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安徽省A10联盟高三开年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考试

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答案】1. C 2. C 3. D【解析】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A项,“史学必须建立在史实研究的基础之上”不正确,原文为“史学研究必须以史实为基础”。
B项,“史料大爆炸’导致可利用的史料急剧增加”不正确,原文为“史料大爆炸’,即可以利用的史料以不可想象的速度急剧增加”。
D项,“目前最高级的”于文无据,原文为“更高级、更专业的数据库”。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题中C项,“结尾段论述网络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不正确,结尾主要论述如何正确地看待与使用网络信息技术。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D项,原文是“这样,不仅自己不会落后于……“这样”不包括选项中的“进行主观思考”,故其不能与“就会落后于时代”形成假设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花骨朵儿程宪涛花骨朵儿推开木栏门时,艺人们多在院子里。
花骨朵儿这时登场,惊呆了所有的艺人。
抽烟的忘了吐纳,扯闲篇儿的忘了下文,背戏文的忘了词儿。
花骨朵儿直奔大辽河,道,俺想跟戏班学艺。
唱蹦蹦①男艺人居多,女艺人凤毛麟角,稀奇得让人遐想。
安徽省高中十校联盟2018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安徽省高中十校联盟2018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十校分别为:合肥八中、巢湖一中、淮南二中、六安一中、南陵中学、舒城中学、太湖中学、天长中学、屯溪一中、宣城中学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題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
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
这反映出()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过程中字形歧异的问题,没有提到书写材料的变化,并且战国时期的书写材料仍以竹木简牍为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过程中字形歧异的问题,并不是说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故B项错误;百家争鸣现象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材料中的时间是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中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之所以会出现字形歧异的问题,汉字出现多种写法,其原因正是由于战国时期政治分裂影响文字统一,故D项正确。
【答案】D2.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
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
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 A.加强君主专制B.稳定政治局势C.削弱中央集权D.解决王国问题【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封国制度【解析】汉初封国制度是地方政治制度,不能起到加强君主专制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中汉初诸吕发动叛乱,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稳定政治局势,故B项正确;汉初封国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材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发挥稳定政治形势的积极作用,故C项错误;汉朝封国制削弱了中央集权,不利于解决王国问题,故D项错误。
【解析】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开年考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1. 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也由奴隶开垦出来。
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源是A. 生产方式的重大革新B. 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C. 奴隶制度正日渐成熟D. 政府增加财政的需要【答案】A【解析】奴隶社会实行集体耕作的井田制,由于铁犁牛耕的出现,导致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材料中介绍的是奴隶开垦公田之外的私田,这是这种现象的体现,故A项正确;此时土地制度仍然是井田制,并没有瓦解,B错误;材料中现象预示着奴隶制度走向瓦解,C错误;D项不是材料现象的根源,排除。
2. 下表是汉武帝(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期新设立的九个诸侯王国。
据此可以认定的基本史实是汉武帝下表A. 分封“同姓天”解决了王国问题B. 突出皇室的至尊地位C. 实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D. 开创家园一体的统治【答案】B【解析】表格显示汉武帝分封的诸侯除了武帝之子外,大多数是刘氏家族的后裔,说明分封王国突出了皇族的地位,B正确;分封制是导致王国问题的突出,A错误;表格没有显现出对于王国进行分解,C错误;家国一体开始于西周时期分封制,D错误。
3. 有日本学者认为:“十世纪到十一世纪后半叶北朱精盛时期是近代型高速经济增长与合理精神充相溢的东洋文艺复兴’”。
符合“东洋文艺复兴”内涵的是A. 儒家思想更具思辨性、世俗性B. 政府坚持“工商皆本”思想C. 四大发明的社会作用十分有限D. 儒学完成了信仰重建的任务【答案】A【解析】“十世纪到十一世纪后半叶”属于北宋至南宋时期,此时儒家思想吸收佛道思想形成理学思想,儒家思想哲学化倾向更加明显,故A项正确;古代封建社会注重重农抑商没有改变,故B项错误;四大发明在北宋时期成型和发明具有三项,社会作用十分明显,故C项错误;儒学完成了信仰重建的任务是明朝心学的形成,故D项错误。
