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3年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23年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B .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C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
D .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 .烧杯、玻璃棒
B .大试管、集气瓶
C .酒精灯、铁架台
D .导管、单孔塞
3、某纯净物3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纯净物中含有C 、H 元素,不含O 元素
B .该反应中2O 和2CO 的质量比为14:11
C .该反应中2O 和2H O 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 .该纯净物中C 、H 原子的个数比为1:4
4、将一定量甲烷和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g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可能是反应物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中含有氢元素D.氧气增加能减少X的生成
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
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到许多含氮的物质,如:N2、NO2、NH3、NO、
N2O3、N2O4、NaNO2、NH4NO3,则这八种物质中氮元素显示的化合价共有
()
A.4种B.5种C.6种D.7种
7、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氢氧化钠D.石灰石
8、铜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7微米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A.导电性B.延展性C.导热性D.抗腐蚀性
9、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

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A.H
2、CH
4
B.H
2
、CO C.H
2
、CH
4
、CO D.CH
4
、CO、CO
2
10、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连接好装置并检查不漏气后再进行后续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
B.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缓慢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
C.红磷燃烧时,要打开止水夹,以免瓶因温度升高,气压较大,造成橡皮塞从瓶口脱落
D.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本炭,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11、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C.白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
12、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
B.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13、甲化工厂排放的酸性污水和乙化工厂排放的污水,共含有以下6种离子中的各3种:K+、OH﹣、C032﹣、Ba2+、H+、NO3﹣,则乙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所含有的3种离子是()
A.K+、OH﹣、H+B.K+、OH﹣、C0
3
2﹣
C.Ba2+、OH﹣、NO
3
﹣D.OH﹣、K+、Ba2+
14、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蔗糖B.花生油 C.面粉D.冰块
15、有一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剩余气体经浓硫酸洗气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符合上述现象的气体组合是()
A.H
2、CO、CO
2
B.N
2
、O
2
、CO
2
C.H
2、CH
4
、CO D.H
2
、CH
4
、CO
2
16、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
A.长劲漏斗B.量桶
C.坩埚钳D.椎形瓶
17、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下列实验可以不需要进行的是()
A.铁+稀盐酸B.铜+稀盐酸C.银+稀盐酸D.铜+硝酸银溶液18、下列关于H2SO4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与Mg反应放出氢气
19、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 B.滤渣中可能有金属M
C.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 D.滤渣中一定有Ag
2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所以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请填空:
(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_____________。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___(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图.
试回答:(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a _______________ ,
b 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 .
(2)该图中存在的三处明显错误,指出其中的两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3)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①_______;②________(要求写两条).
(5)该同学将过滤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的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你有无不同看法?理由是 ____________.3、通过学习,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

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若选B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某同学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选用C相对于B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

(4)某同学用E、F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氢气,装置接口连接的顺序为_________
(填接口字母),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当用F装置收集满O
2
________________。

(3)可用E装置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需答两种)。

S)是有毒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4)硫化氢(H
2
S)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制取硫化氢(H
2
(5)检查C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的胶皮管,再向长颈漏斗中加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置,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6)G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用该装置不能完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氢气。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在b端连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氧气从a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

D.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a端通入,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2、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图中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如图2所示。

(1)X曲线表示的是 _____ (填“温度”或“氧气的浓度”)。

(2)结合X、Y两条曲线,解释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 。

(3)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
实验前实验后
测量项目烧杯中水的体积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瓶中剩余气体的体积体积/mL 80.0 46.4 126.0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_____ (列出计算式即可)。

(4)若测得的实验结果明显偏小,可能的原因是① ______ ;② ________ 。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研究某公共场所铁制护栏锈蚀的程度,将12.8g已生锈的铁片,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测得产生的气体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假设铁片除有Fe2O3外,不含其他杂质)。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计算该铁片中Fe
2O
3
的质量分数为? (写出计算过程)。

2、取25g粉碎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放入小烧杯
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测得稀盐酸的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的质量分数=______;
(1)图中m=______;石灰石样品中CaCO
3
(2)求样品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A
2、A
3、D
4、D
5、B
6、C
7、C
8、B
9、D
10、A
11、D
12、C
13、B
14、A
15、C
16、C
17、C
18、C
19、B
20、D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水纸花由紫变红 CO
2+H
2
O=H
2
CO
3
④密度比空气大
2、铁架台漏斗烧杯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贴烧杯内壁 (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不是纯水,因过滤后的水还含可溶性杂质
3、长颈漏斗 A
2
2222
2H O2
O
H
n
O+O
M
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
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 c a 测量水的体积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铁架台锥形瓶 2KMnO
4 K
2
MnO
4
+ MnO
2
+ O
2
↑先把导管移
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H
2、CH
4
B 直至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水柱
水柱液面不下降 AC
2、温度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同时消耗氧气,使气压减小;BC段燃烧放热造成的压强增大强于氧气减少造成的压强减小
80mL-46.4mL
80mL-46.4mL+126mL×100% 红磷的量不足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0.4;(2)14.6%;(3)12.5%
2、(1)100;80%;(2)8.8g
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