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究竟是谁烧了圆明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秘)究竟是谁烧了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背后的真相来自李涵说历史00:0022:58
清咸丰十年,也就是公元1860年10月18日,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将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烧毁。

大火连烧了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那么,究竟是谁下令焚毁圆明园?抢劫还不够,他们为何一定要将圆明园彻底烧掉?本期《档案揭秘》李涵为您讲述:究竟是谁烧了圆明园?
1860年春,英、法军舰陆续开到中国,并于7月底集结在天津大沽口外。

8月1日,英法联军攻占北塘,14日攻占塘沽,21日又攻占大沽,24日进入天津。

清政府急忙派桂良和恒福到天津求和,但侵略者野心极大,在谈判中漫天要价,不断节外生枝,使谈判失败,英法联军逼近北京。

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

英法联军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绕过北京城直扑圆明园。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

”所谓分派,也就是分赃。

如果说第一天,英法联军还是有组织的劫掠,到了第二天,英法
侵略军从上至下已经无法抵抗稀世珍宝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早已忘了自己是军人,此刻,他们成了彻头彻尾的强盗,成群结伙、一哄而上,像扑进羊群的饿狼一样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正当清政府准备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清政府留下深刻印象,竟借口其被俘人员遭到虐待,不顾法军反对,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

正如马克斯曾说的:“两个强盗劫掠,一个强盗放火”。

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

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被付之一炬。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英军司令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悍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

放火的主犯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正直的人们却被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

从根本上来说,英军火烧圆明园,其主要目的既不是为了掩盖抢劫罪行,也不全是为了报复清政府,而是试图通过焚毁圆明园,彻底击垮清朝最高统治集团的抵抗意志,迫使清政府彻底臣服于列强。

英法侵略者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在华权益,在所谓“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后,英法悍然发动战争。

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后,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

咸丰帝的出逃与拒降,
使得英法两国无法立即实现其战争目的,而持久作战将使英法联军陷入两难的境地。

英法联军最担心的是陷入持久作战,因为这样会使侵略军的补给难以为继,同时北京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季和英法联军内部日渐加深的矛盾也不容许英法联军持久作战。

另外,英国国内反对对华战争的活动持续不断,统治集团内部的反战声音也很强烈,因此,如果不能迅速结束战争而陷入持久战的话,必将给巴麦尊内阁造成极大困扰。

考虑到必须尽快结束战争,英军司令额尔金决定:要给清政府一个仿佛晴天霹雳一般地迅速而严重的打击。

而毁坏圆明园,恰恰符合这一要求。

那么,英军为什么不选择焚毁紫禁城呢?
原因在于圆明园的地位要逊于紫禁城。

紫禁城是皇权的象征,如
果焚毁紫禁城,很可能招致清政府不顾一切的报复和抵抗,那样英法联军将面对一场无法预知的持久战争。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焚毁紫禁城很可能导致本来就风雨飘摇的清政权迅速瓦解,而英法两国一直反对推翻清政府。

在侵略者看来,清政府的存在符合他们的利益,可以“巩固他们既得的权利和掠夺新的特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