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集群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31省(市区)1997—2011年面板数据的分析

合集下载

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_基于面板数据聚类分析_张小东

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_基于面板数据聚类分析_张小东

保险研究2015年第6期INSURANCE STUDIES No.62015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面板数据聚类分析张小东1,2孙蓉1(1.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四川成都611130;2.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摘要]中央财政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受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联动的影响,各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各地区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聚类分析的思想,根据人均农业保险支出对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的影响程度的差异,将全国31个省份分为六个区域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除北京市外,其余省份的农业保险对农民第一产业经营收入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各区域的贡献度差异明显,其中较早获财政补贴的省份以及地方政府重点扶持农业保险的省份,农业保险对农民第一产业经营收入的贡献度更大。

根据经验结论,中央财政应逐步加大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力度,并对粮食主产区和财政自给能力弱的地区给予更大的补贴比例。

[关键词]农业保险;农民收入;区域差异;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F84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06(2015)06-0062-10DOI:10.13497/j.cnki.is.2015.06.006一、引言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并给以政府补贴的指导精神,启动了我国农业保险的试点改革,扭转了保费收入此前逐年萎缩的趋势,2005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增加到7亿元,增长达到75%。

2007年,中央财政首次对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财政补贴,当年就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由2006年的8.5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53.3亿元,增长率超过了527%。

截止到2012年,中央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范围已由最初选取的6个试点省区发展至覆盖全国31个省区,中央财政累计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已超过360亿元。

①进一步的数据是,自2004年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及2007年中央财政保费补贴以来,农业保险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持续增长,到2013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306.6亿元,较2004年增长了76.65倍。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产 力水 平低 下 , 民 的收入水 平增 加缓 慢 , 致城 农 导
年 3月 2日, 中央 决定 在 安 徽 全 省 进 行 农 村税 费
改革 试点 ,0 1 江苏 省在 全 省 范 围 内 自费 进行 20 年
乡居 民收 入差 距不 断扩 大 , 业 、 村 和农 民问题 农 农
日趋 凸现 。由此 提 出 的 问题 是 , 响 中 国农 业 经 影
示农 业贷 款 。
1 3 数 据 说 明 .
协 整关 系 。若 变量 之 间 的确 存 在协 整 关 系 , 意 则 味 着 回归结 论是 可靠 的 。
1 2 模型设 立 .
笔者 采用 江西 、 山东 、 龙 江 、 南 、 黑 河 四川 、 安
徽、 湖南 、 北 、 北 、 湖 河 江苏 、 吉林 、 江 等 1 浙 2个 省 1 7 —2 0 9 8 0 4年 的省 级 面 板 数 据 。所 有 的原 始 数 据均 来 自于《 中国 5 年 统计 资料 汇编 》 1 4 — 新 5 (99
20 ) 0 4 。其 中有 些年份 数 据有缺 失 , 了尽 可能保 为
根 据现 有关 于农 业 经 济增 长 的 相关 理 论 , 基 于 C—D 生产 函数 , 者 设 定 如 下 农 业 经 济增 长 笔
模 型 ( 了表 示方 便 , 们 统一 省 略 掉 时 间下 标 t 为 我 和 截面 下标 i : ) lA r +卢Du 1 n g i一 l mO + Du 2+ m0
济 增 长 的主要 因素 是 什么 , 这些 因素 的相 对 贡献 力 有 多大 , 了考察 这些 问题 , 为 笔者 通过 对 中国有 代 表性 的 1 2个 农业 大省 的面 板数 据 , 合 中国 目 结 前 农业 经济 增 长 的现 状 , 探讨 当前 制 约 中 国农 业 经 济增 长 的影 响 因素 。

农业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分析_基于江苏的数据_周敏李

农业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分析_基于江苏的数据_周敏李

q ij
j= 1 n
这里, q ij 表示 i 区域 j 产业 的产值 ( 或 就业人 数) ;
i= 1 n
q ij 是 i 区域的工业总产值 ( 或区域就业人 q ij 是 j 产业的全国工业总产值 ( 或全国总
j= 1
数) ;
就业人数 ) ;
i j
q ij 是全国工业总产值( 或全国总
就业人数) 。 根据 P s 为横轴 , I s 为纵轴建立的洛伦兹 曲线计算空间基尼系数 : 73
第 29 卷 2010 年
第7期 7月





T echnolo gy Econom ics
V o l 29, N o 7 July, 2010
农业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分析
基于江苏的数据 周敏李, 薛恒新, 张洪珍
( 南京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南京 210094) 摘 要 : 本文从农村经济产业集聚度 的视角 , 基于江 苏省 2001 2008 年 的数据 , 对农村经 济产业 集群的 集 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 并通过农村经济产业 集聚弹性的测算 , 分析了不 同产业集 群与农村经 济发展的 关 系 , 进而对我国农村经济产业集群 发展模 式的选择 提出建 议 。 本研 究对探索 我国农 村产业 集群发 展模 式 以及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 关键词 : 农村经济 ; 产业集群 ; 集群效用 ; 集聚弹性 中图分类号 : F 20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 980X ( 2010) 07- 0072- 07
收稿日期 : 2010- 04- 16
速发展。集群化可以为农村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产生 巨大而独特的经济效应。 文章的结构安排如下 : 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和 研究目标说明; 第二部分为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路线; 第三部分为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第四部分是 结论与建议。

中国省际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实证分析——基于聚类和面板数据分析

中国省际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实证分析——基于聚类和面板数据分析
二、 指标 的选 择 和数 据 的来源
(06 20 )等人分别从不同角度去界定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的内涵 , 他们的共同点都认为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是 由各种单项指标构成 的综合性指标 , 其
大小与农 业生产要素 紧密相关 ; 尹红征 、 李福超 (94 、 19 )许桂红(9 9 分别对河南和江西进行农 19 ) 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评价研究 , 吕向东 (0 6 从 20 ) 自然资源保 障、 固定资本拥有 、 可变要 素供给以
果, 为政府提 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 [ 关键词 】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聚类分析
面板数据分析


