断法
克服信息不对称: 提供社会保险:
·保险
·再分配
·金融法规
·养老金
·消费者权益保 ·失业保险
护
• 我国张国庆等人则认为,政府职能可以从不同角 度进行划分和考察:
3. 透明政府理念
• (1)公共利益至上。 • (2)责任:向公民承担更多的责任,有义务提供客观、可靠、清晰的信息。 • (3)有限例外,最大限度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 • (4)便利:为公众提供方便。 • (5)成本:尽量减少收费。 • (6)保护检举者。
4. 效能政府理念
• (1)政府机构人员必须少而精干; • (2)政府行为必须是有效率的——对政府自身而言; • (3)政府应该和民众具有互动性,而政府也应具有回应性——有比较高的效能。
• (3)司法审查。司法审查要求行政从属于法,即行政不 得违法、政府的侵权行为要受法律的追究。它的两个基本 点是法律至上和法律保留。
2. 责任政府理念
• (1)道德责任。道德责任也称伦理责任,是指公共行政组织及其公务 人员在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道 德规范与承担的道德责任。
• (1)从职能的作用领域看:政治职能、经济职能 、文化职能、科技教育职能、社会管理职能等。
• (2)从职能的属性看:统治职能、保卫职能、管 理职能、服务职能等。
• (3)从职能的性质看:行政立法职能、行政司法 职能、行政检察职能等。
• (4)从职能的过程和作用方式看:计划职能、指 导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沟通职能、监管 职能等。
• 人们通常把从新政到20世纪60年代末被 称为“规制资本主义”时期。
Franklin Delano Roose
• 20世纪60年代对于美国具有特殊意义,也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在国际上,处于长期的 美苏冷战和军事对抗时期,又发生了古巴核导弹危机等重大事件;在美国国内,20世 纪50年代末涌起的民权运动在60年代进入高潮,同时由于陷入越南战争,造成美国国
第2章 电子政务与现代政府
人类社会在发展,政府的行政理念也在发展。为了使政府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先进 的行政理念进行行政体制改革。
2.1 世界各国的政府行政体制改 革状况
• 2.1.1 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 2.1.2 美国历史上的政府行政职能变革 • 2.1.3 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世界性“政府再造”运
• 为了进行灾后重建,市政府采用了 城市经理制——城市委员会的形式 ,形成一个专家管理的机制。城市 委员会作为19世纪末行政改革的延 续,大大减少了政党的政治色彩, 进一步使行政-政治分离,同时也 有助于提高公共行政的效率
• 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以及城市膨胀的 需求又催生了美国的公共行政学。
• 规制(regulation)是指政府为 谋求社会整体利益,设立并 依据一定规则对社会特定主 体限制权利或课以责任的强 制性行为。规制分为政府内 部管理规制和政府外部管理 规制。外部管理规制又有经 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之分。 经济性规制主要是政府为确 保市场公平竞争、资源配置 有效和保障消费者利益而对 经济主体设立的一系列认证、 许可、条件、标准等的规则。 社会性规制主要是政府为了 保证社会安全和公民权益而 在相关领域设立的一系列规 则。放松规制就是强调市场 的作用,给企业和公民更大 的活动空间。
动 • 2.1.4 各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趋势 • 2.1.5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与现状
2.1.1 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内 容
• 行政体制改革包括政府功能的定位、政府组织结 构的设置、行政权力的运行、行政法制的建设以 及行政人员的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 就内容而言,行政体制改革可以简单地分为两部 分:
5. 服务政府理念
•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即在政治、 社会生活中老百姓是最重要的因素。
• 我国的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政府是代表全 体人民行使权力的。随着行政改革的深入,这一宪法精神 应该体现在政府的治理理念中,要求政府要从高位上走下 来,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从管制的角色走向“服务者 ”的角色。
• (2)政治责任。在民主政治下,政府的一切行政行为都必须以民意为 归属和依据,统治者的权力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民主 政治与专制政治的最大区别在于政府必须承担政治责任。所谓政治责 任,就是行使公共权力者因违反政治义务而承担的政治上的否定性后 果。这种政治上的否定性后果意味着相应的个人或组织已经丧失了从 事行使政治权力的资格[1]。
内矛盾的深化和严重的社会动荡,黑人运动、工人运动、反战运动以及以猫王、披头 士(The Beatles)等为代表的青年反叛汇集成社会不稳定的力量。
2.1.3 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 世界性“政府再造”运动
• 20世纪60年代以来政府规制职能缺乏合理的定位、规制权力的自主性 扩大所造成的恶性结果,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广泛而深入的反思。70 年代末期,以放松规制为核心的新行政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 )运动很快成为全球浪潮。
• 政府内部自身的改革 • 政府在整个社会中的定位。
• 这两部分内容构成了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逻 辑。
1. 政府内部自身的改革
• ·人力资源改革; • ·公共服务改革; • ·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 •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管制改革; •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 • ·电子化政府; • ·地方政府治理;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