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一 上学期物理1月质量检测考试试卷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物理1月质量检测考试试卷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生活中常使用贴在墙上的吸盘挂钩来挂一些物品,吸盘受到拉力不易脱落的原因是()
A.大气压力大于重力B.大气压力与重力平衡
C.吸盘所受摩擦力大于所挂物体的重力D.吸盘所受摩擦力与所挂物体的重力平衡2.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位科学家开创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并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牛顿C.亚里士多德D.笛卡尔
3.转笔是一项用不同的方法与技巧、以手指来转动笔的休闲活动,如图所示.转笔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其中也包含了许多的物理知识,假设某转笔高手能让笔绕其手上的某一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有关该同学转笔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笔杆上的点离O点越近的,角速度越大
B.笔杆上的点离O点越近的,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越大
C.笔杆上的各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
D.若该同学使用中性笔,笔尖上的小钢珠有可能因快速的转动做离心运动被甩走
4.如图所示,有两条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水平轨道,轨道上有两个物体A和B,它们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O的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接,物体A以速率v A=10m/s匀速运动,在绳与轨道成30°角时,物体B的速度大小v B为()
A.53
m/s B.20 m/s C.
203
m/s D.5 m/s
5.两根长度不同的细线下面分别悬挂两个小球,细线上端固定在同一点,若两个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绕共同的竖直轴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两个摆球在运动过程中,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图中的()
A.B.
C.D.
6.摩天轮一般出现在游乐园中,作为一种游乐场项目,与云霄飞车、旋转木马合称是“乐园三宝”.在中国南昌有我国第一高摩天轮﹣﹣南昌之星,总建设高度为160米,横跨直径为153米,如图所示.它一共悬挂有60个太空舱,每个太空舱上都配备了先进的电子设备,旋转一周的时间是30分钟,可同时容纳400人左右进行同时游览.若该摩天轮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乘客()
A.速度始终恒定
B.加速度始终恒定
C.乘客对座椅的压力始终不变
D.乘客受到到合力不断改变
7.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做()
A.往复运动B.匀变速直线运动
C.朝某一方向直线运动D.不能确定物体运动情况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米、牛顿、秒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B.力、速度、路程均为矢量
C.只有细小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
D.静止的物体也有惯性
9.某同学为了判断自己正常行驶时是否超速,在一次正常行驶途中经过某一位置时立刻切断电源,让电动自行车沿直线自由滑行。
测得电动自行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为15m,滑行的时间为5s,则该同学正常行驶的车速约为 ( )
A.3km/h B.3m/s C.6km/h D.6m/s
10.两个小球从两个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结果同时到达地面,如图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它们的运动的是()
A.B.
C.D.
11.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0.5t+t2(m),则当物体的速度为3 m/s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为
A.3 s B.2.5 s C.1.25 s D.6 s
12.如图所示,气球静止时对其受力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受重力、绳子拉力和空气浮力作用
B.受重力、绳子拉力作用
C.受重力、绳子拉力和空气作用力
D.受重力、空气浮力、空气作用力及绳子拉力作用
13.如图所示,小张和小李同时从A出发,分别沿路径1、2先后到达B、C点,线段AB、AC的长度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所走的路程相同
B.两人的位移大小相同
C.两人到达的时刻相同
D.两人在途中经历的时间相同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行驶的公共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都要向前倾倒,说明乘客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B.短跑运动员最后冲刺时,速度很大,很难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惯性的大小仅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D.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竖直下落,是由于球具有惯性的缘故
15.飞机着陆后在跑道上滑行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其初速度是60m/s,加速度大小是6m/s2,则飞机着陆后12s内的位移大小是()
A.288 m B.300 m C.600 m D.360 m
16.在都灵冬奥会上,张丹和张昊一起以完美表演赢得了双人滑比赛的银牌。
在滑冰表演刚开始时他们静止不动,随着优美的音乐响起后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
假定两人的冰刀与冰面间的摩擦因数相同,已知张丹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张昊远,这是由于()
A.在推的过程中,张丹推张昊的力小于张昊推张丹的力
B.在推的过程中,张昊推张丹的时间大于张丹推张昊的时间
C.在刚分开时,张丹的初速度大于张昊的初速度
D.在分开后,张丹的加速度的大小大于张昊的加速度的大小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会产生弹力
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18.为了使交通安全有序,公路旁设置了许多交通标志。
