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2《装在套子里的人》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
(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及其典型意义
2、学习夸张讽刺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
夸张讽刺的艺术手法
【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讽刺的艺术手法
讽刺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笑之处,常采用夸张、对比等方式,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讽刺手法犀利有力,而且使用灵活,或正面进攻,或旁敲侧击;或讽刺揶揄;或正颜厉色;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归纳起来,讽刺手法有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漫画法:
鲁迅说:“漫画要使人一目了然,所以最普通的方法是‘夸张’。
”夸张是漫画的特点。
漫画式的讽刺手法其特点也是夸张,把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相,变形,以突出这一侧面的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
《儒林外史》写爱钱如命的严监生疾终正寝时,着力刻画了他竖着的两个手指头,这两个手指头揭示了他全部性格中最本质的特征:守财奴的爱钱如命。
〈二〉对比法:
即把被讽刺的对象,在对待同一人或事的前后不同的言行上进行描述,以显示被讽刺对象的愚蠢可笑。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围绕于勒有无金钱,以冷漠峻峭的笔调描写菲力普夫妇言行、态度,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使读者不难看出夫妇二人的极度虚伪、冷酷无情,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三〉托物法
这是一种把讽刺对象托比于某物,使讽刺对象具体化、形象化的手法。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宣传自己的主张、驳难对方时,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惠子相梁》中的惠子听信传言,庄子来代他为相,非常恐惧。
而庄子却给好友讲了一个风趣的故事,把自己比作鹓雏(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样的鸟),好友比作猫头鹰,梁国则比作腐鼠。
极力描写了高尚的志趣,而猫头鹰得一腐鼠便视为致珍美味的神态。
〈四〉反说法
人的感情发展到了极顶,往往会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语言上就是“说反话”。
作为讽刺手段的“反话”,是“反话正说”,用肯定赞美的语言描述明显的丑恶、虚假的现象,表达作者的鄙视与挖苦。
《藤野先生》开头一段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表达的正是厌恶之极的情感。
“实在标致极了”一点也不标致。
称他们标致,是明显的讽刺。
当任何指斥的言词都不足以把愤怒之情表达的畅淋漓时,便化为反语成了讽刺,反语的讽刺,较之直言指责更为有力,表达的厌恶之情更为强烈。
二、知识链接---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流行于十九世纪欧洲等地区的一种文学流派。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广阔而深刻、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社会风俗、人情、国民性和社会矛盾;深入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童话,把人间的一切苦难,形象地昭示给人们。
这一文学
在艺术上多有创见,既是写实的,又具有倾向性。
其中在典型环境中再现某一阶层人的典型性格的创作方法,使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同时,在批判现实主义真实而又矛盾的艺术世界里,处处响彻着人道主义者们自信而困惑的颤音。
它已成了人们认识历史,认识人类心灵发展史的教材。
三、内容预习
1、别里科夫身上有那些套子?他为什么总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他的这些行为反映了怎样的性格?
(1)有形的套子
衣着的套子:
用具的套子:
职业的套子:
生活(出行、居住)的套子:
(2)无形的套子
论调的套子:
思想的套子:
(3)人物性格及意义:
2、契河夫是幽默讽刺大师。
在文中梳理关于別里科夫形象的句子,简单写一写对幽默讽刺艺术的体会。
外貌:
漫画中:
睡觉时:
滚下楼时:
【合作探究】
1、阅读别里科夫正儿八经地对何瓦连科说的一段话,体会、交流讽刺效果。
4、题中的“套子”指什么?你认为它还可以是什么?
【达标检测】
阅读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契诃夫),然后完成1~4题。
一个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务官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亚科夫,坐在剧院第二排座椅上,正拿着望远镜观看轻歌剧《科尔涅维利的钟声》①。
他看着演出,感到无比幸福。
但突然间……小说里经常出现这个“但突然间”。
作家们是对的:生活中确实充满了种种意外事件。
但突然间,他的脸皱起来,眼睛往上翻,呼吸停住了……他放下望远镜,低下头,便……阿嚏一声!!!他打了个喷嚏,你们瞧。
无论何时何地,谁打喷嚏都是不能禁止的。
庄稼汉打喷嚏,警长打喷嚏,有时连达官贵人也在所难免。
人人都打喷嚏。
切尔维亚科夫毫不慌张,掏出小手绢擦擦脸,而且像一位讲礼貌的人那样,举目看看四周:他的喷嚏是否溅着什么人了?但这时他不由得慌张起来。
他看到,坐在他前面第一排座椅上的一个小老头,正用手套使劲擦他的秃头和脖子,嘴里还嘟哝着什么。
切尔维亚科夫认出这人是三品文官布里扎洛夫将军,他在交通部门任职。
“我的喷嚏溅着他了!”切尔维亚科夫心想,“他虽说不是我的上司,是别的部门的,不过这总不妥当。
应当向他赔个不是才对。
”
切尔维亚科夫咳嗽一声,身子探向前去,凑着将军的耳朵小声说:
“务请大人原谅,我的唾沫星子溅着您了……我出于无心……”
“没什么,没什么……”
“看在上帝份上,请您原谅。
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请坐下吧!让人听嘛!”
