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入学家庭准备情况的现状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幼儿入学家庭准备情况的现状调查
摘要:入学准备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大班的幼儿,无论是从事一些活动的能力,还是知识的积累程度及语言的发展水平,都已经具备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条件。

幼儿入学准备工作的重点在大班。

幼儿家庭的准备情况是影响大班幼儿入学状态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向繁峙县大班幼儿家长了解幼儿的入学家庭准备情况,从家长的入学准备观念、入学准备内容及入学准备方式三个方面分析幼儿入学准备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大班幼儿入学准备家庭
一、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体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育机制愈加完善,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尤其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更是不断增加。

我国陆续推出了幼儿教育的相关文件来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幼儿入学准备的关键期在大班,在这个阶段,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帮幼儿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幼儿的入学准备应该是多方背景支持下的环境互动准备,包括:家庭的准备、幼儿园的准备、小学低年级或是大班(学前班)的准备。

”①其中家庭是重要因素,幼儿的行为习惯、生活认知、性格特征、道德品质的形成都与家庭的教育密切相关,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和具体的教育行为会直接影响幼儿入学的状态。

为了避免幼儿园与小学脱节,家长要及时了解幼儿学习状况,并根据幼儿自身状况,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来适应小学的生活。

(二)研究意义
本文在理论上可以进一步丰富我国在幼儿入学家庭准备方面的研究,且可以为当前幼儿入学准备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这对我国学前教育相关理论的丰富、深化和发展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笔者通过对本文的研究,也可以为该地区的幼儿园和家长帮助大班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工作提供指导建议,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科学的入学准备内容,家园相互配合,从而帮助幼儿平稳、顺利地升入小学。

(三)入学准备的概念
“美国学者吉尔伯特·格瑞尔德将入学准备定义为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

”②
二、大班幼儿入学家庭准备情况
(一)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是对繁峙县三所幼儿园的大班幼儿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之后就问卷中的部分问题随机抽取7位家长进行深入访谈。

2. 研究方法的运用
(1)文献法
研究初期,通过中国知网、图书馆等途径检索查阅大量关于“入学准备”、“家庭教育”、“幼儿发展”等网络文献及相关书籍,整理并分析收集到的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了解近几年国内外与幼儿入学准备有关的期刊、硕博论文、著作等研究成果,总结国内外关于幼儿入学准备的现状,为本研究的编写提供可借鉴之处。

(2)问卷法
本文在大量查阅有关家庭入学准备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参考引用了四川师范大学张丹的硕士论文《儿童入学的家庭准备研究》的调查问卷中的部分问题编制问卷,问卷包括幼儿的家庭基本情况、幼儿入学的家庭准备观念及家庭准备行为(方式)。

对繁峙县三所幼儿园180位大班家长发放调查问卷180份,收回180份,有效卷172份。

回收率100%,有效率95.56%。

(3)访谈法
本文参考引用了四川师范大学张丹的硕士论文《儿童入学的家庭准备研究》的访谈提纲中的部分问题,对问卷法进行补充,随机抽取繁峙县三所幼儿园大班的7位家长进行深入访谈,主要是围绕幼儿入学家庭准备的意愿、家庭准备的内容及家庭准备的方式(或行为)等问题进行访谈,获取大班幼儿父母关于幼儿入学准备情况的详细看法与见解。

通过手机录音记录访谈内容,结束后归纳整理访谈内容。

(二)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1. 家庭基本情况
问卷共有106份是母亲完成的,从问卷填写看出,幼儿在家庭的主要照顾者是母亲。

被调查家庭的背景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1 被调查家长的学历
图2 被调查家长的职业
从家长的基本情况调查看,被调查家长们本科学历最多,占比为44.19%,且所从事的职业大多数以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为主,占比为49.42%,有24.42%的家长是自己做生意。