如图所示,甲是限速标志,表示小型客车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100km/h;乙是指路标志,表示此处到下一出口还有
25km、下列对这两个数据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甲表示平均速度,乙表示位移B.甲表示平均速度,乙表示路程
C.甲表示瞬时速度,乙表示位移D.甲表示瞬时速度,乙表示路程
19.如图,重为G的光滑小球静止在固定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
若挡板逆时针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该过程中,斜面和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大小F1、F2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F1逐渐变小B.F1先变小后变大
C.F2逐渐变大D.F2逐渐变小
20.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很小的水平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它,这是因为()
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物体
B.根据a=F/m和判断,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很小,眼睛不易觉察到
C.推力小于静摩擦力,加速度是负值
D.重力、地面支持力、推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等于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等于零,所以原来静止的桌子还是静止的
二、多选题
2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一长度为2m的长木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可视为质点的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在AB段为0.2、BC段为0.4,
AB=BC=1m,小木块与长木板的质量均为2kg,小木块在F=8N水平恒力的作用下,从木板的最左端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则小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s内小木块滑动的距离是1m
B.0-1s内小木块滑动的距离是0.5m
C.小木块能滑离木板,且离开木板的速度为22m/s
D.小木块不能滑离木板,且恰好到达木板右端时的速度为2m/s
22.如图,三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a、b、c,用两个轻弹簧和一根轻绳相连,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现将b、c之间的轻绳剪断(设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刚剪断轻绳的瞬间,b的加速度大小为g
B.刚剪断轻绳的瞬间,c的加速度大小为2g
C.剪断轻绳后,a、b下落过程中,两者一直保持相对静止
D.剪断轻绳后,a、b下落过程中加速度相同瞬间,两者加速度均为g
2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M的物体A,B静止在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上,A与B不粘连.现对物体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使A、B一起上升,若以两物体静止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两物体的加速度随位移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乙图PQ 段表示拉力F 逐渐增大
B .在乙图QS 段表示B 物体减速上升
C .位移为x 1时,A 、B 之间弹力为mg +kx 1-Ma 0
D .位移为x 3时,A 、B 一起运动的速度大小为()02312
a x x + 24.如图,半圆柱体半径为4R ,固定在水平面上。
竖直挡板紧靠柱体低端,使半径为R 的光滑小球停在柱体与挡板之间,球与柱体接触点为M 。
现将挡板保持竖直,缓慢的向右移动距离R 后保持静止,球与柱体接触点为N (未画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挡板移动过程中,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变小
B .挡板移动过程中,柱体对小球的弹力变大
C .小球在M 、N 两点所受挡板的作用力大小之比为3∶4
D .小球在M 、N 两点所受柱体的作用力大小之比为3∶4
25.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A 放在位于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 的斜面B 上,现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水平推力F 分别作用在A ,B 上,A ,B 均保持静止不动。
则( )
A .A 与
B 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 .B 与地面之间一定没有摩擦力
C .B 对A 的支持力一定等于mg
D .地面对B 的支持力大小一定等于
(m+M )g 三、实验题
26.某次“探究加速度a 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 和质量m 的关系”时,实验如下
⑴.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A .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调节木板倾斜角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
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重新调节木板倾角
⑵图甲为实验装置图。
图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一段纸带,计数点A、B、C、D、E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⑶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进行多次测量。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 随拉力F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
图中直线没有通过原点,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⑷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中砝码质量,进行多次测量,得到小车加速度a、质
量m及其对应的1
m
的数据如表中所示:
①.在图示的坐标纸中画出物体的a-1
m
图线_______;
②根据作出的a-1
m
图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27.下面是关于“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