背景
20 年中央一号文件《 05 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 进一步加强农 村工作提高农业综 合生产 能力若 干政策 的意见》 的出台推动 了我国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发展 , 但是 由于地理 、 资源禀赋 和经济政策
区域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是从 省际范 围考察
我 国各 地 区农 业 综 合 生产 能力 状 况 , 即各 省之 间
及农 业科技供给支撑等方面建立一套农业综合 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评价研究 ;肖海峰 、
王姣( 0 ) 2 4建立 C D生产 函数 , 0 — 依据各个影响因 素的弹性 和贡献率来分析我 国粮食综合生产能 力 的影 响因素和影响程度 ; 吴玉鸣 (0 4 采用灰 20 ) 色关联 与协调分析法 , 对我国 18 ~ 02年农业 9 5 20 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总产值) 及其影 响因素: 耕地面 积、 化肥施用量 、 农机 总动 力 、 村用 电量等 1 农 3 个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 翟浩辉(0 5认 为水利 20 )
的投入产出理论建立一套指标体系 , 运用层次聚 类 分析法对 我 国农业综合 生产能力进行 区域划 分, 并在划分 区域基础上 , 建立 c —D生产 函数 , 运用 面板数据分析对各 区域 的农业综合 生产 能 力 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 , 并为政 府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物质要素投入对我国农业产出水平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物质要素投入对我国农业产出水平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照 17 98年不变价格计算 , 我国农 业总产值从 17 98年 的 19 37亿元增长到 20 0 8年的 12 6 05 亿元 , 增幅高达
6 4 1% ; 此 同时 , 作 物播种 面 积仅 增 加 了 4 1% , 反 映 了我 国农 业 生 产 效 率 的 显 著 提 高 。然 而 , 3 .4 与 农 .0 这 时 至今 日, 国农 民平 均生 活水 平很 低 的局 面并未 得 到根 本 性 的扭 转 , 20 我 自 04年 以来 连续 8年 中央 一号 文 件 以“ 三农 ” 为主题 也反 映 了这 一 问题 的紧迫性 。
Vo . 3 No 6 13 .
N V2 1 O . 0l
物 质要 素 投 人 对 我 国农 业 产 出水 平 的影 响
— —
基 于省 际面板数据 的实证分 析
党 超
( 西安 交通 大 学 经济 与金 融 学院 , 陕西 西安 706 ) 10 1
摘要 : 利用我 国 17 - 20 9 9 0 8年 2 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 , 建立 了个体 固定效应模型 以及脉 冲响应函数以探 究物质要素
农业产 出效率。本文的研究 目 标即在于利用我 国的省际面板数据 , 探究物质要素投入对我国农业产出水平
的贡献 度 , 分 析其 对发 展 我 国农 业 的参 考意 义 。 并

文献 述评
农 业产 出水平 的影 响 因素众 多 , 就这 一 问题 , 以往 的文 献涉 及农 业生 产 的物质 要 素投入 、 术水 平 、 技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1— 7 4 2 1 )6— 19— 8 10 54 (0 1 0 0 0 0
古语云 ,食为政先” “ “ ,农为邦本 ” 。农业是一 国国民经济 的基础 , 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 国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对农业产值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典型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对农业产值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典型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
y=A K" S e “
社会发展水平
农 业生产气候
区域 内农业生 区域 内 G D P 产 总值 占 G D P 农业 生产 区域气候及种植作物差异 比较 的比重
地区
省份
较大
较小
较高
较低
亚热 带 及 热 带 地 温弗地区 。以 区 。以种植水稻 和 种植小麦 、玉 热带瓜果为主 米为主
响 ,且 i x  ̄l < 。
对拓展模型作对数变换 , 得 到对参数而言 的对数线性生产函数模 型
l n Y=l n A +a l n K +f l l n L+T i n S+
以Y 代表 l n Y ,k 代表 l n K ,f 代表 l n l , s 代表 l n S , c= l n A,考 虑到 本文将采 用面板数据建模 ,因此将 对数线性生产 函数模型表示 为面板数 据模型的方式,即
我 国农 业基 础 设 施投 入 对 农 业 产 值 增 长 作 用 的 实证 研 究
— —
基于东、 中、西部典 型省份 的面板 数据分析
王 柱 张沛键 王 军
摘 要 : 本 文 运 用扩 展 的 C—D 函数 ,通 过 对 作 为 东、 中 、 西部 典 型 省 份 的 农 业 生 产 数 据 建 立 面 板 数 据 模 型 。对 农 业 基 础 设 施 投 入 在 农业产值增长方面的促进作 用进行 了相 关的 实证分析 ,得 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对农业产值的促进作 用明显 ,且产 出弹性 系数普遍较大 ,并 结 合 我 国农 业 基 础 设施 的 实 际状 况提 出 了继 续 加 大政 府 财政 支农 支 出 、重 点 建 设 农 田 水 利 工 程 、加 大 农 业 流 通 设 施 、尝 试 建 立 大 半 径 农 业 科技服务设施等建议。 关键词 :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C—D函数扩展 ;面板数 据模 型;政府财政 支农支 出

农业信贷、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农业信贷、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段 性成果。 - 作者简 介:陈 琦 ( 1 9 8 1 . ),男,浙 江缙云人 ,经济师 ,管理学博士 ,中国农业银行 总行三农信贷管理 部 高级 专员,主要研 究方 向:农村金融 。


