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日知录〉三则》同步检测A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日知录〉三则》同步检测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 (共21题;共51分)
1. (2分) (2019高三上·佛山期中) 下列对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使六国各爱其人(让)数罟不入池(细密)
B . 彼且奚适也(到……去)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的标志)
C .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能够)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D . 其故封识具存(记号)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2. (2分) (2019高一下·哈尔滨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字活用的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A . 舍相如广成传
B .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C . 其一人夜亡
D . 而绝秦赵之欢
3. (2分) (2019高二上·金台期中) 下列文言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B .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 .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D . 亦崎岖而经丘
4. (2分) (2019高二上·金华月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 .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C . 则将焉用彼相矣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 .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5. (2分)下列各项中划线字活用方式相同的一组是()
A . 且勇者不必死节/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B . 故述往事,思来者/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C .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D . 臣具以表闻/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6. (2分)下列选项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 既自以心为形役
B . 纤歌凝而白云遏
C . 之二虫又何知
D . 而刘夙婴疾病
7. (2分)文中为什么要提到宋荣子、列御寇?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为了说明宋、列才智见识和修养都很高,是作者所推崇的绝对精神自由的人。

B . 反衬“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之可笑。

C . 为了说明宋荣子修养虽高,仍有未树;列御寇虽能免行,仍需御风。

他们均有所待。

D . 为了衬出自己理想中的至人、神人和圣人;为了说明自己所追求的无所待、无所限,绝对精神自由的理想的境界。

8. (2分) (2017高一下·武威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
B .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
C . 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
D . 他生未卜此生休(预料)
9. (2分) (2015高二上·陕西期中)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 遂见用于小邑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 .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鲲之大,不知几千里
C . 且适南冥也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 .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但以刘日薄西山
10. (2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苏武出身功臣之家,兄弟几人在汉朝做官。

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出使匈奴。

B . 单于用了种种办法劝降,结果都不成功后来把苏武放逐到北海。

苏武牧羊,表现了他不屈节、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爱国气节。

C . 卫律负汉归匈奴,被赐称王,拥众数万获得了荣华富贵;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匈奴人对苏武软硬兼施,但苏武不为所动。

D . 北海极其荒凉,条件十分恶劣,但并未消磨苏武的意志,软化他的决心。

苏武对李陵的一席话至诚动人,既让李陵不禁赞叹,又使他万分羞愧。

11. (2分) (2019高二上·伊春期末) 下列划线实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
B . 直夜溃围南出直:当
C . 籍独不愧于心乎独:唯独
D . 若非吾故人乎若:你
12. (2分) (2020高二上·和平期末) 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平伐其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 . 而自令见放为何以汝为见
C .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D .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13. (2分) (2017高三上·鸡泽月考)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牧连却之
②忧劳可以兴国
③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④盖世强援,不能独完
⑤函梁君臣之首
⑥客奋椎左右击
⑦闾里之侠皆宗之
⑧礼天下之奇才
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⑩余既耸然异之
A . ①②③∕⑤⑧∕④⑥∕⑦⑨⑩
B . ①②∕③⑤⑧∕④∕⑥∕⑦⑩∕⑨
C . ①②③∕⑦⑧∕④∕⑤⑥∕⑨∕⑩
D . ①②∕③⑦⑧∕④∕⑤⑥∕⑩∕⑨
14. (2分)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句读之不知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不拘于时④不然,籍何以至此
⑤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⑦忌不自信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A . 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B . 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C . ①④⑦/②/⑤⑥/③⑧
D . ①④⑦/②⑥/③⑤⑧
15. (2分) (2019高二下·宁德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B . 其信然邪?其梦邪?不克蒙其泽矣
C .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亦悄然而悲
D . 汝之子始十岁又如赴敌之兵
16. (2分)《天净沙·秋思》中点明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7. (2分)《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18. (2分)《论语•宪问》写君子的三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 。

勇者不惧”。

19. (2分)李白的《行路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20. (10分) (2019高二上·汪清期中) 文学常识
(1)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_________。

