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检测题三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实验题专练-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相关实验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实验专练:(2)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相关实验1、如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1个突触B.如果刺激A,C会兴奋,则兴奋处外表面呈负电位C.若ab=bd,电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D.若ab=bd,电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2、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d两点分別为电表①和电表②两电极的中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刺激c点,若检测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B.刺激c点,电表①偏转一次,电表②偏转两次C.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刺激a点,电表①不会发生偏转3、下图表示一个反射弧的局部,电流计的两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后,电流计指针先左偏再右偏,最后恢复原状,则下列图示不符合题意的是( )A.B.C.D.4、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5、如图表示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离体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若给予a点适宜刺激,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6、下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7、在下图膝跳反射活动中(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均能记录到动作电位的是下列的哪项( )A.神经元A,神经元B,神经元C,神经元DB.神经元A,神经元D,神经元B,屈肌C.神经元A,神经元B,伸肌D.神经元A,神经元C,伸肌8、下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外的电位差。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检测题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含答案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一、选择题1.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 )解析:选C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2.下列有关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中含有大量的线粒体C.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D.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可以作用于肌肉或某些腺体解析:选A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3.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 )A.①→②B.③→④C.②→①D.④→③解析:选B 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而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
在突触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④→③,而不能由③→④。
4.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①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功能;②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维持生命的呼吸中枢在下丘脑;③患者若S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见文字;④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A.①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④解析:选B 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维持生命的呼吸中枢在脑干;患者若V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见文字,而若S区受损则不能讲话;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成人大脑皮层发育完善,能够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末综合检测含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一简单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A和运动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 A的树突fB的轴突B. B的轴突-A的轴突C. B的轴突fA的胞体D. A的轴突fB的树突解析:选D。
根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应由A的轴突传导至B的树突或细胞体。
2.如图是一个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①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②S是效应器,M是感受器③I是传入神经,印是传出神经④I是传出神经,IH是传入神经⑤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flfllfnifM⑥兴奋的传导方向是:MfinfiififS⑦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flfllflUfM或MffflfRflfS⑧一般情况下,M的细胞将主要消耗蛋白质分解后释放的能量⑨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递要两次通过突触A.②④⑥⑧B.①③⑤⑨C.①③⑧⑨D.②⑤⑦⑨解析:选B。
图中I上有神经节,判断I是传入神经,印是传出神经,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flfHfHIfM,因为兴奋在突触之间单向传递,所以决定了在反射弧中也单向传递。
一般情况下,M 的细胞将主要消耗葡萄糖分解后释放的能量。
图中H有两个突触,判断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递要两次通过突触。
3.如图所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现小②人③ J(1^⑤ ⑥Q----- 《A.刺激图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③④⑤⑥B.在突触小体上完成“化学信号f电信号f化学信号”的转变C.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D.刺激⑥处,神经兴奋能传到⑤④③②①解析:选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的,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的, 是单向的,因此刺激图中②处,兴奋可以传到①③④⑤⑥处,刺激⑥处,兴奋只能传到⑤处。
兴奋的传导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2021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检测:第2章 1反射与反射弧 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Word版含答案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反射与反射弧兴奋的产生与传导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2,3,4,5,10,156,7,8,9,11,12,13,14A级| 根底练1.(2021山东济南期中)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B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解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是动物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响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根底 .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2.以下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D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局部组成B.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解析: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 3.如图为一个反射弧模式图,以下有关分析中正确的选项是( A )①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②s是效应器,m是感受器③a是传入神经,c是传出神经④a是传出神经,c是传入神经⑤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 ⑥兴奋的传导方向是:m→c→b→a→s ⑦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或m→c→b→a→s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⑦D.②④⑦解析: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出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a是传入神经,c是传出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 .4.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B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解析: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受损,那么对相应的刺激不能产生相应的运动,但是因为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对刺激还是有感觉的 .5.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此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是( C )A.神经中枢解析:注入麻醉药之后,失去了痛觉,说明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影响,还能够运动,说明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及效应器是正常的 .6.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A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解析: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兴奋时变为内正外负 .7.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C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拟大,Cl -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拟大,Na +大量流出膜外+的通透性比拟小,对K +的通透性比拟大+的通透性比拟大,对K +的通透性比拟小解析:静息电位是K +外流形成的 .8.(2021江苏南京期末)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内那么相反,如下图 .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膜内外会产生相关的电流,那么膜外与膜内电流方向为( A )→a;膜内a→→a;膜内b→a→b;膜内a→→b;膜内b→a解析:受刺激后,刺激部位电荷为外负内正,与相邻部位形成电位差,膜外电流为b→a,膜内电流为a→b .9.