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晋中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列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 . 当他猝(Cù)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

B . 但是他哽(gěng)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C .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姿万态,惟妙惟肖(xiào)。

D . 到了最后关头,就会显出你仁慈的恻(chè)隐来,比你现在这种表面上的残酷更加出人意料。

2. (2分) (2017九上·莒县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

B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C . 农村里有这么一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D . 斑羚们凝望着彩虹,有一只灰黑色的母斑羚举步向彩虹走去,神情恍惚,似乎已进入了某种幻觉状态。

3. (2分) (2017七下·东台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几千年的祭祀传统,牵动着中国人一种最隐秘而质朴的情感,一头系着对亲人的思念,一头连着对未来的祈福和期盼。

B . 在学校追逐教育效率的进程中,相关政府部门需要证明并履行自身职责,发挥调控和监督功能,要对非正当、无界限抢夺优质资源加以规范。

C . 2014年热播的《咱们结婚吧》,虽然是一部常见的被观众戏称为“电视购物剧”的都市情感剧,高圆圆却将它演绎得别具浪漫主义气息,成为当年最火的电视剧之一。

D . 据悉,目前只有部分省份使用高考课标卷,该“阵容”包括由海南、吉林、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份组成,且队伍日趋壮大,加入的省份数量呈上升趋势。

4. (2分) (2017七下·辽阳月考)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 .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圣”,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C . 普希金,俄国诗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

D .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用韵。

二、默写 (共1题;共9分)
5. (9分) (2017八下·江都月考) 默写。

①它没有婆娑的姿态,________。

②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

③淮南秋雨夜,________。

④________ ,晒翅常疑白雪消。

⑤________ ,相伴过年华。

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

⑦________?怅望青田云水遥。

⑧《陋室铭》中,写居室环境清新幽雅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4分)
6. (10分)综合性学习。

我们热爱和平,我们反对战争,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

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

(1)
请写出关于战争的诗词名句、著名战役各一。

诗词名句:著名战役:
(2)
品读下面名言,用简洁连贯的一句话概括这三则名言的用意。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

(富兰克林)
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

(普坦汉姆)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

(英国)
这三句话的用意是:
7. (4分)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

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一朵;________ ,________ 。

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________ ,________ 。

这样的人生也就无诲了。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 (10分)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钟神秀”“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71分)
9. (2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长在心上的眼睛
梅贻涵
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双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

可最近,小驴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

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

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

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

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小驴的爸爸妈妈每到秋天都给小驴邮鞋。

可这年秋天,鞋没有邮来。

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底都快磨透了。

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

冬天很快来了,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指头冻成了胡萝卜头。

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对着他坐着。

小驴问奶奶,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

”许多天过去了,奶奶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夜。

周日,小驴一大早就来到村外的山上。

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

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进一个红色塑料袋里。

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

可小驴仍不停地找着,挖着,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

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大胖。

大胖不解地说:“ 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穿个没底儿的鞋四处跑?”
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

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

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地往家跑。

回到家,小驴举着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药。


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驴儿,你这是在哪儿弄的?”“ 我在山上挖的。

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


奶奶眼眶红了,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

过了一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穿上试试,看合脚不?”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

他流着泪说:“ 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

“那你怎么看到的?”
“用心。


“心上也长着眼睛?”小驴惊奇地问。

“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

”奶奶笑了笑说。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篇“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一句中的“似乎”表现了小驴对奶奶切菜的熟练程度、发现饭碗被换等的疑惑,表达了小驴对奶奶的关注之情。

B . “ 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小驴脚上鞋的破旧,直接引出下文奶奶深夜给小驴做鞋和小驴在雪天给奶奶找药的情节。

C . 文章通过大胖的眼睛真实地再现了小驴鞋子的破旧程度,穿着如此破旧的鞋子找药,衬托出小驴对奶奶的深厚情感。

D . 小驴不让奶奶抓住自己的脚,是因为小驴的鞋确实烂得不成样子,怕奶奶知道事情真相,这个动作表现了小驴是个懂事的孩子。

(2)
“鞋”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 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这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②“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一句中的“颤抖”有何作用?
(4)
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长在心上的眼睛”不如“奶奶的眼睛”好,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请说明理由。

(5)
请你站在父母亲应承担的家庭责任的角度,给小驴的父母发一条短信,劝说他们多关心子女,关照家庭。

或者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为电视台拟一条公益广告。

10. (22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学会倾听
①数年前,一起医疗纠纷把我推到“风口浪尖”上。

