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前卫中学高三物理月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前卫中学高三物理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某物体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在水平方向的两个平衡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按如图所示的规律变化,则在0—t0时间内,该物体运动的
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速度一直增大
C.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加速度一直增大
参考答案:
B
2. 滑雪运动员由斜坡高速向下滑行时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则由图象中AB段曲线可知,运动员在此过程中:
A.机械能守恒
B.做匀加速运动
C.做曲线运动
D.所受力的合力不断减小
参考答案:
D
3. 如图甲所示,两个平行金属板a、b竖直放置,两板加如图乙所示的电压:t=0时刻在两板的正中央O点由静止开始释放一个电子,电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假设始终未与两板相碰。
则电子速度方向向左且大小逐渐减小的时间是参考答案:
B
由题意可知0-,电子向左做匀加速运动;-2,电子向左做匀减速运动;2时刻,电子速度为0;2-3,电子向右做匀加速运动;3-4,电子向右做匀减速运动,4时刻,电子速度为0;4- 5,电子向左做匀加速运动,综上可知B正确。
4.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中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
A
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仅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有关
B. 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保持不变
C. 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运动的无规则性,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D. 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平衡时,分子势能最小
E. 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参考答案:
CDE
【详解】A、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有关以及分子的运动的激烈程度都有关,即压强与温度以及气体的体积有关,故选项A错误;
B、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当分子势能增大,所以内能增大,故选项B错误;
C、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故选项C正确;
D、根据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间的关系可知,当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时,分子势能最小,故选项D正确;
E、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故选项E正确;
故选CDE。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将质量为5kg的铅球(可视为质点)从距沙坑表面1.25m高处由静止释放,从铅球接触沙坑表面到陷入最低点所历经的时间为0.25s,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
则铅球对沙子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N,方向。
参考答案:
(150;竖直向下)
7.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7 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放着一块质量不计的薄板,水平放置的棒OA,A端搁在薄板上,O端装有水平转轴,将薄板沿斜面向上和向下匀速拉动时所需拉力大小之比为3:4,则棒对板的压力大小之比为__________,棒和薄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_____________。
(cos37o=0.8,sin37o=0.6)
参考答案:
3:4;
8. 油酸密度为、摩尔质量为M、油酸分子直径为d0将体积为V0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体积为nV0的油酸酒精溶液.用滴管取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形成油膜,已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V0若把每个油分子看成球形,一滴油酸在水面上形的n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是,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表达式是.
参考答案:
,.
【考点】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分析】将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通过量筒测出1滴此溶液的体积.则用1滴此溶液的体积除以油酸分子的直径,等于1滴此溶液的面积.
根据摩尔质量与密度,求出摩尔体积,然后与单个分子的体积的比值,即为阿伏伽德罗常数.【解答】解: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
水面上的面积S=
油酸的摩尔体积为V A=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故答案为:,.
9. 某同学做《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作出如图所示的图,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固定点,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合点,图中________是F1、F2
合力的理论值,
是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F F′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0. 如图甲所示,在一端封闭,长约1m的玻璃管内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蜡烛做的蜡块,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然后将这个玻璃管倒置,在蜡块沿玻璃管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水平向右移动,假设从某时刻开始计时,蜡块在玻璃管内任意1s内上升的距离都是10cm,玻璃管向右匀加速平移,从出发点开始在第1s内、第2秒内、第3秒内、第4秒内通过的水平位移依次是
2.5cm.7.5cm.12.5cm.17.5cm,图乙中y表示蜡块竖直方向的位移,x表示蜡块随玻璃管通过的水平位移,t=0时蜡块位于坐标原点,
(1)请在图乙中画出蜡块4s内的轨迹;
(2)玻璃管向右平移的加速度a=m/s2;
(3)t=2s时蜡块的速度v2=m/s (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参考答案:
解:(1)依据运动的合成法则,则蜡块4s内的轨迹,如下图所示:
(2)蜡块在水平方向做匀加速运动,每相邻1秒位移差值
△x=7.5﹣2.5=12.5﹣7.5=17.5﹣12.5=5(cm)
△x=at2
则加速度a==5×10﹣2 m/s2
(3)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v y==0.1m/s
水平分速度v x=at=0.1m/s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得,v==m/s=0.14m/s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5×10﹣2;(3)0.14.