可以从比例看出家长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都较好。

通过访谈了解到家长群体对幼儿的教育期望都较高,特别是学历高的家长对幼儿的发展更为重视。

在家庭状况方面,父母均与幼儿同住的占比为84.88%,父母均没有与幼儿同住的占比仅为1.16%。

经过访谈了解到,大多数家庭和老人在一起生活,幼儿的主要教育者是父母亲,长辈们有时也会参与,但最多的是在生活上给予幼儿照料(做饭、接送幼儿上下学等)。

这样的大家庭给幼儿与人交流的机会较多,有利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被调查家庭幼儿的基本情况:被调查的家庭中男孩儿的比例为48.26%,女孩的比例为51.74%,独生子的比例为55.81%,说明女孩儿偏多一点,且独生子女占大多数。

结合家庭组成的情况,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是多个家庭成员对其照顾,特别是老人对幼儿的照顾会更加以包办代替为主,幼儿独立自理和独立思考能力不够,多数由家长为其做主,幼儿们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动手方面的事情会有很大的困难。

2. 家长对入学准备的认识
表1 家长对入学准备的认识
家长在对是否需要进行入学准备的态度上,94.19%的家长觉得有必要进行衔接的
相关教育,只有 5.81%的家长觉得没有必要进行入学准备。

为了进一步了解家长对入学准备的认识情况,研究者就“幼儿入学前是否需要做准备”、“家庭有没有为幼儿做入学准备”这两个问题还深入访谈了部分家长,访谈结果如下:
访谈片段:
家长1:没有,我觉得不用准备啊,一年级和大班差不多呀,好适应。

家长2:我觉得没有必要准备,孩子的童年不可复制,只要他每天开开心心的就行了。

家长3:没准备,没必要。

现在孩子的压力本身就很大了,进入小学后更没有多少自由的时间了,不想让他太累。

家长4:有啊,当然需要了。

早些做准备,孩子才能更快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

家长5:有,我觉得入学准备非常重要,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习环境,孩子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做些准备的话,孩子会需要花很长时间去适应,非常影响学习状态。

家长6:有的,很有必要。

现在社会竞争那么激烈,我不想我家孩子从小就被落在后面。

家长7:我觉得为孩子做入学准备很有必要,尤其是知识方面。

我家孩子上大班后,我帮他报了英语班、识字班、算数班等课外兴趣班,就是为了让他上小学后省些劲儿,不那么吃力。

从访谈中了解到,并非所有的家庭都赞同为幼儿进行入学准备,他们认为面对如此有压力的社会环境,让孩子快乐成长更为重要。

绝大多数的家庭认为“入学准备很重要”,对幼儿早些准备也是为了让他进入小学后学习起来比较顺利。

说明绝大多数的家长们从主观上能认识到入学准备的重要性。

表1中,在入学准备的教育主体认识上,家长们出现了不同的分歧意见。

53.49%的家长认为家庭负有主要的教育责任,相比学校,家庭更应该为幼儿做好准备。

有部分家长认为家庭不一定承担有责任,他们认为“入学准备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幼儿园和学校”。

还有个别家长认为“入学准备与家庭教育没有任何关系,做不做入学准备的教育对幼儿来说都无所谓”。

在家长对入学准备教育对幼儿是否有帮助作用的认识上,入学准备的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有95.93%的家长能认识到其重要性,表示会有较大的帮助。

3. 幼儿入学的家庭准备内容
为了深入了解幼儿入学的家庭准备情况,研究者就“家庭对幼儿入学进行准备的内容有哪些”随机访谈了一些大班幼儿的家长,得到的结果都是片面的回答,绝大多
数家长都表示“对幼儿进行了小学课程的知识准备”,没有提及其他的准备。

有的家长认为准备的内容包括“认知准备”、“健康准备”,有些家庭提到了“学习兴趣准备”,但是通过深入访谈了解到许多家庭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大多是在没有与幼儿沟通过的情况下,强迫幼儿按照家长自己的想法或者盲目的跟着周边的邻居、同事参加各种兴趣培训班。

4.幼儿入学的家庭准备方式
访谈中当问家长们为自家孩子做了哪些准备及如何做的时候,家长的回答是:家长1:我经常给我家孩子讲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上周我还带她去她表姐学校参观了一下午,看得出来她非常喜欢她表姐在的那所小学。