4. 明太祖明令各府州县只能有一个大寺观,禁止四十岁以下妇女当尼姑,并严集寺院收童憎;二十岁以上的青年出家,须经父母申请,官府批准,三年后赴京考试,不合格者遣发为民。
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试题图片版(答案不全)

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试题图片版(答案不全)政治参考答案非选择题评分细则(共52分)38.(本题14分,2个得分点,6个采分点,每个采分点分值有2分或3分的区别)意义:①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的幸福感;(2分,此采分点主要从生活、消费的角度分析意义。
考生有类似的表述,可酌情给分。
如,消费结构逐步改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不断满足等可给2分;)②引导生产调整升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分,此采分点主要从生产调整、经济转型的角度分析意义。
考生有类似的表述,可酌情给分。
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等可给2分。
)③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分,此采分点主要从劳动力、劳动者的角度分析意义。
)建议:①统筹城乡发展,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3分,此采分点主要从提高农民收入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考生从此角度提出的类似政监督。
(2分,答出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大负责,得1分;受全国人大的监督,得1分。
)如何铸就:①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监察法立法工作,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3分,此采分点主要从党这个主体角度提出措施。
考生如有类似的表述,可酌情给3分。
如,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对国家监察立法发挥了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我国公民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为国家监察法制定提出建议,推动国家监察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2分,此采分点主要从公民这个主体角度提出措施。
考生如有类似的表述,可酌情给2分。
如,公民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为国家监察法制定提出建议,为科学立法奠定了基础。
)③全国人大在行使最高立法权过程中,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为这一法治“利器”的铸就提供了重要保证。
(3分,此采分点主要从全国人大这个主体角度提出措施。
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1. 周代宗法制度规定,“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而迁”。
也就是说小宗过了五代(高祖、曾祖、祖父、父和自身)之后必须另立宗室该制度规定的目的是A. 强化诸侯的宗主地位B. 防止小宗势力扩大C. 确保嫡长子特权完整D. 保证小宗血缘纯正【答案】B【解析】“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而迁”即:大宗就是一百世不改变祭祖的宗,小宗就是过了五代人就改变祭祖的宗,目的是防止小宗势力扩大,影响大宗的特权,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诸侯,排除A;“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而迁”与嫡长子特权、小宗血缘纯正无关,排除CD。
2. 董仲舒指出,汉代自开国以来,特别是武帝登基以后,忧国情深,一心求贤,其精神可媲美于尧舜,但却一直不能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平时没有注意养士。
为此,他建议汉武帝A. 实行察举制B. 独尊儒术C. 颁布推恩令D. 兴办太学【答案】D【解析】根据“一直不能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平时没有注意养士”可知,董仲舒认为,汉朝缺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培养人才,为此,建议汉武帝兴办太学,培养人才,D正确;察举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但无法体现“养士”,排除A;独尊儒术属于统一思想,和“养士”无关,排除B;推恩令是汉朝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养士”无关,排除C。
3. 朱度宗( 1240-1274年)时,有巨僚谏言:“政事由中书则治,反之则乱,天下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
”这表现了当时士大夫A. 对君权合法性的质疑B. 挑战君权至上的传统C. 约束君权的治世精神D. 共治天下的民主意识【答案】C【解析】根据“政事由中书则治,反之则乱,天下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可知,巨僚主张政事应通过中书省,不能皇帝一人私自决策,体现约束君权的治世精神,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事决策应通过中书省,没有涉及君权合法性、挑战君权至上,排除AB;材料反映的是限制君主权力,无法体现共治天下的民主意识,排除D。
4. 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
最新-安徽知名省级示范高中2018年高三文综第一次联合统考 精品