(2)唐代的大李杜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小李杜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

(3)辛勤劳作不得病(打一作家名) ________
(4)白居易字乐天,号 ________,白居易有两首特别有名的长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5)金屋藏娇主要讲述的是哪个皇帝的故事________。

21. (3分)(2016·云南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面对世界,一种可以验证的思维,才是趋向世界真实的思维。

________,一是现实的结果,一是逻辑的推导。

这种思维,________,但它是人类迄今为止探索世界的最好方法了,它至少让人类的智慧,不再停留或满足于一种主观幻想之中。

逻辑思维的特征,体现为两个“验证”,一个是自身的“自圆其说”,另一个是与现实的符合,而这两种“验证”,都源于将思维规则客观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思维的规则,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4题;共43分)
22. (12分) (2019高二下·上饶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可可西里回头
骆非翔
①思贤是我们在楚玛尔河东岸的一个保护站认识的少年,他来自河北廊坊,17岁,是保护站里的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去年,我们从格尔木顺着青藏公路去那曲,到楚玛尔河附近的时候,听到了前方路段出现坍塌的消息,于是我们在保护站停了下来,遇到了保护站的一伙青年志愿者,而思贤正是其中的一位。

②他在这里当志愿者的生活,就是每天和其他朋友们扯着横幅在黝黑的青藏公路上,为试图越过青藏公路向西迁徙的藏羚羊“开路”。

藏羚羊每年的初夏都要赶往水草丰茂的卓乃湖、太阳湖去产崽。

每一天,他们都在藏羚羊经常出现的地方静静守候,如果这些可爱的藏羚羊机警地来到了马路旁,他们就和朋友远远地站起来,在马路上扯一条横幅拦住来往的车辆,上面写着“藏羚羊过公路,请停车熄火”,然后人们就停下车、熄火,安静地等待着那被藏人称为神物的藏羚羊慢慢地犹豫着走过公路,前往可可西里的西部腹地,去繁衍后代。

③他说,我们虽然干的事情很简单,但是却总是莫名其妙地被彼此感动。

④我问他:“你这么小,怎么就想到来这里当志愿者呢?你的父母不担心吗?”
⑤他听后,头一低,然后淡然笑道:“我其实是离家出走的。


⑥他告诉我,他是一名高中学生,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爱好是摄影。

而父母对他的“不务正业”极为不满,
经常指责他,父亲气得打他耳光,他从来都没有反抗过。

但是就在两个月前,他最心爱的老相机被愤怒的父亲给摔碎了,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和一群网上认识的志愿者来到了这里——梦想了好久的目的地。

他想一一拍下这世界上最壮美的风景。

他说,他不知道该拿什么去反抗父亲对他梦想的“压迫”,却在为藏羚羊开路的过程中有了深深的使命感。

⑦他说完他的故事,我不便相劝,只好拉着他去拍照去了。

第二天,公路通了,我们离开保护站,驱车去那曲。

⑧他把我们送到路上,然后亲切地和我拥抱、道别。

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大概是为那年少执着的梦想吧。

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孩子应该回家,家长应该接纳他,认可他并鼓励他。

只有这样,他才能活得快乐,才能走向梦想。

⑨半个月后,我们再次遇到了思贤,他看上去神情有些伤感,眼睛像是哭过般的红肿。

他要我们带他回格尔木。

我们带上他就上路了。

⑩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

⑪他告诉我说,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

原来,三天前,他们在路上为藏羚羊“开路”的时候,有一个鲁莽的司机为了赶路,居然不顾他们的阻拦,闯关而过,直接撞飞了一只可怜的小羊羔,羊群被切割成两半散去了。

他们为此悲愤不已。

然后,捧着那幼小的羊羔埋在了保护站特意为羊羔挖的坟墓里。

他们葬了羊羔之后,却看到有一只母羊在公路旁徘徊哀号,整整一个下午都在呼唤。

他们知道那是羊羔的母亲,于是,又含泪把羊羔给挖出来,放到母羊的面前。

母羊悲伤的神情令每一个人心碎。

直到母羊绝望地离开,他们才重新埋葬了羊羔。

⑫说完后,思贤的眼中有泪光泛起,年轻的脸上悲愤交集。

我们听了也义愤填膺,却没有人多语。

⑬我搂着他的肩膀问:“你接下来准备去哪?”
⑭思贤忽然泪如泉涌,他握住我的手哭道:“大哥,我要回家!我妈妈一定找我找疯了!”
⑮我一把抱住他,将他的哭声拥在怀里。