(1)如图为利用实验记录的结果作出的图,则图中的________是力F1和F2的合力理论值,________是力F1和F2的等效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2)如果某同学实验中测出F1>F2的同时,用量角器测量出F1和F2的夹角为75°,然后做出如下的几个推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
A.将F1转动一定的角度,可以使合力F的方向不变
B.将F2转动一定的角度,可以使合力F的方向不变
C.保持F1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将F2逆时针转动30°,可以使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D.只有保持F1和F2的大小不变,同时转动一定的角度,才可能使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28.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
(1)在两个弹簧秤成一定角度拉橡皮筋时,必须记录的有___。
A.弹簧秤对两细绳的拉力方向
B.两弹簧秤的示数
C.橡皮筋的原长
D.结点O的位置
(2)如图所示,某弹簧秤显示的读数为___N。
29.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
(1)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拉橡皮条的两条细绳必须等长
B.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C.两个分力的夹角要尽量小些
D.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应贴近并平行于木板
(2)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
弹簧秤a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是____N,若弹簧秤b的读数为4.00N;单独用一把弹簧秤拉橡皮条到同一结点O时的拉力为5.10N,且各个力的方向已经记录在白纸上(如图丙所示),请在答题纸上作出弹簧秤B拉力的图示________。
(3)若已正确画出上述三个力的图示,为了得到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还要如何处
理?_______
四、解答题
3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被两根细绳OA、OB挂在小车上,两根细绳与车顶水平面夹角分别为60°和30°.试求:
(1)若小车静止不动,绳OA拉力 F T1和绳OB拉力F T2分别为多大?
(2)若小车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绳OA拉力 F T1和绳OB拉力F T2分别为多大?
3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水平长板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也为m的物块放在长板右端,开始时两者静止,用F=0.7mg的水平向右恒力作用在长板上,之后物块和长板v-t图如图所示,作用3秒后撤掉F,取g=10m/s2,求:
(1)物块与长板之间的摩擦系数1μ和长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2μ分别为多少;
(2)要使物块不落地,长板长度L至少为多少;
(3)物块的最终位置离长板右端多远。
32.如图所示,光滑桌面上一个小球由于细线的牵引,绕桌面上的图钉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角速度为6rad/s,圆周半径为0.5m,桌面离地高度为0.8m.求:
(1)小球的线速度大小;
(2)某时刻细线突然断了,小球离开桌面后做平抛运动所用的时间;
(3)小球落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
33.平地面上有一固定的磁场斜面,倾角为θ=37°,一质量m=1kg滑块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从滑块由静止开始运动时计时,在4s末撤去恒定拉力F,滑块刚好可以滑到斜面顶端,滑块在0到4s内v-t图像如图乙所示,求:
(1)滑块前4s的加速度以及前4s内位移的大小;
(2)拉力F的大小;
(3)滑块经过斜面上距斜面顶点0.2m处所对应的时刻?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大气压力方向垂直于竖直的墙面,物体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方向不相反,不是一对平衡力,无法比较大小,故AB错误;吸盘挂衣钩其工作过程是通过排除吸盘与墙壁之间的空气,松手后,吸盘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导致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其压在墙壁上,吸盘处于静止状态,吸盘受到竖直方向上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所挂物体的拉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吸盘所受摩擦力与所挂物体的重力平衡,故D正确C错误;故选D.
2.A
解析:A
【解析】
伽利略开创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并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故选A. 3.D
解析:D
【解析】A. 笔杆上的各个点都做同轴转动,所以角速度是相等的,但转动半径不同,所以线速度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B. 由向心加速度公式a n=ω2R,笔杆上的点离O点越近的,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越小,故B错误;
C. 杆上的各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杆的弹力提供的,与万有引力无关,故C错误;
D. 当转速过大时,当提供的向心力小于需要向心力,出现笔尖上的小钢珠有可能做离心运动被甩走,故D 正确;
故选:D
点睛:各点的角速度是相等的;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a n =ω2R ,即可确定向心加速度大小;各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杆的弹力提供;当提供的向心力小于需要向心力,则会出现离心现象.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B 点的速度分解如图所示:
则有:2A v v =,2cos30B v v =︒,解得:203m/s cos303
A B v v =
=︒;故A ,B ,D 错误;C 正确;故选C.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于圆锥摆,细线的拉力和重力的合力来提供小球的向心力,设细线长为L ,摆球质量为m ,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小球与悬挂点的竖直高度为h ,则有
mg tan θ=mrω2
r =L sin θ
h =L cos θ
联立解得
2g
h ω=
由题知两球的角速度相同,故两球的高度相同,故选B 。
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沿圆周的切线方向,方向时刻在改变,故其速度是变化
的.故A 错误.
