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六单元-群文阅读《父母之爱》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之爱
【设计理念】以“从不同描写中体会父母的爱”为指导,让学生在充满情味、语言味的课堂中培养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
1.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群文阅读(语文新课程1+x读本):《大地的耳朵》、《苦瓜》、《有太阳味的童年》
【教学重点】
1. 品读第六单元三篇文章中的句子,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体会父母之爱。

2. 用梳理出的方法自学《大地的耳朵》、《苦瓜》、《有太阳味的童年》体会父母之爱。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实录】
一、主题回顾
1、出示ppt 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天起,他们就倾注了无私的爱。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六单元主题,学生齐读板书父母之爱
2、出示ppt(三篇课文插图)师: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这三篇文章,说说哪个场景你最难忘。

生:慈母情深我最难忘的场景是母亲给“我”钱
买书……
3、下面我们回到《慈母情深》那些难忘的场景
师: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生(读):ppt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师:我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脊背?生: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的脊背师:以前母亲的脊背是怎样的?生:挺拔直直的。

师:什么原因使母亲的脊背变得瘦弱、弯曲?生:工作劳累,工作辛苦,工作时间长,师:母亲为什么这样辛苦工作?生:我们家很穷,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买了,被我和弟弟吃进了肚子里。

师;我们家这么穷,母亲这么辛苦,但当我伸手向她要钱买书时,生(读):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教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师:你从这些句子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从“塞”体会到妈妈动作迅速。

生:给我钱毫不犹豫。

师:妈妈塞到“我”手里的只是钱吗?生:不!师:那是什么?生:那是爱,那是期盼。

师: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生:我还体会到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

师:从哪里体会到的?生:母亲的语言。

师:读给大家听听。

师:母亲在极端贫困,艰辛的条件下,仍然支持我读书,那就是爱,无私的爱。

板书无私。

师总结:我们从母亲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体会到了母亲无私的爱。

板书外貌、动作、语言
4、《父爱之舟》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父爱之舟》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学生快速默读)Ppt 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和我身上的疙瘩。

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钱换个较好的房间。

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

生:我从
父亲心疼极了体会到父亲很爱自己的孩子。

师: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从父亲心动了体会到父亲很爱我。

因为父亲平时节省到极点,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

师:平时节省的父亲变得大方,换房间就是父亲对儿子的——爱!师:父亲送我去上学,生(读):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从缝补棉被体会到父亲的爱。

平时我们在家里,都是母亲缝补东西,现在父亲为儿子缝补棉被,既当爹又当娘。

师:看着弯腰低头为我缝补棉被的父亲,我们会想起哪首诗?学生齐背《游子吟》。

师:父亲的爱就是一个枇杷,一碗热豆腐脑,一个自制的万花筒。

父亲的爱,每一点,每一滴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师:我们从父亲的哪些描写体会到了父亲的爱?生;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师总结:我们从父亲的心理、动作描写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深沉的父爱。

板书:心理、深沉
5、《“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我们感受到了无私的母爱和深沉的父爱,接下来,我们去看看聚焦在一起的父爱和母爱。

Ppt出示: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师:快速阅读,说说这是文中的哪一个场景?
生:母亲表扬我的场景。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了母亲在表扬我?
生:我从语言描写体会到了。

“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了?
生:动作(嚷、搂、拥抱)、神态(亮亮的、兴奋地)
师:下面我们来当当巴迪的母亲夸夸巴迪。

Ppt出示:“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师:这是什么场景?生:父亲批评我。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了?
生:父亲的语言。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生:我从动作“扔”体会到父亲对我写的诗不满意。

平常在家里我的字没有写好,父亲就会把我的本子扔了。

师:同一首诗,母亲是表扬,父亲是——?有了母亲的表扬,巴迪一直坚持——?因为父亲的批评,巴迪一直坚持——?后来,巴迪成为了一名大作家。

不管表扬也好,批评也好,那都是——?我们从哪些描写体会到了慈祥的母爱,严厉的父爱?板书神态、慈祥、严厉
二、阅读概览
这三篇文章我们从父母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体会到了无私、慈祥的母爱,深沉、严厉的父爱。

父母的爱就像一本书,只有翻开来细细品读,才能懂得她的美好与丰富。

师:下面,我们学习《大地的耳朵》、《苦瓜》、《有太阳味的童年》三篇文章,从描写父母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语句去体会父母之爱。

