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排桩支护检算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4 承台基坑排桩支护检算书
计算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已知条件:桩径、桩间距、混凝土强度等级、计算土层参数、附近荷载条件。

计算内容:排桩嵌固深度、最大弯矩位置及数值、最大剪力、配筋、沉降量。

验算内容:基坑整体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以下称《规范》)规定土压力形式见图1、图2。

跨路时,需要将铁路、公路活荷载及高出支护桩的部分作为外部荷载加入,其中铁路荷载参考《铁路路基设计规范》进行活载的简化,而公路路基参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有关有限宽度荷载的分布按《规范》要求进行计算,计算图例见图3。

图1 主动土压力示意图图主动土压力示意图
图3有限长度下均布荷载计算图
一、已知条件:
ϕ为土体参数:粉土-细圆砾土,采用加权平均后,土体的粘聚力C为19kPa,内摩擦角
γ为20kN/m3;
30°,容重
开挖及支护条件:桩顶作业面至承台基础底面为7.0m,桩间距1.4m,桩径采用1000mm,混凝土为C30,钢筋采用HR335型。

荷载条件:基坑边缘距路基坡脚2.9m,路基宽6.5m,路基高度为0.5m,路基的容重为
20kN/m 3,则路基填高荷载为10.0kPa ,作用宽度为6.5m ;列车(单线)动荷载换均布荷载60.2kPa ,作用宽度为3.2m ,距基坑边缘5.3m 。

二、计算过程: (一)、土压力参数
主动土压力参数2
tan (45/2)Ka ϕ=-=2
tan (4530/2)-=0.34,
tan(45/2)ϕ=-=tan(4530/2)-=0.58;
被动主压力参数2
tan (45/2)Kp ϕ=+=2
tan (4535/2)+=2.99,
tan(45/2)ϕ=+=tan(4535/2)+=1.73;
(二)、计算嵌入深度 1、土压力计算
2a a e Ka σ=-
1a r σσσ=+
其中r σ为自重;
00111121
2010122b b q q b b b b σσσ'=+=+''++= 6.5 3.2
1060.26.52 2.9 3.22 5.3
⨯+⨯
+⨯+⨯ =5.28+13.96=19.24kPa 。

1σ为定值,不随深度变化。

1)桩顶部位
1019.2419.24a r σσσ=+=+=kPa ;
12a a e Ka σ=-19.240.342190.58⨯-⨯⨯=-2.8kPa ;
上部存在一定拉力区,为设计安全考虑,将10a e =进行考虑。

2)基坑底部位置
1207.019.24159.24a r σσσ=+=⨯+=kPa ;
22a a e Ka σ=-159.240.342190.58⨯-⨯⨯=32.10kPa ;
2、嵌入深度求解
假设嵌入深度为t ,计算各部分的土压力。

12121()()()2222
ai ai a a a a a H t H H t t
E h e H t e e e e t ++⨯=⨯+⨯
+-⨯⨯+-⨯⨯∑
=
207.07.0(7.0)(32.100)()(32.100)2232
t t t t ⨯++-⨯⨯++-⨯⨯ =2
16.05112.35393.23t t ++
2232
pi pi
t t t E h Kp t t γ⨯=⨯⨯⨯⨯+⨯∑=32
9.9732.87t t + 根据《规范》要求,
pi
pi E
h ⨯∑01.2ai ai E h γ≥⨯∑
式中,0γ为基坑边坡的重要性,铁路为重要工程,按《规范》取重要性系数0γ=1.1。

329.9732.87t t +≥21.2 1.1(16.05112.35393.23)t t ⨯⨯++
整理得到:
321.1714.8752.060t t t +--≥
用插值得到:
t =7.6m ,取桩长为8.0m 。

因此桩长合计为15.0m 。

(三)、最大弯矩的确定 Q=0处,弯矩最大,即
Ea Ep =∑∑位置,假设最大弯矩处距基坑坑底x 深度处。

Ea =∑1
21211
()()()2
a a a a a e H x e e H e e x ⨯++⨯-⨯+-⨯ =1
0(7.0)(32.100)7.0(32.100)2
x x ⨯++⨯-⨯+-⨯=112.35+32.10x
Ep ∑
=222x x Kp x γ⨯⨯⨯+=2.9920219 1.7322
x x
x ⨯⨯⨯+⨯⨯⨯ =29.902
32.87x x + 联立得到
20.03 3.760x x +-=
解得: 1.92x =
m
12121()()()2222
2232a a a a a H x H H x x
M e H x e e e e x x x x
Kp x x γ++=⨯+⨯
+-⨯⨯+-⨯⨯-⨯⨯⨯⨯+⨯
7.0 1.927.07.0 1.92 1.92
0(7.0 1.92)(32.100)(32.100) 1.922222
1.92 1.92 1.92
2.9920 1.92219 1.73 1.92232++=⨯+⨯
+-⨯⨯+-⨯⨯-⨯⨯⨯⨯-⨯⨯⨯⨯
=368.54/kN m m
桩间距为1.4m ,每一个护坡桩所受最大弯矩为:
max M d M =⨯=1.4368.54515.96⨯=kN m
(四)最大剪力计算
最大剪力处,出现在土压力相等处,假设在基坑以下y 深度处的压力值相等,即
22a a p e K y K y γγ+=
p a y =

