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隆中对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以下是整理的隆中对人教
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隆中对》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朗读
2、曹操对天下大势的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和程序
第1课时
教学任务:初读课文,朗读,积累文言词语。

一、导入新课(1分钟)
由诸葛亮足智多谋导入
二、有关内容介绍(4分钟)
1、隆中,山名,在今湖北,刘备当年三次到此请诸葛亮出山。

对,回答,应对。

古代臣民回答统治者意识形态所问的政治、军事各方面的策略叫“对策”。

《隆中对》是刘备在公元207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10月
第三次访问诸葛亮之时,诸葛亮就刘璋提出的问题所陈的对策。

2、背景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局势混乱,各地群雄割据,人才择主而事。

汉室唐室后裔刘备怀有兴复汉室之志,但势单力薄,无法与群雄抗衡。

为实现统一大业,刘备广揽人才,筹谋大计。

而此时诸葛亮“躬耕陇亩”,避世待时。

刘备三顾茅庐,以诚纳贤,终于请得蟠龙出山,并
按照诸葛亮的意见开始天宝了国民革命大业。

3、陈寿,史学家《三国志》
4、明确学习任务
三、正音与朗读(30分钟)
1、学生在一定时长内,借助注释,默读课文。

陇亩lǒng mǔ 父fǔ 颍yǐng 庶shù
屯tún 卧wò 枉wǎng
窃qiè 度duó 信shēn
胜shēng 抑yì 挟xié 塞sài 沃wò 殷yīn 戎róng 将jiǎng 荆
jīng
2、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全文。

3、学生个别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

要求读准音,断准句,明确
句读,不读破句。

4.学生齐读全文。

四、重点字词(10分钟)
1、见课文注解,补充于下:
将军岂愿见之乎岂,可。

然操遂能克绍遂,竟然。

2、特殊句式
时人莫之许也宾语前置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判断句
君与俱来省略句
3、练习二
度,估计。

遂,于是、就。

挟,挟持、控制。

诚,的确。

就,接近。

枉,委屈。

顾,看望。

箪,用竹筐装着。

壶,用水壶盛着水酒。

(名词作动词)
五、课堂小结
第2课时
教学任务: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
检查朗读
二、理清文章结构
1、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诸葛亮的抱负。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2、第二部分(第2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3、第三部分(第3、
4、5段):写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

“君谓计将安出?”
答曰:天下形势:豪杰并起。

曹操,不可与之争锋;
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荆(刘表)
益(刘璋),可夺之。

将军,跨有……西和……南抚……外结……内修……
4、第四部分(第6段):所写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讨论叙述正面描写与正前方描写运用
明确:从各方面描写诸葛亮这个培训基地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

开头一段写诸葛亮隐居,从正面写他的不凡抱负;刘备与诸葛亮问答的过程是从正面通过人物自己的联合阵线和诸葛亮语言塑造形象。

徐庶向刘备推荐,则是从侧面表现。

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回答,也姜维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

四、练习一
1、“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2、内政与外交:内修政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
夺取荆益、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必要性→可行性)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隆中对
(一)简述诸葛亮的抱负。


(二)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三)写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

③④⑤
(四)写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结合→诸葛亮(未出茅庐谱系天下事)《隆中对》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陇亩( )遂诣亮( )( )
屏人( )度德量力( )
猖蹶( )( )挟天子( )
殆( )存恤( )
帝室之胄( )箪食壶浆( )
2.解释下列添入词语。

(1)隆中对________________(2)莫之许________________ (3)可就见________________(4)枉驾顾之________________ (5)因屏人________________(6)遂用猖蹶________________
(7)挟天子________________(8)利尽南海________________
3.不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欲信大义于天下
C.故不错意也
D.自董卓已来
4.几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各异的一项是( )
A.于是与白光情好日密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C.箪食壶浆
D.山行六七里
5.《隆中对》节选自我国一部纪传体分国史《________》,作者
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家________(人名)。

本书记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的历史。

6.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
A.三气周瑜
B.三顾茅庐
C.三打白骨精
D.桃园三结义
7.写出三个包含“善”的成语。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
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显耀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
援而绝不能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
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太宗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
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
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便命一上将将
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荆南将军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
够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中其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弱为强者
B.曹操比于袁绍
贤能为之用信义著于四海
C.此用武之国
D.则命汉阳一上将将襄阳之军以向宛、洛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该词。

(1)此诚不应与争锋争锋:
(2)此殆天所以资大将资:
(3)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
(4)总揽英雄揽:
10.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
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23.隆中对
1.lǒnɡ suì yì bǐnɡ duó chānɡ jué xié dài xù zhòu dān
2.(1)回答、应对(2)承认、同意(3)接近、趋向(4)拜访
(5)命人退避(6)失败(7)挟持、控制(8)物资
3.A
4.C其他几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5.《三国志》西晋史学陈寿魏蜀吴
6.C
7.多愁善感独善其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D
9.(1)争强、争胜(2)资助、给予(3)兴旺富裕(4)招致、罗致
10.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劝刘备
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

《隆中对》:文言文翻译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暗友善,谓为信然。

诸葛亮亲自种田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
把自己与吕不韦、乐毅相比,当时的人因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只有博
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
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
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
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这个人因人因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
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
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太短浅,遂
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曹操,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孙策于是叫旁边
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

我没有(正确)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漠视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那时这个
局面。

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
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也。

今操尚未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
援而不可统计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晋王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
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外姓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
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
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
江东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欲求秦川,百姓百
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征西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
个州郡的数不胜数。

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
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
他较量。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
能的人能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管理方面以他为替补,而不可谋
取他。

