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黄金知识点系列专题11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十一: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
聚焦考点☆温习明白得
考点1 溶液的概念
一、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固的混合物,
二、溶液的大体特点:均一性、稳固性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份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固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可不能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能够是一种或几种,能够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只能是一种,能够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溶质和溶剂的判定: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3)依照名称:溶液的名称一样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4)若是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转变,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映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质。
五、溶液的形成:明确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
【温馨提示】(1)溶液不必然都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Cl3溶液为黄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2)
一种溶剂里能够溶解多种溶质;(3)能与水反映的物质放入水中,生成物为该溶液的溶质。
考点2 乳浊液与乳化
一、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固的混合物。
特点:许多分子的集合体,不均一、不稳固,静止后会分层。
二、经常使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滴。
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从而达到洗净的目的
3、乳化和溶解有着本质的不同,乳化后形成的是乳浊液。
例:溶解油脂: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
乳化:洗涤剂清洗油污
考点3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
溶解进程中伴随着热量的转变。
1.溶解吸热:溶液的温度降低,如NH4NO3溶解
2.溶解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氧化钙的化合
3.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蔗糖。
考点4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一、概念:在必然温度下,向必然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取得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二、判定方式:继续加入该溶质,看可否溶解。
若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若不能溶解,则是饱和溶液。
注:若是看有无溶解的物质剩余,如有则是饱和溶液,若没有,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1)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最靠得住的方式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依照必然量的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不是饱和无关)
(1)饱和溶液不必然是浓溶液。
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确实是稀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必然是稀溶液。
(2)在必然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必然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考点5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一)溶解度
一、概念:溶解度表示在必然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二、概念中的四要素:①条件:必然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
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3、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①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②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4、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式
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五、阻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外在因素)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阻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
(二)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一、概念: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依照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能够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转变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曲线的意义: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及溶解度随温度转变的情形。
②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是饱和溶液。
③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⑤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查阅某温度下指定物质的溶解度
②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③比较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溶解度大小
④选择适宜方式(结晶法)分离混合物
4.结晶方式
(1)对溶解度受温度转变阻碍小的固态溶质,一样用蒸发结晶的方式取得晶体,如氯化钠。
(2)对溶解度受温度转变阻碍大的固态溶质,一样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取得晶体,如_硝酸钾。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
类型一、溶液的形成
【例1】【2016年湖南省邵阳市】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别离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取得溶液的是()A.食盐 B.植物油 C.蔗糖 D.高锰酸钾
【答案】B
【点睛】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进程叫溶解,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固的混合物称为溶液.
类型二、溶解度曲线
【例2】【2016年福建省泉州市】右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降低温度能够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
C.60℃时120g硝酸钾与100g水充分混合能够形成
饱和溶液
D.60℃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必然大于30℃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D
【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正确;由溶解度曲线可知降低温度能够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B正确;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20g,即该温度时,100g水中能溶解120g 硝酸钾形成饱和溶液,C正确;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必然大于3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知识,在溶解度曲线的考查中要注意溶解度曲线的转变趋势、起点、交叉点等,同时文字的叙述中要注意溶液是不是饱和、及溶液的质量和体积的隐含叙述。
类型三、溶液的有关说法
【例3】【2016年湖南省郴州市】溶液在生活、生产中有普遍的应用,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均一稳固的液体必然是溶液 B.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现象
C.豆浆、牛奶都是溶液 D.溶液都是无色的
【答案】B
【点睛】溶液是均一稳固的混合物不必然有颜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才能形成溶液,物质溶于水时能够显现三种现象,温度升高、降低或转变不大.
类型四、溶解度概念的明白得
【例4】.【2016年山东省枣庄市】如表给出了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依照此表推断合理的是()
温度/℃10 20 30 40
氯化钠35.8 36.0 36.3 36.6
溶解度/g
碳酸钠12.2 21.8 39.7 49.6
A.20℃时,将100g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取得不饱和溶液
B.20℃时,将100g水加入30g氯化钠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
C.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之间应显现交点
D.能够采纳降温结晶的方式从二者的混合物中提纯氯化钠
【答案】C
【解析】A、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g,将100g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将会有部份碳酸钠不能溶解,取得的是饱和溶液,故错误;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将100g水加入30g氯化钠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g/(100g+30g)×100%=23.1%,故错误;C、依照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转变趋势能够看出在20℃﹣30℃之间两曲线应显现交点,故正确;D、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阻碍转变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阻碍不大,因此碳酸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通过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式提纯;而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提纯,故错误;故选C
【点睛】固体物质的的溶解度包括四个要素:外界因素是温度、标准是100g溶剂、状态是饱和状态、单位是质量单位克,四个方面缺一不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上要熟记相关的内容。
类型五、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例5】【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5分)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硬水是指含有较多的水,在生活中常采纳的方式降低水的硬度。
(2)NaCl、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与NaCl的溶解度相较,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填字母),在5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较,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填字母)。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信
(3)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转变如图2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填字母)。
A.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信
(4)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则所需16%的NaCl溶液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
【答案】(1)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煮沸(2)B D(3)A(4)5:3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转变如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大于40℃,故选A;(4)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需要所需16%的NaCl溶液质量为: =62.5g,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100g﹣62.5g=37.5g,因此所需16%的NaCl溶液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62.5g:37.5g=5:3。
【点睛】溶解度曲线的应历时要从曲线的起点、交叉点及其坐标轴的含义方面考虑,同时注意溶解度曲线的转变趋势,是考查的重点.
