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纤维血管瘤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肇庆市广宁县中医院 曾庆国 指导老师 刘红军
(我是医生)
概述
鼻咽纤维血管瘤( JNA )是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10-25岁青年,以男性多见,病因不明。 病变多起源于鼻咽部和翼腭窝。 瘤体由丰富的血管及纤维组织基质所组成。 病变虽为良性,但极具侵袭能力,可造成周围组织的侵犯
10964089 男,12岁, 1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右侧鼻塞,逐渐加重,
偶伴鼻出血,无其它不适。
1/
2/
3/
4/
5/
6/
你的诊断?
7/
病理结果:纤维血管瘤
镜下所见:肿瘤组织主要由梭形细胞和散在其中的薄壁血 管构成,细胞无明显异型,核分裂罕见,未见坏死。
8/
鼻咽纤维血管瘤
21/
鼻咽癌:好发于中老年人,起源于咽隐窝,呈浸润性生长 ,边界不清,可见颅底骨质破坏,颈部淋巴结转移达70%-90%。强化程度较纤维血管瘤弱。
鉴别点:鼻咽纤维血管瘤无颈部淋巴结肿大。
22/
鼻咽淋巴瘤:鼻咽部巨大的软组织肿块,其内可出现坏死 ,坏死区无强化或灶周环形强化。
鉴别点:颈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有助于鉴别。
23/
鼻息肉:由于长期炎性刺激使鼻腔或鼻窦粘膜增厚而形成 。多双侧发病,表现为鼻腔或鼻窦内结节状软组织影。
鉴别点:平扫较肌肉组织密度低,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24/
内翻乳头状瘤:鼻腔、鼻窦软组织肿块,肿瘤内可见点状 、条状钙化。多单侧发病。
鉴别点: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强化程度远不及鼻咽纤 维血管瘤。
27/
28/
25/
治疗
手术切除是最佳的选择。 对不能切除的颅内扩展或复发肿瘤可采用放疗或
化疗。
26/
小结
鼻咽纤维血管瘤好发于10-25岁青年,男性多见。 病变多起源于鼻咽部和翼腭窝。 瘤体由丰富的血管及纤维组织基质所组成。 病变极具侵袭能力,可造成周围组织的侵犯和破
坏。 手术治疗为首选。
阻塞咽鼓管咽口或鼻旁窦可引起头痛、头晕、嗅 觉减退等。
侵及眼眶或压迫脑神经可引起突眼扫病变呈等密度,与肌肉密度 相仿。
14/
增强扫描病变密度明显增高,CT值可超过100HU ,肿瘤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结构,使肌肉组织、周 围间隙移位,周围骨质可受压变形,骨质破坏。
15/
16/
MRI表现:T1WI呈中等信号,信号可不均 匀。
17/
T2WI呈明显高信号,内部可掺杂低信号的 血管基质信号,呈胡椒盐样改变。
18/
T1增强
19/
目前临床上将JNA分为4期, I期:肿瘤局限于鼻腔或鼻咽,无骨质破坏; Ⅱ期:肿瘤侵犯翼腭窝或鼻窦伴骨质破坏; Ⅲ期:肿瘤侵犯颞下窝、眼眶、海绵窦侧壁的蝶
和破坏。
10/
发病率低,仅占头颈部肿瘤的0.05%~0.5%。 最多见的主要供血动脉为颈外动脉系统的上颌动
脉蝶腭支。也可见颈外动脉系统的咽升动脉、面 动脉腭升支、脑膜副动脉、脑膜中动脉以及颈内 动脉系统的筛后动脉、海绵窦外侧干动脉及其他 细小分支供血。
11/
临床症状:反复鼻出血和进行性鼻塞。
鞍旁区; IV期:肿瘤侵犯海绵窦、视交叉或垂体窝。
魏玉梅,王天铎.鼻咽纤维血管瘤治疗现状EJ].国外 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4,28(2):109一112.
