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矿工的演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赞美矿工的演讲稿
赞美矿工的演讲稿范文(通用7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赞美矿工的演讲稿范文(通用7篇),欢迎大家分享。
赞美矿工的演讲稿篇1
各位领导、矿工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一直很想和大家说声:大家辛苦了!现在终于有机会实现。
请允许我向各位辛苦劳作的矿工们说声”谢谢“!
今年的春天姗姗来迟,可今年的草木却迫不急待地如期而绿,你知道吗?那是对生命的渴望,成长中它们要经历狂风暴雨的洗礼,可他们仍旧执著的向上;你知道吗?那是对生命的珍爱,草木如此,对于只有一次生命的人来说,更应该如此,所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珍爱生命》。
一位煤矿安全员曾经说过,祸患在警惕中远离你,悲剧在麻痹中亲近你;安全是伴随你生命始终的一位良师挚友,事故是在你思想打盹时向你偷袭的毒蛇;如果你对违章讲人情,那么事故对你一定不留情;脱离安全求实效,等于水中月、镜中花。
这几句安全警句说的是在煤矿生产时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而在我们实际生产中,偏偏有些人无视生命的珍贵,任意妄为,不注意安全,不考虑后果。
矿工朋友们,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大家来到这个世界上,注定要肩负着许多责任和义务,你们的荣辱生死,并非只为自己,如果只为自己,那就简单、容易、无足轻重了。
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了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的父母,为了嗷嗷待哺、需要你们抚养的子女,为了不给自己的生命留下遗憾,为了不给亲人们留下无尽的痛苦,矿工朋友们,你们在煤炭生产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珍爱生命。
当然,有些意外你们是无法是预料的,但有些事情你们是可以避免的,为了安全,你们在工作时一定要遵章守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去做,就一定会迎来明天明媚的阳光。
春风是寒冬的向往,丰硕是金秋的向往,雨露是大地的向往,欢乐是痛苦的向往,而安全则是生产的向往。
向往给人以希望,向往给人以动力。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人生其实就是在向往中体现价值,生产就是在安全中体现完美,生产就是在安全里走向成熟。
因此,没有安全监督的生产是暗淡的,没有安全监督的生产更是空虚的。
对于今年夏天的酷暑高温,中央气象台有了一个全新的气象名词叫“桑拿天气”,这名子听起来就让人汗流浃背,但今年夏天发生在全国各地的众多起灾难性事故更让人汗流浃背。
松树镇地方煤矿的三天两起重大事故足以让人胆战心惊。
个体矿主们为了多出煤,多出效益,不惜用矿工们的生命做赌注。
矿工们更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家人的安康而不惜用自己的汗与血去换来那维系生命线的几个钱。
他们在各自的眼前利益下暂时忘记了安全,就是在这“暂时忘记”中酿就了千古大祸,让“高高兴兴上班去,安安全全回家来”这句妇幼皆知的幸福谣成了泡影。
年愈古稀的妈妈在焦虑中等待儿子的泰然归来;年轻贤淑的妻子在翘首企盼丈夫的平安进门;天真快乐的儿郎在倚门凝视爸爸那微笑的脸庞尽早走进眼帘。
矿工朋友们,你们是家里的顶梁柱,你们是社会的擎天神。
为了那年愈古稀的妈妈,为了那年轻贤淑的妻子,为了那天真快乐的儿郎,请珍爱自己的生命吧!那不仅仅是珍爱自己的生命,更是在珍爱全家人的幸福。
我知道,在那每一座煤海山城中都有矿工朋友们用血与汗铸就的忠诚,那是你们用无私的爱、宽阔的胸怀对自己家美好未来的企盼。
煤矿工人的爱是一首无字的歌,你们的情是一团燃烧的火,你们的意志是一根擎天的柱,你们的智慧是一条奔腾的河。
在这些普通平凡的形象里,有生产能手、有安全标兵。
在你们的足迹中,我从最近几次煤矿事故中升华了对煤矿安全员的认识,因为在工作时煤矿安全员需要流淌所有的智慧,需要燃烧全部的赤诚。
在煤炭生产的捷报里,他们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但他们却同样青春无悔、生命无悔,因为在煤炭生产的辉煌捷报里已融进了煤矿安全员的奉献与忠诚。
他们珍爱着自己
的生命,同样也珍爱着同伴们的生命,他们是煤矿工人的保护神。
让我们牢记,生命有了珍爱才更加安全,生命有了珍爱才更加灿烂,让我们珍爱生命,为珍爱生命的人齐声喝彩吧!