安徽知名省级示范高中2018年高三第一次联合统考文科综合能力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考场座位号、姓名”与考生本人考场座位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像皮擦干净后,再选出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8分)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假定2018年某商品价值为人民币1500元,我国外汇牌价为1美元兑换6.6元人民币。
如果2018年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25%,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
若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为()A.200美元B.187 .5美元C.250美元D.165.3美元2.2018年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历史性地达到了146万人。
竞争激烈的科学技术部、大门海关、中国科协等部门。
报名和招录比超过4200人。
上述材料说明实现充分就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职业平等观念B.市场信息是否畅通C.多种方式就业观D.国家的就业政策3.国家发改委2018年10月公布了《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将居民用电价格分为三个阶梯,电价随着居民用电量的增加呈阶梯状逐级递增。
这()①是在遵循市场规律基础上的国家宏观调控②表明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③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的消费观和消费模式④表明商品的价值由其价值和国家共同决定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4.国务院法制办就“新拆迁条例”立法再度征求公众意见。
新条例拟取消行政强诉;卫生部监督局对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上述现象共同表达的主题是()A.集思广益、全民立法B.民主监督、审慎用权C.民主管理、参政议政D.民主参与、科学决策5.安徽省安庆市委结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科学谋划安庆“十二五”发展目标。
2018高考全国卷1文综(历史部分,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2018届安徽省A10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年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许多商品的价格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涨跌。
每年夏秋季节来临,气候适宜,母鸡产蛋量增加,会对鸡蛋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图中(S为供给曲线,D为需求曲线)能正确反映夏秋季节鸡蛋价格变化趋势的是A. B.C. D.【答案】B【解析】“每年夏秋季节来临,气候适宜,母鸡产蛋量增加”说明此时鸡蛋供给量增加,而需求量不变,进而导致鸡蛋均衡价格下降。
A图像表示鸡蛋的供给量减少,这与题意不符;B图像表示鸡蛋的供给量增加,需求量不变,鸡蛋的均衡价格下降,B项正确;C图像表示鸡蛋的需求量减少,供给量不变,这与题意不符;D图像表示鸡蛋的需求量增加,供给量不变,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应为B。
【点睛】正确区分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图像上的点移动与线移动:点移动表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不变,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需求或供给数量的变化,在图像上表现为曲线不动,曲线上的点在动。
图像上是点移动时,表明商品价格本身变动;线移动表示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或供给量的变化,在图像上表现为曲线的平移,这种情况表明商品价格本身不变动。
2. 国家统计局2017年12月7日发布的一份公报显示,2016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81.2,比上年增长5.7%.国家财政科技支出达776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研发经费为29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
出现上述数据的政策性原因是①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实力增强,创新有坚实的物质基础②积极财政政策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④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C【解析】“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实力增强”并不属于政策性原因,①与设问不符;积极财政政策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这是出现上述数据的原因,②正确;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不属于政策性原因,③不选;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这是出现上述数据的原因,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Ⅰ卷)解析版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Ⅰ卷)一、选择题1. ( 2分) (2018·卷Ⅰ)《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墨家的思想。
从材料“圆”“直线”等名词可以看出,墨家对自然科学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反映了墨家思想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A项诸子百家的其他派别思想从材料无法看出,排除A项;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完整”科学体系的内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从材料无法看出,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墨家的思想,旨在考查对历史材料的认识能力,难度中等。