引 言
改革 开放 后 ,我 国经 济社 会快 速 发展 ,国家财 政 实力 不断增 强 ; 同时 ,党 和 国家对 农业 的重视 日 益加强,自 2 0 0 4年 以来连 续 l O个 一 号文件 都 聚焦 于 “ 三 农 ”工 作 , 国家 对农 业 的财政 支持 力度 不断 加 大 。1 9 7 8 — 2 0 1 1 年 间 , 国家 财 政支 农支 出从 1 5 0 . 7亿 元增 长 到 1 . 0 4万 亿元 ,年均 增长 l 3 . 6 9 %,增 加 了6 8 倍 。此外 ,为加 强对 农 业 的金 融支 持 ,在 国家 政策指 导 下 ,中 国农业银 行 、农业 发 展银行 、农村 信 用社 等农 村 金融 机构 对农 业 的信贷 投 入 不断 加大 。2 0 1 2年末 ,仅 中 国农 业银 行涉 农贷 款余额 近 2万 亿元 。然而 ,相 对 于工 业和 服 务业 而 言 ,虽 然 我 国对 农 业 的财政 和信贷 投 入不 断加 大 ,但 从金 融支 持 总量 上 仍存 在不 少 差距 ; 同时 ,对 于财 政支 农和 农 业信 贷投 放是 否 能对 农 业经济 增 长起 到显著 的促进 作用 ,目前 学界 也仍 有 争议 【 l 。 j 。财 政支 农 支 出和农 业信 贷投 入是 农业 经济 的两 大外 部 资金来源 ,研 究
6 5
的关 系 ,认为 财政支 农 支 出与农 业增加 值 之 间有正 相关 关系 【 4 】 ; 田翠杰 基 于 1 9 7 8 . 2 0 0 9年 全 国财政 支 农和 农业 产值 数据 对两 者 的关系进 行 了研 究 ,结果 表 明短期 来看 财政 支 农支 出对 农业 产值 的促 进 作用 并不 明显 ,但 从长 期来 看其 效果 显著 】 ;而 王 文普 、陈 伟基 于 1 9 7 8 . 2 0 0 5 年有 关数 据 ,通 过 V AR 和 VE C模 型得 出的结论 却是 财政 支农 支 出对农 业增 加值 有 显著 的负 影 响[ 倒 。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累进创新奖获奖作品名单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累进创新奖获奖作品名单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累进创新奖获奖作品名单(共100件)北京(3件)北京化工大学银奖作品《绿色固沙保育棒》北京科技大学银奖作品《从含钛电炉分渣制备六钛酸钾纳米晶须的研究》清华大学铜奖作品《计算机代数系统maTHu》天津(1件)天津财经大学铜奖作品《关于我国保障性住房现状的调查——基于群众满意度的视角》河北(2件)河北北方学院银奖作品《下丘脑垂体神经系统TFF3高表达促进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愈合》河北大学银奖作品《新型微波萃取器》山西(2件)太原理工大学铜奖作品《煤矿无人值守综采工作面》阳泉职业技术学院铜奖作品《锚固用工字型钢带》内蒙古(1件)内蒙古大学铜奖作品《高吸水树脂的性能研究》辽宁(1件)渤海大学银奖作品《接力中国梦,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建设——锦州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研》吉林(3件)吉林大学铜奖作品《扫描电镜内原位微纳米压痕/划痕测试技术与系统》吉林化工学院银奖作品《农业废弃物药用开发——玉米须系列产品的研制》吉林农业大学金奖作品《多功能承插式EPS板材切割机》黑龙江(2件)东北林业大学铜奖作品《桥墩点位快速测量仪》哈尔滨工程大学金奖作品《多功能助行康复机器人》上海(14件)东华大学金奖作品《高品质麻类纤维产品生物脱胶产业化生产技术(原名:年产3万吨级麻类纤维生物脱胶技术产业化应用)》复旦大学铜奖作品《社会保障与农地制度联动改革:永久迁移之路——上海市外来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调查》华东理工大学铜奖作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化学气体泄露事故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金奖作品《绿色高效纳米碳基膜电容脱盐装置》上海财经大学银奖作品《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上海市体验消费类聚集区为例》上海大学铜奖作品《基于【5】芳烃和双咪唑盐的准轮烷型分子开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铜奖作品《何日候鸟长栖息:中国大学城“空巢”现象探索——基于上海松江大学城的调研》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铜奖作品《城乡统筹背景下完善上海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上海海事大学金奖作品《基于激光测距仪的全自动化装船机》上海海洋大学金奖作品《食品低温流通过程中关键环节的技术研究与设备创新》上海交通大学铜奖作品《一种高效、低成本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金属双极板》上海理工大学铜奖作品《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工业炉窑缺陷检测装置及方法》上海师范大学金奖作品《高显色性LED荧光粉与远程激发LED技术研发》同济大学金奖作品《新型toxtell微生物传感器水质毒性分析仪》江苏(10件)常熟理工学院铜奖作品《废旧聚酯瓶制备聚酯多元醇和漆包线漆的研究》东南大学银奖作品《具有力触觉的新型人机交感智能肌电假手》江苏大学铜奖作品《漂浮型硅基复合气凝胶的常压制备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江苏科技大学铜奖作品《多水面无人艇及其协同系统》南京工业大学铜奖作品《有毒有机废水新型催化氧化技术装置的研发及应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铜奖作品《数字水墙》南京理工大学铜奖作品《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便携式智能终端实现叶片信息测量与识别》南京师范大学铜奖作品《青春集合在军旗下—新时期大学生“从军热”动因调查及引导机制研究》南京邮电大学铜奖作品《多智能体对抗系统的自主决策及其实现》南京中医药大学银奖作品《注射剂中热原专用超滤膜及在线检测仪》浙江(8件)杭州师范大学金奖作品《石斛菌根真菌资源挖掘与利用》温州大学银奖作品《绿色介质中碳——碳键形成的研究》浙江财经大学铜奖作品《“绿色杭州,低碳出行”—杭城居民出行状况的调查研究》浙江大学银奖作品《基于外骨骼的智能受不康复训练装置》浙江工业大学银奖作品《给予催化剂再生技术的取代芳胺类化合物绿色植被工艺》浙江理工大学金奖作品《神经激肽受体拮抗剂抑制白血病生长的机制和动物谁评治疗研究》浙江农林大学银奖作品《林权一卡通系统》浙江师范大学铜奖作品《人工替代骨的快速成型及其数字化定制制造》安徽(3件)安徽大学银奖作品《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机制的探究及预警系统的构建》安徽理工大学铜奖作品《智能型矿用气动水射流除尘设备》安庆师范学院金奖作品《流域表土营养盐空间分布及面源污染控制对策研究--基于巢湖周边土壤中全氮、全磷和有机质空间分布的调查分析》福建(3件)福建农林大学金奖作品《微生物农药Bt发酵中食用菌菌糠的绿色应用》福州大学银奖作品《高效多功能废水净化吸附剂的研制》厦门大学银奖作品《新型荧光Ag-S簇合物的形成机理及半导体性质研究》江西(4件)东华理工大学铜奖作品《功能性穿插框架的分子设计和性能研究》南昌工程学院银奖作品《江西乐平传统戏台的建筑技艺与构造研究》南昌航空大学银奖作品《磁性铜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南昌理工学院银奖作品《激光—离子组合式火箭发动机的探究》山东(6件)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铜奖作品《山东省生猪养殖创新模式的理论研究》济南大学铜奖作品《现场信息检测小车》鲁东大学铜奖作品《北门子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青岛科技大学银奖作品《借助自掺杂聚苯胺-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在中性环境中电化学检测DNA片段》山东师范大学铜奖作品《同源重组是流感病毒进化的一种重要动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铜奖作品《风力发电和变频抽油机群共直流母线能量管理系统》河南(5件)河南工业大学铜奖作品《新型高效引诱剂研制报告》河南科技大学银奖作品《三维悬吊式“飞行”摄像平台控制系统研究》河南师范大学铜奖作品《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专项报告—基于河南省上蔡县的实地调研》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银奖作品《小浪底水库含沙量在线检测系统》郑州大学铜奖作品《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贴片拆片一体机》湖北(4件)湖北工业大学金奖作品《粘扣带外观疵点自动检测与评价系统》武汉纺织大学银奖作品《中国刺绣“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基于湖北省武汉、荆沙、洪湖地区汉绣流派的调查研究》武汉科技大学银奖作品《鄂豫两地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与践行研究——以湖北汉川和河南漯河为例》武汉理工大学铜奖作品《面向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行星传动齿轮-齿条爬升与锁紧系统》湖南(4件)湖南中医药大学银奖作品《清肝宁肺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与机理的实验研究》吉首大学铜奖作品《土家族传统药用植物彩色图典》湘潭大学银奖作品《动力电池钢壳的单体喷镀方法及装置》中南大学银奖作品《“科学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指导下发展有色金属循环产业研究与探索—以‘中国银都’湖南永兴县为例”累进创新成果》广东(5件)广州大学铜奖作品《氨基改性淀粉重金属捕集剂的中试及性能应用》广州医科大学铜奖作品《顺应人体胸廓解剖的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管》暨南大学金奖作品《环境约束下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绩效研究--基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深圳大学银奖作品《利用水螅与UV-C控制O3/BAC深度处理工艺饮用水中水蚤爆发的应用技术》湛江师范学院铜奖作品《关于Feigenbaum型泛函方程的C1解》广西(2件)广西大学银奖作品《受病毒调控的板栗疫病菌疏水蛋白Cryparin调控了G蛋白和MAPK 细胞壁完整信号传导途径》广西师范大学铜奖作品《壮族特色乐器马骨胡及其音乐的传承与保护研究》海南(2件)海南师范大学银奖作品《外来有害物种红耳龟与本地濒危物种中华条颈龟竞争适应机制的研究》海南医学院铜奖作品《医用硅胶仿生奶瓶》重庆(5件)西南大学银奖作品《杀虫剂啶虫脒影响小鼠生理功能的研究》西南政法大学铜奖作品《成渝两地居民幸福指数比较实证研究》重庆大学铜奖作品《冲击我国城市化进程瓶颈的一项变革——基于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调查》重庆工商大学铜奖作品《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途径》重庆邮电大学金奖作品《让高校主题网站“e展‘红’图”——基于“红岩网校”等主题网站的调查分析》陕西(5件)西安交通大学银奖作品《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变化及灌木恢复保护对治理沙漠的探讨》西安科技大学铜奖作品《矿用无线微型智能瓦斯监测系统研制》西安邮电大学银奖作品《自适应风光互补大气微尘智能化监测环保系统》西北工业大学银奖作品《多功能微型矢量推进的水下航行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铜奖作品《活性炭生产设备及应用该设备生产活性炭、木醋液、焦油及木煤气的方法》甘肃(1件)兰州大学银奖作品《新型电子俘获型功能材料的研制及在光存储、长余辉标记及辅助光催化方面的应用》青海(1件)青海大学铜奖作品《藏毯羊毛染色中天然植物染料的实验研究》宁夏(1件)宁夏大学铜奖作品《小型智能化红枣分级分选机》新疆(1件)新疆财经大学铜奖作品《俄白哈关税同盟的相关经济影响》兵团(1件)石河子大学铜奖作品《加工番茄果秧分离装置》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交叉创新奖获奖作品名单(共100件)北京(5件)北京大学一等奖作品《激光斜射扫描显微技术》北京科技大学三等奖作品《纳米细菌纤维素多功能医用敷料的研究》北京联合大学一等奖作品《解决城市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对策研究——以北京市垡头老旧小区为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三等奖作品《校园整合型自提点需求及可行性的调研报告》清华大学一等奖作品《V-stroke可变冲程发动机的设计、制造与研究》天津(1件)天津财经大学三等奖作品《天津低碳城市建设现状调查及与北京、上海、重庆典型城市的比较研究》河北(3件)石家庄经济学院二等奖作品《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二等奖作品《柔性电路板自动光学检测设备运动控制系统设计》河北医科大学二等奖作品《齐墩果酸共晶的研制及热力学研究》山西(1件)山西大学三等奖作品《用于精细农业的CO2浓度测量新技术与装置》内蒙古(1件)内蒙古大学三等奖作品《多维度区域经济质量评估模型--基于内蒙古自治区案例研究》辽宁(4件)大连海事大学三等奖作品《便携式微流控芯片流式细胞仪》东北财经大学三等奖作品《生命周期视角下群体性上访中关键性少数的调查研究与仿真分析》东北大学三等奖作品《中国老龄化财政负担的预测研究》沈阳化工大学三等奖作品《介质阻挡放电与化学氧化耦合技术处理难降解焦化废水》吉林(3件)北华大学一等奖作品《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医生桌面图像处理平台》吉林大学一等奖作品《磁控多级孔纳米缓释骨修复材料的研制与性质探究》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二等奖作品《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废墟探测机器人》黑龙江(3件)东北农业大学二等奖作品《“取出式”不等速双曲柄传动全自动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的优化设计及研制》《基于植物工厂化的立体式智能育秧机器人管理平台》哈尔滨商业大学一等奖作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上海(10件)东华大学三等奖作品《前沿LED照明技术的探索——新型发光玻璃及其大功率白光LEDs的封装与应用》复旦大学二等奖作品《印刷、吸附、催化--印制电路的新型绿色低成本制备工艺》华东理工大学三等奖作品《iDrug:基于web自动化药物设计平台》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作品《一种抗氧化的高效低毒树枝状纳米仿生酶的制备与应用》华东政法大学二等奖作品《让“沉重的农村”轻起来——对渝、浙、沪工业重金属污染的实地调研》上海财经大学三等奖作品《社会资本视角下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业收入的影响——对我国31省1819村的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上海大学三等奖作品《皇冠瓶盖高速在线机器视觉检测》上海海洋大学三等奖作品《大学生道德判断力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作品《寻找“消失的”声音--现代性视域下上海六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下生态观照》上海中医药大学三等奖作品《基于信息融合算法的面部穴位定位及其虚拟应用系统》江苏(11件)东南大学三等奖作品《“微电子肌电桥”--融合虚拟现实的偏瘫康复训练系统》南京邮电大学一等奖作品《超分子共轭聚合物单组分多色发光及固体照明研究》苏州科技学院二等奖作品《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苏南乡村居民点集聚方式研究——以苏州黎里镇浦南片区为例》河海大学三等奖作品《水工程服役风险辅助分析系统》南京大学一等奖作品《掌上三维游:把真实景观世界搬进平板电脑》南京工业大学二等奖作品《化工污泥基填料重金属稳定化研究》南京理工大学二等奖作品《便携式光学表面三维形貌在线检测仪》南京师范大学二等奖作品《“室内导航掌中游”:面向室内地图导航的移动终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二等奖作品《残疾人托养现状与分析——基于江苏省的调查研究》苏州大学一等奖作品《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制备与器件制作》盐城工学院一等奖作品《全自动快速脱缆装置》浙江(6件)温州大学二等奖作品《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信息的便携式紫菜等级分析仪》浙江财经大学三等奖作品《浙江农业跨区域经营模式研究》浙江大学一等奖作品《十字型应变式动态土压力无线实时监测系统》浙江工业大学一等奖作品《数字化高保真脑神经外科手术训练系统》浙江理工大学一等奖作品《SiC/TiO2结构与功能仿生型纳米骨骼材料的研制》浙江农林大学一等奖作品《木材应力波断层成像仪》安徽(7件)安徽师范大学三等奖作品《文化软实力背景下黄梅戏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合肥学院二等奖作品《“高管家”移动医疗健康服务系统》安徽大学三等奖作品《关于中高年龄段失独家庭再适应问题的调查--基于安徽省四地的实证研究》安徽理工大学三等奖作品《巷道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超前探水监测系统》安庆师范学院二等奖作品《长江江豚集中性死亡成因与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合肥工业大学三等奖作品《多无人机协同应急搜索自主任务规划系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等奖作品《澄江古生物群的现代显示在科普中的应用》福建(1件)厦门大学二等奖作品《中国民营企业技术进步与转型升级新征程——基于二次创业时期“泉州模式”的调查研究》江西(3件)东华理工大学三等奖作品《铀矿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铀富集植物富集特征研究》江西师范大学二等奖作品《鄱阳湖区沙化土地治理中农民行为调查研究》南昌大学二等奖作品《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发展研究》山东(8件)青岛大学一等奖作品《自杀,一个都太多——对济南、青岛两家医院507名自杀未遂患者的实证调查和干预研究》山东科技大学三等奖作品《三维化地下管线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济南大学三等奖作品《基于电池的电化学发光便携式传感器设计与制备》青岛科技大学三等奖作品《新型聚合物功能界面的构筑及其应用》山东大学三等奖作品《基于新型TiO2及ZnO纳米结构敏化太阳能电池》山东交通学院三等奖作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管理平台设计》山东理工大学三等奖作品《新型宏动式3D鼠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等奖作品《一种基于槽式双反射镜聚光和人工黑体的新型集热器》河南(2件)河南工业大学二等奖作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创新与政策考量--基于粮食主产区百村调研》郑州大学三等奖作品《智能翻页扫描系统》湖北(6件)湖北工业大学一等奖作品《造纸厂废木素生产零甲醛秸秆基纤维板的研究》湖北中医药大学二等奖作品《塑料薄膜型针灸实训考核仪》华中科技大学一等奖作品《云健康卫士——基于Android和社交网络的云健康监测与智能预警系统》黄冈师范学院三等奖作品《湖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调研报告--基于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和分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等奖作品《基于LID理念的城市雨水收集与回灌地下水一体化系统设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三等奖作品《中美知识产权争端中的“恶名市场”问题调查报告及对策分析》湖南(2件)湖南农业大学三等奖作品《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数据分析决策系统》中南大学二等奖作品《新型医用镁基复合植入材料的研制》广东(6件)广东工业大学三等奖作品《建筑设计与学习移动虚拟系统》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二等奖作品《中国微公益项目合法性调查及对策研究》广州大学二等奖作品《南方特色水果供应链的品质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以龙眼为例》华南师范大学三等奖作品《信息时代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策略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暨南大学三等奖作品《构建平安社区,“非典”十年新启示——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城市社区综合应急能力调查研究》五邑大学三等奖作品《智能无障碍楼梯升降系统》广西(1件)桂林理工大学三等奖作品《城镇化进程中西南民族地区乡土景观变迁与保护研究——以广西、贵州、四川等典型地区为例》四川(4件)成都理工大学三等奖作品《后重建时期灾区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空间协调与创新推进路径研究》四川大学三等奖作品《剖分式在役管道射线检测夹持装置》西昌学院三等奖作品《西昌市北工业园区大气污染现状调查报告》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三等奖作品《基于GPU大规模基因片段并行匹配的新方法》重庆(4件)西南大学三等奖作品《从乡村到城市:统筹城乡背景中新市民的社会融入研究》重庆交通大学二等奖作品《二次受力钢筋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重庆科技学院三等奖作品《新型感应溢流节流水龙头》重庆邮电大学三等奖作品《多功能IPv6物联网边界路由设备研发及应用》云南师范大学三等奖作品《云南藏区旅游生态安全状况调查报告——以香格里拉为例》西藏(1件)西藏大学三等奖作品《西藏尼洋河浮游生物群落时空动态及与环境因子关系》陕西(4件)西安理工大学二等奖作品《基于物联网的自然光-电力混合照明系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等奖作品《西北贫困农村地区现代夯土绿色民居设计建造示范研究》西安交通大学一等奖作品《3D实时扫描仪》西北工业大学三等奖作品《仿生多波段偏振隐藏信息检测系统》兰州大学二等奖作品《中国三大区域间收入不平等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1952-2008地区面板数据分析》香港(1件)香港大学一等奖作品《基于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的金融投资决策系统》。

