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
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
唐·刘商
汉室将衰兮四夷不宾,
动干戈兮征战频。
哀哀父母生育我,
见离乱兮当此辰。
纱窗对镜未经事,
将谓珠帘能蔽身。
一朝虏骑入中国,
苍黄处处逢胡人。
忽将薄命委锋镝,
可惜红颜随虏尘。
(第一拍)
注释
1.四夷,是古籍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尚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2.不宾:不臣服,不归顺《国语·楚语上》:“蛮、夷、戎、狄其不
宾也久矣。
”
3.哀哀: 悲痛不已的样子。
4.纱窗对镜:化用《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句意。
5.锋镝[fēngdí]: 刀刃和箭头,泛指兵器,也比喻战争。
试译
东汉将要衰亡四方不臣服,
大动干戈啊连年战乱频繁。
可怜父母生下并培养了我,
我遭战乱啊正是这个时候。
窗下贴花黄我还不谙世事,
还以为闺秀身份能保护我。
一早胡人铁骑践踏着中原,
天底下到处遇的都是胡人。
忽然把命运交给纷纷战乱,
可怜一个少女被胡人掳掠。
简评
第一拍写东汉未年少女蔡文姬因战乱被胡人掳走。
这一拍为全诗总述。
马上将余向绝域,厌生求死死不得。
戎羯腥膻岂是人,豺狼喜怒难姑息。
行尽天山足霜霰,风土萧条近胡国。
万里重阴鸟不飞,寒沙莽莽无南北。
(第二拍)
注释
1.绝域:极遥远的地方。
路途险阻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2.戎羯[róng jié]: 泛指西北少数民族。
出自《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3.霜霰[ shuāng xiàn ]: 霜和霰。
喻恶势力。
试译
我被放在马背上带往胡地,
厌恶活着只求一死死不成。
胡人身上腥膻不同中原人,
豺狼般的性格难对人宽容。
走遍天山脚下都是霜和冰,
景色萧条冷落接近匈奴国。
万里阴云密布不见鸟儿飞,
寒沙茫茫分不清东西南北。
简评
第二拍写蔡文姬被掳去匈奴途中求死不得的悲怆心情。
二至十七拍写蔡文姬被掳入胡忍辱偷生、思国思乡、舍子归乡、悲喜交加。
如羁囚兮在缧绁,
忧虑万端无处说。
使余力兮翦余发,
食余肉兮饮余血。
诚知杀身愿如此,
以余为妻不如死。
早被蛾眉累此身,
空悲弱质柔如水。
(第三拍)
注释
1.缧绁(léi xiè)捆绑犯人的黑绳索。
借指监狱;囚禁。
2.诚知:确实知道。
3.蛾眉: 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
《楚辞·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或作美女的代称。
南朝梁高爽《咏镜》:“初上凤皇墀,此镜照蛾眉。
言照长相守,不照长相思。
4.弱质: 指女子或女子的身体。
试译
我就像囚犯啊被绳捆索绑,
心有万般忧愁却无处诉说。
让我去干活剪掉我的头发,
吃掉我的肉喝干我的鲜血。
情知杀死我我只希望这样,
让我做妻子还不如让我死。
早知因是貌美而拖累命运,
空悲切我弱女一个就像水。
简评
第三拍写蔡文姬在匈奴介被农役被迫嫁给胡人为妻。
山川路长谁记得,
何处天涯是乡国。
自从惊怖少精神,
不觉风霜损颜色。
夜中归梦来又去,
朦胧岂解传消息。
漫漫胡天叫不闻,
明明汉月应相识。
(第四拍)
试译
山川远隔路途遥远谁记得,
何处天涯是我祖国的家乡。
自从受到惊吓就精神不振,
不知不觉风霜又损减容颜。
深夜中梦回故乡又被分离,