我的眼泪忽然也涌了出来。

这个迷失在世界边缘的少年,在见证了真正的忧伤之后,深深地明白了一种爱,终于在美丽的可可西里回头了。

附:可可西里介绍“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一说为“美丽的少女”,以发音不同而异)。

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这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我们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区内的特有生物种类不但是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而且为世界上所瞩目,在学术上和自然保护上均十分重要。

(1)下面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思贤和其他志愿者一样,虽然每天只是做着简单的事情:拉横幅,为藏羚羊“开路”,但他们觉得很意义。

B . 思贤决定9月之后离开可可西里,是因为他的相机报废了,无法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反抗父亲对他梦想的压迫。

C . 司机的鲁莽行为和志愿者们把羊羔埋了又挖出来形成了对比,体现了志愿者们心中的善良与爱。

D . 文章的标题“在可可西里回头”,充满蕴味,不仅点明了主旨,而且设置了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结合全文,试从思贤前后心路的变化,分析这个人物形象特征。

(3)结合全文,试分析文章结尾的意蕴。

23. (12分) (2020高一下·永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狙击手
周海亮
狙击手要射杀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

换句话说,狙击手要杀掉的,是敌方的狙击手。

他有着和狙击手一样的冷静和直觉。

他隐藏在我方军事基地附近,神出鬼没。

他将我们的士兵和军官一个个猎杀;他速度不快,却简洁奏效。

炸弹将方圆三公里的土地翻过两遍,没有用,士兵和军官仍然不断死去。

他们或站着岗,或喝着茶,或擦着枪,或聊着天,或思念着故乡和母亲,兄弟和姑娘,妻子和儿女,就死去了。

死亡是那般突然,猝不及防。

那个狙击手,百发百中。

于是狙击手来到这里。

他要找出那个人,射杀那个人。

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狙击手猎杀过很多人,军官、翻译、机枪手、炮手、弹药手,当然,也包括狙击手。