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S S 1. 件 对 各 因素 与 农 地 流 转 率 的 相 关 性 进 行 分 析 , 此 基 础 上 , 据 各 因素 与农 地 流 转 率 的相 关 程 度 , 出 了 PS6 0软 在 根 提 促进农地流转发展的对策建议 。 以促 进 农 地 流 转 的 发 展 。 [ 关键 词 ] 地 ; 地 流 转 ; 响 因 素 ; 关 分 析 农 农 影 相 近 年 。 国土 地 承 包 经 营 权 流 转 速 度 明 显 加 快 , 至 2 0 我 截 07 年末 . 国农 村 土 地 承 包 经 营 权 流 转 总 面 积 达 4 48万 h 比 全 2. m, 20 0 6年 增 长 1. , 48 占家 庭 承 包 耕 地 总 面 积 的 52 % . %。然 而各 省 表1 2 7 省 农 转 0 年各 份的 地漉 率 0 单 % 位:
其 次 , 择 第一 产 业 增 加 值 所 占 比重 来 反 映 地 区 的产 业 结 选 构 。 以农 业 为 主导 产 业 的地 区 , 业 收 入 是农 民 收 入 的 主要 来 农 源 , 地 的“ 农 就业 保 障 ” 能 较 强 , 转 发 生 地 可 能 性 较小 。 功 流 第 三 . 择 农 村 二 三 产业 从 业 人 员 比例 来 反 映 地 区非 农 产 选 业 发 展 情 况 。 二 三 产 业 从 业 人 员 比例 较 大 的 地 区 , 由于 农 村 劳
影 响地 流 转 发 展 的主 要 因 素 . 促 进 农 地 流 转 发展 落 后 地 区农 为 地 流 转 市 场 的发 展 , 而 推 进 我 国整 体 农 地 流 转 规 模 的 扩 大 具 进
有重要的意义。
现 代 化 程 度 、 植 结 构 、 村 居 民的 生 活 保 障情 况 、 地 资 源 情 种 农 土

