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灌肠在新生儿腹胀中的应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流灌肠在新生儿腹胀中的应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27T03:02:55.628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1期作者:张丽娟孔庆倩翟晶国[导读] 针对新生儿腹胀问题采用回流灌肠操作手段,并分析该方式方法的实际作用效果。
张丽娟孔庆倩翟晶国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山西省太原市 030000摘要:目的:针对新生儿腹胀问题采用回流灌肠操作手段,并分析该方式方法的实际作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共选取150例患者参与实验。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之间,且均为新生儿腹胀患者。
对这些患者展开分组探究,将其等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对其实施一般灌肠措施、一般灌肠联合人工扩肛措施、回流灌肠。
分别命名为Ⅰ组、Ⅱ组、Ⅲ组。
从患者灌肠前后腹围的改变程度、治疗
效果等角度对三组进行详细分析。
结果:首先检测患者灌肠前的腹围,在灌肠后72H,再次测量一次,就两次腹围的测量差值展开组间对比,按照腹围减小程度由低到高排列为Ⅰ组、Ⅱ组、Ⅲ组。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可知,组间对比差值较大(P<0.05)。
另外分析治疗有效率,Ⅰ组、Ⅱ组、Ⅲ组分别测得的数值水平为46.00%、80.00%、98.00%,从这可以看出,三组治疗效果对比差距明显(P<0.05)。
结论:对新生儿腹胀患者而言,应用回流灌肠治疗手段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领域应用推广。
关键词:回流灌肠;新生儿;腹胀;人工扩肛腹胀是儿科患者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症表现之一,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临床疾病,特别是在新生儿和婴幼儿群体中发生率居高。
由于新生儿的腹胀出现率较高,除外科病症所致的腹胀问题应进行手术医治之外,在医学上也常通过禁食、胃肠减压、开塞露纳肛等手段解决,但传统的医治方式效果仍不佳。
为此,本研究特围绕回流灌肠的医治效果展开相关研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实验开始后,首先筛选合适的研究对象,为此,需按照实验条件从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之间接收的新生儿腹胀患者中选取。
获取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的基础信息,然后分组探究,将150例研究对象分为三个容纳50例患者的小组,分别命名为Ⅰ组、Ⅱ组、Ⅲ组,对其采取差异化的灌肠处理对策。
分析三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并未发现明显差异,因而患者的一般资料并不会对后续实验结果及结论造成干扰影响。
1.2方法
Ⅰ组应用一般灌肠措施,需要借助温生理盐水为患儿进行灌肠处理,结合患儿病症的实际发展情况,提供相应的常规护理服务,需要为患儿采取禁食、胃肠减压等措施,每天为患儿进行两次灌肠,每次均控制在10到30毫升之间。
Ⅱ组患儿采用一般灌肠联合人工扩肛的手段措施,除了会采取Ⅰ组的相关操作外,还要为患儿进行人工扩肛,每天进行两次操作,每次持续时间为二十分钟左右。
人工扩肛时,操作者需要先戴好手套,然后为患儿进行肛诊,结合患儿肛门直肠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扩肛棒。
涂液状石蜡润滑剂后顺直肠生理曲线轻柔伸入,深约7~9厘米,以稳定并保持约二十分钟为宜,然后再拔除。
Ⅲ组予以回流灌肠,每天2次;回流灌肠的具体方法:将粗细适当的肛管从肛门伸入,以插入深度经腹部X线片检查诊断达积气、积液位置周围为宜,将温生理盐水穿过肛道直接注入肠腔,每次均控制在10到30毫升之间,并适当移动肛管使洗肠液自动排出或吸出,这样多次灌洗,直至灌洗出的液无粪渣清亮即可。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软件处理分析研究中产生的重要数据资料。
2 结果
2.1不同组别患儿腹围对比情况
在灌肠前以及灌肠后72H,测量每例患儿的腹围值,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总整理出平均值,灌肠72H后,Ⅰ组、Ⅱ组、Ⅲ组的平均腹围值为(41.37±3.23)厘米、(40.21±2.77)厘米、(39.45±2.73)厘米,相比于治疗前,三组的腹围减少值分别为(2.29±0.81)厘米、(3.68±1.14)厘米、(5.07±1.42)厘米。
根据治疗前后每组的腹围变化情况来看,Ⅲ组腹围变化最为明显、Ⅱ组次之、Ⅰ组居于最末(P<0.05)。
2.2不同组别患儿治疗有效率对比分析
三组在治疗有效率对比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具体对比情况请参见下表。
表1 不同组别患儿治疗有效率对比
3 讨论
据文献研究,新生儿腹胀的发病率高达46%,且男女比例达1.7:1。
由于腹胀发病时膈肌会受到一定的干扰,胸腹腔中血流循环系统出现阻碍,常使疾病加剧。
所以,积极干预对于有效减轻病情、早期确定治疗、减少疗程、降低并发症等尤为重要。
医学治疗领域,除了先天性肠闭锁、已出现肠穿孔、腹膜炎等外科病变所致的腹胀应及时进行手术处理之外,其他的新生儿期不管什么原因所致的腹胀,都应及时采用有效的对症疗法和护理方法,使小儿的腹胀情况迅速得以改善,缓解小儿的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出现。
为寻求最好的缓解新生儿腹胀问题的医疗方式,本研究将回流灌肠法运用于新生儿腹痛治疗中,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本研究人员通过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并考察了采用回流灌肠的方法对减轻新生儿腹胀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显著减轻新生儿腹胀问题,效果比常规灌肠和人工扩肛更好。
在小儿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依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回流灌肠措施,以起到减轻小儿腹胀的效果。
由于回流灌肠属于物理治疗办法,所以效果好,副作用也小,因此应该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万洪城,邹小红,张敏.分推腹阴阳推拿法改善新生儿功能性腹胀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21,(5).
[2]冯雅敏,杨爱玲,王晓婷.新生儿腹胀的治疗与护理研究进展[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9).
[3]杨爱玲,王晓婷,冯雅敏,等.回流灌肠在新生儿腹胀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9).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