第一小
组《大地的耳朵》,第二小组《苦瓜》,第三小组《有太阳味的童年》。

小组内四人一起完成学习单填写,由一人汇报。

自学提示:
选文《大地的耳朵》、《苦瓜》、《有太阳味的童年》
自学:1、边读边想,选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用“﹏﹏”勾画出父母的言行,并在打动你的句子旁边写出你的感悟。

3、小组共同完成学习单。

三、片段分享、精彩赏析
《大地的耳朵》
小组汇报学习单:这篇文章讲“我”和弟弟不喜欢吃冬菇,妈妈想办法,让“我”和弟弟喜欢上了冬菇》
爱的场景是“全家人一起吃饭”描写方法:语言、神态表达的情感:母亲慧黠的爱
师: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了母亲的爱?生:“冬菇不是鬼啦,它是大地的耳朵。

”生:“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来听。

”一起品读句子。

“大地的耳朵,听觉敏锐,你们吃了它,同样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师:大地的耳朵指什么?生:冬菇。

师:妈妈说大地的耳朵有什么能力?生:耳听千里。

师:妈妈为什么这样说?生:想吸引孩子们,想让孩子们吃冬菇。

师:结果怎样了?生:孩子们喜欢上了吃冬菇。

我从“万万没有料到,这一吃,便上瘾了。

”知
道的。

师:你从妈妈的语言体会到了什么?生:有想象力,想尽办法让孩子吃冬菇,对孩子慧黠的爱。

《苦瓜》
小组汇报学习单:这篇文章讲因为儿子喜欢苦瓜,所以母亲种苦瓜、让苦瓜老着、炒苦瓜,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爱的场景:母亲种苦瓜、母亲看儿子掰苦瓜、母亲给我炒苦瓜青椒肉丝描写方法:神态、动作表达的情感: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师: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了母亲的爱?生:1、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是我特别喜欢苦瓜。

2、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一起品读句子“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

”师:母亲心情怎样?生:高兴。

师:从哪里知道的?生:喜出望外。

师:母亲在看什么?生:看儿子。

师:儿子的心情怎样?生:高兴,我从“兴奋”感受到的。

师:你看见了一位怎样的母亲?生:因儿子高兴而自己高兴的母亲。

师:真是一位无私的母亲。

《有太阳味的童年》
小组汇报学习单:这篇文章讲爸爸用鼓励、温和、宽容的方式教育孩子,让孩子有了一个有太阳味的童年。

爱的场景: 1、“我”和弟弟走窗户,爸爸知道后对我们“抓大放小”。

师:我和弟弟做了什么?生:把门锁上,走窗户。

师:爸爸怎样做的?生:“抓大放小”师:什么是“抓大放小”?生:爸爸说小孩都贪玩,只要我们安全,相互友爱、诚实,其他的就包容了。

2、“我”把字念错了,爸爸鼓励我。

师:你从
哪里感受到了父亲的鼓励?一起品读句子:别人都笑了,而爸爸微笑者说:“她聪明,大概的意思并没有错。

”师:别人都笑了,“我”的心情会怎样?生:难过、不好意思。

师:看着微笑的爸爸,听了他说的话,“我”的心情又会怎样?
3、我从学校偷跑出来,圈养蚂蚁,爸爸把这件事处理得轻描淡写。

师:我做了什么?生:从学校偷跑出来养蚂蚁。

师:父亲怎样做的?生:劝“我”回学校。

师:如果是你的父亲会怎样?你能说说轻描淡写意思吗?生:把“我”没上学这么重要的事忽略了。

4、爸爸为了鼓励“我”重返学校,给“我”准备了两种糖。

师:“我”有什么问题?生:“我”说向日葵在阳光下会摇摆,同学不理解我,我不愿意去学校,师:爸爸怎样做的?生:给了“我”两种糖。

一种是给不为难我的同学吃的,还有一种是给问“我”为什么不来上课的同学吃。

师;结果怎样?生:“我”融入了班级,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表达的情感:父亲对儿子鼓励、温和、宽容的爱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父母之爱,无私、慧黠、严厉、温和……只要我们用点儿心,便能从父母的一言一行里,读懂这份爱。

齐读诗歌《父母之爱》
四、主题拓展
我们一定很想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心中的父母之爱写下来。

五、学生分享。

师:“父亲”和“母亲”是最动听的呼唤,我们早已习惯了他们的爱,
在以后的生活里,我们要感谢父母,感恩父母,为他们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