异质性、农业高效用水和农业经济增长——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的研究

异质性、农业高效用水和农业经济增长——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的研究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9— 3 0
基金项 目: 新疆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干旱 区农 村发展研 究中心课题 ( 项 目编号 : X J E D U 0 3 0 1 1 3 Y 0 2 ) 作者简介 : 焦 勇( 1 9 8 7一), 男, 安 徽安 庆人 , 新疆 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生 , 研究方 向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报道 : 2 0 1 2年我 国粮食 产量 达到 5 8 9 5 7万吨 ( 1 1 7 9 1 亿斤) , 实现粮 食增 长 的“ 九连 增” , 我 国粮 食产 量 由 2 0 0 3年 的 4 3 0 6 7万吨稳步爬升 , 2 0 0 7年突破 5亿吨, 达到5 0 1 5 0万吨 , 2 0 1 1年时产量 已经达到 5 7 1 2 1万吨。我国粮食 的“ 九连增”, 还是 在“ 资源 约束 趋
关系。
关键词 : 农业高效用水 ; 物 质资本投入 : 异 质性 ; 面板分位 数回归 文章编号 : 2 0 9 5—5 9 6 0 ( 2 0 1 3 ) 0 6— 0 0 9 7— 0 7; 中图分 类号 : F 3 2 3 . 2 1 3 ; 文献 标识码 : A


