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写实的惠安女人物画笔墨新图景之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意写实的惠安女人物画笔墨新图景之探索
赖兴才
【摘要】以意写实笔墨新图景的构建,是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将意象造型方法融入到现实主义的写实人物塑造之中,实现中国画\"意象性\"和西画\"写实性\"的结合.将西画的光和明暗转换到中国画笔墨中,把现实图像进行点线面提炼并按当代审美法则和主观意向进行重新构建.同时借鉴雕塑和版画手法拓展笔墨的表现力,创造具有独特笔墨精神及审美价值的笔墨语言.
【期刊名称】《龙岩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9(037)001
【总页数】6页(P68-73)
【关键词】惠安女水墨人物画;意象造型;写实;笔墨
【作者】赖兴才
【作者单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泉州 3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12
在当下多元的文化语境下,继续挖掘和发展惠安女水墨人物画创作笔墨的内涵,拓展语言的更多可能性,是值得深入实践的课题。
惠安女水墨人物画笔墨实践中,将传统中国画的“意象性”与西方绘画的“写实性”进行结合,将蕴含中国文化精神的抽象笔墨结构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绘画笔墨元素本身的形式化特征
及技巧,结合当代艺术的造型因素,以此形成独具特色的审美样式和具有表现性的笔墨语言来重新构建水墨人物画的造型体系。
一、惠安女水墨人物画的现代笔墨实践
惠安女的水墨形象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
由于受“文革”的影响,那个时期惠安女的形象侧重于表现高大上的英雄主义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情怀,如闽籍画家陈德宏的《八女跨海征荒岛》表现八位身材健硕、神情激扬的青年惠安女形象,这些形象被概念化为一种英雄式的视觉符号,缺少对人性真实的表现和刻画。
[1]“文革”之后,画家黄胄到惠安崇武画了大量的水墨惠安女形象,他以水墨速写的方式表现惠安女,以线条造型,形象唯美,体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2]此后,全国各地到惠安写生创作的画家不断增加,他们对惠安女独特的风情、奇异的服饰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潮发生显著的变化,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也在传统的基础上发生变化,北京画家周思聪的《拾贝图》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结合西画明暗的造型方法,发展了笔墨技法。
[3]这时期的惠安女形象在审美上追求青春、唯美,主题更侧重于风俗民情的表现。
笔墨语言在结合当代审美的基础上,拓展了表现力,语言新颖。
1980年代两岸民间开始交往,美术界出现了更多相关的作品。
近年来惠安女题材水墨人物画作品逐渐增多,表现的主题更加广泛,深刻。
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张道兴创作于1990年代初的作品《儿子》技法上以线造型,强化人物形象,在勾线的基础上辅以皴擦和冲墨法,增加画面层次和厚度。
在吸收民间用色特点的基础上勾线填色强化画面的装饰性。
[4]150《春潮》是画家谢志高于2000年创作的作品,表现的是惠安女热爱生活,愉快劳作的画面。
技法上采用浓墨重彩法,以浓墨勾勒形体,以重彩法表现头巾和斗笠,浓烈的色彩和墨块展现了南国风情及新的视觉效果。