墨家学说在战国时期是显学,反映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力量的壮大。
儒家思想因为主张仁爱,在春前战国时期与时代不符,得不到重视。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其它各家的思想也需要掌握。
2. ( 2分) (2018·卷Ⅰ)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状态并未结束,虽然藩镇掌握财政大权,很多并不上供,但是名义上官员要接受中央任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藩镇只是赋税不上供,不能说控制了朝廷的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项明显与历史史实不符,故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唐代藩镇割据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难度较大。
【解析版】2018-2019学年安徽省a10联盟高三(下)开学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安徽省A10联盟高三(下)开学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是家的创始人墨熟悉多种手工技巧,精通器械制造,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所记载,墨子砍削竹木做成飞使之飞高空,几日不落,还说他曾经顷刻之间削三寸之木制成一个能载六百斤重的轴承。
这说明()A.研究历史需结合特定的环境B.应审视史料信息的真实性C.史书不能客观再现历史直相D.时代愈近历史评价意客观2.(4分)秦和西汉时期郡守拥有行政处置、赏罚、司法、监察和财权。
如果因事发兵,须有皇帝虎符。
东汉初郡守有了发兵、領兵之权,后来更増加了募兵权。
这反映出()A.专制皇权逐渐削弱B.汉承秦制有所损益C.都县制度遭到破坏D.汉代出现割据隐忠3.(4分)唐高祖明确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大宗两次颁布令,禁止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出入市场;武宗亦强调:“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人争业,然后利可均布,人可家足。
”这表明唐代()A.官员经商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B.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C.政府力图维护社会的商业秩序D.注重维持社会的等级制度4.(4分)广东三饶城隍庙始建于明代,庙内文物信息如表。
这体现出()A.释通融合的文化景象B.文化重心向南迁移完成C.统治者借神权强化统治D.民间信仰发生根本变化5.(4分)下表为1840﹣1894年中国棉织业统计表。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注:担指的是关税担)A.传统手工业不断衰落B.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C.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D.西方列在华大量设厂6.(4分)武昌起义爆发后、“那时帝国的最大官僚一个接着一个地开始转到共和国方面。
对自己政府的普遍背叛开始了,纷纷抹去自己衙门上的大清”字样”。
这一现象()A.减缓了苹命成功的进程B.客观上减少了革命阻力C.瓦解了封建治的根基D.消除了与革命派的分7.(4分)四运后,许多并非共产主义者的报刊也用相当大的篇幅讨论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以见好于读者。
【解析】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1. 周代宗法制度规定,“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而迁”。
也就是说小宗过了五代(高祖、曾祖、祖父、父和自身)之后必须另立宗室该制度规定的目的是A. 强化诸侯的宗主地位B. 防止小宗势力扩大C. 确保嫡长子特权完整D. 保证小宗血缘纯正【答案】B【解析】“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而迁”即:大宗就是一百世不改变祭祖的宗,小宗就是过了五代人就改变祭祖的宗,目的是防止小宗势力扩大,影响大宗的特权,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诸侯,排除A;“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而迁”与嫡长子特权、小宗血缘纯正无关,排除CD。
2. 董仲舒指出,汉代自开国以来,特别是武帝登基以后,忧国情深,一心求贤,其精神可媲美于尧舜,但却一直不能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平时没有注意养士。
为此,他建议汉武帝A. 实行察举制B. 独尊儒术C. 颁布推恩令D. 兴办太学【答案】D【解析】根据“一直不能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平时没有注意养士”可知,董仲舒认为,汉朝缺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培养人才,为此,建议汉武帝兴办太学,培养人才,D正确;察举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但无法体现“养士”,排除A;独尊儒术属于统一思想,和“养士”无关,排除B;推恩令是汉朝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养士”无关,排除C。
3. 朱度宗( 1240-1274年)时,有巨僚谏言:“政事由中书则治,反之则乱,天下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
”这表现了当时士大夫A. 对君权合法性的质疑B. 挑战君权至上的传统C. 约束君权的治世精神D. 共治天下的民主意识【答案】C【解析】根据“政事由中书则治,反之则乱,天下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可知,巨僚主张政事应通过中书省,不能皇帝一人私自决策,体现约束君权的治世精神,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事决策应通过中书省,没有涉及君权合法性、挑战君权至上,排除AB;材料反映的是限制君主权力,无法体现共治天下的民主意识,排除D。