引 言
2 0 1 2年 3月 1 2日, 联合 国教 科文组织在第 六届 世界水 资源论 坛上发 布 的《 世 界水 资源开发报 告 ( WWD R 4 ) 不稳定性及风险情况下 的水管理 》 报告 指 出, 世界范 围内用水 紧张局 面进一步 凸显 。能够供 人类 、 动物和植 物 使 用的水资源仅 占全部淡水 资源 的 2 . 5 %。在有限 的珍稀水 资源 中, 农业 用水构成 了最大需水 单元 , 农业 用水 占 全 球淡水使用 比例 的 7 0 % 。2 0 1 1 年我 国人 均淡水资源 占有量仅为世界平 均水平 的四分之一 , 随着 我 国城镇化 的 快 速发展 、 产业结构 的高度化 、 庞 大的人 口基数 , 带来的是“ 农业需水 、 其他行业争水 ” 的严峻格局 。 与用水矛盾相对应 的是 我 国农 业 粮食 产 量 实现 了 2 0 0 3年 以来 的“ 九 连增 ” , 创 下世 界 粮食 生 产 的 中国记 录 ④, 在农 业实现历史飞跃 的同时 , 我 国农 业用水也 由粗放 向集约 、 由节水灌溉 向高效用 水转变 的突飞猛进 时期 。 水 是生命 之源 、 生产之要 、 生态之基 。一直 以来 党中央 、 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 大力促 进农业用 水 效率的提升 。党的十 四届五 中全会 提 出“ 要 大力 普及节 水灌溉技 术 ” , 作 为 国家攻 关项 目的“ 节水 农业 技术 的 研究 与示 范” 。针对我 国农业用水 日趋 紧张的状 况 , 1 9 9 6年国务院正式批 复“ 关 于大力发 展节水灌溉有关 问题 的 请示 ” 及“ 在 全 国建设 3 0 0个节水 增产重点 县 的意见 ” , 以提高农 业用水 效率 的农 业高效 用水建 设得 以大 规模展 开 。党 的“ 十五” 大报告 中明确提 出 , “ 发展高 产 、 优质 、 高效农 业和节 水农业 ” , 九届人大 通过 的政府工作 报告 中 强调, “ 要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 业 ” 。特别是 2 0 1 1 年 中央 “ 一 号文件 ” 明确提 出了基 于最严格 的水 资源管 理制度 下的高效用水命题 , 理论界关 于农业 高效用水的研究 E t 益丰富 。 从实 践发展中似乎可 以归纳 出农业 高效用 水和农 业经济增长之 间具有很强的关 系 , 引发思考 的内容是 : 农业 高效用水 事业 的推进 , 是否有利于农业 经济增 长?另一 方面 , 推 动农业 高效用水 的发展需 要政府 、 农 民投入 巨额 的资本 , 需 要验证的另一个命题是农业 高效用 水投入是否会“ 侵 占” 其他农业生产物质资本投入 , 农 业高效 用水投 入 和农业 生产投入之间存在怎样 的互动关 系。

西部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西部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 —
基 于 省 际面板 数 据 的分 析
任 维哲 , 叶 亮
( 西安财经学 院 经济学 院,陕西 西安 70 0 ) 11 0
摘要: 采用增长速度方程模型 , 用省 际面板数 据方法 , 使 对影 响西部农业 经济增 长 的因素进行分 析。结
果表 明 : 资本 、 技术 和制 度是 西部农业 经济增 长的主要贡献 因素 , 技术 、 制度等对农 业经济增长 的作用存在 显
记 口 了 一瓦 一、 一 了 一 一 Y
、一 ; c
代表固定资本投入量, 单位为万千瓦; 选择农用化肥
—厂 一H 分I。动 a a -H 籍旦1lT l 上 一Y 、 af 一一t表 S =S a = 。 示 、 一 一y =H 手 aS 一 aY “ 一 f , ’ 7 别 劳

/l C t


d / t h一 ] r t S d d / 绷 H d
_




一可
J f 表 别衣
统一采用 E i s . 对模型进行计量分析 , Ve 0 w 6 所有
数据分别来 自 19 —20 93 08年的《 中国农村统计年 鉴》《 、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汇编 14 -20 年》 新 9 9 04 和《 中国农业统计资料 6 年汇编》 0 。
目《 供应链集成化视角下 的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研究 》1E 3) ( 106 。
作者简 介: 任维哲 , , 男 陕西 宝鸡 人 , 经济学博士 , 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区域经济 ;
叶 亮, , 男 陕西延安人 , 硕士生 , 方向 : 研究 区域经济 。
9 5
统计 与信息论坛

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EKC关系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考察

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EKC关系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考察

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EKC关系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考察高攀13,梁流涛12,刘琳轲12,王庭辉12#.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4;2.河南大学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开封475004;3.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摘要利用门槛面板模型探讨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EKC关系的门槛效应,并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分析其差异性。

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不同的规律。

当人均GDP处于较低水平时(人均GDP# 5767.53元),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U形”曲线关系,耕地资源消耗随经济发展先下降后增加;当人均GDP处于中等水平时(5767.53元"人均GDP#65512.74元),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但大多数省份未跨过最高拐点值,耕地消耗随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当人均GDP处于高水平时(人均GDP+65512.74元),耕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形”关系,耕地资源消耗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先上升再下降,处于该阶段的省份均跨过最高拐点值,耕地消耗随经济发展逐步下降。

同时,人口规模、财政分权%固定 投资、政府收益、土地比较收益等指标对于耕地资源消耗具有促进作用;而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对耕地资源消耗具有抑制作用&关键词耕地资源消耗;经济增长;门槛效应;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收稿日期:2020-3-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565);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支持计划(2019-cx-014);江苏省自然资源智库2019年开放合作项目(编号2019TDZY10)作者简介:高攀#994),男,河南滑县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与政策&E-mail:924593117@。

农业产业集群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农业产业集群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农业产业集群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首先,农业产业集群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发展。

通过集群化的方式,农户可以进行规模化的生产,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农业产业集群还可以促进生产要素的集中配置和优化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有助于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农业产业集群可以带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

在农业产业集群中,不仅有种植养殖业,还会涉及到农产品加工、运输物流、农业科技和服务等相关产业。

这些产业互相依存、互相支持,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

同时,农业产业集群还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业者,推动农村的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最后,农业产业集群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农民就业和增收。

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通过集群化的生产和规模效益的实现,农业产业集群能够提供更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吸引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进一步推动农民增加经济收入。

同时,农业产业集群还可以培训农民的技能和素质,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力,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增收途径。

总的来说,农业产业集群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带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和产业链的延伸,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地区农民的就业和增收,提高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

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产业集群的支持和推动,激发农村地区的发展活力,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分析1. 引言1.1 农业大数据的概念农业大数据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产生的海量信息数据,包括农作物生长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农产品市场数据等各个方面。

这些数据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可以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重要支撑和参考依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农业大数据的应用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大,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智慧化的重要工具。