朦胧中怎懂得传递我讯息。
胡天辽远呼叫也没人听见,
汉月朗朗应该认得蔡文姬。
简评
第四拍写蔡文姬夜梦中思祖国念故乡。
水头宿兮草头坐,风吹汉地衣裳破。
羊脂沐发长不梳,羔子皮裘领仍左。
狐襟貉袖腥复膻,昼披行兮夜披卧。
毡帐时移无定居,日月长兮不可过。
(第五拍)
试译
我水边住宿啊草地上独坐,
大风把我汉式衣服都吹破。
用羊脂润发长年也不梳头,
羊羔皮衣衣大襟从左边开。
狐皮衣襟貉皮袖又腥又膻,
白天披着它出行晚上当被。
毡帐经常地移动居无定所,
长年累月啊这日子没法过。
简评
第五拍写蔡文姬不适应匈奴人游牧生活的痛苦。
怪得春光不来久,
胡中风土无花柳。
天翻地覆谁得知,
如今正南看北斗。
姓名音信两不通,
终日经年常闭口。
是非取与在指撝,
言语传情不如手。
(第六拍)
试译
埋怨胡地春光到来不长久,
胡地景色缺少鲜花和绿柳。
中原翻天覆地变化谁知道,
现在正对南方有时看北斗。
姓名音讯两地之间不相通,
长年终日经常是闭口不语,
表达对错要给靠要打手势。
靠说话表情达意不如双手。
简评
第六拍写蔡文姬在匈奴生活与中原隔绝,与胡人感情难于沟通。
男儿妇人带弓箭,
塞马蕃羊卧霜霰。
寸步东西岂自由,
偷生乞死非情愿。
龟兹筚篥愁中听,
碎叶琵琶夜深怨。
竟夕无云月上天,
故乡应得重相见。
(第七拍)
注释
1.龟兹[ qiū cí ]: 古西域国名。
在今新疆库车一带。
2.筚篥[bì lì]: 是一种古代管乐器,即觱篥,也称管子,多用于军中和民间音乐。
流行于我国各地,为汉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多民族所喜爱。
3.竟夕: 终夜;通宵。
试译
男儿和妇女全都挎弓带箭,
塞外马蕃地羊睡在冰霜上。
稍微活动哪里有半点自由,
苟且偷生乞求一死非我愿。
龟兹的筚篥声我在忧愁听,
碎叶城的琵琶夜间含幽怨。
整夜没有云彩月亮升上天,
故乡应该能够再一次照见。
简评
第七拍写蔡文姬苟且偷生思念故乡。
忆昔私家恣娇小,
远取珍禽学驯扰。
如今沦弃念故乡,
悔不当初放林表。
朔风萧萧寒日暮,
星河寥落胡天晓。
旦夕思归不得归,
愁心想似笼中鸟。
(第八拍)
注释
1.私家: 指大夫以下之家。
《礼记·礼运》:“冕弁兵革,藏于私家,非礼也。
”孔颖达疏:“私家,大夫以下称家。
”指私人家里。
《旧唐书·李巽传》:“巽精于吏职,盖性使然也。
虽在私家,……勾检如公署焉。
”娇小: 窈窕;小巧。
2.驯扰: 驯服柔顺。
3.林表: 林梢,林外。
《文选·谢朓》诗:“云端楚山见,林表吴岫微。
” 李善注:“表,犹外也。
”
试译
回忆从前在家里任性长得窈窕,
从远处捉来珍鸟教它驯服柔顺。
如今我沦落异乡特别思念故乡,
后悔当初没把它放生到林中去。
北方冷风萧萧冬天太阳将落山,
天上银河寥落胡地天色将放明。
我从早到晚想回故乡却不能回,
发愁时心里觉得自己像笼中鸟。
简评
第八拍写蔡文姬人似笼中鸟一般的愁苦生活。
当日苏武单于问,道是宾鸿解传信。
学他刺血写得书,书上千重万重恨。
髯胡少年能走马,弯弓射飞无远近。
遂令边雁转怕人,绝域何由达方寸。
(第九拍)
注释
1.宾鸿: 即鸿雁。
鸿雁传书源自于苏武牧羊的典故。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
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
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
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
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
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2.方寸: 心绪;心思;心得。
