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速度快,规模大,同时还伴随着空巢化、家庭保障功能弱化的现象。

”今年期间,有代表表示,中国的老龄化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界上前所未有。

衰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衰老时养老没有足够的保障。

尽管最近五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多达几十个,但与公众对养老保障的期待和不断加速的老龄化形势相比,现有养老能力仍面临严峻挑战。

“养儿防老”是我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基本特征。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都是通过生养子女解决养老问题。

而如今,这一传统模式正受到未富先老、子女数量减少等因素的冲击,家庭养老功能正在不断弱化。

(摘编自牛少杰《子女压力大,家庭传统养老功能弱化》)材料二:
材料三:
养老市场无疑是一片蓝海,但目前盈利空间不大正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居家养老所需要的投入较大,包括建立网络、培训队伍、制定服务标准等,这一切都要从头做起,人们顾虑较多,影响了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上门提供服务的助老员、护理员等是开展居家养老的必要条件,其数量和素质关系到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但养老行业人员流动性大,普遍缺乏专业训练,不具备专业知识,能够从事-般家政服务,但难以提供高层次养老服务。

同时,不同于过去要求吃饱、穿暖的养老,随着老人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当今人们养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

而居家养老项目内容简单,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代餐服务,以及基本的生活照料等,缺乏康复护理、医疗保健、文娱活动等项目。

当前居家养老服务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除此之外,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把养老视为家庭责任,主动作为不够,成为制约居家养老发展的关键问题。

(摘编自邱冰清《居家养老,重在“能养”》)材料四:
出门10分钟即可走到配餐用餐点社区养老中心实现长者日托……随着社区养老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养老服务嵌入到社区内,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然而,当前不少社区养老机构的生存发展并不容易。

养老机构入驻社区困难。

有些居民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在自家小区内表示反对。

一是怕抢占公共资源;二是一些人对“老态”的排斥,看到小孩子活泼向上,感觉小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老人聚集的地方则感到暮气沉沉。

与此同时,在养老企业看来,养老市场确实是一片蓝海,但是当下的可持续运营难题却阻碍了很多社会力量的进入。

目前不少民营养老机构都是微利经营,投资回收周期长,非常考验投资方的实力。

养老服务产业具有社会公益属性,同时其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需求也决定了养老机构必须学会在市场上存活,在公益性和经济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高一伟《社区养老,幸福在一步之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尽管国家做了很多工作,但面对快速的老龄化速度、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我国的养老问题仍然存在许多困难。

B.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儿女养老的家庭养老模式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如今这一模式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冲击。

C. 居家养老是目前我国老人首选的养老方式,但其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内容简单,并不能够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D. 虽然养老市场潜力巨大,但利润微薄已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一些民营养老机构甚至处于亏本经营状态。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2008年至2017年的10年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长,人口占比和同比增速也一直呈上涨趋势。

B. 目前我国的养老方式呈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多元化趋势,但各种养老方式均有不足,这在材料三、四中有所反映。

C. 养老服务产业具有公益性特点,又具有产业化、市场化特点,如果能在公益性和经济效益间找到平衡,也许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D. 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2008年为10956万人,2017年则达15831万人。

老年人口增长迅猛,社会资本纷纷投资养老市场。

3. 下面就我国如何应对严峻的养老形势所提建议,不合理的是()
A. 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传统的养老观念。

B. 采取切实措施,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和融多种养老方式为一体的保障体系。

C. 加强培训力度,培养稳定性强、专业知识丰富的养老行业人员。

D. 提高地方政府工作的主动性,地方政府应在资金等方面对养老企业进行帮扶。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与人生相关联,在与周功鑫对谈后,我对此体会方深。

周功鑫是前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20多岁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从讲解员一路成长为院长,对艺术珍宝如数家珍,对两岸文化、文物交流用力甚大,正是在她任上,我们看到了分隔360多年的《富春山居图》合璧。