农业大数据的概念并非简单地将传统农业信息数字化,而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农业全产业链的全面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和运营,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价值,为农业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优化生产组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农业大数据被视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加快,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大数据的应用为农业经济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农业大数据可以帮助农业企业和农户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包括土壤状况、作物生长情况、气候变化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农业经营者可以更加科学地制定生产计划,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从而有效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农业大数据还可以帮助农业经济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有针对性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通过对市场情况的分析和预测,农业经营者可以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降低经营风险,推动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农业大数据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大数据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农业大数据可以帮助农民更精准地进行农业生产计划。

通过分析大数据,可以了解土壤、气候、作物生长情况等多方面信息,从而制定更科学的种植方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分析农业大数据是指通过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获得的大规模数据。

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损失、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大数据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帮助农业生产决策。

通过对大数据的完整分析,可以评估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价格波动、生产季节和产量变动等信息。

通过建立模型分析,可以预测农产品价格趋势和供求关系,为农业生产的经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农业经营风险,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业大数据可以帮助农业经济管理者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分析农田土壤质量、温湿度、阳光照射时间等信息,可以定性评估不同农地适合的农作物类型,合理规划农业种植布局。

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可以调整不同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大数据可以帮助农业经济管理者优化农业生产管理。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及时监测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提前预警和防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通过分析气象和气候数据,可以预测天气变化趋势,提前采取措施应对自然灾害,减少损失。

通过分析农业机械设备运行状况和作业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业大数据可以帮助农业经济管理者进行市场调研和营销决策。

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数据,可以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变化趋势,为农产品的品种和包装设计提供参考。

通过分析农产品市场价格和竞争情况,可以制定合理的市场定价策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分析销售渠道和销售数据,可以优化农产品的流通和物流管理,减少库存和损耗,提高经济效益。

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农业大数据可以帮助农业经济管理者提高生产决策的科学性;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管理,可以减少损失和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市场调研和营销决策,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农业技术进步与我国粮食生产产量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2009—2015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农业技术进步与我国粮食生产产量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2009—2015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施行,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速 度明显加 快,据 估 计,我 国 人 口 到 2030年 将 达 到 14.5亿。[3]同时,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也在逐年增 加。面对供给和需求的双重压力,我国只能将粮食 增产的重任放到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上。因此,研究 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对防止 我国出现粮食危机、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 现实意义。
申冬冬,李 桂
(湖南科技大学 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但粮食的需求逐渐增加。基于 2009—2015年我国 31个省份的 面板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 响较大,每增加 1%的耕地面积会增加 0.77%的粮食产量;农业劳动力的增加会带来粮食产量的负增长;农业机械总 动力与粮食产量存在正相关性,虽然影响较小,但农业机械化的改进空间相当大;化肥的使用虽然带来了粮食的增 长,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土地的污染,应合理利用;农药的使用总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小。
我国拥有世界 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 21%的 人口,这是值得骄傲的。[2]2004—2015年,我国粮食 产量创造了 “十二连增”的辉煌,但从供需两方 面 看,我国粮食供求形势正在发生转变,粮食安全形势 依然严峻。供给方面,伴随着工业的发展,我国的耕 地不断被征用,2016年末我国耕地面积为 1349.33 万平方千米,人均为 973.33平方米,不足世界人均 耕地面积的 一 半① 。 除 此 之 外,2016年 玉 米 临 时 收 储的取消,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我国玉米价格保护 政策的取消。政策取消之后,由于粮食的需求价格 弹性很小,随着价格的降低,需求量不会有很大的变 化,这使得农民的收入降低,由此促使大量人口由农 村转向城市,这不利于我国粮食的生产。需求方面,

农业周期性波动对农业长期增长趋势的影响——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

农业周期性波动对农业长期增长趋势的影响——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

农业 的周期性波动 ,建立基 于 1 9 5 6~ 2 0 0 8年期间省际动 态面板数 据 ,运用差分 G M M 估计方法 ,首次从一
般 意 义 上 实 证 考 察 了 中 国农 业 周 期 性 波 动对 农 业 长 期 增 长 趋 势 的 影 响 ,试 图 对 农 业 周 期 性 波 动 是 否 会 影 响
关键词 农业周期性波动 省际 动 态 面板 数 据 差 分一 广 义 矩 方 法
在 国民经济 中 ,短期 波动 和长 期增 长 的关 系问题 成为 经济 学者研 究 的一个 新 热点 。然 而 ,学 者们 无论
是 采用 G D P数据 还是 工业 G D P数 据 ,无论 是理 论分 析还 是经 验研 究对 二 者 的关 系都 远 未形 成 定论 ,有 的
段的农业增长有起有落 。以 1 9 5 2~ 2 O l 1年 间 ( 1 9 5 2年 为 基 期 ) 的 农 业 总 产 值 定 基 指 数 为 原 始 数 据 ,采 用 农 业 的 7年 期 中心 化 移 动 平 均 增 长 率 来 表 示 农 业 的 长 期 增 长 , 以农 业 增 长 率 的 7年 期 滚 动 标 准 差 系 数 度 量

大 国 ,农 业 生产 受气 候变 化影 响最 大 J 。在农 业经 济 中亦存 在 农 业 的周期 性 波 动 与农 业 的长 期 增 长 问题 。 农业 的长期 增长 趋势是 指 从一个 持 续长 的时 问来看 ,一个 国家 或一个 地 区农业 产 出沿着 一个 特定 的路 径进
行 ,这个 特定 的路径 即农 业 的长期 增长趋 势 。虽然 一个 国家或 地 区的农业 在一 个持 续长 的 时期 内存在 着一
V o 1 . 3 6 , N o . 2 , p p 3 8 . 4 3

区域异质性:自然灾害、农业增长与农民收入——基于31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面板数据

区域异质性:自然灾害、农业增长与农民收入——基于31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面板数据

区域异质性:自然灾害、农业增长与农民收入——基于31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面板数据黄毅;邓志英【摘要】使用截面加权最小二乘法对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自然灾害变化率对农业产值增速和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具有负面影响(-0.008;-0.001),而且区域间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性,自然灾害对东西部农业增长和农民收入增速影响的差异分别是10倍和80倍.这种区域影响的异质性不仅来自于自然环境因素,也来自于区域间的社会环境因素,在无法改变区域间自然环境差异性条件下,设法提高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社会环境因素,是抵消自然灾害对农业、农民影响的现实举措.%We use sectional weighted least squares to study the panel data of 31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It is found that the change rate of natural disasters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growth rate of agricultural output and the growth rate of farmers' disposable income (-0.008;-O.001).The influence of the region has great difference,and the impact of natural disasters on agricultural growth and farmers income growth in the west is 10 times and 80 times in the east respectively.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regional impact is not only from the natu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but also from the regional social environment factors.Under the condition of unable to chang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difference between regions,try to improve the social environment factor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especially in the western regions is a practical measure to counteract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disasters on agriculture and farmers.【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8(033)002【总页数】5页(P1-4,13)【关键词】自然灾害;农业增长;农民收入;区域异质性【作者】黄毅;邓志英【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4;湖南工程学院经济学院,湖南湘潭4111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3;F12;F32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是关系到社会和谐与发展的战略问题。

