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家长会交流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家长会交流材料
各位家长,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今天坐在了一起,借此机会,我们探讨一下教育对策。

1、做孩子的表率——润物细无声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和子女共同生活,一言一行都对子女起耳濡目染的作用。

这种作用,往往比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强烈、深刻的多。

中国有句古语:“潜移默化,自然拟之”。

孩子善于模仿,父母一次不良的身教,往往就把多次良好的口头要求的效果完全抵消了。

而当今的青少年又多逆反心理,在不良的身教面前,更易于家长的良好要求背道而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时怎样做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环境。


当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

做父母的,都打算为孩子的成才尽心尽力。

可以说,“育子成才”,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

怎样才能“育子成才”?勿忘记一个重要问题:经常检点自己的言行,要为孩子做表率!做到:言行一致。

既要有良好的“言”,更要有良好的“行”!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你对孩子所期待的良好的教育效果。

(1)语言、行为:勿骂孩子,不要打孩子。

(2)承担家庭中的责任,尽量不在孩子面前打麻将。

上网时,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游戏。

(3)按时给孩子做饭。

2、加强辅导——做孩子的学伴
希望孩子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是每一个做父母的共同心愿。

一些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用心良苦,但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与忽略了孩子的主体地位不无关系。

如何搞好家庭辅导,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三不”。

a、不当监工,引导孩子自觉学习
中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缺乏自制力,学习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一些家长在孩子学习时,便常常坐阵监督,孩子稍一走神、玩耍,家长便呵斥、批评、甚至打骂。

其实,孩子走神、玩耍是因为孩子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

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不是靠“盯”出来的,而是在严格有序的训练中形成的。

家长在辅导孩子时,首先要提出学习要求,让孩子心中有数。

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要经常提醒孩子按规范要求去做。

特别是孩子学习环境发生变化时,家长要及时排除对孩子学习习惯可能带来的干扰,坚定孩子的意志,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自觉、主动地学习。

b、不当帮工,鼓励孩子独立学习
现今的家庭辅导,大多集中在孩子们作业的解难答疑上。

当孩子在做作业过程中遇到了不懂的问题时,家长大都帮助解答,并不厌其烦地讲给孩子听,直到孩子听懂、会做为止。

精辟、透彻的讲解,固然能使孩子恍然大悟,但往往是以牺牲孩子的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积极创新的机会为代价的。

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依赖心理,很少去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

c、不罚苦工,促使孩子愉快学习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都是非常高的,为了孩子能考上重点中学、
名牌大学,在学校、社会大力提倡“减负”的情况下,一些家庭怕“减负”影响孩子的成绩,纷纷“加负”,各类教辅图书市场火爆便是证明。

在书山题海面前,孩子成了做题机器,整日生活在枯燥乏味、苦不堪言的题海中,其结果是渐渐使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厌学,其实,孩子学习是有选择性的。

他有兴趣的,就接受;没有兴趣的,他接受不了。

西方国家的小学生之所以能写出洋洋万言的“我怎样看人类文化”、“谈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太空去旅行”等个人研究报告,是因为这些创造性的作业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完成之后有一种成就感。

兴趣是孩子探求新知识的内在动力。

只有使孩子感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保持孩子旺盛的求知欲。

孩子学习主动了,学习效果便能提高;反之,学习就被动,而且学习效果也不理想。

一年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督促孩子写作业
a、工整
b、注意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c、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d、与孩子一起读书,贵在坚持。

(2)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3、多夸奖,少批评——教育孩子也要有策略
a、夸奖让孩子更有自信。

鼓励。

有时候家长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刻骨铭心的。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随意指出几名学生,对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天赋,非
常聪明。

后来这些孩子果真越来越聪明了。

其实,是因为老师相信了罗森塔尔的话,经常鼓励夸奖这些孩子。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可见,正面的鼓励赏识是促成孩子成功的有效途径。

比如一次考试考砸了,与其嘲讽他:瞧你这模样,还有什么出息。

不如换一个角度,效果会大不同:这么难的题目,也得了60多分,不错呀!
b、认真倾听孩子的理由,在理解中教育孩子。

罗曼·罗兰说过:一个人一生要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

曾经有一个小孩喜欢动手。

有一次他把妈妈刚买回的新表当玩具拆了。

妈妈气坏了,狠狠揍了孩子一顿。

恰好老师来家访,妈妈数落了孩子拆表的错误。

没想到老师幽默地答: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妈妈感到不可理解。

老师说:“孩子这种行为虽然没有理性,但却蕴含创造力,你不该打骂他。

”老师建议采取补救措施,带孩子去钟表铺,满足他的好奇心。

这位老师就是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学生,正是他积极倡导“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让他任意翱翔。


c、夸奖与严格要求并不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