试译
当时苏武回答单于的问话,
说是鸿雁懂得传书说真相。
学习苏武刺臂流血写血书,
书上书着千重愁与万重恨。
有美髯青年能够骑马奔驰,
弯弓射雕不论它能多高远。
于是让边塞鸿雁转而怕人,
匈奴之地怎么能传递心愿。
简评
第九拍写蔡文姬学习苏武鸿雁传书却做不到。
恨凌辱兮恶腥膻,
憎胡地兮怨胡天。
生得胡儿欲弃捐,
及生母子情宛然。
貌殊语异憎还爱,
心中不觉常相牵。
朝朝暮暮在眼前,
腹生手养宁不怜。
(第十拍)
试译
怨恨遭凌辱啊厌恶腥膻,
我憎恨胡地啊怨恨胡天。
生育个胡儿想把他丢弃,
等生下母子亲情又不忍。
相貌语言不同又爱又恨,
心中不由自主地常挂牵。
朝朝暮暮长在我的面前,
我肚生亲养怎能不爱怜。
简评
第十拍写生胡儿爱恨交加的感情。
日来月往相推迁,迢迢星岁欲周天。
无冬无夏卧霜霰,水冻草枯为一年。
汉家甲子有正朔,绝域三光空自悬。
几回鸿雁来又去,肠断蟾蜍亏复圆。
(第十一拍)
1.推迁: 推移变迁。
2.迢迢: tiáotiáo,形容遥远。
也作“迢递”如千里
3.迢迢。
也表述漫长;长久如夜迢迢恨迢迢。
4.星岁: 岁月,岁星。
5.周天: 整个天地间;满天。
日月穿梭相互地推移变迁,
遥远的岁星又要运转周圈。
不分冬天夏天卧在霜霰上,
水上冻草枯黄就算是一年。
汉朝甲子纪年有正月朔月,
匈奴之地日月星辰白高悬。
多少回鸿雁飞来又飞回去,
使人肠断的明月亏了又圆。
简评
第十一拍写蔡文姬在胡地度日如年。
破瓶落井空永沉,
故乡望断无归心。
宁知远使问姓名,
汉语泠泠传好音。
梦魂几度到乡国,
觉后翻成哀怨深。
如今果是梦中事,
喜过悲来情不任。
(第十二拍)
1.泠泠: 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试译
像破瓶落入井中白白永远沉底,
对故乡希望断绝不再想能回乡。
怎么知道远方来使能问我姓名,
汉人的话语声音清越传递佳音。
睡梦中我几次回到祖国和故乡,
醒来后反变成深深的忧愁哀怨。
如今果然是我梦中心想的事情,
喜悦过后悲哀又来情不能自禁。
简评
第十二拍写蔡文姬逢汉使者时喜悲交加的心情。
童稚牵衣双在侧,
将来不可留又忆。
还乡惜别两难分,
宁弃胡儿归旧国。
山川万里复边戍,
背面无由得消息。
泪痕满面对残阳,
终日依依向南北。
(第十三拍)
试译
幼儿扯着我的衣服在我两边,将来我不能留下去后又思念。
回故乡依依惜别彼此难分舍,
怎么忍心丢下胡儿回到故国。
山川万里再加上边塞的阻隔,
离开他们没法了解他们音讯。
残阳如血情景中我泪流满面,
整天依依不舍难定回去留下。
简评
第十三回写蔡文姬陷入回乡与弃儿难于取舍的境地。
莫以胡儿可羞耻,
思情亦各言其子。
手中十指有长短,
截之痛惜皆相似。
还乡岂不见亲族,
念此飘零隔生死。
南风万里吹我心,
心亦随风渡辽水。
(第十四拍)
试译
不要觉得生了胡儿就是羞耻,
思念之情人们各会谈及儿子。
人的双手十个指头有长有短,
截去哪一个心痛如绞都一样。
回乡哪能不见族中的亲人们,
想到这里飘零异乡如隔生死。
南风温暖吹拂着我回乡的心,
心也跟着南风一起渡过辽水。
简评
第十四回写蔡文姬忍痛割爱踏上还乡的路途。
叹息襟怀无定分,当时怨来归又恨。
不知愁怨意若何,似有锋铓扰方寸。
悲欢并行情未快,心意相尤自相问。
不缘生得天属亲,岂向仇雠结恩信。
(第十五拍)
试译
叹息我襟怀坦白没好命运,
当时哀怨回来之后心遗恨。
不知道忧愁哀怨心想什么,
像有钢椎扎胸扰乱我的心。
悲喜交加我的心情不快乐,
内心互相矛盾我扪心自问。
不因为生来就是天然族亲,
怎么会和仇人结成了姻亲。
简评
第十五拍写蔡文姬归途中悲欢离合似乱箭穿心的忍辱负重心情。
注释
1.襟怀: 比喻胸襟开阔、心地坦白。
2.定分: 宿命论谓人事均由命运前定,人力难以改变,称为“定分”。
3.方寸: 本指一寸见方的心部。
又作寸心。