离体的枪乌贼(海洋动物)巨大轴突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一所示为该部位受刺激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请答复:(1)图中造成bc段电位变化的原因是某种离子的跨膜运输,该段这种离子的跨膜运输(填 "需要〞或 "不需要〞)耗能;假设适当降低该轴突细胞膜外的Na +浓度,那么c点将(填 "上升〞 "不变〞或 "下降〞) .(2)某同学用该离体轴突做了以下实验(如图二):取一灵敏电流计,在上述受刺激部位左侧1.0 cm处的膜外连接一个电极,在其右侧1.5 cm 处的膜外连接另一电极,在该部位给予适当的刺激,可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次方向(填 "相同〞或 "相反〞)的偏转,这个实验可证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的 .解析: (1)bc段是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该过程中Na +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不需要消耗能量 .假设降低细胞膜外Na +浓度,那么其与细胞内Na +的浓度差减少,动作电位峰值(即c点)下降 .(2)该刺激首|先到达左侧电极处,该部位膜外侧电位变为负,而右侧电极处膜外电位仍为正,指针发生一次偏转;一段时间后,刺激传递到右侧电极处,该处膜外电位变为负,而左侧电极处膜外电位已转为正,此时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偏转方向与上次相反;这个实验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答案:(1)不需要下降(2)2 相反双向(或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B级| 能力练10.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外表,如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 .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D )解析:将电极均置于细胞膜外,此时为静息电位,当兴奋传至|电流表的左侧电极时,两个电极之间就有电位变化,会形成电流;当兴奋传至|电流表的右侧电极时,两个电极之间也会形成电流,两种情况下的电流方向相反 .11.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假设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正确的选项是( C )解析: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为静息电位,所以要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电流表的两个电极要分别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和膜内,且电流必定是从膜外流向膜内 .当电流表的两个电极均接在膜外或膜内时,由于两电极间无电位差存在,指针不偏转 .+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以下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C )+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 +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 +浓度高于膜内解析:依图示,未受刺激时,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正确 .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C错误,D正确 .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Na+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A正确 .13.蛙的神经元内、外的Na +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的过程中有Na +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 +排出细胞 .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 )+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Na+内流,此时的Na+由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当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时,Na +由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此时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 .14.以下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 .请分析答复以下问题:(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填 "属于〞或 "不属于〞)反射 .(2)用a刺激神经,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乙图 .膜电位从③到④变化时,膜上翻开的离子通道是 .(3)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 .某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根据该实验步骤预测现象及结论 .(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第|一步:用a刺激神经,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 .如果,那么说明传出神经元受损;如果,那么要继续往下做实验 .第二步: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 .如果,那么说明部位d受损;如果,那么说明骨骼肌受损 .解析:(1)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2)图乙中①→③是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即兴奋过程,③→④是兴奋后的恢复过程,此时K +外流 .(3)假设传出神经受损,那么刺激a处,c处不能测得电位变化;假设骨骼肌受损,那么刺激b处,骨骼肌不收缩 .答案:(1)不属于(2)钾通道(3)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在c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骨骼肌收缩骨骼肌不收缩C级| 拓展练15.以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请答复:(1)图中,刺激结构④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 ] ,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 假设抑制该细胞的细胞呼吸,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静息状态,说明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2)在用脊蛙(去除脑保存脊髓)进行屈腿反射实验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刺激右腿,右腿收缩,说明左右屈腿反射弧在结构上是相对独立的 .但当刺激较强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时,右腿也会收缩,说明左右反射弧的中枢存在某种联系 .在一次制作脊蛙的过程中,实验员不小心伤到了蛙大腿上的神经,但不知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 .于是老师为实验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①刺激蛙左腿,假设左腿不收缩而右腿收缩,说明伤及的是神经 .②刺激蛙左腿,假设,那么可初步判断伤及的是传入神经 .但不知传出神经是否也同时受到伤害,那么可用刺激,观察的方法加以验证 .解析:(1)⑤为效应器,刺激结构④传出神经时⑤会产生具体效应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假设抑制细胞呼吸,细胞中ATP量缺乏,那么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内负外正的状态,说明离开了ATP,带电离子就不能通过细胞膜,所以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2)假设伤及传入神经,那么刺激后两腿均不会发生反响;假设伤及传出神经,那么刺激后,传出神经完好的腿会发生收缩反响 .答案:(1)⑤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主动运输(2)①传出②左、右腿均不收缩右腿左腿是否收缩。
生物高中人教版必修3检测: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含解析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巩固1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解析]: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答案]:B2“脊髓灰质炎”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脊髓灰质炎患者会表现出下肢()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答案]:B3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为材料,如下图所示,这时观测到a、b两点间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A.在膜内是b→aB.在膜内可以是b→a,也可以是a→bC.在膜外是b→aD.在膜外是a→b[答案]:C4做膝跳反射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
其原因是()A.反射弧结构发生变化B.传出神经受阻C.感受器受到抑制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答案]:D5下面对突触和突触小体的理解,错误的是()A.突触一般涉及两个神经元,而突触小体只涉及一个神经元B.突触和突触小体都属于细胞内部的结构C.突触和突触小体都具有生物膜结构D.突触前膜是突触和突触小体的共有结构[解析]: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部分叫做突触小体,属于细胞内部的结构,但突触一般涉及两个神经元,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不是细胞内部的结构。
[答案]:B6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
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
下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以针刺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B.若刺激Ⅲ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C.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D.若刺激Ⅰ处,则在Ⅲ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解析]:由于渐冻人损伤的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若以针刺S,渐冻人能感觉到疼痛,A项错误。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3.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由K+外流形成的。
4.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是由Na+内流形成的。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
6.兴奋在一条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的结构[填图]2.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3.反射弧[填图]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也叫神经冲动。
3.传导过程(1)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由K+外流形成的,如上图中的a、c处。
(2)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是由Na+内流形成的,如上图中的b处。
(3)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了局部电流。