课时作业☆能力提升
1.【2016年上海市】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物质是
A.花生油 B.食盐 C.白糖 D.白酒
【答案】A
【解析】A.、花生油不溶解于水,错误; B.、食盐,易溶解于水,正确; C.、白糖易溶解于水,正确; D、白酒易溶解于水,正确。
故选A
2.【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化学实验室常需要配制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作溶剂
B.配制硝酸铵溶液的进程中,溶液的温度会下降
C.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应将水缓缓注入浓硫酸中
D.将10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取得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答案】B
3.
【2016年山东省淄博市】必然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必然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较,下列判定必然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答案】C
4.
【2016年山东省临沂市】把下列物质别离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取得溶液的是()
A.花生油 B.面粉 C.蔗糖 D.汽油
【答案】C
【解析】A、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固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固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固的混合物,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D、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固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2016年广东省】右图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约在64℃时KCl和Na2SO4的溶解度相等
B.在室温至100℃区间,随温度升高,Na2SO4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醋酸钙则相反
C.分离含少量KCl的溶液,采纳先蒸发浓缩,后降温结晶的方式
D.在40℃时,40gKCl固体溶于60g水取得40%KCl溶液
【答案】D
【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约在64℃时KCl和Na2SO4的溶解度相等,A正确;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室温至100℃区间,随温度升高,Na2S O4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醋酸钙则相反,B正确;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分离含少量KCl的溶液,采纳先蒸发浓缩,后降温结晶的方式,C正确;在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下,40g氯化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D错误。
故选D。
6.【2016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时仍是饱和溶液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相同温度时,甲的溶解度必然大于乙的溶解度
D.别离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a2℃将至a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D
7.【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
B.t2℃10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
C.将丙物质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纳升温的方式
D.t2℃时,别离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到t1℃,析出无水晶体的质量:甲﹥乙
【答案】AD
【解析】依照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可知,A选项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是正确的叙述;
B选项t2℃16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C选项将丙物质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纳降温的方式,因为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选项t2℃时,别离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到t1℃,析出无水晶体的质量:甲﹥乙,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AD
8.【2016年山东省威海市】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相等”,下列关于“相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必然相等
B.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的溶液质量必然相等
C.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必然相等
D.化学反映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必然相等
【答案】D
【解析】A、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不必然相等,因为有可能加入的食盐没有全数溶解,错误,B、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该温度下,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并非是溶液质量必然相等,错误,C、由于分子间有距离,故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不相等,错误,D、依照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映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必然相等,正确,故选D
9.【2015年四川省资阳市】(4分)KCl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
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
/g
(1)60℃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____g。
(2)90℃时,100 g饱和KCl溶液冷却到30℃时,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____100 g。
(3)40℃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该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属于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答案】(1)45.5;(2)<;(3)28.6%(0.286或40
140或2
7
,没规定保留小数位数,28%~29%可);不饱和;
考
点:溶解度
10.【2015年湖南省株洲市】(3分)如图所示为①硝酸钾②氯化钠③硼酸(H3BO3)的溶解度曲线图。
由图可知:
(1)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氯化钠和硼酸三种物质 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请用序号作答)。
(2)当温度为25℃时,上述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请用序号作答)。
(3)要将P 点处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 方法有:加入硝酸钾固体、 (任写一条)等。
【答案】(1)③<①<② (2)③<①=② (3)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考
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饱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12.【2015年湖北省宜昌市】(2分)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据图回答问题: (1)温度为 ℃时,A 与C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 1℃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2℃, 有晶体析出的是 (填字母代号);
(3)t 2℃时,把A 、B 物质各50g 别离加到100g 水中, 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代号),若 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 g
0 t 1 t 2温度/℃
溶解度/g B A 50
C
80 (第24题图)
该溶质。
【答案】(1)t1℃(2)C(3)A,30g
考点:溶解度曲线
13.【2015年湖北省武汉市】(4分)NaOH、Na2CO3、NaCl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表1 NaOH、Na2CO3、NaCl别离在水中的溶解度(S/g)
t/℃NaOH Na2CO3NaCl
0 42 7.1 35.7
10 51 12.2 35.8
20 109 21.8 36.0
30 119 39.7 36.3
图2 常温下,NaOH、Na2CO3、NaCl别离在乙醇中的溶解度(S/g)
NaOH Na2CO3NaCl
17.3 <0.01 0.1
依照表1和表2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
(2)20℃时,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准到0.1﹪);
(3)为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映,小明同窗将CO2通入饱和NaOH的乙醇溶液中。
请推测该实验可观看到的现象,推测依据是。
【答案】(1)增大(2)26.5%(3)有白色沉淀产生;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映产生的碳酸钠在乙醇中难溶。
考点: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