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培养最佳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培养最佳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表象、联想、思考、判断等.通过这些因素,把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区别表现出来,从而得到思维的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最佳思维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有着十分积极意义.
一、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即在课堂教学中,各个体(学生)的思维是彼此独立的,对同一问题,每个学生的思考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让他们顺着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个时候,应尽量不要把自己的思维去左右学生,学生的思维是敏捷的,富有创造性.对同一问题,教师应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展现出来,然后对学生的这种思考方法作出判断,判断其合理性,对于缺乏合理性的思考方法辅以诱导,使其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我们不能轻率地去否定一种思考方法.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思维受到很大限制.
例如,火车在启动时,为什么总是先倒车?当这个问题提出后,教师不要马上作出回答,让学生进行思考,在短暂的思考后,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种类:1.火车要前进的快,就好比要助跑一样,这是由于利用了惯性.2.火车倒车,使各车厢挂钩松动,减小静摩擦力.3.火车之所以先倒车,是因为车厢太重,机车拉不动,反被向后拉.对于这几种答案,肯定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教师不要马上否定错误答案,而是一一对其进行解答.通过这一例子,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上来了,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可能,变被动为主动,思
维更加敏捷,富有创新性.
二、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的多向性,是思维独立性的进一步拓展.这种多向性,包括发散机智(提出设想)、换元机智(能灵活机动地变换事物的因素)、转向机智(能一旦受阻,另辟蹊径)、创优机智(设法寻找最优方案).在对一个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应尽可能地找出几种解决方案,在提出解决方案过程中,寻找事物与事物之间是否有变通的地方,从而变复杂为简单,一旦方案提出,并不是每种方案都具有可行性.对于不具有可行性的方案,要大胆地予以否定、摒弃.在几种方案中,要选出最简单的最好的方案来.在解决某些计算题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找到多种解法.当然,教师未必能找出多种解法.这时,把问题交给学生,学生利用听学的知识,多方面地寻找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思维的连动性是指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对事物的产生原因追根究底(纵向连动),能联系与研究对象相似或相关的事物(横向连动),能联想事物的反面(逆向连动).这种连动性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思维多元化.对同一事物,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解决.例如,紧压在水底的蜡块为什么不受浮力这个问题,只要我们知道了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洋就很容易解答这个问题.学了密度概念,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学了比热以后,可以把这两个概念对比起来进行理解,有些物理句题,采用正面方法还不好解决,如果采用
逆向思维,这就是相当于数学中的反证法.思维连动性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典型的例子加以诱导学生,才能真正起到思维的训练.
四、培养思维的跨越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科的知识体系,知识点逐渐增多,甚至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比例也逐渐加强.在教学过程中,除知识点的讲授以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注重知识的跨越性,表现在人方面便是思维的跨越性,即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物理学研究的是力、热、声、光、电等自然现象,这些知识间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不能彼此分开,不要让学生形成力学就是力学,光学就是光学,二者没有任何联系与区别.如果有这种观念,学生不能驾驭知识的穿插使用,最终脑子里是一些零散的材料所以课堂教学中培养思维的跨越性是相当重要的.如何训练?教师在讲授某一章节的时候,罗列的问题不完全是本章节内容,要选一些运用知识点较多的典型题目,让学生真正体会一下知识的运用不是单一的,让学生的视野开阔,思维能力更加灵活,使知识的跨越过度到思维的跨越.
素质教育是一个较长的系统工程,我们不能一跳而就,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优教、优学,学生的最佳思维才能体现出来和得到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