(4)局部电流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兴奋向前传导,原兴奋部位又恢复为静息电位。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2)感受器通常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3)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4)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受刺激后变为外正内负(×)(5)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6)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2.下列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①②④,属于条件反射的是③⑤⑥。
(填序号)①眨眼反射②吮吸反射③望梅止渴④吃饭时分泌唾液⑤小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⑥谈虎色变3.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C.感受器由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解析:选D 脊髓是完成反射的低级中枢,完成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反射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反射及愉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拓宽教材 ]1.( 必修 3 P17 图 2-1 改编 ) 以下列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碰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图 1 可表示甲电极处愉悦、乙电极处不愉悦B.图 2 可表示甲电极处愉悦、乙电极处不愉悦C.图 3 可表示甲电极处愉悦、乙电极处不愉悦D.甲电极处从静息、产生愉悦到恢复静息状态可依次用图1、 2、 3 表示答案: C2.( 必修 3 P16“问题商议”改编) 足球比赛的胜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队员之间的配合,配合要靠信息的传达。
(1) 队员经过眼、耳获得的信息,经过自己的办理并迅速作出反应,主若是经过________来完成的。
(2) 队员要有优异的表现,身体各器官的协分派合是经过机体________来完成的。
答案: (1) 神经系统(2) 调治[ 精练好题 ]3.以下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选项是()A.反射弧平时由感觉器、传入迷经、神经中枢、传入迷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觉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愉悦C.感觉器由传入迷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D.效应器由传入迷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分析:选D。
效应器是由传入迷经( 运动神经 ) 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4.(2019 ·陕西渭南高二期末) 以下列图表示反射弧中的传入迷经元, a 结构位于感觉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b 结构为树突, d 结构为轴突B.c 结构位于反射弧的神经中枢C.若在 d 处恩赐刺激,则 b 处不能够检测到电位变化D.e 结构参加构见效应器答案: A5.(2019 ·北京海淀区期末) 当迅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以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感觉器位于骨骼肌中B.d 处位于传入迷经上C.从 a 到 d 组成一个完满的反射弧D.b 为传入迷经分析:选 C。
牵拉骨骼肌,能在d 处检测到电位变化,再依照神经节所在地址可判断,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d 位于传入迷经上,A、B 正确;图中缺少效应器,不能够组成完满的反射弧, C 错误; b 上有神经节的存在,故为传入迷经,D正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III反射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III 反射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作业[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解析:选A。
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一般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神经中枢经传出神经把兴奋传递给效应器,不会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人体的神经中枢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小脑、脑干和脊髓。
2.下列关于感受器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B.感受器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皮层C.各种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D.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解析:选B。
感受器是由传入神经末梢特化而成,其功能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传导)。
不同的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且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
3.(2019·大庆中学期中)在离体条件下,一个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的传导是()A.单向的,只能向前传导B.双向的,只向神经末梢传导C.双向的,传遍整个神经细胞D.双向的,在膜内外之间传导解析:选C。
在离体条件下,一个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可以产生兴奋,兴奋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未兴奋部位传导,即产生的动作电位的传导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的,会传遍整个神经细胞,故选C。
4.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C.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D.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解析:选C。
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
5.(2019·济宁高二检测)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检测题三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含答案

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一个神经细胞只有一个树突B.根据神经元传递兴奋的方向,可分为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C.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但不能传导兴奋D.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轴突中解析:选B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神经元一般有多个树突;能将兴奋从周围部位传向中枢部位的神经元叫传入神经元,将兴奋从中枢部位传向周围部位的神经元叫传出神经元,两者之间的神经元是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不仅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还能传导兴奋。
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细胞体中。
2.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握紧电线,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种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者在脊髓,后者在大脑和脊髓D.前者在大脑,后者在大脑和脊髓解析:选C 前者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
后者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属于条件反射。
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能发生反射活动B.刺激传出神经引起的效应器的反应也属于反射C.构成反射弧的神经元至少有两个D.反射发生需要一定的刺激及完整的反射弧解析:选B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能发生反射;完成反射活动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直接刺激传出神经,虽然可以引起效应器反应,但不能算作反射;最简单的反射弧可以由两个神经元组成。
4.“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解析:选B 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受损,则对相应的刺激不能产生相应的运动,但是因为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对刺激还是有感觉的。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9:2.1.1 反射和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反射和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知识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如果某患者支配右手的传出神经受损,其他部分完整,则()A.针刺左手不会发生缩手反射B.针刺右手会发生缩手反射C.针刺左手不会感觉疼痛D.针刺右手会感觉疼痛2.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3.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①而发生肌肉收缩的现象称为反射B.结构①、③分别由长树突和轴突构成C.图中神经元的细胞体均位于结构②处D.a、b依次表示反射弧的效应器和感受器4.不同组织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积大小不同,人体各种类型的细胞中,神经元(如图)的细胞膜表面积最大,有关这一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表面积大,有利于神经细胞之间充分联系B.多食用含磷脂较多的食物,能够补脑C.神经细胞中的突起部分形状始终不变D.神经细胞的突起部分主要是细胞膜和少部分细胞质知识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5.用连着微伏表的两个电极测试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已知该纤维静息电位为-70 mV,如果微伏表上发生一次持续约1 ms的电位差的变化:由-70 mV上升到0,再继续上升至+40 mV,然后再下降恢复到-70 mV,则刺激部位和微电极放置位置正确的是()6.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图一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
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图二。