赞美矿工的演讲稿篇2
我从小在一个山区农村长大,村里的哥哥叔叔爷爷不少人农闲时节都去附近的小煤窑下窑,有的连农忙收收种种也不歇班。
白天地里干活挑挑担担,晚上煤窑井下拉拖逐镢。
经常是天刚蒙蒙亮,他们上一班煤窑下班了,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
一脸的疲乏,眼圈鼻窝泛着一抹淡淡的黑色,似乎总有煤潜伏在上边,没有洗干净。
长大后,不用说,我也不是什么家境殷实的人家,在没有其他门路的情况下,我也悄悄背起了工作衣和胶鞋,加入了下煤窑的行列。
要问我们这些煤矿工人的理想多么远大,情操多么高尚,胸怀多么宽广,要我说满不是那末回事。
我把所有的虚伪和装饰全部都剥去,说出来不怕人笑话,一句话:为了挣钱养家糊口,为了一家老老小小有饭吃有衣穿。
再说明白一点,就是为了盖房子,为了娶媳妇,为了学生的学费,为了老人的医疗费,为了爱人的穿着打扮。
总而言之,下煤窑,是为了一家人的花销,为了人情世故的维持。
一个人如果有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有比较丰厚的薪酬待遇,拥有比较富裕的家庭和比较雄厚的经济条件,那末他会不会甘心去下井当一名煤矿工人?人啊,举家过日子,都务实,图个实惠,暂且把“热爱煤炭事业”,“火红青春献煤海”之类的豪言壮语或者说“高调子”放置一边,当一个人面临职业的选择,有比煤矿更优越的工作环境更高的工资待遇,他能不能还毅然决然仍然选择到煤矿井下工作?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只要一个人脑子没有进水,没有犯糊涂,没有特殊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很显然,回答是毫无疑问的很明显的否定。
这不单单是一个人觉悟高低的问题。
还是不要责怪人家的选择。
干煤矿,井下作业时间长,上班换工作衣,领矿灯和自救器;下井到工作面作业,下班洗澡,换净衣服,一班下来,环节多,程序多,没有十个小时下不来。
有时候,本班任务下班时间到了却完不成,如果不完成再走,势必影响安全生产,只好推迟工作时间,人称“连毛儿”,
那一天的工作时间就更长。
如果说仅仅是工作时间长倒也罢了,关键是矿工井下作业,还有要时时冒着生命危险。
自古以来,从事煤矿作业的人都知道,煤矿苦,脏,累,险,还有水,火,瓦斯,煤尘,冒顶等种种灾害威胁,是高风险行业,事故率是各行各业中比较高的,有多少矿工在各种事故中失去生命,不计其数。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应该说煤矿的安全设施日益完善,安全系数日益增大。
但科技再发达,彻底杜绝事故根除事故也很难很难。
事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矿工说放假就放假了,说失业就失业了。
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一旦一家煤矿出了事故,其他煤矿也要承担连带责任,也要停产整顿,时间长短不一。
上边说让停产整顿,煤矿一律执行成停产放假,十天八天工人尚能承受,月儿四十,一年半载,让矿工如何活命?
生活中,一个人如果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没有其他途径可走,谁乐意去下煤窑当一名矿工,去冒那个险,去吃那个苦受那个累?