4. 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
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1. 著名学者余英时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思想作了这样的描述:“将…道——一种精神实体——代替了巫所信奉的…神’;……用‘心‟的神明变化代替了…巫‟沟通天人或神人的神秘功能;……以‘心学‟取代…神学‟。
”这里描述的思想属于A. 春秋战国时期B. 两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宋明时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将“道”代替了巫所信奉的“神”,用“心”的神明变化代替了“巫”沟通天人或神人的神秘功能,以“心学”取代“神学”,可知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已冲破了商周以来的从巫、神角度构建对宇宙、历史和现实人生的解释,开始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正确。
两汉时期的主要思想是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体现“神学”思想发展,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B。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独尊地位受到佛教、道教思想的冲击,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C。
宋明时期,理学占据主导地位,“心学”取代“神学”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最后在宋明时期形成系统,排除D。
2. 东晋南朝时期有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制度,即侨州郡县的设置。
晋末永嘉之乱,中原人民纷纷流徙,大部分渡淮南迁,南迁的移民往往是以原中原世家大族为核心形成的流民集团,当地政府为了招抚流民,安置世家大姓,保持其原有显赫的郡望,即就地按原来籍贯的州郡县名设置政区,给予不税不役的待遇。
此举A. 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创举B. 使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 阻碍了南方的民族融合D. 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州、郡、县在魏晋南北朝之前已经存在,作为地方行政制度,并非是创举;东晋南朝时期为迁移过去的北民设置州、郡、县等地方区划,是一种优惠政策,不能说这个制度是创举,排除A。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时期,排除B。
侨州郡县的设置促进北人南迁,有利于南方的民族融合,排除C。
安徽省2018届高三阶段联考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董仲舒依据《王制》所谓“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并将其与阴阳五行相配,提出配合阴阳的“三纲”与比拟五行的“五常”,这叫“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君权神授的思想B.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C.依靠外在制度管理国家D.强调社会秩序的合理性2、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邦无定交,士无定……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该材料说明A.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B.春秋时七霸仍不敢称王C.战国时期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遭破坏 D.周末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3、钱穆在其书中写到:“唐中宗,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中宗自己觉得难为情,故他装置诏赦的风带,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赦’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改封墨赦’。
此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而要请下行机关马虎承认之意。
”材料主要说明A.唐朝皇权受到中书门下两省的制约,已经不具备专制的特征B.民主的意识深入到唐朝各层级政府C.唐朝的皇帝专制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专制D.中国的皇权专制直到清朝才真正实现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袭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5、宋代军需物资的运输改变了过去或靠徭役、或靠军队自己解决的方式。
交给商人转运。
商人只要将粮草送到军队指定的地点,得到的报酬是官卖商品茶、盐、铁、香等的经营许可证。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学%科网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属于图片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及古代中国铁制农具的状况进行分析。
2。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宰相人数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 南宋(62)高级官员20 8中级官员15 10低级官员12 8无官职记录24 36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3。