1月17日,《南风窗》记者与周功鑫对话,请她谈了谈关于艺术的那些事儿。

南风窗:艺术之于很多人是一种敬而远之或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对象。

从这个角度,您如何理解艺术与人的关系?
周功鑫:我在故宫31年,在博物馆界43年,对艺术的认识完全是慢慢累积出来的。

艺术领域广博,不论是西洋艺术还是中国艺术,不论是书画,还是器物,包括铜器、瓷器、陶器、玉器、漆器,我都要花时间慢慢地学习、积累。

当然在累积之中,我对自己也有专业的要求。

去博物馆的参观与学习是不同于学校的书本学习,它是一种对“文物”的学习,也是一种对图像的学习,它比文字的抽象学习在记忆上来得更深刻,但文物背后的知识是需要透过引导和教育去获得的。

如此,按照不同的材质,经过长期、系统的学习与积累,自然就会形成你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建构起你对艺术的认识。

所以我说艺术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自己周边的资源,比如博物馆的展览,多去走走、看看,可以培养起你的兴趣,成就你的内涵,懂得艺术欣赏将会改变你的一生。

南风窗:我们如何来评判一个艺术品价值的高低?
周功鑫:艺术的价值分两种,无形的价值和有形的价值。

有形的价值是艺术品本身的价值。

无形的价值,是把学习艺术的收获,内化为对美的欣赏能力和自身的素养,然后生活都会随之改变,因为你懂得了什么叫作美,明白一幅画好在哪儿,甚至影响你的居家布置。

除此之外,无形的价值里还有一个更大的价值:艺术审美活动使人获得人性的完美。

这是美学家席勒的观点。

我对席勒非常崇拜,他说,艺术是人类最理想的表现形式,它是精神的必然产物。

美会让人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平衡、理性和感性的平衡,不走极端,懂得去尊重别人,不急功近利,这个就是很高的价值,也是我们所说的素养、素质的提升。

南风窗:这涉及艺术欣赏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问题。

我们举个例子,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很多人难以欣赏,为什么被奉为神作?
周功鑫:艺术欣赏当然有主观性的感受。

拿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来说,如果不懂得他的书法,会觉
得笔法怎么那么乱,可是懂得欣赏的人,从他的行草能看到并读到颜真卿在写这幅字的时候,心里有着那样强烈的悲愤的情绪。

而在纸上虽然有涂的、有改的,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他的书法造诣。

他的运笔依然是用中锋笔,每一笔都很有力道,而且里面我们还看到了王羲之的影子,在那样困难、悲憤的时候,还能够表现出他的书法美,说明他的书法底子的深厚,显见他书法天分之高。

南风窗:懂了之后会和艺术品有一种连接感。

周功鑫:对,跟生活的连接、跟你的认知的连接、跟你对艺术的了解的连接。

八千年的中华文化那么的丰富,怎么去了解?当然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同时要有方法。

先按材质选自己最喜欢的文物入手,等你学到一定水平之后,再选第二种材质的去学习,如此持续下去。

事实上,我自己在台北故宫也是采用以上的方式建构自己对中华文物的认识。

学习文化艺术不是一蹴就而成的,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培养自己在艺术上的兴趣和欣赏的能力,最后我们的人生会更丰富更多彩。

(摘编自董可馨《艺术是人类最理想的表现》《南风窗》2020年3月24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于艺术与人的关系的问题,周功鑫宕开一笔,从自已的经历出发强调对艺术的认识需要慢慢积累,懂得艺术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B. 关于如何评判一个艺术品价值的高低问题,周功鑫着重谈论的是无形的价值,因为有形的价值就是艺术品本身的价值,是可见的。

C. 艺术欣赏具有主观性,对颜真卿的作品《祭侄文稿》,只有具备一定审美能力的人才能感受作者当时的悲愤与其中的书法之美。

D. 关于欣赏者和艺术品之间产生连接感的话题,周功鑫强调了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了解需要一定的方法,且不能急功近利。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南风窗》记者从对谈者的研究领域和知识经验出发,提问简洁明了,几个问题看似独立无关,却有鲜明而集中的主题。

B. 周功鑫作为对谈者,谈话从问题出发,又不拘于问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有较高的理论素养,体现了深厚的艺术积淀。

C. 如何发挥博物馆在教育中的作用,既是本次谈话中组织者和对谈者关心的核心问题,也应当是博物馆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D. 从谈话可以看出,美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让人感受到美、接触到美,被美所吸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6. 艺术对人生有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街声
沈念
化龙池是长沙城里一条古街的名字。