赞美矿工的演讲稿篇3
没来矿山之前,朋友常对我说“这里的风景秀美”,我常常不以为然。
那天,是下过雨后的一天,空气非常清新,鼻腔里还能闻到泥土的芬芳。
坐着车,行走于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入目的是不太巍峨的山。
它没有泰山的雄伟;没有衡山的清幽;没有华山的险峻;也没有恒山的奇美;更没有嵩山的玄奥,更遑论“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
但它却有着别具一格的风韵。
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山大多是连在一起的,它也不例外。
庞大的山脉上面有着一望无垠的草原。
虽然没有绿树成荫,却有一碧千里。
天空不再是被树木遮掩的犹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拨动人心弦的琵琶女,而是生性豪迈,爽爽快快的性情中人。
蓝蓝的天空,散发着宝石样的璀璨光芒,偶尔飘来几朵洁白的小云,正在嬉戏着,追逐着。
当空洒下的金色阳光,丝丝缕缕照耀在草地上,为一望无垠的草原披上了神秘的金色衣裳。
沐浴在蓝天白云间,脚下
是广袤的草原,身心不禁的放松下来。
想躺在草原上,天为被,地为床,静静的在阳光中沐浴,洗涤浮躁的心灵,耳边偶然间还能听到小马驹的丝丝叫声,恬静舒适。
车在继续前行,心也在继续前行。
前面的风景让我乐不思蜀,本以为惊喜到此结束,在不轻易间,耳旁忽的传来小羊羔“咩咩·······”的叫声,我忙向车窗外望去,突然间又惊喜起来。
眼里是成群的羊群,正在草地上撒着欢,叫声此起彼伏,彷佛在赛歌;两头小羊羔,互相把角顶在了一起,就像两个摔跤手,互不相让。
小羊羔们一边玩着,一边啃着青草。
在羊群远点的地方,两个牧民骑着马,聊着天,悠闲的游走在羊群四周,偶尔挥动一下皮鞭,兴致来时,高歌一曲,字符间尽是草原人的豪情。
在羊群稍远点的地方,有一条蜿蜒的小河从草原的中间穿过,就像一条漂亮的丝带,清莹透彻。
它没有长江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也没有黄河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
和长江、黄河一比,它更像小家碧玉,婀娜多姿,秀外慧中。
信步走到小河旁,河水并不湍急,河面清澈的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隔着老远,就能闻到山泉的清香,彷佛品尝到了甘甜,还带着山泉特有的清凉。
喝上一口,沁人心脾。
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矿区。
想象中的矿区应该是有着很破旧的民房,屋顶满是疮痍,“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地面应该是黑黑的,上面铺满了煤渣;天空也应该是灰蒙蒙的,完全看不到金色的阳光。
耳边潺潺的流水声将我拉回到了现实,
眼前有着崭新的办公大楼,宿舍楼也涂着蓝色的颜料,和绿树、青草交相辉印;地面是平整干净的水泥路面;天空蓝蓝的,万里无云。
眺望远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美景举不胜举。
在城市生活久了,看惯了高楼大厦,灯红酒绿;习惯了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耳边尽是喧嚣、嘈杂。
来到这里,感觉自己的心就像是得到了洗涤,得到了净化。
在这广袤的天地里,我可以自由自在,纵情高歌,思想无拘无束。
赞美矿工的演讲稿篇4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
后羿射日以后,那被射落的九个太阳落到很深很深的地里,变成乌黑闪亮的岩石,人们给他起了个名字——太阳石。
后来,人间能源短缺,人们生存于危难之时,于是上帝又旨意一群怀着解放人类这一远大理想的使者,去开采那些被射落的太阳。
在巍巍中华大地,豪杰涌现,期间叱咤风云者、安邦定国者、为民请命者、埋头苦干者……,若贯虹金乌,星辉霄汉,他们,永远是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自豪的中间脊梁。
百里煤海矿区,英雄不断辈出,从挖出第一锹乌金的老一代创业者,到勇猛善战特别能战斗的工人队伍;从安于奉献足智多谋的科技工作者,到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的西山公司各代各级领导群体;从五十年前这片荒漠贫疾的地方到如今全国榜上有名的特大型现代化煤炭集团的变化中,我们无不感到西山人这个英雄群体的丰功伟业,我们无不为此而骄傲、而自豪。
我们不会忘记,在西山各个矿井试生产之初,青年的矿工怀着一颗颗赤诚了心走到了一起,这些铁骨铮铮的硬汉子们,把满腔的热忱,化作工作中的动力,以坚毅的性格和对事业的忠诚,默默地奉献着在千尺井下。
山西省劳模,东曲矿职工刘建虎,眉宇间透露出煤矿工人特有的坚韧和质朴。
身为一班之长的他坚信着这样一个理:喊得响不如干得实,只有自己带头干,才有号召力,才能带好班。
在千尺井下沸腾的掌子面,刘建虎干起活来总有一股拼劲。
遇到最危险的活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一次,工作面出现了大面积掉顶,刘建虎与工友们迅速搭好架子后,便第一个冲上去处理掉顶。
当时工友们拉住他说,队长,你都累了大半个班了,这回就让我们上去吧。
刘建虎挣脱了工友们的手,“不行,这次很危险,干这样的活我有经验,还是我上”。
此时此刻,上面的零碎还不时噼噼叭叭地往下掉,他何尝不知道当时危险的存在,可他心里更清楚,他是一队之长,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更需要自己。
刘建虎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沉稳的工作作风,担木梁,搭梁棚,有条不紊地处理着。
就这样,掉顶很快被刘建虎处理好了。
自从队组组建之今,刘建虎全队没有发生一起轻伤以上人身事故。
刘建虎也以他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着队里的每一个人,让这一群体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工作面接近收尾时,由于顶板压力大,底鼓严重,使支护棚的底梁弯曲变形严重,眼见着鼓起的底梁就快刮到了运输皮带。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他们要在不影响正常出煤的情况下,把变形的底梁一根一根的拽出来,并将多余的清除。
这项工作说起来简单,可干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