[4]269闽籍画家翁振新的惠安女创作以象征的手法进行表现,用传统的线条和墨块融合,充分发挥水墨的特性,通过积墨的方法表现形象的凝重感,营造出一种深沉、雄浑的意象空间。
[4]340画家李文绚的惠安女则更强调画面形式的构成和意象形的美学价值,他把传统中国画的意象形结合当代的审美特征,形成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
[5]
惠安女水墨人物画创作经长期的现代笔墨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笔墨经验,有意识地把西画的写实手法融入中国写意画创作中,对人物造型的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因为各时期画家对此的结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倾向,所以这种结合仍有很大的空间有待当代画家去探索。
况且新时代有新的内涵,应继续继承传统笔墨,把握时代审美,挖掘当代惠安女新时期精神,探求笔墨的更多表现方式。
二、惠安女水墨人物画的当代笔墨实践
惠安女水墨人物画笔墨实验试图吸收雕塑和版画的表现手法进行拓展,试图融合中西方雕塑造型严谨的表现原则,解构传统笔墨中以书法线型表现的手法,以“写”的方式去建构雕塑的“面形”语言,极力表现雕塑式的体积感,将其转化为以意为本,以笔为刀,意写塑形的表现型绘画笔墨语言。
吸收木刻版画“留黑”手法来对形体的刻画做特殊处理,尽显材质审美特征。
(一)借鉴雕塑语言的笔墨实践
雕塑受启于绘画,绘画又反过来吸取雕塑灵感。
[6]89中国雕塑借鉴中国画平面、装饰的手法,创造了独特的构建方法。
霍去病墓石雕形体规整、粗犷浑厚,表面的纹饰线刻以平面空间展开的方式进行装饰;古代陶俑造型夸张有趣,形体线条灵动自然。
体总想还原为面,面又正走在向线还原的路上。
不仅如此,那些分解为怪状的面,最终依靠的不是体积之结构,而是依靠空间中的线形舞蹈结合成形。
中国人的空间观和宇宙观,莫不能在舞蹈式的节奏中找到结构原型在舞蹈式的节奏中找到结构原型[6]180这种线式的构建方式来源于传统绘画,所以人物画的笔墨借鉴中国雕塑语言具有天然的优势。
此外,西方写实雕塑中塑造、解剖、透视等科学严谨的表现方法也是丰富笔墨表现力极好的借鉴。
而西方现代雕塑中现代主义的空间形式构成对人物画的当代笔墨在体、线、面中体悟造型的寓意,丰富和拓展人物画的
笔墨形式都一样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此外,借鉴中国雕塑注重头部刻画的特征。
中国古代人物雕塑注重头部的刻画,这种作风源于中国艺术总体性的追求——“遗其形骸尚其神”[7]189的写意精神,“神”主要通过头部、面部来传神写照,突出头部表现是中国雕塑的传统。
秦兵马俑头部塑造概括准确,神形兼备,塑造生动,少有雷同,而人物肢体与动作则相对僵硬、简单。
北魏云冈第三窟菩萨主像头部不仅五官塑造准确生动,而且面部肌肤仿佛都能感觉到弹性,可是头部之外的躯体则是一块僵硬的石头。
中国雕塑不仅重头部刻画更重眼睛的表现,顾恺之说“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7]195所以古代人物雕塑的塑造重要性先头形,后面容,最终凝精华于眼神。
[6]194东汉《击鼓说唱俑》头部造型夸张生动,神情憨态可掬,而身躯四肢
则块面简洁概括,也正是因为这样虚实的处理恰恰衬托人物面部神情的表达。
雕塑家吴为山说“写意不是逸笔草草的任性塑形,而是对客观对象精微观察之后的神秘表现和诗性表达。
”[8]吴为山的雕塑往往运用比兴手法,特别突出人物头部的表现,继承传统突出主体而抒发情意。
中国雕塑极力表现出对象的真实,却又不为酷肖其形,这恰恰是意象造型最优秀素质,它具有抽象的格调,又具有具象的写照,体现意象和写实的结合,正是这种结合体现出中国雕塑独特的魅力。
画家赵建成认为,他现在的人物画创作中形成的写实与写意相互融合的风格特征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出现,例如任伯年等一批江南画家,人物画创作中吸收了西方素描的写实技法并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规范融合,形成面部写实,身体写意的人物画创作风格。