11. 甲、乙两天体的质量之比为l:80,它们围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
据此可知甲、乙绕O点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参考答案:12. A,B两艘快艇在湖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在相同的时间内,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之比是3:2,则它们()
A. 线速度大小之比为3:4
B. 角速度大小之比为3:4
C. 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8:9
D. 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参考答案:
C
【详解】A.线速度,A、B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3,时间相等,则线速度之比为4:3,故A错误。
B.角速度,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等于圆周运动转过的角度,A、B转过的角度之比为3:2,时间相等,则角速度大小之比为3:2,故B错误。
C.根据v=rω得,圆周运动的半径
线速度之比为4:3,角速度之比为3:2,则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8:9,故C正确。
D..根据a=vω得,线速度之比为4:3,角速度之比为3:2,则向心加速度之比为2:1,故D错误。
13. (8分)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电流表分别改装成两个安培表和两个伏特表。
安培表A1的量程大于A2的量程,伏特表V1的量程大于V2的量程,把它
们按图接入电路,则
安培表A1
的读数安培表A2的读数;
安培表A1的偏转角安培表A2的偏转角;
伏特表V1
的读数伏特表V2的读数;
伏特表V1的偏转角伏特表V2的偏转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参考答案:
大于,等于,大于,等于
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12分)位于处的声源从时刻开始振动,振动图像如图,已知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则:
(1)该声源振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为mm。
(2)从声源振动开始经过s,位于x=68m的观测者开始听到声音。
(3)如果在声源和观测者之间设置一堵长为30m,高为2m,吸音效果良好的墙,观测者能否听到声音,为什么?
参考答案:
答案:(1)(4分);(2)(4分)0.2;(3)(4分)能。
因为声波的波长与障碍物的高度差不多,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所以,观察者能够听到声音。
15.
(6分)如图所示,己知平行玻璃砖的折射率,厚度为.入射光线以入射角60°射到玻璃砖的上表面,经玻璃砖折射从下表面射出,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求两平行光线间距离。
(结果可用根式表示)参考答案:
解析:作出光路如图
由折射定律得(2分)
所以r=30°(2分)
由图知
则AB—AC=d·tan30°=d
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距离是d(2分)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两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质量均为2kg,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A、B两物块都以v=6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质量4kg的物块C静止在前方,如图所示.B与C碰撞后二者会粘在一起运动.求在以后的运动中:
(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块A的速度为多大?
(2)系统中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多少?
参考答案:
解:(1)当A、B、C三者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设共同速度为.由A、B、C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得:
解得:
(2)B、C碰撞时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碰后瞬间B、C两者速度为,则
m B v=(m B+m C)
==2 m/s
设物ABC速度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为E p ,
根据能量守恒有:
E p=(m B+m C)+m A v2﹣(m A+m B+m C)
=×(2+4)×22+×2×62﹣×(2+2+4)×32=12 J
答:(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块A的速度为3m/s
(2)系统中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12J
17. 如图所示,ABC为一块立在水平地面上的玻璃砖的截面示意图,△ABC为一直角三角形,
∠ABC=90°,∠BAC=60°,AB边长度为L=20cm,AC垂直于地面放置,现在有一束单色光垂直于
AC边从P点射入玻璃砖,已知PA=L,玻璃的折射率n=,该束光最终射到了水平地面上某点,求该点到C点的距离(取tan15°≈0.25,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
解:由sinC=,可以得到:临界角C=45°
单色光照射到AB上时入射点为D,入射角i=60°>C,将发生全反射,然后射入到BC面上Q点,入射角为α=30°,设折射角为β.
由n=,可得:β=45°
最终单色光射到地面上的K点,如图所示:
由几何知识可以得到:
AD===5cm
CQ=15cm,CS=cm,SK=cm
所以入射点距离C点CK=CS+SK≈18.6cm.
答:入射点距离C点是18.6cm.
【考点】光的折射定律.
【分析】先根据临界角公式sinC=求出临界角C.由几何关系得到光线照射到AB上时入射角,判断光线在AB面上能否发生全反射,画出光路图,再确定出光线射到BC面上的入射角,判断能否发生全反射,作出光线射出玻璃砖后的光路,由几何知识求解光线最终射到水平地面上的点到C点的距离.
18. 现在我国多个城市开始重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只有科学设置交通管制,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证行人及车辆的安全。
如下图所示,停车线AB与前方斑马线边界CD间的距离为23 m
,
质量为8 t、车长7 m的卡车以54 km/h的速度向北匀速行驶,当车前端刚驶过停车线AB,该车前方的机动车交通信号灯由绿灯变黄灯。
(1)若此时前方C处人行横道路边等待的行人就抢先过马路,卡车司机发现行人,立即制动,卡车受到的阻力为3×104 N,求卡车的制动距离。
(2)若人人遵守交通规则,该车将不受影响地驶过前方斑马线边界CD.为确保行人安全,D处人行横道信号灯应该在南北向机动车信号灯变黄灯后至少多久变为绿灯?
参考答案:
已知卡车质量m=8 t=8×103 kg、初速度v0=54 km/h=15 m/s
(1)从制动到停车,阻力对卡车所做的功为W,由动能定理有W=-mv ①(2分)
已知卡车所受阻力f=-3×104 N,设卡车的制动距离为s1,有W=fs1 ②(2分)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解得s1=30 m ③(2分)
(2)已知车长L=7 m,AB与CD的距离为s0=23 m.设卡车驶过的距离为s2,D处人行横道信号灯至少需要经过时间Δt后变灯,有
s2=s0+L ④(2分)
s2=v0Δt⑤(2分)
联立④⑤式,代入数据解得Δt=2 s(2分)
用其它方法解全部正确的给满分,部分正确的给步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