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异抗坏血酸钠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尿液中百草枯含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异抗坏血酸钠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尿液中百草枯含量
陈晓兵;徐伟;王苏南;王钰;徐雅露;胡香香;李小民;沙鸥
【摘要】D-异抗坏血酸钠在碱性条件下能将百草枯还原成蓝色的自由基,该自由基在604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据此建立了p异抗坏血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百草枯含量的新方法.百草枯标准溶液质量浓度在0.5~20.0 m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0.038 97C+0.024 08,线性相关系数r=0.997 0.将该法用于尿液中百草枯的含量分析,回收率在91.6%~109%之间,结果满意.
【期刊名称】《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6(025)002
【总页数】4页(P42-45)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D-异抗坏血酸钠;百草枯;尿液
【作者】陈晓兵;徐伟;王苏南;王钰;徐雅露;胡香香;李小民;沙鸥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江苏连云港222002;淮海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淮海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淮海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淮海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淮海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江苏连云港222002;淮海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连云港222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5.4
百草枯又名对草快,化学名1,1’-二甲基-4,4’-二氯二吡啶阳离子盐,为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除草,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但在除草剂使用过程中,发现其对人类健康有较大影响.人体误服或直接接触百草枯后,其可通过胃肠道、呼吸道及皮肤粘膜吸收,引起致死性的肺纤维化、肝肾功能损伤等[1-3].由于百草枯的致死量小,其摄入量与预后密切相关,而目前临床检测百草枯的方法以及判断中毒程度的依据缺乏,给临床快速判断带来一定困难,快速测定中毒者尿液中百草枯含量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4-5].
目前,百草枯的分析检测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法和毛细管电泳法等[6-13].气相色谱法需要对样品进行特殊的衍生或裂解处理后才能进行检测,操作比较复杂.质谱联用检测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但仪器设备较昂贵,技术含量较高,较难推广应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应用于百草枯中毒的检验方面还比较少,分析检测结果不理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由于百草枯的强极性及高沸点,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报道最多,因此高效液相色谱法一直成为众多研究者测定百草枯的首选检测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尽管测定灵敏度低,干扰因素较多,但其仪器操作简单且常见,因此寻找一种合适的能够快速测定百草枯的显色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临床快速检测分析方法与检测试纸具有一定的研究前景与研究意义[14-17].本研究采用D-异抗坏血酸钠作为还原剂,利用在碱性条件下百草枯能与D-异抗坏血酸钠发生蓝色反应的特性设计了比色法来检测尿液中百草枯含量.
1.1 仪器及试剂
TU-1901型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百草枯(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质量分数为99.0%).百草枯储备液:质量浓度1g/L,临用时逐级稀
释;6mol/L的NaOH溶液;D-异抗坏血酸钠(阿拉丁试剂,质量分数为98%).
1.2 实验方法
准确移取一定量质量浓度为100.0mg/L百草枯溶液或者样品溶液于5mL的比色
管中,依次加入0.2mL6.0mol/L的NaOH溶液和0.50mL24.84g/L的D-异抗坏血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配制相应的试剂空白,在300~800nm波长范围内利用TU-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光谱扫描.
1.3 样品处理
取人尿液样品,加入一定质量浓度的百草枯溶液作为测试液,混匀后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后,取4mL尿液按“1.2”实验方法操作,同时配制相应空白尿液作为参比,按上述“1.2”实验方法操作.
2.1 测定波长选择
按“1.2”实验方法,在300~800nm波长范围内对百草枯体系、D-异抗坏血酸钠体系以及百草枯+NaOH+D-异抗坏血酸钠体系进行吸收光谱扫描,以相应试剂空白为参比,试验结果如图1所示.
图1中的曲线1是百草枯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2是D-异抗坏血酸钠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3是百草枯+NaOH+D-异抗坏血酸钠体系的吸收光谱.试验结果表明,当向一定质量浓度的百草枯溶液中加入NaOH和D-异抗坏血酸钠溶液后,溶液呈蓝色,并在395和604nm波长处体系有最大吸收,395nm处虽有最大吸收,但该波长下其他物质干扰大且吸光度不稳定.因此本试验选择604nm作为测定波长.
2.2 NaOH用量选择
按“1.2”实验方法,研究了NaOH用量对体系吸光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NaOH用量的增加,体系吸光度逐渐增加,当6mol/LNaOH用量在0.15~0.5mL时,该体系的吸光度达到较大且稳定.故试验选择0.2mL浓度为6mol/L的NaOH溶液进行试验.