那些人的脸在最后一刻定格,然后在他的脑子里反复播放。

他试图忘记他们,结果却是愈来愈清晰。

有圆圆滚滚的脸,有棱角分明的脸,有白皙洁净的脸,也有长满浓密胡须的脸。

他们的表情平静或者恐惧,当子弹射穿额头、眉心、嘴巴或者胸膛,他们甚至来不及改变他们的表情。

夜里那些脸说笑着,叫喊着,扭曲着,撕裂着,在他的眼前晃来晃去。

几乎每一次都是噩梦,醒来,他需要第一时间摸到他的狙击步枪。

缠着粗布的狙击枪并不冰冷,它柔软温暖,手感极好,就像女人亲切的裙衩。

这感觉给他安慰,让他能够再一次浅浅地睡去。

梦中那些脸再一次出现,顽固地将他纠缠,直到他再一次大汗淋漓地醒来。

本来他不必单独行动。

他们是两个人。

两个人同样的军装,同样的枪法,同样的冷酷,甚至同样的相貌和表情。

他们隐藏在窗子后,公路旁,山洞中,石缝里,大树上,死尸堆里。

他们配合默契,百战百胜。

可是那天,他们不小心暴露了位置,遇到了空袭。

子弹追赶着他们,直升机一刻不停地在头顶轰鸣。

炸弹就像捕食的飞鸟,嗷嗷叫着,笔直地切向大地。

他被弹片切中小腿,他看到粉红色的肌肉和白色的骨头。

他背着他撤退,丛林里宛若两只绝望的狼崽。

后来他丢下了他,无可奈何。

他说我得逃出去,我得找人帮助。

他为他留下所有的干粮和水,所有的子弹和希望。

他躺在草丛里,挺过整整三天。

三天后他得救了,他却是永远失踪——或者被打死,或者被饿死——世界上从此少了一位优秀的狙击手,他从此少了一位亲密的搭档和朋友。

现在他伏在山谷,伏在一堆花岗岩的后面。

他从瞄准镜里寻找着目标,他一无所获。

可是他知道就在不远,或者山顶,或者山腰,或者山脚,或者一棵树的旁边,或者一块石头的后面,或者,就在他的脑后,对方肯定潜伏在那里。

对方一动不动,就像一棵树,一块石头,一把泥土,可是他的眼睛,一眨不眨。

虽然看不见他找不到他,可是他可以异常准确地感觉出他的存在。

他的食指抖动一下。

他感觉出扳机的坚硬。

他保持着匍匐和瞄准的姿势,已经整整一个下午。

一条小蛇在他的身边跳起舞蹈,红色的信子几乎舔中他的胳膊;一只蚂蚱跳上他汗津津的额头,强有力的后腿蹬踢着他的眉心。

他没有动,没有眨眼,他看到远处的草丛中似乎闪烁了一下。

那里有一棵孤零零的枯树,树干上有一个巨大的嗡嗡响的马蜂窝。

马蜂窝压紧着草丛,草丛低矮,密不透风。

他的瞄准镜曾经多次移过去,移回来,再移过去,再移回来。

他认为没有人可以在那个马蜂窝下面潜伏,他认为绝没有人会选择一处没有掩体的草丛潜伏——身经百战的他,败给了自己的经验。

他感到了恐惧。

恐惧铺天盖地,转瞬将他吞噬。

他知道那是狙击枪的反光。

虽然只是刹那,虽然那光线如此模糊和如此微弱,可是他还是能够感觉那里藏着一支精良的狙击步枪。

狙击步枪平躺在那里,枪口后面,紧贴着一只眼睛。

眼睛杀进了瞄准镜,瞄准镜的十字中心与他的眉心完美地重合。

他的手心开始冒汗,眉心的肌肉蹦跳不止。

蚂蚱被訇然震落,发出炸弹爆炸般的巨响。

他将枪口缓缓地移过去……移过去……移过去……他看到一张年轻并且俊朗的脸。

那张脸无比熟悉,几个月前,他们还在并肩作战。

他从瞄准镜里看着他,他也从瞄准镜里看着他。

他的眼睛收缩一下,他的眼睛也收缩一下。

他将他的眉心放进十字中心,他同样将他的眉心放进十字中心。

两个人,一样的冷静和动作,一样的相貌和表情。

然后两个人一起笑,看不见彼此的嘴和脸孔,笑的只是目光。

然那笑冰冷尖锐,就像一把长着牙齿的刀了。

扳机迟迟没有扣动。

两个人的对视如此漫长。

蚂蚱再一次爬上额头,小蛇再一次跳起舞蹈。

夜幕四合,世间万物渐渐归于模糊和黑暗。

远处传来连成一片的枪炮声,那声音真实并且虚幻,空洞并且恍惚。

声音里夹杂着真真切切的惨叫声和哭泣声,似乎,皮肉烧焦的气味,阵阵袭来。

枪响。

两声合成一声,声音微小短促。

两颗子弹同时蹿出枪膛,拖着长长的尾巴,空中擦肩而过。

然后,世间的战争仍然继续,他们的战争戛然而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起笔简洁凝练,直接进入两个狙击手即将产生对决的紧张的故事情节,在设置悬念的同时,还引起下文,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梦境与幻觉是表达人物心理的一种方法,狙击手脑子里反复播放被杀者的脸以及夜晚做噩梦,都是通过人物的潜意识的精神状态揭示其心理。

C . 跳舞的小蛇和跳上狙击手额头的蚂蚱在小说中两次出现,彼此呼应,既写出了狙击手匍匐观察的耐心与坚韧,也象征着身边自然和平的生活。

D . 这篇小说情节张弛有度,人物形象非常突出,这得益于小说插叙的叙述方式、长短句结合的语言节奏和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的运用。