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7.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8.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或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是神经元,由长的轴突和短的树突组成B.感受器是指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C.完成反射活动至少需要3个神经元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9.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B.参与反射弧的神经元的细胞体不都在b中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10.据图分析,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B.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时,钾离子从上往下流引起膜电位变化C.e与细胞之间的识别有关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会与水面接触综合训练11.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3】(含答案)

【课堂新坐标】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3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2018·上海六校联考)下图显示一个传出神经元。
该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冲动会达到效应器B.冲动会达到脑部C.冲动会达到Y处的感受器D.在Z处会有神经递质释放【解析】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以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了效应器。
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兴奋能够传到Y处的效应器,也能传到Z,但不能传到上一个神经元,不能传到脑部。
Z处为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答案】 A2.(2018·承德高二联考)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刺激点膜电位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是( )A.①→④B.②→③C.③→② D.④→①【解析】神经纤维兴奋部位的电位为外负内正,静息状态电位为外正内负。
【答案】 A3.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C.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大D.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小【解析】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大,表现为钾离子由膜内流向膜外。
【答案】 C4.(2018·济南检测)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 )A.①→②B.③→④C.②→① D.④→③【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而不能由突触后膜传向突触前膜。
【答案】 B5.(2018·海南高考)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解析】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形成多个突触小体,A正确;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B错误;神经细胞内K+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C 错误;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III反射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III反射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作业[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解析:选A。
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一般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神经中枢经传出神经把兴奋传递给效应器,不会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人体的神经中枢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小脑、脑干和脊髓。
2.下列关于感受器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8.感受器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皮层C.各种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D.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解析:选B。
感受器是由传入神经末梢特化而成,其功能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传导)。
不同的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且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
3. (2019•大庆中学期中)在离体条件下,一个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的传导是()A.单向的,只能向前传导B.双向的,只向神经末梢传导C.双向的,传遍整个神经细胞D.双向的,在膜内外之间传导解析:选C。
在离体条件下,一个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可以产生兴奋,兴奋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未兴奋部位传导,即产生的动作电位的传导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的,会传遍整个神经细胞,故选C。
4.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C.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D.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解析:选C。
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
5. (2019-济宁高二检测)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的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 排出细胞。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

2.3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高二生物北师大版必修三同步课时训练【基础练习】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 )A.反射B.反射弧C.感受器D.神经中枢2.人在激动时,往往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胃肠蠕动减慢。
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强B.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强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均强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均弱3.在精密仪器的测量下,刺激脚趾产生痛觉的反应时间比刺激大腿产生痛觉的反应时间长,造成这种差别的结构主要是反射弧中的( )A.神经中枢B.传入神经C.传出神经D.效应器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在神经元之间传导的方式分别是( )A. 电信号,递质传递B. 递质传递,电信号C. 电信号,电信号D. 递质传递,递质传递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是( )A.突触B.神经纤维C.乙酰胆碱D.一氧化氮6.人体最高级的神经中枢是( )A.脑干B.脊髓C.大脑皮层D.小脑【能力提升】7.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是通过反射进行的B.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通过它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活动,如排尿、排便等C.脑干中也有许多重要的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如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D.小脑是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8.为研究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的支配作用,分别测定狗在正常情况、阻断副交感神经后和阻断交感神经后的心率,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实验处理心率(次/分)正常情况90仅阻断副交感神经180仅阻断交感神经70A.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加快B.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减慢C.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处于工作状态D.对心率影响较强的是交感神经9.如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关于该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脊髓B.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C.感受器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D.感受器由感觉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组成10.如图将灵敏电流计的两极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 处内表面,图中ac=db,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予能引起兴奋的相同刺激,则刺激后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情况及b处内表面的电位变化是( )A.先左后右,再向右;负→正→负B.先右后左,再向左;正→负→正C.先右后左,再向右再向左;正→负→正→负→正D.先左后右,再向左再向右;负→正→负→正→负11.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
高中生物人教版高二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三)_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课时跟踪检测(三)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一个神经细胞只有一个树突B.根据神经元传递兴奋的方向,可分为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C.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但不能传导兴奋D.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轴突中解析:选B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神经元一般有多个树突;能将兴奋从周围部位传向中枢部位的神经元叫传入神经元,将兴奋从中枢部位传向周围部位的神经元叫传出神经元,两者之间的神经元是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不仅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还能传导兴奋。
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细胞体中。
2.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握紧电线,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种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者在脊髓,后者在大脑和脊髓D.前者在大脑,后者在大脑和脊髓解析:选C 前者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
后者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属于条件反射。