(解析版)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及详细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点睛: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楚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重经验、重实用”的特点。
本题中的D项容易误选,应结合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考虑。
2.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唐代的藩镇除了河朔型擅自任免官员、拥兵自立外,其他类型的藩镇均由中央任免,并且驻兵防止分裂和异族进犯,维护社会治安。
2018年安徽省高考文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第1页至第8页,第Ⅱ卷第9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帖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第Ⅱ卷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时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 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132分)本卷共33小题,每小题4分.共132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读图1。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甲乙两国充分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进行分工与贸易。
据此可以推断①甲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②乙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③甲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食优势大④乙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食优势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安徽省“积极探索四化同步、产城一体的新路径,确立了以强化产业支撑保障就业、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
这说明政府①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理念②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③加大统筹力度,协调城乡发展④坚持速度优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受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和政府开征资源税的影响,高能耗产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一般会发生变动。
安徽省A10联盟高三历史下学期开年考试试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1号卷·A10联盟2016年高三开年考文科综合试题第I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孟子在总结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时指出,汤用伊尹,“不劳而王”;桓公用管仲,“不劳而霸”。
则其所得“经验”应是( )A.尊贤使能 B.无为而治 c尊君爱民 D.实行仁政25.中国古代的某类绘画不与中国画的山水、花鸟、人物并列,也不在技法上与工、写有所区分。
它是中国绘画X围某某水、花鸟、人物画的交集。
陈衡恪认为其创作须具备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以下画作(图7)与此吻合的是( )26.下图(图8)内容反映的是明朝某一政治体制的运作流程,其影响是( )A无形中削弱了司礼监的地位 B.可有效防止中央决策的失误C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内阁权力 D.有利于中央政治体制的完善27.时人在谈及李鸿章的实践活动时,曾指出:“政教修明,风俗淳厚,百姓家给人足,乐于趋公,已成家国磐石之基,而后富强可言:”其暗指当时“实践活动”的主要不足在于( )A.与民争利 B.制度建设 C军备发展 D人才匮乏28.某某绅民血书,请奏清廷。
书中“现闻各国阻缓换约”、“倘不乘此时……务求废约,请诸公公议,派兵轮相助”、“迫切万分,哀号待命”;材料体现了( )A,朝廷失信,尽失人心的社会现实 B万众一心,誓驱清军的革命斗志C.依恋故土,不当流民的坚强决心 D以夷制夷,维护权益的斗争策略29.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某某省委在某某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决}义明确指H{:坚决反对冯玉祥,发动群众破坏其军事设施;党到农村去,在土地革命政纲之下,加紧农村阶级斗争,准备总暴动,建立农协政权。
该决议反映了( )A.“八七会议”精神的贯彻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丁农武装运动蓬勃发展 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30. 1950年1 1月15日,中财委在召开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经中央同意,确定战争期间财政经济的工作方针f是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也由奴隶开垦出来。
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源是A. 生产方式的重大革新B. 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C. 奴隶制度正日渐成熟D. 政府增加财政的需要【答案】A【解析】奴隶社会实行集体耕作的井田制,由于铁犁牛耕的出现,导致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材料中介绍的是奴隶开垦公田之外的私田,这是这种现象的体现,故A项正确;此时土地制度仍然是井田制,并没有瓦解,B错误;材料中现象预示着奴隶制度走向瓦解,C错误;D项不是材料现象的根源,排除。