由于顶板的压力和底鼓的严重,使掌子面变得非常狭窄。
全队的弟兄们面对如此艰苦的工作,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刘建虎更是冲锋在前,身先士卒。
这些弟兄们就像铆钉牢牢的铆在了工作面上,扛梁的扛梁,攉货的攉货,这一干就是一个月,终于在全队的共同努力下,保证了工作面的顺利推进。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
刘建虎队正是靠着这种团结向上,奋力拼搏的团队精神,从组队至今,把成吨的乌金从千尺井下输送上来。
全国劳模—官地矿采煤机修理工的栗俊平,最初连26个英文字母也读不出来,但他常说,只要下功夫,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到检修班当上采煤机专职修理工后,他在学中干、干中学,缺什么,补什么。
他东找西借,把所有能找到的资料全部找齐,下班后一有时间就一字一句地认真研读。
为了更加系统地学习掌握采煤机检修专业理论,他省吃俭用,先后购买了《液压传动》、《机械基础》等8种100多本专业教材和书籍,26年来他始终坚持战斗在井下一线,承担着全矿采煤机维修和故障抢修工作,逐步掌握了全矿先后使用的10多种型号采煤机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总结出了听声音、摸温度、看运行、量数据的故障判断法,很快就能准确找到故障的部位和原因,从而使常见故障的抢修效率较原来提高了60倍,抢修成功率达100%,职工们都称他为采煤机“神医”。
.
全国煤炭行业模范班长—马兰矿综采一队的彭有生,一个矮胖墩实的南方汉子。
1983年,马兰矿正值筹备投产。
在投产前紧张的生产中,他常常连轴转,上完白班,又连上晚班,在井下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
一次,他左腿生了个疮,肿得象鸡蛋那么大,疮口火烧火燎的疼,引起腿根部的淋巴肿大,连行走也很困难,医生给他开了病假条,让他好好的休息治疗,他想到班里人手少,工作任务又重,自己
休息很可能影响本班的生产,于是,他带上医生给开的消炎止痛药又坚持下了井。
下班时,伤口流出的血水已经与工作裤紧紧粘连,这位南方汉子硬是咬着牙撕开工作裤,匆匆洗刷后,一瘸一拐地回到家,当爱人流着泪给他清洗伤口时,他靠着墙已经打起了呼噜。
“没有井下职工,就没有我们的矿山,井下职工最辛苦、最危险,我们作为家属,也是为了矿上安全生产、为了亲人平平安安,我们辛苦点,为井下职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也算是为矿里的安全生产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陈腊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说起陈腊英,在西山矿区广大职工家属中可谓是大名鼎鼎,特别是那些从事井下作业的单身职工,更是对她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亲切地称她为“陈阿姨”,并把陈阿姨视为自己的贴心人。
就是这个陈阿姨,她自己掏钱从商店里面买来针线和钮扣,为工人们缝衣钉扣。
看着工人穿着自己亲手缝好工作服走进入井下,她觉得心里觉得踏实了许多。
从那时起,陈腊英心里就萌发了一个念头:要用自己的双手,让井下工人体会的家的温暖;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温暖井下工人的心。
就是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她风风雨雨走过了二十几年。
我们不会忘记,在马兰矿智能化刨煤机使用开始,由于地质条件差、液压系统配件质量不合格,再加上支架和刨体处于磨合阶段,同时刨煤机在不同采场也有不同的调试过程等等,这些都给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面对困难,全队广大干部职工没有退缩,更没有等着靠着上边来解决。
队长一句话:“只在我们齐心合力,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一句话鼓舞了全队人的士气。
在全队上下共同努力下,终于解决了生产上一个又一个难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刨煤机生产线在西山的成功应用与推广,不仅填补了我省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全自动化刨煤机开采技术的国家,而且这一成果的应用,开采效率十几倍的提高,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了井下安全生产环境,解放了过去普通综采设备难以逾越的薄煤层,开发了老煤矿更大的生产潜力和空间。
可以说刨煤机的应用,为西山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不会忘记,为了刨煤机在西山的正常生产,从集团公司领导到矿区的每一名职工都浸注了大量的心血。
集团公司领导多次视察,对此给予了很高的关注;矿领导经常深入井下跟班现场指挥生产;队长经常是几天几夜不回家。
正是因为有这么一支“敢于吃苦,敢打硬仗”的刨煤队伍,我们西山的刨煤事业才会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煤炭企业中绽放奇葩。
这支英雄的队伍,此时正迈着坚毅的步子,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太阳之所以燃烧,是因为它选择了辉煌;而我们的兄弟们之所以无所畏惧,忘我奉献,是因为他们选择了矿山,选择了开采太阳的事业,他们用钢铁般的脊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担负起矿山发展的使命。
一个英雄的时代,铸就一段英雄的历史;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企业,铸就一支顽强拼搏的.职工队伍,“团结奉献求实进取”,这就是西山精神的写照,成长在这样一个企业里,我们感到由衷的自豪。
在我们的事业里,西山人是无所不能、无往而不胜的,西山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亲爱的朋友们,在这里请允许我高唱一首催人奋进的奉献者之歌吧,献给我心中的骄傲――光荣的煤矿工人。
献给我心中的骄傲――西山。
朋友,亲爱的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创西山更加美好的未来!