(2)小说第五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3)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请结合这三个因素探讨这篇小说的悲剧性。

24. (14分) (2019高三上·海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震川先生小传
钱谦益
震川先生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

九岁,能属文。

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八大家之书。

浸溃演迤,蔚为大儒。

嘉靖庚子,举南京第二人,为茶陵张文隐公所知。

其后八上春官,不第。

读书谈道,居嘉定之安亭江上,四方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海内称震川先生,不以名氏。

乙丑,举进士。

除长兴知县。

用古教化法治其民。

每听讼,引儿童妇女案前,刺刺吴语,事解,立纵去,不具狱。

有所击断寝息,直行其意。

大吏多恶之,有蜚语闻,量移通判顺德。

隆庆庚午,入贺。

新郑、内江雅知熙甫,引为南京太仆寺丞,皆掌制敕,修世庙实录。

熙甫为文,原本六经,而好太史公书,能得其风神脉理。

其于八大家,自谓可肩随欧、曾,临川则不难抗行。

其于诗,似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要非流俗可及也。

当是时,王弇州①踵二李之后,主盟文坛,声华烜赫,奔走四海。

熙甫独抱遗经于荒江虚市之间,树牙频相搘柱,不少下。

尝为人文序,诋排俗学,以为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

弇州闻之,曰:“妄则有之,庸则未敢闻命。

”熙甫曰:“惟妄,故庸。

未有妄而不庸者也。

” 弇州晚岁赞熙甫画像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

余岂异趋?久而始伤。

”识者谓先生之文,至是始论定,而弇州之迟暮自悔,为不可及也。

熙甫没,其子子宁辑其遗文,妄加改窜。

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

”刻既成,贾人为文祭照甫,具言所梦,今载集后,季子子慕,字季思,以乡举追赠待诏。

冢孙昌世,字文休,与余共定熙甫全集者也。

嘉靖末,山阴诸状元大绶官翰学,置酒招乡人徐渭文长。

入夜,良久乃至。

学士问口:“何迟也?”文长曰:“顷避雨士人家,见壁间悬归有光文,今之欧阳子也。

回翔雒诵,不能舍去,是以迟耳!”学士命隶卷其轴以来,张灯快读,相对叹赏,至于达旦。

四明余公文敏典礼闹,学士为具言照甫之文,意度波澜所以然者。

照甫果得隽。

熙甫重平生知己,每叙张文隐事,辄为流涕。

岂未有以文长此事闻于熙甫者乎?
(选自《列朝诗集小传》,有删节)
【注释】①王弇州:指王世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1)对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九岁,能属文属:写作
B . 临川则不难抗行抗:抵挡
C . 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趣:催促
D . 熙甫果得隽隽:考中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归有光乡试取得第二名,深受张文隐赏识,但后来八次参加殿试,都没能考取进士。

B . 归有光在处理诉讼案件时,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断案,上级官员大多数不喜欢他。

C . 王世贞与归有光之间存在矛盾,曾经遭到归有光的批评,被认为是狂妄而平庸的人。

D . 王世贞晚年改变对归有光的看法,称他是千年才有的人才,可继承韩、欧阳的传统。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听讼,引儿童妇女案前,剌剌吴语,事解,立纵去,不具狱。

②识者谓先生之文,至是始论定,而弇州之迟暮自悔,为不可及也。

(4)请简要概括归有光诗文的特点。

25. (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

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

若天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上面文段有哪些经世致用的思想?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共21题;共51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
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
答案:20-2、答案:20-3、
答案:20-4、答案:20-5、考点:
解析:
答案:21-1、
考点:
解析:
二、阅读题 (共4题;共43分)答案:22-1、
答案:22-2、
答案:22-3、
考点:
解析:
答案:23-1、答案:23-2、
答案:23-3、
考点:
解析:
答案:24-1、答案:24-2、答案:24-3、
答案:24-4、考点:
解析:
答案:25-1、
考点:
解析:
第21 页共2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