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方向时刻在变化,故向心加速度是变化的,故B 错误.
C 、乘客对座椅的压力方向始终变化,所以压力变化.故C 错误.
D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所受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其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始终变化.故D 正确.
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CD .在v ﹣t 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故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周期性改变,不是朝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而是做往复运动,故A 正确,CD 错误;
B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物体的加速度周期性变化,做的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故B 错误。
故选A 选项。
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为千克、米、秒等,牛顿是导出单位,故A 错误;
B .力和速度是有大小和方向,属于矢量;路程只有大小无方向,属于标量,故B 错误;
C .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视问题而定,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影响小,占次要因素就能看成质点,故C 错误;
D .物体的惯性由质量决定,与速度无关,静止的物体惯性表现为继续保持静止,变速的物体表现为反抗,故D 正确;
故选D 。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
002
v x t +=
解得 02215m /s 6m /s 5
x v t ⨯=
== 故选D 。
10.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由速度图象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能力.要抓住两球相等的量:加速度,说明速度图像平行,同时到,说明两球不是同时下落.结合v t -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面积代表位移去分析.
【详解】
AB .由题意,两个小球从两个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初速度为0,同时到达地面,说明两球不是同时下落,且高度大的小球应先下落,则在v t -图像中图线与横坐标所包围的面积应大一些;在下落过程,两者的加速度相同,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图像斜率相同,故直线应平行,则AB 错误;
CD .高度大的小球运动时间长,则末速度要大一些,而D 中末速度相同,故C 不正确,D 正确。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x =v 0t +12
at 2=0.5t +t 2知,初速度v 0=0.5m/s ,加速度a =2m/s 2.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v =v 0+at 得,
0 1.25s -=
=v v t a
. A. 3 s ,与计算结果不相符,A 错误; B .2.5 s ,与计算结果不相符,B 错误;
C .1.25 s ,与计算结果相符,C 正确;
D .6 s ,与计算结果不相符,D 错误.
1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对气球受力分析,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故一定受重力;
细线对气球有拉力;
气球受到的浮力不能忽略不计,故一定受到浮力;
风对气球有向左的推力;
由于浮力和风力的施力物体均为空气,故二者的合力称为空气作用力,故选项C 正确,ABD 错误。
13.B
解析:B
【详解】
A、路程为运动轨迹的长度,由图可知轨迹长度不一定相等,即路程不一定相同,故选项A 错误;
B、位移为矢量,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则由图可知,二者的位移大小相等,但是方向不相同,故选项B正确;
C、由题可知,二者同时从A点出发,先后到达B、C两点,可知两人到达的时刻不相同,两人在途中经历的时间也不相同,故选项CD错误。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高速行驶的公共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都要向前倾倒,是由于惯性,不是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A错误;惯性的大小仅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故B错误,C正确;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竖直下落,是由于球受重力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C.
15.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
v
a
t
∆
=可得,飞机在10
t s
=时静止,故12s后的位移和10s时的位移相
等,根据公式22
02
v v ax
-=可得
2
60
300
26
x m ==
⨯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6.C
解析:C
【解析】
A、在比赛中张丹和张昊两人的推力为相互作用,故两人之间的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AB错误;
C、因张丹滑行的距离远,而他们分开后的加速度均为,则由运动学公式可得,张丹的初速度大于张昊的初速度,故C正确,故D错误。
点睛:作用力与反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并有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再根据两人的受力情况确定加速度的大小关系。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产生弹力的条件是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A 错误;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B 错误;某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和该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C 错误;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选项D 正确;故选D.