家长2:我现在基本都是按小学的时间表安排她的周末,让她有个提前的适应。

家长3:孩子他爸妈都比较忙,孩子基本都是我带着。

我儿媳妇儿对他比较严格,要求他每天必须读半个小时的古诗,做100道算数题,希望他能提前掌握小学一年级的一些知识。

有时候他实在做不出来的题我会帮着做,看到孩子学习的挺辛苦,我总是不忍心强求他必须完成学习任务。

家长4:每周周末我都会带我儿子去英语兴趣班上课,我身边同事的孩子都报了各种兴趣班,我不能让我儿子落后。

家长5:我不让孩子帮我一起做家务,他还小,好好学习就可以了。

家长6:我会利用假期带孩子一块出去参加夏令营,一边学习一边认识新的朋友。

家长7:我帮我女儿报了各种兴趣班,平时课后时间和周末她都在兴趣班上课,她现在能背下来差不多500多首古诗呢,钢琴、舞蹈都考级了。

在问到家庭入学准备中最重要的方面时,许多家长认为是“学习习惯准备”、“打好基础很重要”,也有少数家长认为最重要的准备是“掌握学习目标,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表2 家长帮助幼儿做身体健康和运动方面准备的情况
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幼儿园家长们十分重视对幼儿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
培养。

以上表格统计显示,71.51%的家长经常陪着幼儿做各种户外运动,如:球类、跑步、滑轮滑等;55.81%的家长经常有陪幼儿进行身体方面的专项运动和锻炼。

没有家长选择“从不”的选项。

对幼儿的预防近视方面,家长们也是十分的重视,80.23%的家长会经常控制幼儿看电视、玩电子产品的时间,会教育幼儿保护眼睛视力。

表格显示有61.63%的家长经常陪幼儿一起制作手工,说明多数家长较重视幼儿的运动发展和身体健康,特别对幼儿精细动作方面的培养能积极引导。

统计结果显示,有97.09%的家长经常教幼儿做算术、学拼音、背古诗、写汉字等。

在培养幼儿做事专注力的问题上,家长选择“偶尔”和“从不”各占31.98%、68.02%,说明绝大多数幼儿家长不重视幼儿专注力的培养。

在与家长的交谈中发现,很多家长关注的重点是是幼儿在幼儿园认识了多少汉字、背会了多少首古诗、是否熟练掌握了50以内的加减法等知识内容,忽视了生活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幼儿园阶段绝大多数家长就开始重视培养幼儿的各种学习兴趣,主要表现在利用平时幼儿园课余时间、假期、周末给幼儿报各种兴趣班学习。

在访谈中了解到,许多家长在没有与幼儿沟通、询问幼儿意愿的情况下便为幼儿报了各种兴趣班。

表4 家长帮助幼儿做社会性发展准备的情况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能力往往是适应环境的重要因素。

在与家长的交谈中,研究者了解到,大多家长特别重视幼儿与同伴的相处能力。

认为与同伴相处的好可以影响幼儿的学习生活。

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家长经常教育幼儿礼貌待人,家长们认为“只有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结合访谈结果研究者发现,家长们重
视或较重视幼儿的道德品质和与同伴相处的能力,希望幼儿能融入到班级中,与老师、同伴友好地相处。

56.4%的家长能积极地带幼儿参与到与其他幼儿的活动,能身体力行地引导幼儿与别的幼儿进行接触和交流,43.60%的家长偶尔会这样做,说明家长们对幼儿与同龄幼儿的接触和交流持有自己的意见,不是能达到统一的认识和做法。

在与幼儿谈论身边的人和事的方面,62.79%的家长会经常引导幼儿进行交谈,31.40%的家长偶尔会让幼儿讲一讲发生的事情。

在激发幼儿做事的热情方面,86.05%的家长都能用鼓励的方式让幼儿做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事情,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家长们能关注到幼儿身边的事情和交往的人,对幼儿的交流的情况会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三、大班幼儿入学家庭准备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大班幼儿入学家庭准备中存在的问题
1. 家长对幼儿入学准备的认识比较片面
据调查显示,94.19%的家长认为幼儿入学前做准备是有必要的,说明家长们从主观上能认识到入学准备的重要性,但是在研究者问到入学准备应该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时,大部分家长的回答都比较片面。