2. 下表是汉武帝(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期新设立的九个诸侯王国。
据此可以认定的基本史实是汉武帝下表A. 分封“同姓天”解决了王国问题B. 突出皇室的至尊地位C. 实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D. 开创家园一体的统治【答案】B【解析】表格显示汉武帝分封的诸侯除了武帝之子外,大多数是刘氏家族的后裔,说明分封王国突出了皇族的地位,B正确;分封制是导致王国问题的突出,A错误;表格没有显现出对于王国进行分解,C错误;家国一体开始于西周时期分封制,D错误。
3. 有日本学者认为:“十世纪到十一世纪后半叶北朱精盛时期是近代型高速经济增长与合理精神充相溢的东洋文艺复兴’”。
符合“东洋文艺复兴”内涵的是A. 儒家思想更具思辨性、世俗性B. 政府坚持“工商皆本”思想C. 四大发明的社会作用十分有限D. 儒学完成了信仰重建的任务【答案】A【解析】“十世纪到十一世纪后半叶”属于北宋至南宋时期,此时儒家思想吸收佛道思想形成理学思想,儒家思想哲学化倾向更加明显,故A项正确;古代封建社会注重重农抑商没有改变,故B项错误;四大发明在北宋时期成型和发明具有三项,社会作用十分明显,故C项错误;儒学完成了信仰重建的任务是明朝心学的形成,故D项错误。
4. 明太祖明令各府州县只能有一个大寺观,禁止四十岁以下妇女当尼姑,并严集寺院收童憎;二十岁以上的青年出家,须经父母申请,官府批准,三年后赴京考试,不合格者遣发为民。
这些做法A. 严格限制佛教的信众规模B. 是为了提高僧尼佛学水平C. 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发展D. 维护宋明理学的正统地位【答案】C5. 阅读下表,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是下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工业投资变化A. 投资主体是民族资本家B. 投资中心仍限于东部沿海地区C. 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D. 投资布局根植于近代社会环境【答案】D【解析】表格显示19世纪中期主要是传播修造业,投资中心与《南京条约》开放口岸有关,19世纪60-70年代属于加工业,地理位置主要与《天津条约》开放有关;19世纪80年代属于军事工业,主要与洋务运动的企业有关,说明近代中国企业的创办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有关,故D项正确;表格中还有地主阶级洋务派,故A项错误;表格显示地理位置深入到内地,故C项错误;C项时间是民国初年。
点睛:关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一要掌握一条主线、两个重点。
一条主线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曲折发展轨迹: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曲折发展——萎缩。
注意分析每一阶段的背景、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两个重点:一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二是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二要掌握重点概念,如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三要注意洋务派的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是不一致的。
四要注意活学巧记:如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一个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二种压迫:一是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外国资本主义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华特权,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受封建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个不足: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6. 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从1911年10月政党公开活动到1913年底政党蜕变消散为止,号称党、会团、社的新兴团体共682个,其中基本具备政党性质的团体就有312个。
材料反映了该时期A. 中国社会从专制走向民主B. 政党政治局面业已形成C. 民主进程受辛亥革命影响D. 政治局面陷入混乱状态【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时期由于同盟会的建立,促使政党性质的团体增多,故C项正确;此时中国社会虽然专制结束,但民主并没有实现,故A项错误;此时只是政党成立的较多,并没有形成政党政治,故B项错误;D项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7. 1937至1939年间,国民政府先后成立了具有准民意机关性质的国防参议会和国民参政会,不过两者的权力皆十分有限。
据此,两会的成立A. 有利于发动民众投身抗战B. 旨在维护国民党独裁统治C. 使国民政府成为民选政府D. 扭转了国民政府抗战路线【答案】A【解析】材料时间属于抗战时期,“国防参议会和国民参政会”属于具有民意性质,并不是专制政府的特点,主要目的是发动民众抗战作用,故A项正确;B错误;国民党政府是一党制,并不是民选政府,故C 项错误;国民政府仍然执行片面抗战路线,故D项错误。
8. 下表为我国1957--1962年分类别的高校数(单位:所)。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下表A. 超出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B. 推动了教育区域均衡发展C. 已跻身发达国家行列D. 服从于国家建设的需要【答案】D【解析】表格显示在大学分类中工业院校在1957年之后逐渐呈上升趋势,主要是当时中国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影响,说明当时我国高等教育服从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故D项正确;表格教育明显与经济建设相符,故A项错误;表格没有显示出地区院校分布的信息,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显然没有跻身发达国家行列,故C项错误。