赞美矿工的演讲稿篇5
提起“生命”这个词,人们首先会想到活力、璀璨、美好和希望,然而作为一名矿山子弟,每当把“生命”这个词和安全、隐患、事故、伤亡等词联系在一起,我的内心就会强烈的震颤,一种无法抗拒的沉重萦绕心头。
我们煤矿工人时常被称之为“采撷光明的使者”、“最可爱的人”。
一直以来我们的矿工就是在这片“赞美”声中一代又一代的地在与大自然的顽强搏弈中为人类开采着光明,为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默默奉献着。
然而和其它行业相比,高危行业的性质谁也无法改变,艰辛伴随着危险的作业环境是不争的事实。
从前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的数次拍桌而起到温总理总理与我局煤海骄子徐群贤的亲切拥抱,从小煤窑的狂开滥采到国有大矿瓦斯爆炸的一声巨响,我们的行业、
我们的矿工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注、关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然而,我们不要忘了这是用多么惨痛的教训换来的,为了悲剧不在重演,为了唤醒人们对生命的珍视,让我们再一次去回想那条血泪汇成的记忆之河,仅去年以来,全国煤矿共发生重特大事故30余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就达10余起,死亡4000余人,继山西省去年8月、9月连续发生的两起重特大事故就夺去了306名矿工的生命。
旧的血迹未干,新的哭声又起,今年2月22日,被称为“中国品牌煤矿”的西山煤电屯兰煤矿再次发生事故,78名矿工的生命瞬间不复存在。
他们有的正值青春年华,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和未来;有的正值壮年,家庭美满妻贤子孝;有的即将退休,就要享受人间天伦。
然而,无情的事故让这一切化为乌有,他们就这样带着牵挂、带着遗憾、带着留恋忽忽远去,我想他们在天堂一定十分惦念年老的父母和年轻的妻子,一定十分担心求学创业的儿女和尚在襁褓的婴儿,那个还未出世的宝宝啊!该到哪里去找寻未及谋面的爸爸,失子之痛,亡夫之痛,丧父之痛都聚集在那一刻,绝望的眼神、呆滞的目光、滴血的伤痛……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人的命运都与我们有关。
”在此我想说:“矿井的深处,每位矿工的生命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我能想像我的矿工兄弟们遇难时无比眷恋的眼神,也能想像亲人痛苦无助的表情。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幅图片,是我局陈家山矿难后将全体遇难者名字刻在一块石碑上,作为对亡灵的纪念和刻骨铭心的教训,有一位遇难者家属用悲痛的手在自己亲人的名字上使劲的抹,想抹去上面的名字,能抹去吗?作为煤矿,每一次伤亡事故留给亲人的伤痛和阴影都是永远的,远到需要几代人用一生的时间去抚平、去疗伤。
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内心深处长久的煎熬和对亲人逝者痛苦的记忆。
而此情此景,使我更深切的感悟到活着是多么的美好,怀念遇难矿工应是我们每一位生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让每位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得到最充分的保障、让每位矿工在和谐阳光照耀下快乐的工作、幸福的生活更是全社会所有人的责任。
我还曾亲眼目睹一位在煤矿瓦斯爆炸中幸存下来的矿工,经过全力抢救,六个月后他奇迹般的从植物人的状态苏醒,但因全身肌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