一条街巷,遇见的人与物,声与音,都是它的形象、语言和记忆。

第一次到化龙池是初夏午后,一场不期而至的雨,把青麻石路打得湿渍渍的。

长沙城里街巷阡陌极多,但保存这般路面的历史老街仅剩四条。

如果不是雨水有声,三百米长的寂寂街巷,实在不像传说中喧嚣的“长沙秦淮河”,也没有“酒吧一条街”的欢悦热烈。

踅入民居的一楼人家避雨。

坐在沙发上的老娭毑望着陌生来客,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是笑盈盈的。

这位姓袁的老长沙娭毑,今年98岁高龄,在化龙池住了40多年。

袁娭毑住的民居,是一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五层红砖楼房。

房子坐西朝东,砖木结构,空斗清水墙体,两面坡悬山屋顶。

丈夫80年代末离世后,大多数子女儿孙住进了高楼,她却再没搬动过,留守在这间十来平方米的房子里。

老街坊也所剩无几,搬走的,离开人世的,有的房子租给了来建设这座城市的外地人。

似水流年,她不紧不慢,把每一天过成漫长的一生。

岁月中的碰撞与激荡,蛰伏成波澜不惊的起居日子。

屋檐之下,两水沿着院井孔道流走。

袁娭毑指着旧墙上的斑痕嘀咕:“以前下水道容易被雨水淤堵,遇夜暴雨,水漫上来,一米多高,屋里家什悉数浸没漂浮。

前两年政府搞有机更新,下水管道扩容,再也没发生过漫水事件,办了一件大实事。


我问袁娭毑:“住了这么多年,变化大不大?”
袁娭毑说:“没变。

”转而改口道:“变了,变了!”
是什么变了?又是什么没变?
我想,答案在这一间间主人命运各异的屋宅里,也在三百米的街巷之中。

袁娭毑搬过来的年代,百废待兴,街上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售卖生活必需品的店铺,但很快就成了喧闹市井之地、同业聚集之街。

在时间更早的刻度上,化龙池的商业兴旺是个传奇。

清光绪年间逃荒乞讨至此的善化县人张大生手艺精湛,度过饥荒之后,挂起了第一家木履油鞋店的招牌,凭着买卖家道渐渐殷实。

有街坊邻居想学艺,张大生感念化龙池人的善心,免费收徒授艺,出师还送上一套制屐工具。

这些街坊徒弟后来索性沿着街面开店,于是前店后坊,叮叮当当,化龙池被经营成了著名的木屐油鞋一条街。

青麻石路面細密的坑洼,怕是缘于那些木屐。

这条四米多寬的街巷两边,店铺摆挂着不同规格形制的木屐、油鞋,南方烟雨朦胧的气韵沿街流动,木屐落地,“咄咄”“嗒嗒”之声此起彼伏,轻重缓急,如同琴键起落自成一曲。

我想,袁娭毑年轻时雨中着屐挪步,又是一种风韵一道风景吧。

只是,白驹过隙,木屐远
走,归入博物馆所陈列的时间里的事物。

巷道无人,耳中却有幻听,身前背后仿佛有人正着木屐走过,声浪密密兜住街巷。

雨声疏朗,恰好汇成主调中的和弦。

行至古街中段,有一名为“共享亭”的小广场,整面诗词、楹联背景墙,都是“有清二百年以来书家第一人”何绍基的书法。

没有想到,化龙池竟是京城之外何绍基居住时间最久长之地。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63岁的他应邀回湘,次年始主讲“城南书院”,直到8年后因病辞去讲席。

雨水沿着墙上的撇捺弯钩,如墨汁垂落。

我猛一回头,仿佛看见一长袍老者,踩着木屐擦身而去,留下从容淡定的背影。

“破丰日功夫清书捡画,同两三知己道古谈文”,“童仆来堿市,瓶中得酒还”,从墙上诗词中我读到何氏情趣,读到故居“磻石山房”闲适纵情的豪饮时光。

夜寂时分,孤灯瘦影,落笔有声,是墨吃纸的声气,也是力透纸背的响彻。

离广场不远,那口化龙井被石栏围着,是新修葺的。

井中无水,灌满风声,却日复一日地向世人解读着化龙池的来历。

勇毅的铁匠徒弟,将滚烫的铁水倒入井中,烧化了欲兴风作浪危害人间的孽龙师傅,渲染的是正义和勇毅,牺牲和受难,也熔铸成化龙池的品格与底气。

到了夜间,井前小坪会摆开几家烧烤小摊,主人都是街上老居民,几声吆喝,众声喧哗,与烟火气一起兜售的,是这个口口相传的故事。

几年前与化龙井、红砖民居、小广场一同完成改造的,是沿街“建新如旧”的40栋仿古商铺,同业聚集的主题没变,商铺摇身变为40家风格各异的酒吧,从此长沙聊清吧文化,再也绕不开这条古街。