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博得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宣城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子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
军吗没有占领的无法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宽广肥沃的土地,
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
而成就帝王业绩的。

益州牧刘玲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
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相信爱惜人民。

有智谋才能的甚至人
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

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信誉和义气闻
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血管瘤的人如同口渴一般,
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
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
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元帅向南阳、洛阳
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驻军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
篮不必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看清楚这样,那么
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先主曰:“善!”于是与白光情好日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好不容易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
像鱼得到水一样。

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

”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注释】
[1]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标题是后人加的。

陈寿(233—297),字承柞(zuò),晋朝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史学家,所
著《三国志》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220—280)魏、蜀、吴三国的
历史。

隆中,地名,在现在湖北襄樊。

对,回答、应对。

[2]亮:即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现在山东沂水南)人。

曾隐居隆中,后来做蜀国丞相。

……
[3]陇亩:田地。

[4]好(hào)为《梁父吟》:喜爱唱《梁父吟》。

《梁父吟》,又
作《梁甫吟》,古歌曲名。

传说诸葛亮不止一次写过一首《梁父吟》
歌词。

[5]管仲:名夷吾,春秋时齐桓公的国相,帮助桓公建立霸业。

[6]乐(yuè)毅:战国之时燕昭王的名将,曾率领燕、赵、韩、魏、楚五国兵攻齐,连陷七十余城。

[7]莫之许:就是“莫许之”。

之,代词,指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

许,承认、同意。

[8]博陵:东汉郡名,现在河北蠡(lǐ)县一带。

[9]颖川除庶元直:颖川人徐庶,字元直。

颖川,东汉郡名,包括
如今河南中部一些地区。

[10]谓为信然:说是确实这样。

谓,说。

信然,确实这样。

[11]先主:指刘备。

[12]新野:现在河南新野。

[13]器:器重,重视。

[14]谓:对……说,告诉。

[15]与俱来:和(他)一起来。

“与”后边省去“之”(他)。

[16]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

就,接近、趋向。

[17]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致。

招致、引来。

[18]宜枉驾顾之:(你)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枉驾,屈尊。

顾,拜访。

[19]诣(yì):拜访。

[20]凡:总共。

[21]乃见:才见到。

[22]因屏(bīng)人: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

因,于是、就此。

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23]汉室倾颓:汉朝(的统治)崩溃。

汉室,指汉朝。

倾颓,崩溃、衰败。

[24]奸臣窃命:指董卓、曹操先后专权。

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

[25]蒙尘: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

东汉的京城一来在洛阳,董卓强迫晋惠帝刘协迁都到陕西长安,曹操又强迫他迁都到河南
许昌。

[26]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这里是刘备自称。

[27]度(duó)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28]信:通“伸”,伸张。

[29]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用,因此。

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

[30]然志犹末已: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

犹,仍、还。

已,止。

[31]计将安出:意思是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计,计策。

出,产生。

[32]自董卓已来:指董卓杀死少帝刘辩,独掌大权以来。

已,通“以”。

[33]袁绍:汉末的冀州牧(统治一州的长官),占有冀、青、并、
幽四州(现在辽宁、河北、山东、山西及河南北部一带)。

他在公元200年(汉献帝建安五年)率领几十万领兵攻打曹操。

曹操只有几万兵力,
但是用了谋土的计策,打败了他。

[34]众寡:人少。

意思是兵力薄弱。

[35]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分的
筹划(得当)。

非惟,不仅。

抑,而且。

[36]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持国王来号令诸侯。

诸侯,这里指当时
指有仲方的军阀。

挟,挟持、控制。

[37]争锋:争强,争胜。

[38]孙权:他继承父(孙坚)兄(孙策)之业占据江东(长江下游)一
带地方,所以说他“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39]国险而民附:地势险要,民众归附。

[40]此可以为鬻而不可图也:(孙权)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掇,而不可谋取他。

[41]汉、沔(miǎn):这里指汉水中下游一带。

汉水,古代通称沔水。

[42]利尽南海:意思是一直到南中国海的物资都能原义得到。

利,物资。

尽,全部取得。

南海,这里泛指南方近海地方。

[43]吴会(kuài):吴郡和会稽郡的合称,现如今江苏长江以南部
分和浙江北部。

[44]巴、蜀:巴郡、蜀郡,在现在的重庆和重庆。

[45]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地。

意思是说,这是大家都要争
夺的公家机关。

[46]其主:它的主人,指荆州牧刘表。

[47]此殆(dài)天所以资将军: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殆,大概。

资,资助、给予。

[48]益州:汉代州名,在现在四川。

[49]天府之土: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

[50]高祖:刘邦。

[51]刘璋(zhāng)暗弱:刘璋(当时的益州牧)昏庸懦弱。

[52]张鲁在北:张鲁当时据有汉中,在益州北面。

[53]殷:兴旺富裕。

[54]存恤(xù):爱抚,爱惜。

[55]胄(zhòu):后代。

刘备是佛山靖王刘胜(汉景帝刘启的儿子)的后代,所以称他“帝室之胄”。

[56]总揽:广泛地罗致。

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

[57]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58]戎:古时古时对我国西部土族的称呼。

[59]夷越:这里泛指我国南部各族。

[60]政理:政治。

[61]宛、洛:现在河南南阳和太原。

这里泛指中原一带。

[62]身:亲自。

[63]秦川:秦国故地,现在陕西、甘肃秦岭以北平原地带。

川,平野。

[64]箪(dān)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箪,古代煮饭用的圆形竹器。

[65]日:一天天。

隆中对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