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能力评价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物流能力评价研究综述
吴春艳,梁 晨,易 丹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 101149)
[摘 要]物流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几年我国物流能力的评价研究备受瞩目,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但仍处在初级阶段,研究对象大多是区域、城市和企业,对物流各环节的物流能力评价研究、逆向物流能力评价研究,以及各类评价方法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影响物流能力因素的研究较少,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物流能力;构成要素;评价;综述
[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7 18 142
本文旨在对我国近几年物流能力的评价研究进行综述,根据主题词检索、被引次数与文献阅读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近几年48篇物流能力评价相关文献,从文献分析、物流能力含义、物流能力评价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1 物流能力的含义
在我国,物流能力研究起步晚,马士华等(2005)及其团队将物流能力分为企业层面和供应链层面进行研究,并从供应链层面定义了物流能力:在某供应链中,物流系统从接受客户需求、订单处理、货物分拣、运输到交付给客户的全过程中,在响应速度、物流成本及订单准确性、准时性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1]马士华还认为在供应链环境下,物流要素能力和物流运作能力构成了物流能力,并分析了物流能力的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的影响因素,初步设想了评价物流要素能力的指标和计算方法,并从活动集成、技术集成、信息集成、关系集成的角度分析了整体物流能力的形成机制。

汪鸣(2012)则从运作过程的角度认为,物流能力通常是指开展物流活动和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在完成一系列物流活动过程中所具备的对物流的计划、掌控及物流活动实施的能力。

[2]
2 物流能力评价研究对象
筛选出的48篇文章,关于区域、城市物流能力的研究20篇,应急物流研究7篇,港口、航空物流研究6篇,企业物流5篇,其他对象研究6篇。

目前供应链物流、低碳、旅游等物流能力研究已经成为新的热门,从数据上看物流能力评价研究对象比较大,对某个物流环节的物流能力研究较少。

2 1 区域、城市物流能力
方必和等(2016)对区域物流能力的研究是宏观层面的物流能力,他认为区域物流能力是区域内各服务主体向物流需求主体提物流服务的能力。

[3]俞一斌(2016)以辽宁省的14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邮政业务量、电信业务量、货运总量等在内的13个指标进行指标体系构建,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采用因子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

[4]王选飞等(2014)在界定城市物流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对重庆市物流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鉴于区域物流能力本身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在构建指标时采用综合赋权法使结果更加符合实际。

[5]2 2 应急物流能力
任向阳、王姝等(2013)通过对企业应急物流能力影响要素的分析,从组织管理能力、紧急救援能力、服务保障能力和信息处理四个方面入手,构建了非常规突发事件下企业应急物流能力的指标体系,为企业的物流能力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6]林远明等(2010)认为物流柔性运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构成了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要素。

[7]邓爱民等(2010)在研究应急物流能力时采用了模糊元理论实现了对指标体系的量化,同时也拓展了应急物流能力的评价方法研究。

[8]
2 3 港口、航空物流能力
马金凤(2014)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三角代表性的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苏州港、南京港、连云港五个港口物流能力进行定量分析。

[9]李善玲、王鹏等(2014)在京津冀发展一体化背景下,根据京津冀地区航空物流发展特点,建立合理的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信息熵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得出各大航空物流能力的排名。

[10]张立华(2013)对河北省各大港口进行了评价研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了建模和求解并找到影响河北省港口物流能力的关键因素。

[11]
2 4 企业物流能力
白鹤(2013)通过对快递企业物流能力存在问题的分析,构建了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12]贺厉锋、鞠颂东(2010)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食品制造企业物流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认为构成食品制造企业物流能力的三个构成要素分别是食品物流作业能力、食品物流增值能力和食品物流快速响应服务能力,同时为食品制造企业提升物流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13]
3 物流能力评价研究方法
筛选出的48篇文章,基于模糊数学模型的评价研究15篇,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研究12篇,基于灰色理论的研究10篇,基于其他方法的研究11篇,目前还没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具有统一适应性的评价模型。

3 1 基于模糊数学模型的评价
郑翠翠(2015)在对港口物流能力评价时运用了模糊数学模型,结合秦皇岛港口自身特点建立了与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计算各级评价指标权重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

[14]高新才等(2014)利用模糊物元方法构建了西北五省中国市场 2017年第18期(总第937期)
流通经济
. All Rights Reserved.
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含经济基础、物流设施、物流业发展水平3项要素,并按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西北五省区的物流能力进行比较评价。

