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面花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面花文化
图文|沈冰冰
如今,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已开始改变着乡村的生活,更新着人们的观念。

我们也不能不担心,民
俗的沃土如果失去了,面花这种农耕时代的奇葩,
是否也将面临衰败、消亡的危险?为民族文化的继
承发展,人们必须做出更多的努力……
.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化艺术节上大展风采的合阳大面花,竟用去了整整50斤的面粉。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些精巧的作品,不但有巧夺天工的形象可以欣赏,且有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蕴可以品味。

人们一见到面花,从外形上便可分辨出要派什么用场。

比如外孙子过周岁时,外婆便要给他蒸一个“牛轭斗”,祝愿孩子像牛一样坚韧有耐力,长大以后能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老人过世了,当地人认为是升天了,要蒸一对大花馒头来感谢接纳死者的上天,叫“献天馍”,花丛中还要立上一只白鹤,寓意这个人“在世时像松鹤一样长寿,死后又驾着白鹤到西天赴宴去了。


从这简单的面花上,我们不能不惊叹于民间艺人的智慧及丰富的想象力。

形象各异的面花
中国如此辽阔的土地,风俗习惯也有极大的差别,真是“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个省份内的面花造型也会相差甚远。

原始风味的陕西面花
在陕西北部的子洲县,面花又称“子推馍”,是为祭奠晋国大臣介子推而做的祭品。

子洲县淮宁河川上游又叫重耳川,春秋时为狄地,据说晋文公重耳逃难时曾经到过这里,介子推割股献肉的事就发生在此地。

因此,这里的群众每年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两日)都要捏面花,而且代代相传。

而陕北府谷县面花主要造型有鱼、蛙、鸟、兽,形象带有原始味道。

尤其
牌楼面花
使人惊奇的是这里的“面人人”——一种爬着的胖乎乎的娃娃,其技艺代代相传业已定型。

有的双手交叉,有的是长脖子。

这是这一带特定的造型,据说这种面人人是农历七月十五鬼节以及结婚礼品中必做的样式。

男女订婚时,男方送女方的聘礼礼馍中,面人人也是必须的礼品。

有的要用几十斤面粉,分段蒸熟,最后组成真人大的面人人,十分壮观。

长脖面人人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

在陕北麻谷县,七月十五日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以面娃作礼馍,显然与子孙繁衍有关联。

那么婚配作礼馍,依然与婚配的目的,即繁衍后代相连。

面人人的寓意与山西定襄县连体娃娃的寓意是一致的。

但府谷的长脖子面人人可能有多一层的涵义,那就是护生的神力。

如此强调长脖子,是否与人祖伏羲、女娲的蛇身有关?“娲”、“蛙”与“娃”同音,而且都是象征生殖。

女娲更是人类婚媒的祖先,借女娲之形作生殖繁衍和祝生命旺盛之象征,岂不是很自然的吗?长脖面人人既是祭祀的礼馍,又是护生的风俗文化尚保存于民间,表现在面花礼馍的内涵中,比其他地区更古朴,外加修饰更少些。

总之,府谷县的面花礼馍风格独树一帜,它的深奥内涵胜于外在的精致技巧,对研究民俗学和人文学更有价值。

独具匠心的山西面花
山西定襄“辨不清”娃娃面花,四组胖娃绕成圈。

以面本色为主,不上色彩,黑豆为眼,红豆为口,可爱至极。

笔者有幸看到了从上蒸笼,到出锅点红,一个个可爱的面花完成的整个过程。

那些手巧的大娘和大嫂子们,利用刀、剪、木梳为工具,以一把红豆,一把黑豆,一把红枣,一盘发酵好的白面为材料。

她们手中舞动着工具,一会揉出个这,一会儿捏出个那,十二生肖、狮、鱼、瓜果样样齐全,让你看得目不暇接。

尤其那面娃娃各种姿态都有,而连体娃娃更让你分不清每个爬着的娃娃胖胖的双腿和屁股是在左还是在右,生动可爱之极,逗人欢心。

据她们说自己也爱不释手,
吉祥动物面花
. All Rights Reserved.
翔龙面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