绝大多数家长在访谈中表示幼儿在幼儿园期间他们会有意识地教幼儿计算、数数,大班阶段会教拼音、写汉字。

部分家长还专门把幼儿交给培训机构进行入学准备相关课程的学习。

有些高学历或教师职业的家长更重视幼儿交往能力、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做事专注力的培养。

可以看出,不同学历背景家长对入学准备教育的问题持有主观上的不同态度和观念。

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背景的家庭十分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自理能力和社会性发展。

学历背景稍低一点的家长,对幼儿入学准备这一阶段的教育持不确定的态度,个别家长认为不需要进行入学准备教育,幼儿顺其自然地能适应学校生活。

2. 入学准备存在盲目性
据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家长在对幼儿进行入学准备过程中存在盲目性。

家长们认为,幼儿即将进入学校的学校生活才是真正的学习活动,而对幼儿园教育的活动不是十分的重视和配合。

如家长以小学的学科内容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在大班就学习小学的内容。

在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方面,许多家长表示在幼儿园期间就给幼儿报名参加了各类兴趣班的学习,幼儿的周末和平时的课余时间被安排地满满的,有的幼儿平时从幼儿园接出来后,要到一些培训机构学习算数、拼音与汉字、舞蹈、器乐、体能运动、英语等课程,家长们都认为经过学习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但忽略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吸收能力,强制地要求幼儿学习,让幼儿较难以承受,还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兴趣。

3. 入学准备方式不科学,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
访谈过程中,研究者了解到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幼儿在进入小学前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各类技能,家长们利用幼儿的课余时间和周末把幼儿送到各种兴趣班上课。

深入访谈了部分家长后,研究者发现:大多数家长根本没有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考虑他们是否感兴趣,没有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只是看到同事的孩子或邻居的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觉得自己家孩子不能被比下去,出于这种攀比心理,盲目的让自己家孩子也去上各种兴趣班。

只有个别家长是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幼儿选择的兴趣班。

4. 入学准备与幼儿园不同步
幼儿在园期间,幼儿园的课程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的,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而研究者在与家长的访谈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幼儿的父母都迫切想让幼儿在升学之前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幼儿入学准备问题上,家庭的准备与幼儿园不同步。

(二)大班幼儿入学家庭准备中问题的原因
1. 家长的教育观不科学,功利思想严重
幼儿从一出生,父母便对他们充满了无限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人成才,成为众多孩子中的佼佼者,他们认为幼儿教育是幼儿成功人生的起点,家长们都不希望幼儿输在起点,能够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

因此,家长带着功利思想开始给幼儿报各种兴趣班、辅导班来挖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他们觉得只要幼儿现在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就能保证将来在小学的时候各方面优秀,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这会导致孩子发展不平衡。

通过与家长交流了解到,大部分家长更注重幼儿在学校能否接受老师教的知识,每次测试的成绩是否名列前茅,而对于幼儿在学校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学校学习的环境,文化氛围一概很少过问、关心,长此以往发展下去幼儿与周围显得格格不入,家长这种陈旧的功利的思想将幼儿推向了应试教育的深渊,如此下去对幼儿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不能将幼儿培养为真正的人才。

2. 家长对幼儿缺少沟通与了解
与幼儿缺少沟通,在家庭中是最危险的现象,家长走不进幼儿的心扉,探索不到适合幼儿的教育方式,在教育过程中会出现提前“学校化”的教育方式。

部分家长自身教育学习能力有限,以小学的学科内容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在大班就学习小学的内容,且不过问幼儿是否感兴趣便为幼儿花重金报各种兴趣班,只注重幼儿在知识
方面的准备,忽视对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行为习惯的培养。

有些幼儿从出生就由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带着,他们的知识背景及教养技能存在一定的欠缺,也容易溺爱幼儿,从而导致入学准备方式不科学。