2.3 反应时间选择
试验研究了体系反应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吸光度在4min后开始稳定且在20min内保持不变,20min后吸光度逐渐降低.故选择反应后稳定4min再
进行吸光度测定.
2.4 D-异抗坏血酸钠用量选择
按“1.2”实验方法,研究了D-异抗坏血酸钠用量对体系吸光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D-异抗坏血酸钠用量的增加,体系吸光度逐渐增加,当D-异抗坏血酸钠的用量在0.25~1.0mL时,该体系的吸光度达到较大且稳定.故试验选择0.5mL质量浓度为24.85g/L的D-异抗坏血酸钠溶液进行试验.
2.5 工作曲线绘制
分别配制一系列不同质量浓度的百草枯溶液,按“1.2”实验方法测定其吸光度.试验结果表明,当百草枯溶液质量浓度在0.5~20.0mg/L范围内时与吸光度A有良好的正相关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0.038 97C+0.024 08(mg/L),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7 0,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01×104
L/(mol·cm).
2.6 干扰试验
在本试验条件下,控制测量误差在±5%以内,固定百草枯质量浓度为5mg/L,考察常见离子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500倍的倍的Pb2+;20倍的Ca2+,Ni2+;5倍的Fe3+,Cu2+等以上物质均不干扰测定.
2.7 样品测定
对尿液样品进行测定,每份样品平行测定3次,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尿液中百草枯的回收率在91.6%~109%之间.
本研究建立了测定尿液中百草枯含量的D-异抗坏血酸钠分光光度法,系统考察了D-异抗坏血酸钠、氢氧化钠用量以及显色时间等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对尿液中百草枯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考察了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并将测定结果与连二亚硫酸钠法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且采用本文方法能够检测出
的尿液百草枯质量浓度为0.6mg/L.
【相关文献】
[1] 郭利民.急性百草枯中毒血液灌流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1):67-68.
[2] 王道良,蔡正哲,黄宜谋,等.急性百草枯中毒2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1):56-57.
[3] 许家珠,郝阳.草枯中毒患者规范化救护新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3):51-54.
[4] 黄璐瑶,廖林川,陈礼莉,等.硼氢化钠/氯化镍还原-GC/TSD法检测血液和尿液中百草枯[J].法医学杂志,2008,24(6):429-432.
[5] 程辉,周宇明,钟振洲,等.百草枯尿液检测试剂盒行床旁尿液检测在百草枯中毒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15,50(1):11-13.
[6] 许启荣,麦剑平,陈纠,等.离子色谱法测定百草枯中毒患者尿液中百草枯浓度[J].现代医
院,2016,16(3):381-382,385.
[7] 朱海霞,陈礼明,陈姿如.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尿液中百草枯[J].天津医药,2011,39(7):642.
[8] 王明明,沈菁,宋婷,等.场放大样品进样-压力辅助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饮用水中的百草枯[J].分析化学,2012,40(5):809-810.
[9] 陈静,刘召金,安保超,等.在线净化/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和环境水体中的百草枯和敌草快[J].色谱,2012,30(10):1068-1073.
[10] 李俊,王震,郭晓关,等.测定鱼腥草中百草枯和乙草胺残留的三重四级杆气相色谱质谱法[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2,34(4):341-344.
[11] 王俊新.自动固相萃取薄层色谱法检验水中百草枯[J].广东公安科技,2010(4):74.
[12] 胡志强,蒋锋,姚忠.RP-HPLC法测定青蒿琥酯阿莫地喹片中主药的含量[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3(2):59-61.
[13] 顾海芳,李音卓.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甲基磷酸的含量[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5,24(2):49-51.
[14] 沙鸥,孙梅,顾叶华,等.Fe2+-2,2′-联吡啶分光光度法测定针剂中头孢他啶含量[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9(4):37-39.
[15] 赵燕燕,刘会芳,王丽娟,等.推扫富集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液灌流前后血清中百草枯浓度的比较[J].应用化学,2008(9):1069-1072.
[16] 赵英英,谢晖,孟潇潇,等.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检测百草枯浓度在大鼠实验模型中的应用[J].临床急诊杂志,2015,16(2):118-122.
[17] 白云,范川鹏,李素燕,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液中的百草枯[J].国际检验医学杂
志,2013,34(11):1421-14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