患者家住近郊,很快就有二十来人聚在会议室的门口,吵吵闹闹,人声鼎沸,大有一触即发的火药味。

我提议大家坐下来,请对方不限时地把话说完,医师一方则推举代表限时发言,超时说话要经过对方同意,但一方讲话时,另一方都不得插嘴。

轮到我讲话时,我先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身份,声明我讲话时可以录音录像做笔记,录音录像可以播放,讲话可作告状材料任意引用,决不出尔反尔。

当我
十分耐心地听完对方讲话时,发现其中既有对医学的误解、对医师的误会,也不乏对医院工作的中肯之词。

三个小时的交流后,医患纠纷烟消云散,对方甚至留下地址和电话号码邀请我去钓鱼。

干戈玉帛之变,始料未及。

这件事让我明白,在某些场合,会说不如会听。

听清楚你才会明白对方的意图和需求,才知道怎样面对怎样解说。

②其实,无论是“衙斋卧听萧萧雨,疑是民间疾苦声”,还是“四面云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都是静心倾听的结果。

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倾听。

③倾听是一门学问。

做学问要讲规矩,倾听也有规矩。

倾听者必须有同情心,必须专注,必须敏捷。

“同情就意味着理解的一半”(高尔基),有了同情心,你才会尊重对方,待人以诚。

倾听需要专注,不专注听别人的谈话无异于轻视或侮辱别人。

专注的倾听对于倾诉者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褒奖,从专注的倾听中流露出来的真诚和善意,比任何药物都更有抚慰作用。

要边听边想,分析综合既要抓住对方在倾诉中流露出来的闪光点,加以引用夸奖和张扬又要留意其中的纰漏和谬误,以便适度疏导或批评。

这就需要缜密,也要掌握分寸。

④倾听也是一种艺术。

作为艺术,倾听也讲技巧。

倾听者必须保持平静的心态、坦诚的胸怀,并拥有符合要求的体态语言。

倾听时或上身前倾,平视对方,或俯身侧耳,紧闭双唇,洗耳恭听。

倾听中应尽量保持静默。

且看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倾听者时而面带微笑轻轻点头以示肯定或赞赏,时而双眉微皱面有愁容甚至眼泪盈眶,仿佛身临其境,不经意地走进了对方的心灵世界。

《长沙晚报》休闲副刊有一个“倾诉”版面我也常看,其实阅读也是倾听。

窃以为倾诉和倾听是一对孪生兄弟,一次毫无顾忌的倾诉和一次不受干扰的倾听常常使双方受益。

倾诉者一吐为快,心中块垒为之一消;倾听者大增见识,心灵为之震撼,同时获得一个结交朋友、研究人性和了解社会生活的机会。

⑤成功的倾听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一剂良方。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努力学会倾听。

医师学会倾听,就会从善如流,提高疗效;官员学会倾听,就会更加体贴民情,为民造福。

如果每个人都把倾听当作一门本领来掌握,我们的社会定然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

(1)
第③段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标点是()
A . ;,;
B . 。

、;
C . :,,
D . :、;
(2)
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3)
第③段划线句采用了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4)
本文围绕着论点,从两个方面告诉我们应如何学会正确倾听:
(5)
第⑤段划线词语“从善如流”用在此处不太贴切,请换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11. (27分)(2017·大庆模拟) 阅读《曼德拉的番茄》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曼德拉的番茄
1964年,罗本岛监狱又来了一位新犯人。

像其他犯人一样,他一进门就被换上了专业的囚服,上面写着“第466号”。

他是一个政治犯,被推进了一个不足4.5平方米的单人牢房。

从此,他过上了“暗无天日”的生活。

他每天被囚禁23个小时,仅仅在上午和下午才有半个小时的放风时间,所以,他几乎从来没有见过罗本岛监狱的太阳,也很少有机会感受到窗外的丝丝风声,能感知的只有灰头土脸的囚犯,还有他们所发出的呻吟声。

罗本岛监狱是个阴森的殿堂,那里的狱警动辄就对囚犯们挥起残酷的鞭子。

已经记不清多少个日子,他几乎每天都目睹两个狱警拖着一个犯人,死尸一样地从刑讯室出来,每次都看得他义愤填膺。

他每一次都想改变监狱的现状,无奈的是,身为“重犯”的他始终没有机会。

后来,他和众囚犯被安排到罗本岛监狱的采石场上去做苦工,每天在持枪看守的监督下拼命地搬运石头,动作稍慢就有被毒打的危险。

另外,所有的囚犯只准备逗留在这个采石场里,一旦踏出采石场的边缘,就会被无情地射杀。

由于石灰石在太阳的照射下具有极强的反光性,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他,每天看到的只有刺眼的白色强光,以至于他的视力逐渐下降。