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了,他傻笑一下,开始望着舞台。
他看着演出,但已不再感到幸福。
他开始惶惶不安起来。
幕间休息时,他走到布里扎洛夫跟前,在他身边走来走去,终于克制住胆怯心情,嗫嚅道:
“我溅着您了,大人……务请宽恕……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够了!……我已经忘了,您怎么老提它呢!”将军说完,不耐烦地撇了撇下嘴唇。
“他说忘了,可是他那眼神多凶!”切尔维亚科夫暗想,不时怀疑地瞧他一眼。
“连话都不想说了。
应当向他解释清楚,我完全是无意的……这是自然规律……否则他会认为我故意啐他。
他现在不这么想,过后肯定会这么想的!……”
回家后,切尔维亚科夫把自己的失态告诉了妻子。
他觉得妻子对发生的事过于轻率。
她先是吓着了,但后来听说布里扎洛夫是“别的部门的”,也就放心了。
“不过你还是去一趟赔礼道歉的好,”她说,“他会认为你在公共场合举止不当!”
“说得对呀!刚才我道歉过了,可是他有点古怪……一句中听的话也没说。
再者也没有时间细谈。
”
第二天,切尔维亚科夫穿上新制服,刮了脸,去找布里扎洛夫解释……走进将军的接待室,他看到里面有许多请求接见的人。
将军也在其中,他已经开始接见了。
询问过几人后,将军抬眼望着切尔维亚科夫。
“昨天在‘阿尔卡吉亚’剧场,倘若大人还记得的话,”庶务官开始报告,“我打了一个喷嚏,无意中溅了……务请您原……”
“什么废话!……天知道怎么回事!”将军扭过脸,对下一名来访者说:“您有什么事?”
“他不想说!”切尔维亚科夫脸色煞白,心里想道,“看来他生气了……不行,这事不能这样放下……我要跟他解释清楚……”
当将军接见完最后一名来访首,正要返回内室时,切尔维亚科夫一步跟上去,又开始嗫嚅道:
“大人!倘若在下胆敢打搅大人的话,那么可以说,只是出于一种悔过的心情……我不是有意的,务请您谅解,大人!”
将军做出一副哭丧脸,挥一下手。
“您简直开玩笑,先生!”将军说完,进门不见了。
“这怎么是开玩笑?”切尔维亚科夫想,“根本不是开玩笑!身为将军,却不明事理!既然这样,我再也不向这个好摆架子的人赔不是了!去他的!我给他写封信,再也不来了!真的,再也不来了!”
切尔维亚科夫这么思量着回到家里。
可是给将军的信却没有写成。
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这信该怎么写。
只好次日又去向将军本人解释。
“我昨天来打搅了大人,”当将军向他抬起疑问的目光,他开始嗫嚅道,“我不是如您讲的来开玩笑的。
我来是向您赔礼道歉,因为我打喷嚏时溅着您了,大人……说到开玩笑,我可从来没有想过。
在下胆敢开玩笑吗?倘若我们真开玩笑,那样的话,就丝毫谈不上对大人的敬重了……谈不上……”
“滚出去!!”忽然间,脸色发青、浑身打颤的将军大喝一声。
“什么,大人?”切尔维亚科夫小声问道,他吓呆了。
“滚出去!!”将军顿着脚,又喊了一声。
切尔维亚科夫感到肚子里什么东西碎了。
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着,他一步一步退到门口。
他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着……他懵懵懂懂地回到家里,没脱制服,就倒在长沙发上,后来就……死了。
一八八三年七月二日
1、请给小说划分结构层次。
2、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可以看出切尔维亚科夫是怎样性格的人?
3、请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
4、请你说说这篇小说在艺术方面的特色。
【延伸阅读】
“昏了头”的别里科夫——《装在套子里的人》新读《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19世纪后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
在第二部分纵向具体表现“套中人”时,作者围绕婚姻而展开情节,通过这位守旧懦弱、自私自利的卫道者与华连卡、柯瓦连科代表的具有新思想、追求自由生活的变革者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其对立、不可调和;同时启示人们新气象、新生活的道路还很漫长,很艰辛,很曲折。
因为一个别里科夫倒下了,千千万万个“别里科夫”还幽灵般的辖制着人们,觉醒在加了锁的闷罐中将要窒息的人们,不要睡死过去,铭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说,别里科夫“昏了头,决定结婚了”。
结婚?别里科夫真的昏了头吗?当然不是的。
原因如下:
一是撮合之人是校长太太,华连卡的父亲是五等文官。
从社会地位而言,校长太太撮合,不能不答应。
因为得罪校长太太就是与校长为敌,就是与政府为敌——这不是别里科夫的性格;顺从、听命上司政府才是他的准则。
况且这样做,在某种程度上是为自己上了保险。
二是华连卡的田产。
就像新疆民歌里唱的那样:“带着你的妹妹,带着你的嫁妆,坐着你的马车来。
”结婚对别里科夫而言,起码有物质保障的意义:温温暖暖、舒舒服服。
三是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
也就是说,别里科夫“喜欢”上了她:长得不坏,勉强看得过去,不至于把人丢大了;“要得须有舍,有舍才有得。
”婚姻对别里科夫而言,最好是倒贴给自己,最好是发放一个大套子,心安理得接受,在“套子”中享福。
有以上分析,大致别里科夫结婚,是“唯套子是从”。
这些基本上与恋爱无关,唯套子是爱,唯套子是从。
“决定结婚”体现了别里科夫对地位、金钱、私密情感的向往。
为之,我们说,三层“套子”跑过来,别里科夫也会主动入套。
由此可见:“昏了头”仅仅是表象。
真正严格地评说,聪明才是实质。
别里科夫,好个“套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