[15]许艾珍(2013)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确定了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专家打分法确立评价指标集,对地震灾害应急物流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16]
3 2 基于因子分析的评价
俞一斌(2016)采用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了辽宁省城市物流能力的综合排名,并按照城市物流能力水平划分了6个类别的城市区域。

[4]李俊等(2014)为了使新疆物流能力评价指标更科学合理地解释总因子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为使各因子能清楚地表达实际含义选用方差最大法对变量进行因子旋转。

[17]田晓佳(2014)对河南省区域农产品物流进行因子聚类分析同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法进行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将因子分析的结果组成样本矩阵,综合河南省各市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状况进行区域划分。

[18]
3 3 基于灰色模型的评价
张诚等(2014)通过采用灰色体系理论中的GM(1,N)模型研究了铁路物流能力要素对产业经济的拉动效应,建立了二者之间的灰色因果关系模型,构建铁路物流能力与产业经济的关联系统,证实产业经济与铁路物流之间有相互拉动促进效应。

[19]王小丽(2013)提出了灰色关联理想方案决策方法,对河南省18个城市物流能力进行量化度量,得出各市区域物流能力排名以及区域物流能力发展不均衡的状态。

[20]林远明等(2010)对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评价时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分析指标要素,对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处理并提出评价灰类等级,对灰色评价系数和灰色评价权向量和权矩阵进行计算,得出应急物流能力的评价结果。

[7]
3 4 其他评价方法
贺厉锋等(2010)应用DEA数据包络法,研究了食品制造企业物流能力评价问题,为食品制造企业物流能力评价提供参考也为食品制造企业提升物流能力提出相建议。

[14]张洁(2013)运用定量数学模型对四川省的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21]王丽莉(2013)理想点法建立模型并进行量化分析,最后采用综合集成赋权法来计算指标权重系数,对区域物流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

[22]魏静等(2011)提出DEA和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新方法和建立了城市物流能力识别的指标体系,为各个城市应该如何决策提出相关建议。

[23]
4 未来发展趋势
4 1 问题
近几年,物流能力的研究热度也与日俱增,但是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①评价对象主要集中在区域物流、城市物流、企业物流、供应链层次,针对物流各节点的评价研究较为缺乏。

②对于物流能力评价的模型研究还不成熟,各种方法只是在尝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规范性、通用性。

③对物流能力的评价研究多是正向物流的研究,对于逆向物流能力的评价较为缺乏。

4 2 发展趋势
①丰富物流能力评价的研究对象。

将物流能力的评价用于物流以及供应链的各方面,对于各物流节点像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采购物流、供应商物流等相关方面进行多角度物流能力的评价。

②完善物流能力评价方法。

在现有成果基础上,完善物流能力对于各层次研究对象的评价方法,使评价模型更具真实性、有效性和适用性。

③探索逆向物流能力的评价。

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逆向物流有着突出的贡献,因此逆向物流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马士华,孟庆鑫 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5,11(3):301-307
[2]汪鸣,冯浩 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M] 4版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4-6
[3]方必和,陶瑞 基于模糊物元的安徽省区域物流能力评价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5):50-53,58
[4]俞一斌 辽宁省城市物流能力评价与分析[J].价值工程,2016(7):32-35
[5]王选飞,洪卫 基于综合赋权法的重庆市物流能力评价研究[J].物流技术,2014(7):92-94
[6]任向阳,王姝,冯乔乔,等 基于Rough集的企业应急物流能力评价研究[J].物流技术,2013(19):77-79
[7]林远明,卓建仙,杨凯 基于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的应急物流能力评价研究[J].物流科技,2010(10):57-60 [8]邓爱民,张凡,熊剑,等 基于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方法的应急物流能力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0(6):174-176 [9]马金凤 长三角港口物流能力评价———以五大港口为例[J].珠江水运,2014(5):86-87
[10]李善玲,王鹏,乔木 京津冀地区航空物流能力评价体系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4(3):97-99
[11]张立华,王兴国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河北省港口物流能力评价研究[J].物流技术,2013(9):306-308
[12]白鹤 快递企业物流能力评价指标构建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13):59-60
[13]贺厉锋,鞠颂东 基于DEA法的食品制造企业物流能力评价[J].物流技术,2010(5):121-123,129
[14]郑翠翠 港口物流能力评价的研究综述[J].商业故事,2015(4):76-77
[15]高新才,丁绪辉,高新雨 基于模糊物元方法的西北五省区物流能力评价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4(1):31-37,159
[16]许艾珍 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在地震灾害应急物流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3(21):214-216 [17]李俊,夏爽 新疆旅游发展中的旅游物流能力评价分析[J].物流技术,2014(21):247-250
[18]田晓佳 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河南省区域农产品物流能力评价[J].物流技术,2014(1):264-266
[19]张诚,喻琴,张志坚 基于PCA的江西省区域物流能力评价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5):38-41
[20]王小丽 基于灰关联理想方案决策的区域物流能力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3(16):42-44
[21]张洁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四川省区域物流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外资,2013(20):264
[22]王丽莉 基于理想点法的区域物流能力评价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3(17):58-59 (下转P165)
吴春艳,等:我国物流能力评价研究综述流通经济. All Rights Reserved.
2 4 “拼客”的主要内容
如果有这么一款“拼客”软件,你最想用它来拼什么东西?同学们给出了多种答案。