20/
鉴别诊断
1、鼻咽癌 2、鼻咽淋巴瘤 3、鼻息肉 4、内翻乳头状瘤
参考文献:放射学实践2002年7月第17卷第4期 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孙清荣 张冬 王文献
(我是医生)
概述
鼻咽纤维血管瘤( JNA )是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10-25岁青年,以男性多见,病因不明。 病变多起源于鼻咽部和翼腭窝。 瘤体由丰富的血管及纤维组织基质所组成。 病变虽为良性,但极具侵袭能力,可造成周围组织的侵犯
10964089 男,12岁, 1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右侧鼻塞,逐渐加重,
偶伴鼻出血,无其它不适。
1/
2/
3/
4/
5/
6/
你的诊断?
7/
病理结果:纤维血管瘤
镜下所见:肿瘤组织主要由梭形细胞和散在其中的薄壁血 管构成,细胞无明显异型,核分裂罕见,未见坏死。
8/
鼻咽纤维血管瘤
21/
鼻咽癌:好发于中老年人,起源于咽隐窝,呈浸润性生长 ,边界不清,可见颅底骨质破坏,颈部淋巴结转移达70%-90%。强化程度较纤维血管瘤弱。
鉴别点:鼻咽纤维血管瘤无颈部淋巴结肿大。
22/
鼻咽淋巴瘤:鼻咽部巨大的软组织肿块,其内可出现坏死 ,坏死区无强化或灶周环形强化。
鉴别点:颈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有助于鉴别。
23/
鼻息肉:由于长期炎性刺激使鼻腔或鼻窦粘膜增厚而形成 。多双侧发病,表现为鼻腔或鼻窦内结节状软组织影。
鉴别点:平扫较肌肉组织密度低,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24/
内翻乳头状瘤:鼻腔、鼻窦软组织肿块,肿瘤内可见点状 、条状钙化。多单侧发病。
鉴别点: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强化程度远不及鼻咽纤 维血管瘤。
27/
28/
25/
治疗
手术切除是最佳的选择。 对不能切除的颅内扩展或复发肿瘤可采用放疗或
化疗。
26/
小结
鼻咽纤维血管瘤好发于10-25岁青年,男性多见。 病变多起源于鼻咽部和翼腭窝。 瘤体由丰富的血管及纤维组织基质所组成。 病变极具侵袭能力,可造成周围组织的侵犯和破
坏。 手术治疗为首选。
阻塞咽鼓管咽口或鼻旁窦可引起头痛、头晕、嗅 觉减退等。
侵及眼眶或压迫脑神经可引起突眼扫病变呈等密度,与肌肉密度 相仿。
14/
增强扫描病变密度明显增高,CT值可超过100HU ,肿瘤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结构,使肌肉组织、周 围间隙移位,周围骨质可受压变形,骨质破坏。
15/
16/
MRI表现:T1WI呈中等信号,信号可不均 匀。
17/
T2WI呈明显高信号,内部可掺杂低信号的 血管基质信号,呈胡椒盐样改变。
18/
T1增强
19/
目前临床上将JNA分为4期, I期:肿瘤局限于鼻腔或鼻咽,无骨质破坏; Ⅱ期:肿瘤侵犯翼腭窝或鼻窦伴骨质破坏; Ⅲ期:肿瘤侵犯颞下窝、眼眶、海绵窦侧壁的蝶
和破坏。
10/
发病率低,仅占头颈部肿瘤的0.05%~0.5%。 最多见的主要供血动脉为颈外动脉系统的上颌动
脉蝶腭支。也可见颈外动脉系统的咽升动脉、面 动脉腭升支、脑膜副动脉、脑膜中动脉以及颈内 动脉系统的筛后动脉、海绵窦外侧干动脉及其他 细小分支供血。
11/
临床症状:反复鼻出血和进行性鼻塞。
鞍旁区; IV期:肿瘤侵犯海绵窦、视交叉或垂体窝。
魏玉梅,王天铎.鼻咽纤维血管瘤治疗现状EJ].国外 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4,28(2):109一112.
20/
鉴别诊断
1、鼻咽癌 2、鼻咽淋巴瘤 3、鼻息肉 4、内翻乳头状瘤
参考文献:放射学实践2002年7月第17卷第4期 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孙清荣 张冬 王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