1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小型客车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100km/h ,也就说这个速度表示瞬时速度;乙图的25km 表示的是到下个出口的实际路程,所以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1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小球受重力、斜面弹力1F 和挡板弹力2F ,将1F 与2F 合成为F ,如图
小球一直处于平衡状态,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故1F 与2F 合成的合力F 一定与重力等值、反向、共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挡板绕O 点逆时针缓慢地转向水平位置的过程中,1F 越来越小,2F 先变小后变大,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20.D
解析:D
【解析】
静止物体,加速度为零,合力为零,牛顿第二定律同样适用于静止物体,故A 错误;根据F a m
,可知,物体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而不是加速度很小,眼睛不易觉察到,故B 错误;推力不大于阻力,加速度为零,故C 错误;由于水平推力不大于桌子的最大静摩擦力,推不动桌子,桌子的合力等于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等于零,故D 正确.所以D 正确,ABC 错误.
二、多选题
21.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设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在AB 段为μ1、BC 段为μ2,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小木块与长木板的质量均为m ,AB=BC=L ,在内,小木块对木板的滑
解析: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设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在AB 段为μ1、BC 段为μ2,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小木块与长木板的质量均为m ,AB =BC =L ,在01s ~内,小木块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110.2f μmg mg ==
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
320.2m f μmg mg =⋅=
由于1m f f =,所以木板静止不动。
对木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11F mg ma μ-=
解得
212m/s a =
0∼1s 内小木块滑动的距离为
211111m 2
x a t == 故A 正确,B 错误。
CD .t =1s 后,小木块在木板上BC 段滑行,小木块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220.4f μmg mg ==
由于2m f f >,所以木板向右运动。
对小木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22F μmg ma -=
代入数据解得
20a =
知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对木板,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2332μmg μmg ma -⋅=
代入数据解得
232m/s a =
设从小木块滑到B 点到两者共速用时间为t 2,共同速度为v ,则有
112m/s v a t ==
又有
32v a t =
代入数据解得
21s t =
在t 2时间内,小木块与木板的相对位移为
222Δ1m x vt v t BC =-==
所以小木块不能滑离木板,且恰好到达木板右端时的速度为2m/s v =,D 正确。
故选AD 。
22.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剪断绳的瞬间,绳的弹力立即消失,弹簧弹力在瞬间不变,对b 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方向向下,A 错误;
B .剪断细线后对,对c 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
解析: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剪断绳的瞬间,绳的弹力立即消失,弹簧弹力在瞬间不变,对b 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b mg mg ma +=
解得2b m g =,方向向下,A 错误;
B .剪断细线后对,对c 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3-c mg mg ma =
解得2c a g =,方向向上,B 正确;
C .剪断轻绳后,a 、b 下落过程中,二者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加速度不同,所以两者不会保持相对静止,两者之间的轻弹簧长度一定会发生变化,C 错误;
D .剪断轻绳后,a 、b 下落过程中加速度相等的瞬间,两者之间的轻弹簧一定处于原长状态,此时二者的加速度都为g ,D 正确;
故选BD 。
23.AC
【解析】
【详解】
A .开始时,质量分别为m ,M 的物体A ,
B 静止在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上,弹簧的弹力向上,大小为:
F=(M+m )g
随物体的向上运动,弹簧伸长,形变量减小,弹簧的弹力减小,而P
解析:AC
【解析】
【详解】
A .开始时,质量分别为m ,M 的物体A ,
B 静止在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上,弹簧的弹力向上,大小为:
F=(M +m )g
随物体的向上运动,弹簧伸长,形变量减小,弹簧的弹力减小,而PQ 段的加速度的大小与方向都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M +m )g +F 弹=(M +m )a ;
F 弹减小,所以F 增大.故A 正确;
B .在乙图QS 段,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方向仍然与开始时相同,所以物体仍然做加速运动,是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B 错误;
C .开始时,质量分别为m ,M 的物体A ,B 静止在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上,弹簧的弹力:
F 0=(M +m )g ;
当弹簧伸长了x 1后,弹簧的弹力:
F 1=F 0-△F =F 0-kx 1=(M +m )g -kx 1;
以B 为研究对象,则:
F 1-mg-F x1=Ma 0;
得:
F x1=F 1-mg-Ma 0=mg-kx 1-Ma 0.
故C 正确;
D .P 到Q 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得:
v 12=2a 0x 2;
Q 到S 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随位移均匀减小,
000 22
a a a +== ()222132 2v v a x x -⋅-=
联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