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四川省内江市大治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内江市大治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石灰石 B.醋酸,烧碱,硫酸铜
C.磷酸,熟石灰,苛性钠 D.醋酸,小苏打,熟石灰
参考答案:
B
略
2. 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消耗O2最多的是
A、 C3H4
B、 C3H8O
C、 C2H6
D、 C2H4O2
参考答案:
B
略
3. 20mL 0.5mol/L某酸溶液跟10mL 2mol/L NaOH溶液恰好反应生成正盐,则该酸不可能是 ( )
A.HCl B.H2SO4 C.H2C2O4(草酸) D.H3PO4
参考答案:
AD
略
4. 淀粉溶液与鸡蛋白溶液共同具有的性质是
A.丁达尔现象
B.不能透过半透膜
C.使碘水变蓝
D.跟浓硝酸起显色反应参考答案:
AB
5. 下列物质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A.氢硫酸 B.二氧化硫 C.活性炭 D.过氧化钠
参考答案:
A
略
6.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
B.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空隙,而悬浊液的分散质不能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参考答案:
C
略
7. X原子转移2个电子给Y原子,形成化合物XY,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被氧化了
B.X是氧化剂
C.X发生了还原反应
D.Y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
参考答案:
A
8. 用硫酸酸化的CrO3遇酒精后,其颜色会从红色变为蓝绿色。
交通检查利用该原理可以检测汽车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rO3+3C2H5OH+3H2SO4=Cr2(SO4)3+3CH3CHO+6H2O , 此反应的氧化剂是
A. H2SO4
B. CrO3
C.
Cr2(SO4)3 D. C2H5OH
参考答案:
B
略
9. 上图为元素周期表截取的短周期的一部分,即。
四种元素均不是稀有气体元素。
下列关于这四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X>Y
C.W的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可能相等
D.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为强碱
参考答案:
C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若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一定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B.可以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
C.过滤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内搅拌
D.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到另—烧杯
参考答案:
B
略
11. 2005年10月12曰,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5天后又安全着落,在升空和着落时,为了防止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高温而燃烧,应选用某种特殊材料覆盖在飞船表面,这种材料应该具有的性质是A. 良好的导电性
B. 高温下能分解,吸收热量
C. 密度大,能增大飞船的惯性
D. 硬度大,机械性能好
参考答案:
B
【详解】飞船表面覆盖着某种特殊材料,该材料是为了防止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高温而起火燃烧,故飞船外表的材料应该符合强度高、质量轻、高温下能分解挥发,吸收热量等优异性能。
答案选B。
12. 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其自由水分子减少并形成碱性溶液。
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法测水泥的初凝时间。
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总反应为:2Cu + Ag2O=Cu2O+ 2Ag (放热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2 mol Cu与1 mol Ag2O的总能量低于1 mol Cu2O与2 mol Ag的总能量
B.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u + 2OH--2e-===Cu2O+ H2O
C. 测量原理示意图中,电流方向从Cu→Ag2O
D. 电池工作时,OH-向正极移动
参考答案:
B
分析:由电池反应2Cu+Ag2O=Cu2O+2Ag知,较活泼的金属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铜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银作正极,原电池放电时,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自发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大小.
详解:A.因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自发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2molCu与1molAg2O的总能量大于1molCu2O与2molAg具有的总能量,故A错误;B.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方程式为2Cu+2OH--2e-=Cu2O+H2O,故B正确;C.测量原理示意图中,电流方向从正极流向负极,即Ag2O→Cu,故C错误;D.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以水泥的硬化为载体考查了原电池原理,解题关键:根据电池反应式进行正负极及溶液中离子移动方向的判断,易错点,D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13. 以下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锌与稀硫酸的反应B.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晶体反应
C.双氧水的分解反应D.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属于吸热反应的过程为:部分分解反应、通常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以及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晶体反应。
14. 相同状况下,在容积相同的三个烧瓶内分别充满干燥的NH3、HCl、NO2气体,做喷泉实验,所得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 )
A.3∶3∶2B.2∶2∶3
C.1∶1∶1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C
略
15. 已知可逆反应 N2+3H22NH3,设正反应速率为V1,逆反应速率为V2,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小C.V1增大,V2减小D.V1减小,V2增大
参考答案:
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溶液M中含有MgCl2、KCl和AlCl3,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过程对其进行处理以获得较纯净的AlCl3溶液。
已知:AlO2-+CO2+2H2O=Al(OH)3↓+ HCO3-,请回答:
(1)沉淀A的化学式为_______,过程①中Al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上述过程中的氢氧化钠溶液_____(填“能”或“不能”)用氨水代替,原因是_______。
(3)溶液B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过程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Mg(OH)2 Al3++4OH-=AlO2-+2H2O (2)不能Al3+与氨水反应生成Al(OH)3后,Al(OH)3不能与氨水继续反应,从而不能将Al(OH)3与Mg(OH)2分开
(3)K+、Na+ Al(OH)3+3H+=Al3++3H2O
解析:溶液M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沉淀A为Mg(OH)2;得到的溶液B中含有NaAlO2、KCl、NaCl及过量的NaOH,溶液B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得到沉淀C为Al(OH)3,溶液D中含有KCl、NaCl、NaHCO3,沉淀C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水。
故(1)沉淀A的化学式为Mg(OH)2,过程①中Al3+在足量的氢氧化钠中发生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2-+2H2O;(2)上述过程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用氨水代替,原因是Al3+与氨水反应生成Al(OH)3后,Al(OH)3不能与氨水继续反应,从而不能将Al(OH)3与Mg(OH)2分开;(3)溶液B中含有NaAlO2、KCl、NaCl及过量的NaOH,故含有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K+、Na+,过程③氢氧化铝溶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某金属重4 g,其原子核外有2 mol 电子,核内共有1.204×1024个中子,该金属与足量盐酸反应,有0.2 mol电子发生转移,生成了6.02×1022个阳离子。
(1)该金属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
(2)原子核内有________个质子,________个中子。
参考答案:
(1)Ca; 40 g/mol; (2) 20; 20
18. 现有34.0g NH3,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气体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
(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____________。
(3)分子数目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0mol (2)44.8L (3) 1.204×1024
(1)34.0g氨气的物质的量是34.0g÷17g/mol=2.0mo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2.0mol×22.4L/mol=44.8L;(3)分子数目为2.0mol×6.02×1023/mol=1.204×1024。
19. 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 mL 3.00 mol·L-1的NaOH溶液(密度为1.12 g·mL-1)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不考虑NaClO)
(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2)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
参考答案:
(1)10.7%(2分(2)0.25(2分) (3)3∶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