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4.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学习总结
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特点、影响及认识
1.趋势: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尽管同我们现在的发展相比很有限并且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特点
(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了社会生活,因此,受西方的影响明显。

(2)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的,因此,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3)从空间上看发展不均衡,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较显著的是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农村和内地变化缓慢。

(4)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3.影响
(1)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2)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

4.认识
(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典例分析 (2016·江苏高考,1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 .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明考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新潮女性的发型变革
二抓关键:“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第二步:逐项分析
答案 C
题型解读
题干与各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题干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根本的”“最突出的”“主要”“直接”“最早”“主要影响”“本质”“正确的是”等。

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

解答技巧
(1)排除法:排除错误的、不够严密的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的选项。

(2)比较分析法:分析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取对于题干来说更直接、更具体、更全面或更具根本性的选项。

注意不能“以偏概全”“范围过大”“过于间接”等。

变式训练
1.1929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

”对此解读最
准确的是( )
A.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C.《大公报》专门提供法律帮助
D.西方法律开始传入中国
【考点】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题点】近代社会风俗的变化
答案 A
解析《离婚法论》的广告属于民事内容,可以看出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故A项正确;1929年是南京国民政府,故B项错误;《大公报》是大众传媒,不是专门提供法律帮助的,故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2.(2018·保定模拟)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广告。

“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

这则广告( ) A.旨在引导民众正确看待西方文明
B.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
C.说明新式交通已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D.体现出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
【考点】铁路与公路
【题点】近代中国的公路建设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得出该广告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故B项正确。

3.(2018·晋中调研)下表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 )
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
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B.民国时期的报纸都以客观公允作为报道原则
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
D.民国时期的各类报纸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
【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据材料“1932年多次发表‘赤化祸害论’的社论”可知,《中央日报》是站在国民党政府的立场上报道的,不符合客观公允的原则,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