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解析:选B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完整的反射弧和相应的刺激才能出现反射活动;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4.“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解析:选B 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受损,则对相应的刺激不能产生相应的运动,但是因为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对刺激还是有感觉的。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

其次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整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学问点一神经调整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1)结构(如下图所示)神经元{细胞体: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突起{树突:短儿多。
将兴奋传向细胞轴突:长而少。
将兴奋由细胞体传向外围(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其中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树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称为髓鞘。
髓鞘与这些突起共同组成了神经纤维;很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了一条神经。
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就像是细铜丝与导线的关系。
2.神经调整的方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更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的两种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①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如膝跳反射。
②条件反射: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望梅止渴。
【提示】 1.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无反射,但具有应激性,如草履虫。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分(如下表)获得刺激参加反射的中枢反射弧是否需强化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获得,是先天性的非条件刺激(干脆刺激)脑干和脊髓固定不变不须要条件反射通过学习获得,是后天性的条件刺激(信号刺激)大脑皮层不固定,可变需不断强化叫干脆刺激,即这种刺激是一些详细的事物,与反射之间有干脆的关系;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是条件刺激,也叫信号刺激,这种刺激是某些事物的一些信号,这种刺激与反射之间没有干脆的关系,而必需经过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才能引起反射。
3.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1)组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将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兴奋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传向效应器效应器将传出神经传来的兴奋转变成肌肉或腺体的活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图所示。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新题解答(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题解答【例1】下列神经纤维的传导模式图(图2-1)表示静息状态的是( )++-+--++--++--++-+--++--++--++-+--++--++--++-+--++--++--A B ++--++--++--++--++--++--++--++--++--++--++--++--++--++--++--++--C D图2-1解析: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即静息电位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
答案:D点评:本题考查静息电位的概念及电荷分布状态。
结合本题可分析理解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形成。
【例2】 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图2-2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 )ACB D图2-2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理解。
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
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发生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变为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
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差,兴奋就向左右邻近部位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答案:C点评:本题考查动作电位的形成。
通过识别示意图,让学生准确记忆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形成的动作电位。
【例3】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解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不是同时发生的,是前一个神经元把兴奋通过突触单向传递给后一个神经元的。
这种传递是前一神经元轴突末梢电位变化(电信号)引起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化学信号),又引起后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发生电位变化(电信号)。
高考生物总复习试卷: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专题练习含答案分析

必修三第2章第1节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感受器和效应器多数不在同一个器官或组织中,非条件反射的中枢在脊髓,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本题易误选B.认为感受器与效应器应分布于同一组织或器官中.实际上感受器与效应器是反射弧的两部分结构,感受器的功能是感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由感觉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接受神经中枢传来的兴奋,支配肌肉或腺体活动,由运动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或腺体组成,二者的传导方向是相反的,不一定分布于同一组织或器官中.答案:A2.<20####生物>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解析: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仍有离子进出,但不改变细胞膜内外的电位.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增大.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刺激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完成兴奋的传递.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以化学信号形式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答案:D3.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一致.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就会发生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答案:A4.<20####卷>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解析:本题考查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α银环蛇毒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乙酰胆碱不能再与其结合,神经兴奋传递中断,肌肉不收缩,即肌肉松弛;有机磷农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乙酰胆碱不被清除,一直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后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肌肉持续收缩,即肌肉僵直.答案:A5.<20####卷>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解析:神经的突触连接对神经冲动传递非常重要,几乎所有作用在神经系统的药物对某一类神经的兴奋或抑制都是作用在突触小体的神经递质受体上的.针对不同的神经递质或神经递质的受体,开发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抑制剂或激动剂,这些药物可以模拟或抑制神经的兴奋或抑制所造成的生理反应.从题中条件神经递质的量没变,可推导出该药物作用于突触后膜的递质受体,从而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答案:B6.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与其联系.其中"—○—〈〞表示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与末梢,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和C可与感受器相连,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B.若在f点施加一强刺激,则f点的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并在b点可测到电位变化C.对该反射弧来说,大脑皮层对其活动不会产生影响D.若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f点不会测到电位变化,而下一神经元的兴奋将会加强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即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由于题干中给出了"—○—〈〞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与末梢,故此图中反射弧兴奋的传导方向应该有三条途径:①abcg,②aedg,③hfedg.通过传导的三条途径可知,A与C可与感受器相连,图中有三个完整的突触,故A正确;若在f点施加一强刺激,f点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而非外正内负,而且b点不能测到电位变化,故B错误;大多数反射弧的活动均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有的反射弧不受大脑皮层控制<如蛙的搔扒反射>,题中并未明确此反射弧所完成的反射名称,故无法断定其活动是否受大脑皮层的影响,故C说法不准确;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兴奋可以传到f点,但因C处为树突,没有突触小体,不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加强,故D错误.答案:A7.<20####卷>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骨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解析:排尿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内,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故常见尿床,惊恐时高级中枢对脊髓的控制发生障碍,会出现无意识排尿的现象.答案:D8.