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来县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惠来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
试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认为,私有制是随着“使常常的交换成为可能”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别出来”之后出现的。

但是,他同时也坦承“至于畜群怎样并且在什么时候从部落或氏族的共同占有变为各个家庭家长的财产,我们至今还不得而知”。

恩格斯在此说明( )
A.私有制产生的时代背景
B.私有制产生的缘由和详细过程
C.私有制导致了阶级剥削和压迫
D.私有制导致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2.“万岁,尼罗河!你来到这片大地,平安地到来,给我们以生命。

……正义的建立者,我打快乐灵赞美你,并向你的大水致意!人们拿出谷物和祭品,在向一切神灵礼拜着……”最早记录以上诗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
A.甲骨文 B.象形文字
C.楔形文字 D.字母文字
3.“我们全都是希腊人。

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
4.“虽然他从未将全部民族都联合在一个世界性国家里,但是他的事业必将世界推入了一个新的方向:不同种族的融合,不同文化传统的交汇。

”材料中的“他”是指( ) A.亚历山大 B.君士坦丁十一世
C.大流士一世 D.穆罕默德
5.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来朝,在帝都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

从今佛教正式起先传入中国。

这表明( )
A.阿拉伯人在文化沟通中起到桥梁作用
B.佛教第一次传入中国始于丝绸之路
C.景卢在洛阳仔细倾听伊存讲授佛经
D.甘英出访大秦奠定了佛教传入的基础
6.关于人类进入铁器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起源于西亚,继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B.起源于希腊,继而扩散到埃及和西亚等地
C.起源于埃及,继而扩散到西亚和希腊等地
D.起源于南亚,继而扩散到埃及和西亚等地
7.马渭源在《马克斯·韦伯与中西传统社会结构对比探讨》中指出,西欧封建制下封臣的听从具有双重性:封臣的听从除了对领主个人化的服务外,他还必需听从“一种有关责任与荣誉的相当严格的法典”。

这表明( )
A.封建制下的权力具有肯定的专制性 B.封臣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C.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具有契约特征 D.封建领主对封臣具有肯定限制性8.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中,虽然有一些持帝制立场的思想家认为“王在法上”,但是却很少
有国王公开发表“王在法上”的言论。

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其最主要缘由是当时各国( )
A.存在强大的贵族势力和教会势力
B.形成了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
C.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
D.没有法律意识和成文法律指导
9.从9世纪起,西欧社会起先形成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形式--封建庄园。

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封建庄园盛行农奴制度
B.封建庄园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封闭保守
C.封建庄园是中世纪西欧农业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社会的基础
D.11世纪以后,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庄园经济也日益兴盛。

10.“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常常分裂,但在文化方面却建立了一个特别广泛的阿拉伯文化区。

这个文化区…既有东方文化的韵味,也有西方文化的气质。

”这说明()
A.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独创创建的
B.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沟通
C.阿拉伯帝国经济旺盛、国家富庶
D.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了上千年
11.奥斯曼帝国手工业者由国家管理,产品的种类、数量与安排由国家限制,同样,商业也受国家的监督,商品的质量和价格都由法令规定,盐、肥皂、蜡的贸易由国家垄断。

从材料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 )
A.实行国家垄断工商业的政策 B.工商业发展比较落后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国家政权的力气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12.探讨表明,原始班图人已经进入铁器时代,他们驾驭了铁器的制作和运用方法。

因此,班图人踪迹所至,铁器也被引人。

从材料可以看出
A.班图人南迁促进了文明的沟通B.生产力的发展是班图人南迁的根本缘由
C.当时非洲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D.班图人南迁前后建立了疆域广阔的帝
13.“世界末日”说源自对玛雅历法的误会。

这一天本是玛雅“长计历”中的第130000天,象征着一个“大循环”的结束,它与灾难、异象等自然现象没有任何关系。

这说明
①必需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学问,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②玛雅文化腐朽落后,有害无益,因此对外来文化,必需坚持封闭主义
③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不能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要做到批判继承
④玛雅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长久,必需坚持包涵性能增加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4.历史学者认为“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识”是对历史是非曲直的视察、鉴别和推断实力。

下列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迪亚士在远洋航行中胜利到达了“好望角”
B.西班牙王室支持的麦哲伦实现了环球航行
C.航海家远洋航行中的英勇精神仍有现实意义
D.哥伦布发觉新大陆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种灾难
15."他的航行安排最终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认可和资助,最初该航行设想的目标是开拓到达摩鹿加群岛的路途,但最终证明白美洲不是印度群岛的一部分,而是一个新的大陆,与欧洲、亚洲和非洲并行。

"此次航行
A.横跨大西洋发觉了美洲新大陆B.领先开拓了欧洲到亚洲的商路
C.使西班牙取得了世界殖民霸权D.完成环球航行证明白地圆学说
16.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一模一样: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正确”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

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协助工具。

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精确,中国疆域外则绘制简略,严峻失真。

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因素不包括
A.世界各地区间的相对隔绝B.受统治者主观相识的制约
C.世界被宗教神学思想限制D.人们的地理学学问较匮乏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8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又具有肯定的相像性。

