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故事-范志完是谁?他是怎么死的?他的冤情有没有得到平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相故事-范志完是谁?他是怎么死的?他的冤情有没有得到
平反?
范志完是明朝末年官员,出身名门,是宋朝名臣范仲淹的后代,字叔恺,号成六,本县利民人。

范志完自幼生的聪敏,母亲作《八行图》以教之。

范志完没有辜负家中长辈的期望,明朝崇祯四年高中进士,初任宣府。

范志完后来升任永平推官,专理插汉抚赏。

但是范志完却嫌这个官位小,没实权,话语权也低,因此不想前往就任。

因此惹怒当权者,谪湖广布政司检校。

后来提宁国推官、真定知府、关内道副使。

崇祯十年,升右佥都御史、山西巡抚。

同年范志完游览河北昌黎的时候,正好遇到清军前来攻打昌黎。

范志完率领昌黎军民共同抵抗,清军见昌黎久攻不下,又急着攻打北京,于是放弃了继续攻打昌黎,昌黎城得保。

因为这样,范志完后来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州、永平、山海、通州、天津诸镇军务。

到这儿崇祯帝算是给予范志完很大的权利,期望他能忠君报国,抵抗清军。

但是范志完后来在清军攻来之时,却未战先怯,导致清军势如破竹,一路抵达燕京,形势危急。

《明季北略》记载:“边将不足恃,边抚无可依,更恨邮牒无闻,塘报不发,两抚一镇,悉逮而系之狱,诛之!”事后,范志完被崇祯帝下令处死。

后世有传,范志完后来冤情得以平反,还得御赐金头、四门发丧。

范志完之所以被处死,是因为他抗击清军不利,这里面并没有存在什么冤情,又哪来需要平反的地方呢?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源于一些传说。

在传说之中,范志完不是因为抗清不利而亡,而是因为被小人谗害。

说的是这年,崇祯帝巡视军营,就像现代阅兵一样,检验士兵。

明军排列整齐,一步一个命令,看起来十分威武严整,崇祯帝很满意。

在大肆赞扬鼓励了军士一番之后,崇祯帝挥手让士兵们都退下。

但是崇祯帝一连做了好几个动作,士兵们都未动谈分毫。

原来当时,士兵们的行动都是听从军旗指挥,若是没有小小的一面旗帜下命
令,就算是说的再大声,是皇帝的命令也不遵从。

当时范志完陪同在册,眼见皇帝有些尴尬,于是算是遵从换地的命令,拿出军旗指挥了一下,士兵们有条不紊的后退。

见此情况,皇帝当时没有多想。

但是后来心腹宦官,却在旁边说,士兵们不听从您的命令。

而范志完却凭借一面旗帜,指挥动了军队。

可知士兵们只知范志完,而不知道您啊!皇帝听了之后,大怒,于是下令将范志完斩首。

后来范志完的家人击鼓鸣冤,朝中大臣也纷纷上奏,为范志完陈清冤情,皇帝才知道是自己冤枉了范志完。

但是人已经杀了,为了补偿,于是就让人用黄金铸了一个头颅,让范志完得以全尸埋葬。

后世人曾因为修路,而将范志完的坟墓挖坑。

里面没有华丽的随葬品,只有腐朽的盔甲和刀剑,陪葬品十分寒酸。

坟墓前也没有石碑和供桌的痕迹,可见冤情得反只是范志完后人本人为正名编出来的。

实际上,范志完并没有得到平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