3. 家长缺乏与幼儿园的沟通与合作
家长对幼儿进行入学准备教育时,几乎都是将知识准备放在第一位,虽然部分家长能意识到培养孩子的其他能力比教授知识重要,但是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体现得不够。

幼儿在园期间,家长们常常只关心今天学了些什么,作业有没有认真完成,很少对幼儿出现的问题及时与老师或幼儿园沟通,进行深入的了解。

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只要把幼儿送到幼儿园就什么也不用考虑了,反正幼儿园会为幼儿的升学做好准备计划的。

正是如此,家庭对幼儿的入学准备教育与幼儿园不同步,不利于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生活。

四、大班幼儿入学家庭准备问题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幼儿入学准备,树立科学的入学准备观
第一,家长应该认识到幼儿入学前的充分准备对幼儿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入学准备的工作中,幼儿园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家庭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幼儿的入学准备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第二,家长应该认识到幼儿的发展具有整体性,各方面的发展各有关联。

“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从幼儿个体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关于幼儿入学准备的五领域模型。

入学准备包括身体健康与动作技能、情绪与社会性、学习方式、言语发展、认知与一般知识五大领域。

”③家长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充分了解入学准备的五个重要方面,在终身教育的思想背景下来考虑入学准备的开展,既要考虑到认知内容的衔接,还应多考虑幼儿心理上、生理上、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内容的衔接,更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坚持有效果的教育方式,而不能随意改变,影响到幼儿已经形成的良好的、有规律的行为习惯。

要为幼儿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第三,家长认识到幼儿园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幼儿的社会角色、生活内容、人际关系等都会随着环境的转换发生巨大的变化。

幼儿在园时,家长要多和老师交流幼儿在园的各方面的情况,深入了解幼儿。

例如:幼儿在园和小朋友们相处的怎么样?幼儿是否喜欢参与小组谈论学习?家长也要经常与老师沟通,了解幼儿入学后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及不良行为,与老师讨论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帮助幼儿做好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准备。

(二)家长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
幼儿园大班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认知活动主要由具体形象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思维活动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地位,可以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的训练;幼儿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有意注意较少,并且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学习的兴趣也不能持续。

他们的情绪和状态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幼儿的学习活动受环境和内部情绪的影响较大,智力活动不稳定。

因此,家长们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避免对幼儿的要求过高,循序渐进地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认真深入地了解,与老师和幼儿交流,把握好教育的适度,耐心指导,逐渐提高幼儿面对问题的良好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幼儿在玩耍过程中经常喜欢把玩具拆开,很多家长不能理解幼儿这种行为便总是批评幼儿,而且幼儿在接受新事物或新知识时总是会提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苹果是甜的?为什么夏天不下雪?这时父母不应该忽视幼儿的各种疑问甚至对幼儿置之不理,而应该采用合适的方式实事求是的回答,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保护幼儿爱探索的求知欲,鼓励幼儿对新异事物和未知事物的好奇与关注。

(三)全方位进行入学准备,提高幼儿入学适应能力
1. 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其独立性
家长应该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让别人代替着做。

例如:每天早晨睡起来要自己将自己的被子叠好;自己穿过的袜子要自己洗;玩过的玩具要及时放回原来的位置并摆放整齐等等。

遇到困难时,不要急着寻求帮助,先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学会自己解决问题,逐步引导幼儿摆脱对家长及老师的依赖性。

教导幼儿在家里帮助妈妈擦擦桌子、扫扫地,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幼儿园帮老师整理玩具柜等,逐步增强幼儿的独立性。

2.要鼓励幼儿积极主动的做事情,增强其自主性
幼儿产生一些想法时,家长要认真聆听并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积极主动的做事情,培养幼儿的自主选择意识,不要一味的帮幼儿选择,制约其发展。

在生活中,一些好的活动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极为关键,不仅可以让幼儿尽快适应生活而且可以培养幼儿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的应变能力。

例如,家长鼓励孩子做一些趣味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与自控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产生想法,自己动手,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同时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这样的活动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对幼儿下阶段的发展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有助于幼儿入学适应能力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