酒吧必然是声音的制造者。

雨声木屐的“咄咄”声、邻里间的嬉笑怒骂……化龙池原本有很多声音,此后又多了一种留存在这座城市记忆里的声音。

年轻人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来到这里,钻进街巷深处,灯火明暗起伏,给每一个从青麻石路上走过的人奏响释怀人生的旋律。

变幻的声响,青春的身影,让这条古街有了活力,有了向往。

(远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特写了一个98岁高龄,在化龙池住了40多年老长沙袁娭毑,写她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是笑盈盈的,凸显化龙街人的和善。

B. 文章写化龙池的光绪年间的一段历史,彼时是木屐油鞋一条街,源于手艺人张大生逃荒乞讨至此,以善报善,突出了古街的品格。

C. 文章录写广场墙上何氏诗词,写他在化龙街读书喝酒、与友谈文论古、夜间挥毫写字,写他的闲适纵情,为古街增加了文化底蕴。

D. 文章写井前小坪的烧烤小摊,众声喧哗,烟火气十足,老板向游客兜售“化龙池的来历”故事是为了让游客多购买他的烧烤食品。

8.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作者的游踪写化龙池古街,移步换景,依次写到化龙池上青麻石路、民居、广场,以游客视角写古街,叙述语调既热情又客观。

B. 文章开头写雨中游览化龙池古街,又以“雨”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还勾连相关事件,如袁娭毑说政府搞有机更新,下水管道扩容。

C. “身前背后仿佛有人正着木屐走过,声浪密兜住街巷”,一个“兜”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声浪之繁密来往行人之多,昔日街道之繁华。

D. 文章结尾写化龙池古街上风格各异的酒吧,“变幻的声响,青春的身影,让这条古街有了活力,有了向往”,照应了开头“长沙秦淮河”。

9. 请结合文本,分析划线句“是什么变了?又是什么没变?”的含义。

10. 请分析本文以“街声”为题的用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

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

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

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

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亮每患粮不继,使已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相持百余日。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B. 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C. 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D. 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府,在本文中指高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汉朝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

B. 旄钺,又称白旄黄钺。

白旄是一种军旗,黄钺是以黄金为饰的斧。

本文中,旄钺指君主。

C. 屯田,古代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汉代以来历代政府利用地方驻军或招募农民开荒种地,以取得军饷。

D. 陛下,“陛”本义是台阶,后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陛”下本指宫殿的台阶下,后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葛亮忠心辅佐,深得刘备信任。

刘备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没有才能,就可以取而代之。

他又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可以说把蜀国托付给了诸葛亮。

B. 诸葛亮勇于认错,主动承担责任。

手下的将领打了败仗,他认为责任在于自己用人无方,向皇帝要求贬职三级,来惩罚自己的过失。

C. 诸葛亮治军严谨,敌人为之感叹。

被他安排去屯田的士兵,和百姓混杂着居住在一起,却不会去扰民。

看了蜀军的营垒,魏将司马懿忍不住称赞。

D. 诸葛亮生活简朴,严格约束自己。

他的个人生活用品,都是来自官府;在成都,他的家人依靠桑园和薄田为生,他从不经营其他产业为自己谋取私利。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2)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15. 街亭之战,作为参战一方的蜀国,其战败的自身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6.下列对诗词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A. 温庭筠的《望江南》一词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
细腻。

B. 范仲淹的《渔家做》是依照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惯常体例,上片描写塞下秋景,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征人的思乡之情,而辛弃疾的《破阵子》却打破了上下分片的体例,和《渔家傲》的结构不一样。

C.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分别从声和形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D. 苏轼的《江城子》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格调截然不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手法描写宫女早起梳理发髻的情形。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现希望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月光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琵琶女出场时的情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林黛玉与薛宝钗”这两个文学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位?请陈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

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

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

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

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