[9]47以意写实以抽象的笔墨表现写实人物,试图寻找一种抽象和具象的完美结合,使抽象的笔墨在以线性形态的方式在平面空间中渗入形体结构中去,同时把传统笔墨的审美价值呈现出来。
重点部位则以西画写实的方法深入刻画,极力于传神表达。
(二)借鉴版画语言的笔墨实践
版画通过“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做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语言效果。
木刻版画是在平面大板中进行刻制,舍弃不必要的部分。
刻掉部分印刷时即为白,凸起部分为黑,这种手法与中国画经营位置的“计白当黑”具有相似的地方。
计白当黑是布局上处理画面的疏密虚实关系,追求一种有无相生,虚实相象的艺术效果。
版画留黑手法这种独特的“计黑当白”的空间构建方法和“计白当黑”互为转换,运用到惠安女水墨人物画的当代笔墨实践中,一种新的空间思维方式便应运而生,它结合笔墨编织构成为一种正负空间的变换,营造一种“近物几不类物,远视则景物粲然”[9]31的效果,当代人物画赵建成的笔墨实践探寻和追求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笔墨效果,油画艺术家杨飞云看到他的《康有为》[10]画作后感叹“这里的笔墨手法非常好,在近处能看到笔墨的抽象美感。
有一段距离再看竟然能看到具体物象的质感。
”[9]31赵建成恰恰就是借鉴了版画语言“计黑当白”的手法进行组织笔墨,结构物象形态,运用了抽象的笔墨形态构建出具象的物象。
这样构建出来的笔墨形态实现了平面和立体空间的互换,使得笔墨的抽象性增强,超越写实和写意的界限,为以意写实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画面空间的互换让整个空间结构黑白变换中形成空间的穿插,体现笔墨表现的更多可能性。
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所创造的正是这种四度空间。
笔者作品《海港》(如图1)中人物的表现尝试运用抽象的笔墨表现真
实的物象,使写实的真实三维空间和意象的二维空间之间进行穿越,把版画“计黑当白”的空间留黑构建方法和中国画的“计白当黑”手法互为转换,使画面空间变为绘画性的空间。
此外,版画用不同形状的刀锋和独特的刀法塑造形象,刀刻在质硬的木板上,刻出来的线条方正、硬朗,具有金石味。
人物画笔墨借鉴这种版画语言特点可形成刚健有力的笔力,贴合潘天寿所追求的“强其骨”的用笔之美,创建自己稳健的笔法,追求沉着痛快、酣畅淋漓的效果。
用笔出锋沉着有力,行笔起止分明,牵丝映带,干净利落,无一笔懈怠或拖泥带水,形体造型转折刚劲果断,力求古人所说的“入木三分”的境界。
此外,借鉴版画的边缘处理手法。
在人物外形表现上,吸收版画
的手法极力创造形象的规整性,整体造型的统一性,表现出简洁,明快,虚实相生的平面化效果。
在这平面的空间造型框架里面,将笔墨浓缩进去,在细微处处理出笔墨特殊的韵味和精神,即将笔墨附着于画面平面造型的整体。
正如赵建成所说的“并非用笔墨造型,而是以造型来规范笔墨”。
[9]74
三、以意写实笔墨新图景的构建
以意写实是指将中国画的“意象性”与西画的“写实性”相结合,将意象造型方法融入到现实主义的写实人物塑造之中,将西画的光影、结构、空间等进行中国笔墨语言的转换,将现实形象进行点线面提炼,根据主观表现意图进行重新构建,形成具有独特审美样式和表现力的笔墨语言。
(一)提高传统笔墨认识
提高认识,对传统笔墨进行重新解读和构建,使其形成独特审美价值的笔墨语言。
在不断提高认识的同时,致力具有美学价值笔墨的重新构建,围绕“笔墨”将用笔用墨的价值加以强化,如传统的“笔法六要”“骨法用笔”“墨分五色”等,保留中国画传统的审美精神,深入挖掘传统笔墨技法,领会传统笔墨内涵,开发与拓展笔墨表现的更多可能性,实现对笔墨更高的认识。
中国画精深博大,其精神和技法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具备表现现代的可能,所以把传统笔墨精髓和现代文化精神结合,这样就能创建一种既有传统审美价值又有现代审美的笔墨语言体系。
(二)解构和整合抽象笔墨形态