如图3所示,其中拼车以29 31%的占比高居榜首,可见人们对出行便利的需求。

其余受欢迎的项目依次是拼购、拼游、拼餐、拼运动、拼学习。

由此可见,“
拼”文化由于其文化的多样性、便利性为人们所热衷。

图3 主要的或感兴趣的“拼客”方式
2 5 大学生愿意接受“拼客”的原因
图4显示,48 51%的大学生之所以愿意使用“拼客”软件,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省钱方式。

而其他数据也表明,除了省钱之外拼客还可以为他们扩大交友圈、增
加生活的乐趣。

图4 大学生愿意接受“接客”的原因
3 “拼客”的可行性分析
“拼客”具体来说是一种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与主流社
会倡导的绿色经济相呼应。

针对大学生群体来说,一种更节约更方便的消费方式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拼客”文化所提倡的绿色消费理念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财,更利于大学生合理安排生活。

随着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拼”更加时尚、方便、快捷。

这更显示出大学生对“拼客”这种消费模式的诉求。

“拼客”丰富的内容结构和方便的使用模式成为它在大学生中推广的优势。

拼客的消费模式也有很多矛盾冲突点。

数据显示,33 58%的人担心使用拼客软件会上当受骗,28 78%的人担心出意外无法均摊责任,21 40%的人担心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浪费精力。

这些都是“拼客”使用时会出现的问题。

但这些矛盾点也正是“拼客”改革的方向。

“拼客”消费模式并没有影响到“拼”文化的兴盛,反而使人们更加信赖“拼客”,促进了“拼”文化的发展。

4 结 论
是什么激发了我们心中的“拼”文化?据“拼客”软
件的特点、大学生对“拼”文化的态度及对“拼客”软件可行性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首先,“拼客”软件的实用性、良好的互通性、信息的及时有效性为“拼”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大学生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拼客”软件所带来的价值也就立竿见影。

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拼”文化。

其次,我们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大学生对于“拼”文化的态度。

大学生愿意接受新事物,并且接受能力强。

“拼”文化的传播不仅没有因为思想保守受到阻碍,反而宣传得更加顺利。

而且,基于大学生自身的经济实力来看,这的确是一种性价比超高的消费方式。

最后,根据“拼客”的可行性分析,可以看出“拼客”这种方式可行性很高,这也推动了“拼”文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造就了“拼”文化的兴盛。

参考文献:
[1]高芳放 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与行为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5(2):100-107
[2]赵琳 当代大学生消费形态现状与消费心理研究[J].江苏商论,2013(3):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
28-30
[基金项目]国家级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拼客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NO 201610158037,主持人:张文,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14级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
)。

(上接P143)
[23]魏静,王江 基于DEA和BP神经网络的城市物流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市场,2011(28):21-22,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
25
[作者简介]吴春艳(1989—),女,汉族,河南商丘人,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工程学院硕士。

研究方向:城市物流;梁晨(1978—),男,汉族,天津人,北京物资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城市物流;易丹(1991—),女,汉族,四川南充人,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工程学院硕士。

研究方向:城市物流。

姚杏菲,等:大学生“拼”文化兴盛原因浅析
人力资源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