<2010届##期末>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 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解析:生来就有、不学就会的反射叫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经学习形成的反射叫条件反射,其中枢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一个人的手触到裸露的电线而反射性地握紧电线,是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脊髓;以后再看到电线把手缩回则是条件反射,其中枢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答案:C9.<20####>下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A.都是由左向右B.都是由右向左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该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答案:C10.<20####理综>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特点.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所以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只能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反射弧中存在突触.答案:C11.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 A.感受器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解析:破坏前,分别刺激左、右后肢,左、右后肢都会发生收缩.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则左、右后肢都不收缩,说明被破坏的部分为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说明被破坏的部分为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根据提供答案的组合,可以确定为C.答案:C12.<20####质检>下图中如果A接受刺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会引起E收缩B.神经细胞C与D的兴奋是同步的C.在B处,兴奋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D.一般情况下,E中细胞将消耗蛋白质分解释放的能量解析:在突触处,传来的电流会刺激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形成电流,即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一般情况下,肌肉E收缩消耗的能量来自葡萄糖的分解.答案:C13.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N是________,其神经末梢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为________.<2>图乙的2表示________,它的形成与________有关,物质3对突触后膜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3>请在乙图的方框中用箭头画出传导的方向,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假如丙图中的Y来自甲图中的A,丙图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受到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作用;但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作用,导致效应器不产生相应反应,这又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要接受________的控制.解析:<1>依据脊髓灰质的形状[前大后小、前运动<神经>后感觉<神经>],不难推断出N是传入神经的末梢和相应的附属结构,为感受器;静息时,神经细胞的膜外是正电位,受到刺激后变成负电位;膜内电位变化正好相反.<2>2是突触小泡,它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物质3是递质,对后膜的作用效果是兴奋或抑制.<3>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传导方向只能是单向的,即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4>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有兴奋作用,而大脑皮层对此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抑制性递质,对后膜具有抑制作用.这正好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要接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答案:<1>感受器正电位→负电位<2>突触小泡高尔基体兴奋或抑制<3>←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兴奋抑制高级神经中枢14.<20####调研>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时,保健品市场常出现很多脑保健品,有些产品是通过给大脑持续补充磷脂酰胆碱,有效合成记忆传递因子——乙酰胆碱<Ach>的.当大脑里乙酰胆碱<Ach>浓度增高时,信息传递快,记忆增强,思维敏捷.下图为实验人员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简图,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点.<轴突中已除去了突触小泡><1>写出图中①~④的结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D处数据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轴突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细胞结构和突触的组成可以判断①是细胞核、②是线粒体、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后膜.<2>由于B、C在同一神经纤维上,B、D分别位于两个神经元上,所以B处与C处之间兴奋的传导属于神经纤维上的传导,B处与D处之间兴奋的传递属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比较表中数据,发现C处感受刺激时间不受Ach浓度影响,D处感受刺激时间随Ach浓度增加而不断减少.时间的长短可以代表兴奋传导<递>的速度.<3>由于突触小泡可以释放递质,会影响研究结果,所以要除去突触小泡.答案:<1>①细胞核②线粒体③突触前膜④突触后膜<2>①不同浓度的Ach不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②Ach浓度的升高促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排除突触小泡中递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15.<20####生物>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与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功能.<2>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的分泌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________.<4>若刺激图中A点,电表指针偏转的情况是________.解析:<1>该题主要涉与下丘脑的功能,它既是神经系统的器官,又属于内分泌系统的器官.<2>该题主要涉与激素的反馈调节,由题意可知甲属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属于促甲状腺激素,丙属于甲状腺激素.而题干可知物质乙属于糖蛋白,因此,一般用注射法而不能用饲喂法来进行实验.<3>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一般分为通过化学物质传递进行交流和细胞间直接接触,而此题主要考查前者,即细胞间信息交流借助靶细胞上的受体与化学物质进行,通常还包括递质、抗体等.<4>主要涉与兴奋的传导与电流表指针的关系,当给予一定刺激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了外负内正,电流表两极出现了电位差,出现了指针的偏转.答案:<1>内分泌<分泌激素><2>减少、减少没有明显变化物质乙<糖蛋白>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3>受体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从零位向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再向相反的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综合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综合检测题及答案解析为适应高二生物教学的需要,章节检测很有必要,能够及时检测高二生物教学质量,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综合检测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综合检测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答案 A解析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生理基础,感受器的敏感性取决于神经元本身的生理状态,刺激感受器或相应的传出神经均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脊髓是完成反射的低级中枢,完成条件反射的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答案 D解析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部,当红细胞遭到破坏后,血红蛋白才可能进入血浆中,故选D。
3.在人的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的“沉默突触”沉默之谜。
请你推测“沉默突触”不能传递信息的原因是 ( )①突触小体内没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少相应的糖蛋白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④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A.①②B.③④C.①③ D .②④答案 D解析根据题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来,“沉默突触”不能传递信息的原因是: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或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
4.如图所示,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答案 C解析刺激感受器,兴奋可传至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但由于传出神经受损,不能产生肌肉收缩。