图1 海港(45cm×180cm) 图2 晨光(35cm×140cm)
将真实的图像进行解构,转换成点线面抽象的形态,并运用现代构成意识进行组合,构建成具有笔墨语言的表现形式。
这种转换可借鉴山水画的构造之法,抽象点线面在解构视觉图像并重新组合时,其笔墨纵横交错在平面中展开,按照美的原则构成自然结构和形式结构。
这时的抽象笔墨形态如山水中的丘壑纵横,氤氲墨象,构成笔墨语言独特美学价值的笔墨图景。
笔者在作品《晨光》(如图2)(第五届福建省写
意画大展入围奖)实践中尝试将惠安女的视觉图象进行解构和整合,把自然物象转
化为有笔墨语言的艺术形象。
首先把形象解构成黑、白、灰等不同明度层次,依据构思确定所解构部分处理成二维或三维空间关系,如需深入刻画部分则以三维的要求进行处理,用黑白灰区分光影中的三大面及明暗交界限、投影等来表现体感。
其次,根据物象的自然结构和形态结构将其转化为点、线、面的抽象形态,转化过程体现传统笔墨审美,注意传统笔墨技法的运用,根据个人艺术感觉及现代构成意识架构笔墨结构,最终化为有笔墨价值和独特表现力的笔墨形态。
整合抽象笔墨形态应以美的构成形式进行编织,同时注意内部的结构律动。
以意写实的惠安女水墨人物画创作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笔墨编织,运用传统人物画中以线造型的方法,创造平面构造的笔墨结构,塑造出平面的装饰性较强的笔墨效果。
(如
图2)在进行编织之初根据物象的自然结构特点,设计好编织结构和点、线、面的
抽象笔墨形式,在具体创作实施时根据之前的设计,重点凸显形式上的律动感,如草书的书写——随机生发,融会贯通,体现节奏的美感,书写的酣畅淋漓。
(三)突出意象造型方法
中国画创作思想受传统哲学的影响,其造型相对比较自由,注重意象的观察和表达,形象塑造重在“传神”和“抒情达意”,它的造型相对比较自由,不受具体时空和物象限制。
当然也并非主观臆造,必须建立在一定物理的基础上,是以“立象尽意,得意忘象”为准则而生产出来的意象形态。
以意写实是指通过意象造型的理念来指导写实,这种写实不是客观物象完完全全的再现,它是建立在意象基础上的写实,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所以以意写实的核心是意象造型。
意象的意即意味、意思,象即形象。
意象造型即通过对客观物象的主观意象把握,通过想象创造有意味、有审美价值的形象。
它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交融之后有意味的表达,其中加入了主观想象和夸张的成分。
惠安女水墨人物画创作继承意象画学思想,将造型方法意象化,以意象的方式整合出意象形象和有意味的形式,加上主观的想象,
以此来表现惠安女当下生命精神内涵及生活状态。
惠安女特殊的生活地域特点及生命境遇,使他们生命内涵中既有坚韧、抗争又具有健康、向上的特点。
惠安女水墨人物画创作深入挖掘她们生命中蕴含的能量,通过对沧桑岁月的感慨来表达人生的悲悯情怀。
将人物的造型意象化,使之和磐石、闽南石头建筑及闽南文化中一些具有本土特质的艺术样式(如南音)建立异质同构联系,运用象征、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表达,构建抽象意象形态结构,运用悲剧主义手法营造一种厚重、坚硬、沧桑的意象,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四)构建多维形象空间
中国传统绘画的空间特点一直沿续平面化的方式展开,具有丰富的装饰意味,而以自然主义科学观为主旨的西方绘画则呈现三维的幻觉立体空间效果。
东西方绘画的空间意识有着截然不同的走向,自近代以来二者的融合一直是热点话题。
笔者在实践中试图结合传统山水画,西方写实主义,西方现代主义进行二维、三维的结合,尝试创建多维的一个空间样式。
其实之前西方的大师已进行这种探索,毕加索的“分析立体主义”力求在保持画面平面感的同时,穿插块面凹凸感,有意消除人物与背景间的距离,极力在同一平面上表现,以一种不同于自然秩序的方式构建一个纯绘画性的结构。
[11]伦勃朗作品《穿金边斗篷的少女》人物头部刻画深入,立体感强,而身体及斗篷部分则处理得非常的平面,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反差。
