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的问题与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造成风险产生的柜员、主管来说,不仅要承担经济责任,还有可能面临法律、行政方面的制裁,对于自身长远的发展不利,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要背负阴影。
3、对于银行来说,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导致的经济案件不但给业银行带来声誉上的影响,而且还对市值的高低带来严重影响,降低股民信心。“声誉”是关系一家银行生存发展的大问题,银行声誉不好或者没有声誉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更难于被市场和公众认可。临柜业务操作风险对银行的各项业务发展影响之广、控制不好损失之大,都将对银行的发展产生明显的阻碍作用。
1、提高思想认识,建设内部风险控制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内部风险控制文化。要强化操作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让所有员工都具有风险管理意识。同时,发挥员工在操作风险管理上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并听取员工在风险管理上的意见和建议;建构充满活力的机制,做到人尽其才,形成奋发向上的氛围;制定风险管理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发展战略,让员工有一个明确和良好的预期,以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加强对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搞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全面、科学、可操作的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加强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注重员工思想道德的培育、法律意识的培养及工作技能的培训,使其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麻痹大意的思想,不给任何犯罪分子留可乘之机;把学习教育同创建学习型银行、争做知识型员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制度、培训、交流相结合,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抓好整肃行风行纪和各类案件的警示教育,有针对性地解决干部员工在思想作风、经营作风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对员工行为排查制度,对已发现的有经商办企业、从事第二职业、赌博、不正常交友等问题和现象的员工要予以密切关注,力求将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风险控制意识不强造成的风险。虽然知道办理业务的风险点,但是存在侥幸心理,自我防控意识薄弱,带来不可预料的风险。如办理无卡存款时不事先核对卡号与人名是否相符,直接办理存款业务;办理挂失、改密等高风险业务时,不认真核对是否客户本人办理,证件是否真实有效等,都将造成极大的风险。
6、惩罚不适。操作风险惩罚不适的主要表现为:查处不严、责任追究的力度不够,对违规违章人员的处理灵活性有余、原则性不足,重经济处罚、轻行政处分,或者避重就轻,只处理具体当事人,不追究管理者的责任。以上情况的存在,致使操作风险屡屡发生。
7、制度或流程存在缺陷。从内部流程上看章制度或内部流程一经发布执行,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但由于业务经营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人员和技术条件又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特别是金融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这就导致原有的规章制度或内部流程适用性降低,与实际情况相脱节,给业务操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隐患。
7、信息技术存在缺陷。当前,各项业务的开展均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并通过专业管理系统来实现,但由于系统存在着运行不稳定、安全缺陷、系统升级、系统日常维护等风险隐患,将不同程度的引发操作风险。
二.临柜业务操作风险产生的影响
1、对于客户来说,操作风险产生的损失可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补偿,但对客户的时间、商机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有些是不可挽回的,客户的利益受到损害,必将对银行的信誉等产生质疑,不利于银行业务拓展与发展。
3、加强制定和完善各种业务规章制度,狠抓制度落实。
金融风险与金融机构“相伴终生”,任何模式下都有风险存在。制度设计者的责任就在于最大限度的减少制度漏洞,把趋于完善做为终极目标。防范操作风险,首先要结合业务操作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业务规章制度,使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在日常操作中针对临柜操作中易疏忽的问题反复强调,使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贯彻到操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比如说现金业务,只要我们在平时加强业务技能的练习,在办理现金收付时严格做到“先收款,后记帐;先记帐,后付款”,办理业务时做到一笔清,就能减少差错,在源头上堵住违规情况的发生;其次,要对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完善,明确操作流程中的责任,量化业务操作考核目标,严格奖惩制度。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还要在认真落实制度上下功夫,加大对违规操作的查处力度,形成人人遵守制度、按章操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三、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的防范措施
银行本质上就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不可能消除风险;对风险的过度约束必然制约银行的正常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风险管理与提高效率的关系,所以只能通过各种手段规避和防范风险。加强银行操作性风险的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银行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和防范操作性风险可采取如下措施:
4、各项法律和规章制度是银行保证各项业务顺利开展的基础。
目前涉及银行结算业务的法律法规主要有:《票据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支付结算办法》、《储蓄管理条例》等。银行应对每位员工尤其是从事会计结算业务的员工加强这方面的培训,使之能树立安全服务意识,熟练掌握并在每个环节上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还对柜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实施综合柜员制是银行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但对临柜人员业务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柜员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的高低是综合柜员制服务水平的关键。为此,应建立柜员培训制度,制定中长期和短期柜员培训计划,加强对柜员业务规程、计算机操作,点钞技能的培训,强化对柜员的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柜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意识,在柜员中形成依法核算,按规定处理业务的自律行为。
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的问题与建议
4、制度执行不严形成的风险。规章制度是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础。农业银行规章制度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细,但违规违章事件和案件仍不断发生,主要原因是规章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如交接制度的执行严密与否、临时离岗系统的签退、个人网银和单位网银等电子银行业务手续是否完备、银企对账的执行、金库管理、上门服务业务等内部工作隐患。
6、新业务上线造成的问题。由于银行新产品、新业务的发展与经营管理和业务素质不同步,产生了许多风险隐患。一是员工的素质无法满足新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由于新业务上线周期短,而上线前培训时间少,造成新业务上线后操作风险增加,另外临柜人员调动比较频繁,达不到综合柜员要求的人员去办理综合柜员制业务,容易产生风险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