高中生物2.1.1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根底小练]1 .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答案:B解析: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根底.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局部.2 .以下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一一一———+ + + + + +①xzz②二二二③UZ④二二二———一——+ + + + + +A.①一④B.②一③C.③一②D.④一①答案:D解析: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某一点受到刺激时,刺激点膜外变为负电位,膜内变为正电位,即由图④变为图①.3 .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⑤答案:A解析:反射活动的结构根底是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反射弧的任何部位受损, 都不能完成反射.此反射的神经中枢有两个:一个在脊髓, 是低级神经中枢;一个在大脑, 是高级神经中枢.刺激后此人能产生感觉,说明他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没有受损伤,所以兴奋还能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由于腰椎部位受到损伤,可能是脊髓中的低级中枢或者传出神经受到损伤, 从而不能使兴奋传到效应器,不能完成反射活动.下肢运动的效应器是下肢肌肉,所以,腰椎部的外伤不可能损伤其效应器.4 .以下图中,用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测定电位变化,阴影局部表示冲动传导的部位,其中符合事实的是〔〕1 1 - I _ _ 一A BC D答案:A 解析:A选项,两电极处都是正电荷,无电位差,故电流表不偏转. B选项, 兴奋传到左侧,电位为内正外负,左右两侧存在电位差,故电流表应向左偏转. C选项,左右电极均是正电荷,电流表不应偏转. D选项,左右两侧都兴奋,外表都是负电荷,电流表不偏转.5.以下图为人体神经系统的局部示意图,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轴突的结构和功能特点B.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处仍可产生正常的反射活动C.如果①处受损,那么人体不能产生相应感觉,但是能够对图中刺激作出反响D.被针刺后缩手和害怕被针刺而缩手都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非条件反射答案:C解析: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而不是轴突,A项错误;当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传出神经纤维〕仍可产生缩手反响,但这不能称为反射,只有完整的反射弧作出的反响才叫做反射, B项错误;①是把脊髓的信息传给大脑的,①处被破坏后,只会影响信息的上传,人体仍可在低级中枢〔脊髓〕的参与下对刺激作出反响, C项正确;被针刺后缩手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害怕被针刺而缩手那么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项错误.6.如以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甲_ I ,+ + + +----- + + + + +Na4A. 丁区域发生 ?外流和N~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答案:A 解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图示中乙区膜 电位为外负内正,那么乙处兴奋,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丁区膜电位外正内负,应是如外流所致.7 .用连着微伏表的两个电极测试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该纤维静息 电位为一70 mV 如果微伏表上发生一次持续约1 ms 的电位差的变化:由一 70 mV 上升到0,再继续上升至+ 40 mV 然后再下降恢复到-70 mV 那么刺激部位和微电极放置位置正确的选项是答案:B 解析:假设把微伏表的两极连接在膜的一侧,那么兴奋前和恢复静息电位后,测 得的数值均为0.由题干知,该微伏表测得的电位变化是负电位一正电位一负电位.因此, 两个微电极放置的位置应该是一个在膜内,另一个在膜外,B 项正确.8 .在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当动作电位刚通过神经纤维细胞膜时,发生的离子移动 主要是〔〕A.?内流 C. K +外流答案:B 解析:当形成动作电位时,细胞膜对 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9 .现象I :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n :小明伸手拿 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响比拟见下表,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 比拟工程 现象I 现象n A 反射弧的完整性 不完整 完整B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口」以不要Ab ।⑴盟C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 多 少 D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多少答案:B 解析: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响的反射弧都是完整的,否那么不能完成缩手反响;现象I 的中枢在脊髓, 现象n 的中枢在大脑皮层, 故B 正确.两个现象中参与反射的神经元 数量以及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应相当.刺激 刺激B. Na+内流 D. Na+外流NaT 的通透性增加,Na 卡内流,使兴奋部刺激10 .以下图甲所示,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在神经纤维的外表,放置两个相距 1〜2厘米的电极a 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 〔向左为正,向右为负〕情况,绘出的曲线如图乙,正确的选项是〔 〕AS B.②C.③D.④答案:D 解析:该电流表测量的是膜外的电位变化,由图甲知 a 处先兴奋,膜外电位 变为负电位,指针向左偏转一次,随后 b 处兴奋,指针向右偏转一次, 故此过程中电流表指 针应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项符合题意.[好题狂练]11 .用去除脑但保存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 请答复与此有关的 问题: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加钉A 端JB 端剪断处〔i 〕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 位于左后趾部的 中,神经中枢位于 中.〔2〕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 〔见图〕,立即刺激 A 端〔填“能〞或“不 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 端〔填“能〞或“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假设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 〔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活 动,主要原因是答案:〔1〕皮肤脊髓〔2〕能不能不能反射弧结构不完整解析:〔1〕青蛙的大脑已被破坏,刺激后出现的后肢收缩活动属于脊髓反射,因此中枢 位于脊髓,实验中后肢保存了皮肤,因此感受器应位于左后肢趾部的皮肤中.〔2〕反射活动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 a 激刺.电的结构根底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局部组成.引起反射的首要条件是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反射弧任何一个环节的结构或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题中将传出神经切断,反射弧结构失去完整性, 再刺激引起效应器反响,不能称为反射.12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上下可以用电导〔g 〕表示,电导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小,离子通透性低.以下图表示神经细胞犬的通透性及膜电位的变化 〔gNa+、gK+分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 gNk 和gK*的变化请据图答复以下问题:〔1〕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大小的限制是通过限制细胞膜上的 来实现的.在动作 电位的产生过程中,细胞内 ADP 的生成量会 .〔2〕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电位的特点是 .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 这个部位的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 变化,形成动作电位.〔3〕请分析,在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Na : ; : .答案:〔1〕载体蛋白〔离子通道〕增加 〔2〕外正内负 电位 〔3〕对Na 卡的通透性迅速 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大对K+的通透性增加较慢,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小解析:〔1〕载体蛋白是细胞膜上限制离子通透性大小的结构物质.在动作电位的产生过 程中,细胞消耗能量,细胞内ADP 的生成量会增加.〔2〕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到刺激,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 〔3〕据图分析,神经元在接受刺激时对Na 卡的通透性迅速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大;对K 卡的通透性增加较慢,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小.13 .以下图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模式图, 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神经A 、B 上的1、2、3、4为4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神经 A 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结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对 别表示Na+、?的电导情况〕.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合所给器材,完成以下内容.材料:从蛙体内剥离出来某反射弧〔反射弧结构未受破坏〕.供选择仪器:剪刀,电刺激仪,微电流计.〔i〕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而实验操作只能在神经上完成,那么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为:①先用剪刀在神经A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其剪断;②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 ,假设〔填“有〞或“无〞〕肌肉收缩现象,那么神经A为传入神经,反之那么为传出神经.〔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求保证神经A和神经B的完整性,而且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那么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为: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接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②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 ,假设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次,那么神经 A 为传出神经;假设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次,那么神经A为传入神经.答案:〔1〕①1、2之间②1 无〔或2 有〕〔2〕②1 1 2〔或答4 2 1也可〕解析:假设实验操作只能在神经A上完成,剪断神经A后,刺激远中枢端效应器发生反响, 那么说明神经A是传出神经;刺激近中枢端效应器发生反响, 那么说明神经A是传入神经.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 如果神经A是传出神经,那么刺激实验位点1时,电流计的指针偏车专1次;如果神经A是传入神经,那么刺激实验位点1时,电流计的指针偏转2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一个神经细胞只有一个树突B.根据神经元传递兴奋的方向,可分为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C.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但不能传导兴奋D.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轴突中解析:选B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神经元一般有多个树突;能将兴奋从周围部位传向中枢部位的神经元叫传入神经元,将兴奋从中枢部位传向周围部位的神经元叫传出神经元,两者之间的神经元是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不仅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还能传导兴奋。
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细胞体中。
2.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握紧电线,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种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者在脊髓,后者在大脑和脊髓D.前者在大脑,后者在大脑和脊髓解析:选C 前者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