点睛:本题是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A、两头看,项间比:①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
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
②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
B、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
C、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
9. 古雅典法律规定,外邦人不能够自己出庭,不得拥有不动产,但却要为雅典服兵役,还要交纳象征其地位的一种人头税。
雅典的奴隶出庭作证时,只有在挨一顿打之后,其证词才被认为是可信的。
这说明,古雅典A. 依靠习惯法维系社会关系B. 民主政治明显具有虚伪性C. 民主的主体受到严格限制D. 审判过程虽公正但较随意【答案】C【解析】雅典民主是排除外邦人和奴隶的社会,材料显示外邦人和奴隶在雅典社会中并没有得到法律的保护,说明民主的主体受到严格限制,故C项正确;习惯法属于罗马法,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民主政治的局限性,不是虚伪性,故B项错误;材料显示雅典法律的严肃性,不是随意性,故D项错误。
点睛:古希腊公民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10. “在这个思想世俗化的时代,古老的神话被怀疑,甚至连上帝也遭遇了审查,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盘根问底。
”该“时代”A. 人生活的世界开始被关注B. 人文主义在欧洲复兴C. 人们逐渐撰脱基督教束缚D. 社会转型已全面展开【答案】D【解析】启蒙运动时期批判宗教特权和君主专制,倡导世俗化政治,材料“甚至连上帝也遭遇了审查”说明是启蒙运动时期思想主张,该时期欧洲属于思想、政治和经济的全面转型时期,故D项正确;A是智者运动时期;B是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们一直信仰基督教,故C项错误。
点睛:人文主义在各时期的侧重点古希腊时期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期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时期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时期侧重于政治领域。
11. 1961年12月,苏北二十二大通过的苏共纲领和林鲁晓夫的报告,强调要加强物质刺激形式,对经济工作进行“卢布监督”,要求提高企业的“赢利率”,给予企业更多支配利润的权利等。
这说明林鲁晓夫A. 严格按市场经济规律执政B. 试图通过物质奖励激发社会活力C. 推行的经济政策较为激进D. 改革思路从根本上突破了旧模式【答案】B【解析】“加强物质刺激形式”“给予企业更多支配利润的权利”说明赫鲁晓夫改革想通过奖励形式促进企业的生产活力,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故A项错误;材料中赫鲁晓夫的改革比较务实,不是激进,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故D项错误。
12. 2017年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引发国际争端,遭到阿盟和法,得等欧盟国家的反对。
2018年1月9日韩国和朝鲜在板门店韩方一侧“和平之家”举行朝韩高级会谈,双方就朝鲜参加平昌冬奥会的相关事宜达成一致。
这些现象说明A. 美国是世界麻烦的制造者B. 世界和平之路任重道远C. 世界政治多极化有利于和平展D.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应遵循现实需要【答案】B【解析】“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引发国际争端”“朝鲜参加平昌冬奥会的相关事宜达成一致”说明当今世界的局势整体太平,局部地方局势仍然冲突不断,和平发展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直接说明美国是世界麻烦的直接制造者,故A项错误;政治多极化并不是材料提及的主旨,故C项错误;历史遗留问题要遵循历史和实际的相结合,故D项错误。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的慈善文化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儒家的“仁爱”价值观。
孔子从人性本善的基本前提出发,倡导“仁爱”,这是个人基本的善念和品质。
……中国的慈善行为更多的是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要求政府在灾难时期承担起对于民众的生存救济,将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完全归为政府的职责范围。
西方国家具有较深的宗教信仰,因此慈善活动必然同宗教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原罪论”的宗教思想很是值得我们分析。
这种思想意识要求每一个信徒要行善从而减轻自己的罪行而获得上帝的原谅从而得以升入天堂。
此外,相对于我国的官本位的慈善理念,西方国家则更多地表现为公众的参与,以美国为例更多地是表现为基金会或者是救助团体,然而这些大部分都是非政府性质的机构。
——摘编自李新鑫《中国慈善文化的源起与西方社会慈善业态的比较》材料二近代中国灾荒的特点是烈度强、范围广、灾类多、破坏重。
天灾人祸交织叠加,使得民众生活于水火之中,传统慈善救助模式辐射面窄,无法让慈善业的社会功能发挥应有作用。
……在中国,一些西方传教士在救灾过程中忘我地工作,强调人道主义,这让国人看到了全新的慈善救助模式,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了解、学习、效仿那些新的慈善救助方法。
期间,中国民间社会的成长形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他们在西方观念的影响下,每当某个地方有大的灾患出现,他们就利用同乡会、同业组织这样的平台,积极捐助和募款,有的还亲自前往灾区一线参与救灾……慈善作为涉及人的尊严和社会正常运行的公共行为,势必成为社会各界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媒体也乐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