虽然他的视线逐渐变得模糊,而他的目光却炯炯有神。

为了改变这种悲惨的现状,他利用放风的机会,大胆地向监狱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监狱的院子里开辟一片园子。

哪知道他的这一想法刚一出口,就被监狱当局无情地否决了。

他并没有灰心,几乎一有机会他就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经过了无数次的否决,大约过了五年,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监狱当局同意了在监狱墙脚的一片狭长地带供他开辟园子,并且破天荒地给他提供了番茄、辣椒等蔬菜的种子。

院子是用废渣垫起来的,为了开辟菜园,他必须把大量的石块挖出来,这样一来,植物才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罗本
岛监狱的院子里从此多了一抹动人的绿色。

但是,由于气候的恶劣,园子的第一茬收成并不是很好,仅仅收获了一篮子不怎么红润的番茄。

他一个也舍不得吃,都分给了自己的狱友和狱警们。

罗本岛监狱的条件简直太艰苦了,以至于能够吃到这样的番茄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他一从采石场回来就细心照料自己的园子,他每天把全部心思都花在自己的园子上,许多人都说他是监狱里的“植物学家”,而他自己则把那片园子看成了自己的心灵园地。

每当采石场上的石灰石刺伤了他的眼睛,他就借放风的时间回到自己的园子望一望。

那样一片生命的绿在微风的吹拂中,轻轻摇曳,红润可爱的西红柿从绿叶中探出头来。

这片菜园缓解了他眼睛的疲劳,也消解了他在采石场里所遭受的委屈。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自从有了这片菜园之后,整个监狱有了很大的改观:每到放风时间,许多狱友都会帮助他来照料一下满园的蔬菜,在狱警们不注意的时候,他们还能揣几个番茄回去,以备夜晚享用。

更令人称奇的是,狱警们的态度似乎也变得和蔼多了,因为他总是把新采摘的番茄发给狱友们,然后再由狱友们送到狱警们手中。

吃了犯人的番茄,狱警们拿鞭子的手,也不再那么蛮横了。

一个黑人狱警说:“每当我莽撞地举起鞭子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这是一群递给我番茄吃的人,他们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人,总是在我最疲劳的时候递给我新鲜的水果……”
囚犯和狱警们的关系逐渐融洽起来,这位第466号囚犯,也在罗本岛监狱整整种了18年的菜园。

这位第466号囚犯不是别人,正是黑人总统曼德拉。

曼德拉用几只番茄就让整个监狱变得融洽起来,乍一看,这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其实,曼德拉哪里是在经营菜园,他是在耕作一片片心灵的腹地呀!
一颗乐观坚定的心,即使是身处磨难重重的地狱,也能开垦出一片阳光明媚的伊甸园来!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曼德拉为改变监狱现状做了哪些努力。

(2)
选文第二段表现了曼德拉当时怎样的心情?
(3)
赏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

虽然他的视线逐渐变得模糊,而他的目光却炯炯有神。

(4)
选文第六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5)
结合链接材料。

说说你对选文8段中画波浪线句含义的理解。

【链接材料】曼德拉(1918——2013)是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他为成功废除在南非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种族隔离制度一生,曾多次入狱,被囚长达二十七年,1993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6)
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 . 选文标题既交代了主人公,又提示了选文相关内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 选文第一至第三段主要描写了囚犯们悲惨的生活状况,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C . 选文在第八段才揭示出“第466号”囚犯是黑人总统曼德拉,既解开前文悬念,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D . 囚犯把曼德拉种的番茄送给狱警,这是狱警转变了对囚犯态度的根本原因。

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9九上·潮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悟”字有下面几种解释:理解,明白,觉醒。

由此而产生醒悟、领悟、参悟、感悟,觉悟、大彻大悟等词语。

也许,在成长的历程中,你因为某种经历而得到过顿悟,你因为思考某个问题而懂得了一个道理,你因为观察某种现象而体验到成长的味道。

请以“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默写 (共1题;共9分)
5-1、
三、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4分)
6-1、
6-2、
7-1、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1、
8-2、
五、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71分)
9-1、
9-2、
9-3、
9-4、
9-5、
10-1、
10-2、
10-3、
10-4、
10-5、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