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却的莫斯科一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以忘却的莫斯科一日
作者:李年贵
来源:《老友》2006年第09期
这已经是16年前的一桩往事。

1990年7月下旬,我作为新华社采访铁道部的记者,受邀随车采访北京至莫斯科的3次、4次国际列车。

经过六天六夜,于7月25日抵达莫斯科。

26日在莫斯科停留参观了一天,晚上随车返回北京。

这里记下的,就是26日这一天所见所闻的三件事情。

列宁墓前的沉思
我和铁道部客运局陪同采访的同志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当时苏联还没有解体)用完早餐,立刻驱车前往莫斯科红场。

红场,比我想象的要小得多,但是十分漂亮,格外迷人。

它的四周有不少闻名于世的建筑,南面的瓦西里大教堂,九个洋葱状的教堂顶已经成为莫斯科标志性建筑;克里姆林宫是前苏联和今天的俄罗斯的政治风云的见证,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誉称。

列宁陵墓坐落在红场中央。

当初陵墓为木结构,1930年改用花岗石和大理石建筑。

卫国战争后,更新了安放列宁遗体的水晶棺,对陵墓内部进行了整修。

1974年在改建红场的同时,对陵墓也进行了修整。

1976年又作了预防性检修。

陵墓结构与色调肃穆、凝重,外面镶嵌贵重的大理石、黑色和灰色的拉长石、深红色的花岗石和云斑石,深红色代表革命旗帜的颜色,黑色代表人民的永远悼念之情。

墓前刻有“列宁”字样的碑石净重60吨。

陵墓一半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

沿黑色大理石台阶而下,进入陵墓中心----悼念大厅,大厅四周环镶红砖,墙壁用花岗石雕刻了苏联的国徽和国旗。

列宁安详地躺在铺有红色党旗和国旗的水晶棺里,他身穿黄色上衣,胸前佩戴一枚红旗勋章。

四季常青的松树环绕陵墓四周,川流不息的人群肃穆地穿过红场来瞻仰列宁的遗容。

克里姆林宫的斯巴斯克塔楼的自鸣钟,每隔15分钟鸣响一次,倍增肃穆气氛。

我站在列宁墓前,油然想起了1924年1月21日。

这一天,列宁在病床上听别人读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名著《热爱生命》。

在朗朗悦耳的读书声中,在静静燃烧的炉火旁,他停止了呼吸。

一颗照亮人类历史前进的巨星殒落了。

吊唁的队伍像一条慢慢流淌的黑色河流。

今天,
我眼前的由不同肤色,来自不同国家的男人、女人、老人、青年自觉排成的长长的瞻仰列宁墓的队伍,难道是67年前那吊唁队伍的再现?这不正是人们对列宁的缅怀!
今天,世界上见过列宁、聆听过他教诲的人可能都已辞世。

他们似乎离我们是那样遥远。

但是,我总觉得列宁还活着,无时不在地活在我们的心中,因为他创立的列宁主义仍然在指导着世界无产阶级为自己的理想抱负英勇战斗!
列宁,作为永垂青史的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中国劳动群众的命运极为关心。

他在《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新生的中国》、《亚洲的觉醒》等一系列文章中,充分表现了他对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同情和支持。

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开创历史新纪元的炮响,列宁的伟大革命思想和理论给中国人民送来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自己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打开了一个缺口,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和世界的面貌。

列宁山上的莫斯科大学
我们从红场来到了列宁山,参观苏联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高等学府----莫斯科大学。

莫斯科大学的全称为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

1755年1月25日根据俄国伟大学者米·瓦·罗蒙诺索夫的倡议而创建,1812年被焚毁,1817~1819年重建,1940年正式以米·瓦·罗蒙诺索夫的名字命名为校名。

1953年9月,莫斯科大学在莫斯科西南的列宁山上建设新校舍。

新迁到列宁山的莫斯科大学,可以俯瞰莫斯科全景。

它占地320公顷,拥有270多个教研室、360多个实验室、4个科研所(核物理、天文学、力学和人类学)、4个天文台、3个博物馆(自然地理、动物和人类),以及一个面积近50公顷的植物园。

校舍正中是一座高达240米的39层大厦,两翼多为18层高楼。

正中大门内是大礼堂。

大礼堂的休息厅中,摆放着俄国化学家门德雷叶夫、化学家茹科夫斯基、生物学家巴浦洛夫和植物学家米丘林的铜像,墙壁上镶挂着60位世界杰出学者的肖像,如欧几里德、阿基米德、达·芬奇、牛顿、哥白尼、伽利略、达尔文、阿维森纳等,我国的祖冲之、李时珍也在其中。

莫斯科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设有16个系、50多个专业,学生达2.8万人,教职员工8100多人。

莫斯科大学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治国兴邦的精英人才。

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就是在莫斯科大学主楼大礼堂对中国留学生发表了著名的讲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世界是属于你们的。

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


四通八达的莫斯科地铁
从北京到莫斯科,顿时产生一种新鲜感觉:莫斯科的街头看不到自行车、摩托车,更无人横穿马路。

细一打听,原来这里的人们基本上在地下流动,地铁是莫斯科市内交通的大动脉。

我们每人花5戈比,从白俄罗斯地铁站进去,到基辅车站下车出站。

我们看到,这里的地铁不仅宽,上下都有电梯,而且深,最浅60米,最深达120米。

莫斯科地铁始建于1931年,1935年5月15日第一次通车,以后逐年增建,现已有四通八达十条线路、130多个车站,全程长达200多公里,位居纽约、伦敦、巴黎、东京之后的第5位。

每天开行数千趟列车,时速90公里,客运量占全市40%以上,每日约500万人次,运量居世界第一位。

莫斯科地铁不用售票,你只要把5戈比硬币投入进站门的自动机孔内,就可入站无阻;如若你不投币,站门的激光设备(铁栏)就出来“挡驾”,不管你是谁,不投币就不让你进去。

这真公道,人人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