心烦意乱,没有主见谓之方寸已乱。
语出战国·郑·列御寇《列子·仲尼》:“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
”
4.仇雠[chóu chóu]: 仇人,冤家对头。
5.恩信: 恩德信义。
犹宠信。
出处《汉书·韩延寿传》。
去时只觉天苍苍,
归日始知胡地长。
重阴白日落何处,
秋雁所向应南方。
平沙四顾自迷惑,
远近悠悠随雁行。
征途未尽马蹄尽,
不见行人边草黄。
(第十六拍)
注释
平沙: 指广阔的沙原。
试译
离开时只觉得高天茫苍苍
回归时才感到胡地远渺渺。
重重阴云白色太阳落哪里,
秋天鸿雁飞往地方是南方。
广阔的沙漠四顾自感迷惑,
远近悠悠追随着鸿雁飞翔。
路途未走完马儿已经疲惫,
不见行人边塞秋草一片黄。
简评:
第十六拍写蔡文姬归途异域情景与迷茫心情。
行尽胡天千万里,惟见黄沙白云起。
马饥跑雪衔草根,人渴敲冰饮流水。
燕山仿佛辨烽戍,鼙鼓如闻汉家垒。
努力前程是帝乡,生前免向胡中死。
(第十七拍)
试译
走完胡地天空千万里,
只见黄沙飞扬白云起。
马饿跑在雪中啃草根,
人渴敲碎冰凌喝流水。
燕山横亘仿佛辨烽火,
战鼓常擂听见汉营垒。
努力前面路途是帝都,
活着向前免得死胡地。
简评
第十七拍写蔡文姬归途风餐露宿马饥人渴和所见烽火营垒之景。
归来故乡见亲族,
田园半芜春草绿。
明烛重然煨烬灰,
寒泉更洗沉泥玉。
载持巾栉礼仪好,
一弄丝桐生死足。
出入关山十二年,
哀情尽在胡笳曲。
(第十八拍)
注释
1.烬: 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
沉泥: 犹尘土。
唐杜甫《无家别》诗:“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 宋苏辙《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之三:“尘泥翳泉井,荆棘败禾粟。
”
2.持载[chí zǎi]: 意思是地能承载万物。
3.巾栉[ jīn zhì ]头巾和梳篦。
泛指盥洗用具。
引申指盥洗。
试译
回到故乡之后见亲人,田园多半荒芜春草绿。
明烛重燃火盆灰燃尽,寒泉里重洗满身尘土。
承载万物盥洗礼仪好,一弹奏琵琶生死满足,哀怨尽在胡笳十八拍。
简评
第十八拍写蔡文姬被掳匈奴十二年后回故乡、见族亲、诉哀情。
这一拍写归后情景。
总评
这首诗是诗人在青年时期,在熟读蔡琰《胡笳十八拍》、掌握蔡琰其人事和东汉末年战乱频仍的基础上创作的一首叙事诗,描写了蔡琰被掳入胡,被迫妻胡,生育二子,不适胡俗,归汉回乡的故事,抒发了
蔡琰忍辱苟活、思念故乡、难舍亲子等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艺术上取得了成功,当时就快炙人口,有以下特色:
一、男子拟闺怨,为蔡琰代言
诗人设身处地,为文姬代言: 1.代其述事,2.代其言情。
二、效仿蔡诗艺术手法,做到形神兼备
1.章法结构,如出一辙,共十八拍。
2.词法句法从蔡诗而出。
3.意象运用,得其神似。
如鸿雁、明月。
三、拟中求变,力求创新
1.七言为主,形式整齐,蔡诗用杂言。
2.结构严谨,长于叙事。
3.男性代言,感情有别。
4.以画入诗,诗有画境。
作者简介
刘商,生卒年不详,字子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登进士第。
大历元年,官合肥令。
后历汴州观察判官、检校虞都郎中。
辞官返扬州。
晚岁好神仙。
隐于义兴张公洞,约贞元末、元和初卒。
商性好山水,妙极丹膏,初师吴郡张璨,后自成一家。
工诗,尤擅乐府,早年所著《胡笳十八拍》,传诵甚广。
有《刘商诗集》十卷,已佚。
《全唐诗》编诗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