农业的区域生态效益与经济增长能力的关系分析——基于福建省1997年—2007年数据的计量分析

农业的区域生态效益与经济增长能力的关系分析——基于福建省1997年—2007年数据的计量分析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gional Agricultural Eco-effectiveness and the Ability of Economic Growth:Case Study of Fujian Province during 1997-
2007
作者: 宋唯琳
作者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出版物刊名: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页码: 26-3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3期
主题词: 农业;生态效益;经济增长能力;关系
摘要:结合福建省情况,选取了1997年到2007年的相关数据,整合成两大指标体系,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工具,进行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来探析农业的生态效益与其覆盖区域内的经济增长能力之间的关系。

认为在1997年—2007年内,福建省的农业生态环境效益与本省的经济增长能力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 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进步 。
缘现象 , 揭 示 了在一 些地 区特 定 产 业 的相关 企 业 和 机构 集 结 成 群 , 从 而 获 得 竞 争 优 势 的 现 象 和 机 制 。 由于产 业 集 群 特 别 关 注 各 产 业 之 间 的 相 互
联 系与交 互 作 用 , 而 忽 略 产 业 之 间 的差 异 性 , 为农
2 0 1 3年 2月
第 1期
第2 6卷
总第 1 5 1期
农 业 集 群 对 农 业 经济 发 展 的影 响
基于 3 1省 ( 市 区) 1 9 9 7 —2 O 1 1年 面板 数据 的分 析
金 高峰
(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南 京 2 1 0 0 1 3 )

要 :以 中国大陆 3 1 省( 市区) 农业经济 面板数据 为对象 , 分析农 业集群 时农业经济 的影响。结果表 明 , 种 植业
产业集群对农林牧渔总产值增 长率的影响不显著 , 林 业、 牧业 、 渔业产业集群对农林牧 渔增 长率具有 较显著 的促 进
作用。在此基础上 , 提 出 了相 关 政 策 建 议 。
关键词 : 农 业集群 ;区位 熵;经济发展
0 引 言
近 年来 , 我 国连 续 出 台关 于 农 村 农 业 发 展 的
第2 6卷
总第 1 5 1期
2 0 1 3年 2月
第 1期
本 文研究 农 业 产 业 集 群 对 农 业 经 济 发 展 的影
响, 选用 我 国农 业 的长 期 生 产 函数 为一 个 c— D 生 产 函数 , 除列举 农 业 劳 动力 投 入 、 资源禀赋、 财政 支 农 等生 产 因素外 , 还将 加 入 农 业 产业 集 群 化 程度 的 因素 , 初步确 定建 立如下 面板 数据 估计模 型 :
位与作用。如何 把丰富 的农业 资源优势转 变为 区 域 经 济 的竞争 优势 , 聚集 各 类 要 素 和 手 段来 建 设 和
提 升 现代农 业 , 成 为各 地 发 展 农 业 经 济 必 须要 思考
的 问题 。产 业 集 群 作 为 产 业 演 化 发 展 中 的 一 种 地
王艳 荣 ( 2 0 0 9 ) 通过 V A R模 型和 协 整 方法 研 究 了农
l n A0十 +al l n X1+02 l n + … +an l n X 。
基金项 目:江苏省社科联课题—— “ 农 业产业集 群与区域农业 经济发 展研究 ” ( 项 目编号 1 1 S B一 0 3 3 ; 项 目负责人 : 金高峰 ) 成果之一。 作者简 介:金高峰 ,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 所助理研究员 , 研 究方向 : 农业 产业 化 、 农业科技 与经济 。 3 9
然而 , 整体而言 , 现 有 研 究 以 经 验 式 的政 策 研 究、 表 象 问题 分 析 及 其 个 案 描 述 性 研 究 为 主 , 实 证
检 验还 很 缺 乏 。本 文 将 通 过 建 立 面 板 回 归模 型 方
业产 业化 战 略后 农 业 发 展 提 供 了一 条 新 的发 展 路
论 述 。T o d d ( 2 0 0 5 ) 的分 析 显 示 , 产 业 集群 水 平 高 的
已有 的 文 献 常 用 柯 布一 道 格 拉 斯 生 产 函 数 推 广模 型来 表述 农业 生 产 中各 要 素 的 投 入 产 出关 系 , 其 表 达式 为 : Y= A 。 e X l 一 …・ : , 其中A 。 是 基 年 的技 术水 平 , r 为技 术进 步 系数 , 置( i =1 , 2 , …, n ) 表
了农 业产 业 集群 的集 聚 效 应 、 竞争效应 、 分工效应 、 协 作效 应 、 区域 效 应 和 品牌 效 应 。少 部分 学 者 运 用 计量 经 济 方 法 对 农 业 产 业 集 群 的集 聚效 应 进 行
两边 取 对 数 即 可 将 其 化 为 线 性 表 达 式 : l n Y:
示各 投入 要 素量 , a ( i =1 , 2 , …, n ) 为不 变 的假 定 , 表示 投入 要 素 的产 出弹性 系数 。
农村 地 区存 在大 量 的 商 业投 资 , 说 明 产业 集 群 发 展
吸 引资本 向 农 村 地 区流 动 。尹 成 杰 ( 2 0 0 6 ) 归 纳
业 集聚 地 区 的 产 业 集 聚 效 应 与 技 术 进 步 的相 互 关 系, 认 为 区域 的技 术 进 步 效 应 推 动 产业 竞 争 力 的 增
强 和 区域发 展 , 促使产业集 聚 , 而 产 业 集 聚会 使 资 本、 人力 资 本空 间集 聚 , 产业 内竞 争 加 剧 , 进 一 步 推


了实证 分 析 , 如: 周敏李 , 薛恒新 , 张洪珍 ( 2 0 1 0 ) 以
江 苏省 2 0 0 1 -2 0 0 8年 的数 据 , 对不 同农 村 经济 产 业
集 群 的集 聚 效 应 进 行 了 实证 比较 分 析 ; 宋燕 平 ,
号 文件 ” , 凸显 出 了农 业 作 为基 础产 业 的重 要地
径 J 。基 于此 , 全 国各 地 的农 业 发 展 呈 现 出明 显 的 集群 化趋 势 。那 么 , 产 业 集群 的发 展 是 否 达 到 了 预 期 的效果 ? 对 区域 农 业 经 济 发 展 起 了多 大 的 促 进
法, 对 我 国农业 集群 程 度 对 经 济 发 展 影 响情 况 进 行 详 细 实证分 析 , 进 而分 析 农 业 产 业 集 群 发展 的不 足 之处 , 为完 善农 业产 业集 群发 展 战略 提供 依据 。
作用 ?对 这 些 问题 的 回答 将 直 接 关 系 到 农 业 集 群
发展 的长远 战略 。
1 模 型构 建 及 实 证 分 析
1 . 1 模型 设定
国内外许 多 学者 从 不 同角 度 、 采 用 不 同方 法 对 农业 集 群 与 农 村 经 济 的相 关 性 问 题 进 行 了研 究 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