材料一公元前 431年,底比斯军队入侵普拉提亚。

关于此事发生的年头,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为:折服优波亚后缔结“三十年和约”的第15年,即阿尔哥斯的克里西斯担当女祭司的第48年,斯巴达的埃尼希亚斯担当监察官之年,雅典的执政官皮托多鲁斯的执政任期内……
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襄子四十五年等。

材料二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心之国)。

文献精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

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

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相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

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相识模糊。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古代纪年特点。

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6分)(2)概括材料二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绸之路亚历山大帝国
材料二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
大事务。

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学问于古代世界各地或许是更为重要的。

(1)依据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学问,请说出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对外交往方式有何不同。

(4分)
(2)材料二中对古代的折服和扩张斗争是怎样评价的?你对这种评价有何看法?(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80年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

镰仓幕府仿照血缘、家族结成的主从关系被称为御家人制度。

这种主从关系不只是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道义之上的,并与祖辈以来的同族观念、血缘观念等相结合。

室町时代将军与守护大名并没有建立主从关系,他们只是一种联盟的关系,而真正结成主从关系的则是各守护大名及武士团内部的武士。

这些武士团与室町幕府建立的只能是一种间接的主从关系。

德川主从关系比镰仓和室町主从关系更为坚固,武士以肯定的忠诚换取物质生活资料,以保证其子孙后代的武士身份与地位;其所获得的生活资料是俸米,这种“俸米制”则进一步强化了德川时代的主从关系。

——摘编自田红、李捷濒《论日本幕府时代主从关系与西欧封君封臣制》材料二日本主从关系和西欧的封君封臣关系,均是以土地(采邑)为纽带而结合的契约关系,双方都必需履行肯定的权利和义务,可以说利益是这个关系结合的纽带,一旦利益消逝,这种关系将不复存在,这是两者之间的相像性。

但是两者发展的结局却是完全不同的,主从关系最终演化为日本的武士道,对日本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封君封臣关系最终朝着法律方面发展,强调的是一种自由、同等的权利和义务的交换。

——摘编自田红、李捷濒《论日本幕府时代主从关系与西欧封君封臣制》(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学问,概括日本三代幕府主从关系的各自特征,并指出其改变趋势。

(8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学问,归纳日本主从关系和西欧封君封臣关系的相像之处,(照抄材料不得分)并从宏观视角分析造成不同结局的缘由。

(10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相对于欧洲的这些新改变,宋代中国尽管拥有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商业最旺盛的城市集群,建立了遥遥领先于同时期欧洲的经营模式和工商文明,但是,在社会制度的创新上却起先落后了,相反,王安石的变法更空前强化了政府的管制实力。

在欧洲所出现的“自由民”、“自治城市”、“私人财产的合法性原则”、“对君主权力的限制”等法权思想,对于强调中心集权的中国而言,根本没有萌芽的土壤。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时期,城市与学校始终为政权所牢牢限制,这是东西方文明走向不同演进道路的根本性缘由。

放眼将来中国,能否真正建设好现代政治文明,城市与高校的自由度仍是重要的视察指标。

所以,11世纪至12世纪常被称为中西方文明的大分流时期,是“世界时间”的钟摆从东向西摇摆的关键时刻。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依据材料中供应的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学问予以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12分)
惠来一中高一其次学期第一次阶段参考答案
1-5ABCAB 6-10ACADB 11-15AADCD 16C
17.(1)特点:没有通行、统一的纪年方式。

(2分)
历史状况:当时各区域政治分裂,邦国林立;经济沟通范围相对狭小;文化发展相对多元社会缺乏对统一纪年的需求。

(4分)
(2)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楚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相识。

18. (1)中国:和平交往;西方:暴力冲突(斗争)。

(4分)
(2)评价:古代的折服和扩张斗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务。

看法:同意,因为虽然在折服和扩张这个过程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不同文化的沟通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亲密。

(6分)
19.(1)特征镰仓幕府:以道义、诚信和血缘为纽带。

室町幕府:间接的主从关系。

德川幕府;以物质为基础。

(6分)
趋势:坚固一松散一更为坚固。

(2分)
(2)相像之处:均以土地为基础、以利益为纽带,均体现了契约精神。

(6分)
缘由:经济基础不同;历史文化土壤不同。

(4分)
20答案:
论题:东西方文明走向不同演进道路的缘由。

(2分)
论述:秦朝开创了中国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在此后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心集权在不断加强。

王安石变法偏重于谋求开拓财源,获得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违反了客观经济规律,变法导致了国富民贫。

而同时期的欧洲出现的“自由民”、“自治城市"“私人财产的合法性原则”、“对君主权力的限制”等法权思想,对于强调中心集权的中国而言,根本没有萌芽的土壤。

城市自治权的确立、独立的高校制度,以及对君权的法律性限制,是欧洲最终走出“黑暗中世纪”、迈向现代社会的根本性路径,它们分别催生了自由的经济土壤、思想土壤和法治士壤。

而在中国,城市与学院始终为政权所牢牢限制,限制君权更是从未被尝试,这是东西方文明走向不同演进道路的重要缘由。

(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