[12]而以中国笔墨的方式构建多维空间的这种结合不是生硬的拼凑,更是一种融合、妥协和统一,它应更像是浮雕和透雕的表现方式,整体上倾向平面和装饰的散点透视表达,而有些局部(如头和手)的处理则用浮雕凸起的方法进行塑造,形成一个二维、三维交错,具象、抽象变换的空间图式。
以意写实的创作手法把现实图像进行空间多维处理。
特别是头部、手部、传神重点部位运用素描的方法深入剖析重点刻画,结合传统造型方式依附一个面进行浮雕突出式刻画,塑造出三维的具象效果。
其次,对非重点部位进行平面化剪影式处理,
把自然结构和形式结构融合起来,创造性地发掘有意味的形式,并转化为笔墨语言。
在这过程中注重人物整体造型的统一性和抽象性。
其三,图像光影提炼整合后以抽象的点线面笔墨方式进行表达,把笔墨浓缩进平面整体造型的框架中,在整体上体现结构形式的构成和律动之美,在细微处体现笔墨的特殊韵味。
在这里,以造型来规范笔墨,笔墨服从于造型,服从于内容。
(如图3、图4)
图3 惠安女头像1(35cm×45cm)
图4 惠安女头像2(35cm×45cm)
四、结束语
通过对惠安女精神的挖掘及笔墨的思考实践,惠安女水墨人物画创作开辟的“以意写实”笔墨语言新图景,是将西画的光影、结构、空间转换到中国画笔墨的语言范畴内,试图将光和明暗“笔墨化”,把现实图像进行点线面的抽象提炼,根据物象的自然结构进行重新整合,重新构建。
将蕴含中国文化精神的抽象笔墨结构出一种全新的表现方法。
在此过程中,借鉴多元艺术样式的语言特点和惠安女地域文化的特质进行融合,实现笔墨的审美价值,特别注重写意性和形式结构所产生的节律之美,以此来抒发个体对惠安女生存状态的思考及对生命的感悟。
在这里积极寻求“意”和“实”的共通点,扬长避短,与笔墨之“写”自然融合,结成一体。
从而达到“意”出新感觉,“实”现新造化,“写”得新气象,三者合而成就“璧”之圆满结局。
[13]
【相关文献】
[1]黄映恺.意象·策略·期待——关于福建惠安女题材绘画创作的成因剖析及其他[J].海峡2009(6):30.
[2]黄胄.黄胄画集[M].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84.
[3]卢沉,周思聪.卢沉周思聪水墨作品集萃[M].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9:133.
[4]贾德江.中国现代人物画全集[M].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150.
[5]李文绚.中国画对“神似”的探求[J] .文艺研究2007(5):150.
[6]黄宗贤,吴永强.中西美术比较十书——中西雕塑比较[M].石家庄: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3.
[7]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5.
[8]吴为山.写意雕塑的形态与文化意义[N].中国美术报,2016-6-27(22).
[9]赵建成.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M].南昌: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11.
[10]赵建成.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精品集[M].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12.
[11]毕加索.现代艺术大师论艺术[M].常宁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9.
[12]MICHAEL Bockemuhl.伦勃朗 REMBTANDT 艺术绘画作品集[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6:55.
[13]周京新.大象有形[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