后者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属于条件反射。
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能发生反射活动B.刺激传出神经引起的效应器的反应也属于反射C.构成反射弧的神经元至少有两个D.反射发生需要一定的刺激及完整的反射弧解析:选B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能发生反射;完成反射活动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直接刺激传出神经,虽然可以引起效应器反应,但不能算作反射;最简单的反射弧可以由两个神经元组成。
4.“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解析:选B 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受损,则对相应的刺激不能产生相应的运动,但是因为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对刺激还是有感觉的。
5.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B.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C.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D.动作电位产生时Na+流入神经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解析:选C 在静息状态下,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接受刺激后,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在形成动作电位时,Na+通过蛋白质通道顺浓度梯度进入神经细胞内部的过程不消耗能量;处于离体状态的神经纤维,中间部位受到刺激,兴奋可双向传导;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
6.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下面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若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正确的是( )解析:选C 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为静息电位,所以要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电流表的两个电极要分别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和膜内,且电流必定是从膜外流向膜内。
当电流表的两个电极均接在膜外或膜内时,由于两电极间无电位差存在,指针不偏转。
7.如图表示离体神经纤维上的生物电现象,关于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甲、丙两处表示未兴奋区域,乙处表示兴奋区域B.膜外电流的方向为甲→乙,丙→乙C.乙处产生的兴奋,能刺激甲、丙两处产生兴奋D.甲处膜外只存在阳离子,乙处膜外只存在阴离子解析:选D 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外正内负的电位,膜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甲、丙两处膜外均为正电位,乙处膜外为负电位,甲、乙及乙、丙两处存在电位差,能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区域产生兴奋;甲、乙两处膜外均既存在阳离子,也存在阴离子,但甲处膜外阳离子较多,乙处膜外阴离子较多。
8.在t1、t2、t3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刺激甲,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引起的B.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外流引起的C.一定条件下的甲刺激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D.t4~t5时间段内,神经纤维上K+通道打开,利用ATP将K+运出细胞恢复静息电位解析:选C 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引起的;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引起的;由题图可知t1、t2两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由于相隔时间较长无法累加,t2、t3两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由于相隔时间较短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t4~t5时间段内是静息电位恢复的过程,此时主要是K+外流,K+外流不消耗ATP。
9.下面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在③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D.若①处受损,膝跳反射现象消失解析:选B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腺体,共同组成了效应器;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完成;若①处受损,即传入神经受损,反射不能发生。
二、非选择题10.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主要是Na+内流,从而使膜内外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恢复静息电位时,主要是K+外流,从而使膜电位恢复为外正内负,这一周期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如图1所示。
在神经纤维上分别取三个电位差测量点,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位于测量点的细胞膜外侧和内侧,FE=FG,均为5 cm,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内K+的浓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膜外K+的浓度,从图1可知,膜内外的电位差为________mV。
(2)图1中A点时膜外Na+浓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膜内Na+浓度。
AC段为产生动作电位,此时Na+内流方式为________;CD段为恢复静息电位,此时K+外流方式为________。
(3)图2中,受刺激后F点处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状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4)兴奋在FE、FG段传导的时间依次为t1、t2,两者的大小是t1________t2(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
在静息状态下,膜内K+的浓度大于膜外K+的浓度;图1中由A到B,膜电位由-60变为0,由此可知,静息状态下电位差为-60 mV。
(2)A点时膜外Na+浓度大于膜内Na+浓度,AC段产生动作电位,Na+内流方式为协助扩散,CD段为恢复静息电位,K+外流方式为协助扩散。
(3)图2中,受刺激后F点处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状态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4)由题干可知,FE和FG的距离相等,且在同一神经纤维上,神经传导所用时间相同。
答案:(1)大于-60 (2)大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3)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4)=FE=FG,兴奋在同一神经纤维上等距传导,所用时间相同一、选择题1.以下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解析:选A 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由于膜电位是外正内负,所以测出的是静息电位;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K+的外流有关;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兴奋,兴奋先传导到电流表右侧电极,后传导到电流表左侧电极,所以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因此,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
2.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受伤的腰椎部位与右侧下肢的反射弧如图所示,其中③④分别表示腰椎部的神经中枢的背部侧和腹部侧,该病人受损伤的具体部位可能是( )A.①②B.③④C.④⑤D.⑤⑥解析:选C 根据题图所示,②上具有神经节,所以②是传入神经,①是感受器,③④分别表示腰椎部的神经中枢的背部侧和腹部侧,⑤是传出神经,⑥是效应器。
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说明①感受器正常,②传入神经也正常,受伤部位是腰椎部,下肢没有受伤,说明⑥效应器正常,但由于不能运动,所以可能是④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腹部侧或⑤传出神经受伤。
3.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则( )A.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B.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动D.③损伤不会影响泌尿、四肢运动等方面功能解析:选 A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兴奋传导方向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⑤发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③是脊髓,为低级神经中枢,若损伤,将会影响泌尿、四肢运动等方面功能。
4.如图表示一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相互转变过程中的离子运输途径。
该细胞受到刺激时,通过④途径运输离子,形成动作电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②③途径属于主动运输B.④途径的发生只能由电信号引起C.正常情况下,“▲”表示的离子的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D.静息时,由于①途径的作用,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解析:选A 从图中信息可知,②③途径消耗ATP,故属于主动运输;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也能引起动作电位的形成;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内流会形成动作电位,故图中“▲”表示K+、“◆”表示Na+,正常情况下K+的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静息时,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5.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Na+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下图Ⅰ、Ⅱ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某溶液可以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B.a~b时,膜内Na+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有关C.适当提高培养液中K+浓度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值D.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的Na+由内流转变为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解析:选B 由图示曲线可知,该培养液与膜内Na+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有关,所以应该含Na+而不能用KCl溶液代替,否则会影响膜电位;a~b时产生动作电位,膜内Na+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有关;曲线Ⅱ上c点值为动作电位峰值,可通过适当提高培养液中Na+浓度以增大膜内外的浓度差来提高;c~d时,K+外流,可形成静息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