32.10219 1.73
20(2.990.34)
-⨯⨯⨯-=-0.63m ,因此认为基坑坑底的剪力最大,
剪力Q =1211()2a a a e H e e H ⨯+
⨯-⨯=1
07.0(32.100)7.02
⨯+⨯-⨯=112.35kN/m 桩间距为1.4m ,每一个护坡桩所受最大剪力为:
max Q d Q =⨯=1.4112.35157.29⨯=kN
(五)配筋计算
灌注桩采用C30,11.9cm f MPa =,用HR335型, 300y f MPa
=,桩径D 为1000mm ,
则面积A=2
r π⨯=3.142
500⨯=785000mm 2。

混凝土保护层厚50mm ,则50050450s s r r a mm =-=-=,采用22根直径28mm HR335,As=5026 mm 2;箍筋采用HPB235,直径10mm 。

3005026
0.1611.91130400
y s cm f A K f A
⨯=
=
=⨯
查表得到α=0.243,t α=0.764,
833330max sin()sin()2
[]sin ()32sin(0.243)sin(0.764)11.9500sin (0.243)300502645032.2563102256 1.25 1.25 1.1515.96709.45t cm y s s M f r f A r N mm kN m M kN m
απαπαππππππγ+=⨯⨯⨯+⨯⨯⨯
+=⨯⨯⨯+⨯⨯⨯=⨯⋅=⋅≥=⨯⨯=⋅
000max
[]0.7 1.2550.3
0.7 1.27(1.76600)(1.6600) 1.2530020
902175902.18 1.25 1.25 1.1157.29216.27sv
t yv
A Q f bh f h s
N kN Q kN
γ=+=⨯⨯⨯⨯⨯+⨯⨯==≥=⨯⨯=
三、稳定性验算及沉降量的计算
直接采用软件计算,计算过程见附报告。

[ 整体稳定验算 ]
----------------------------------------------------------------------
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 应力状态:总应力法
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 0.40m 滑裂面数据
整体稳定安全系数 K s = 1.578 圆弧半径(m) R = 10.050 圆心坐标X(m) X = -0.824 圆心坐标Y(m) Y = 4.883
---------------------------------------------------------------------- [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
---------------------------------------------------------------------- 抗倾覆安全系数:
M p ——被动土压力及支点力对桩底的弯矩, 对于内支撑支点力由内支撑抗压力 决定;对于锚杆或锚索,支点力为锚杆或锚索的锚固力和抗拉力的较小值。

M a ——主动土压力对桩底的弯矩;
K s = 2.258 >= 1.200, 满足规范要求。

---------------------------------------------------------------------- [ 抗隆起验算 ]
----------------------------------------------------------------------
Prandtl(普朗德尔)公式(K s >= 1.1~1.2),注:安全系数取自《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 9258-97(冶金部):
D (
H (tan
)e
tan
(tan
13.0002
K s = 2.175 >= 1.1, 满足规范要求。

Terzaghi(太沙基)公式(K s >= 1.15~1.25),注:安全系数取自《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 9258-97(冶金部):
D
(H
1[)-34tan)45o
tan
3.142
-
(
K s = 2.469 >= 1.15, 满足规范要求。

[ 隆起量的计算 ]
注意:按以下公式计算的隆起量,如果为负值,按0处理!
=i h 6.37c tan
式中δ———基坑底面向上位移(mm);
n———从基坑顶面到基坑底面处的土层层数;
ri———第i层土的重度(kN/m3);
地下水位以上取土的天然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土的饱和重度(kN/m3);
hi———第i层土的厚度(m);
q———基坑顶面的地面超载(kPa);
D———桩(墙)的嵌入长度(m);
H———基坑的开挖深度(m);
c———桩(墙)底面处土层的粘聚力(kPa);
φ———桩(墙)底面处土层的内摩擦角(度);
r———桩(墙)顶面到底处各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
=
δ = 75(mm)
四、位移观测点
根据以往基坑的观测资料,桩顶的沉降和水平位移量最大,从纵向来看,基坑中部的水平位移量最大。

因此,沉降观测点设置位置为基坑中部桩顶、路基路肩;在桩顶位置设置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频率为开挖过程中,每开挖2m,观测一次;承台基础施工过程中,早晚各观测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