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如何突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如何突破?
作为一个现代人,即使知道古代的语言很简练,古代的一些诗词很美很有意境,古代衣服服饰很漂亮。

然而作为欣赏不得不说它很赏心悦目陶冶情操,然而作为一个高考题,它难倒了多少莘莘学子,令多少高考考生抓耳挠腮不得其解。

恨不得自己生在古代既不用担心读不懂文言文又不用发愁高考。

然而对于文言文阅读,其实也是有诀窍的。

考试大纲上,对于文言文的要求,只是理解,理解。

看看,人说的多简单,想得多周到,设计的多人性化。

然后,你敢不敢别来几个看不懂的字,读不懂的词!文言文,高考必不可缺少的一道硬菜。

每年都有,每年都不相同。

因此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复习,甚至都空缺这一块,等着到了考场上临时发挥呢!然而这种做法真是大错特错。

虽然每年的文言文都不一样,但是近观几年,文言文的类型却大致相同。

选文特点高考考查的文章大致可分为史传文和散文两大类,文章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篇幅在600700字之间。

史传类文章无非记人(一人多事)和记事(一事多人)两类。

前者结构特点是:人-简历-性格特点-事件①-事件②;后者结构特点是:事件-缘由-人物①-人物②结局。

以记叙为主的人物传记一般都是高考文言文的热点。

下面就给大家
分享一下人物传记文言文的结构的特点。

人物传记的结构特点身份为人在前面,典型事件跟后边。

经历官位会多变,品格教化文中见。

特点解读一:身份为人在前面《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介绍在文章开头部分: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特点解读二:典型事件跟后边《廉颇蔺相如列传》在人物介绍以后,写了三个典型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特点解读三:经历官位会多变人物传记中的人物人生经历会有很多变化。

《屈原列传》屈原的经历变化:屈原者为楚怀王左徒王甚任之;王怒而疏屈平;屈平既绌;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屈平既嫉之,虽放流;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特点解读四:人物传记中的人物人生经历的变化,同时伴随的是官位的变化。

《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官位的变化: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还没做官);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提拔做了上大夫);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再次提拔做了上卿)。

特点解读五: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①表示授予、提升的:征、辟、荐、举、拜、除、授、起、擢、拔;②表示调动官职的:迁、转、调、徙;③表示兼职、代理的:兼、领、署、权、摄;④表示降职、罢免的:贬、谪、出、左迁、罢、
黜。

文言文阅读如何做一、读首先要通读文章,了解大概文章说得是个什么意思。

理清层次,把握主要内容,这样做分析概括类的题目就不会太难,同时也有助于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解答翻译、断句和实词、虚词的理解这类题,还需要对文意理解得更精准。

当然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断对句,句子断不对,理解的意思就会有偏差,这就是为什么,文章只有一篇,而对其理解却有千千万万。

二、译翻译是文言文的重头戏,在大概了解文章大意后,在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细致翻译,准备了解文章意思,才能更好的有助于答题。

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要诀:文言文翻译应该掌握五字诀:留、删、增、调、变。

1.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以及物品名称等,这些不必翻译。

硬要翻译,反而会弄巧成拙。

2.删删去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无法对应地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删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的,亦可删去。

3.增把文言文的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也应增补出来。

最4.调将古今汉语不同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调整。

如: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是一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就要把定语可以终身行调到中心词一言之前。

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两个宾语前置句,应按不知句读,不解惑来翻译。

5.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
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译为(湖面)风平浪静。

三、想人物传记以叙事为主,阅读时要注意人物在不同阶段所做的事,体会其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和评价。

对于其他文体,也要兼顾到。

杂记,或以记事为主,或以写景状物为主,要把握行文的线索,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和深意。

议论性文体,阅读时要抓住中心观点,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准确理解作者所用的例证。

应用性文体,要了解背景即写作缘由,把握其文体特征。

对于其他文体,也要兼顾到。

杂记,或以记事为主,或以写景状物为主,要把握行文的线索,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和深意。

议论性文体,阅读时要抓住中心观点,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准确理解作者所用的例证。

应用性文体,要了解背景即写作缘由,把握其文体特征。

四、积累对于文言文中常出现的词语(表示官职及其升迁变化的,表示人物个性、品行的,表示古代科举、教育的等,)特别注意一些多义词,虚词,古今异义词得积累,一定要和以前的知识相连接融会贯通,系统复习。

要有意识地多加积累。

此外,对文学文化常识,也要做系统复习。

文言文阅读如何复习常读培养语感阅读文言文,尤其是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坚持把读懂文本放在首位。

答题的准确率与文本读懂的程度成正比。

遇到感觉较难的文章,在初读后,可以参照文后的内容分析一题,再仔细阅读,一定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
现。

一、诵读课文积累语言材料和知识传统的国文教学十分讲究熟读成诵,而今天教师的常用讲解分析取代了琅琅书声,学生在作业时,也只知笔练,不闻诵读。

其实,诵读通过声音来体验字词句篇的语言形象,从而大大促进了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感悟。

在吟咏过程中,反复品味文章中有生命力的字词语句,咀嚼消化吸收,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培养自己的语感。

这种语言材料和知识的积累,正是语文功底的基石。

不读、少读,必定难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缺乏个中的意蕴情趣,甚至连词句的语意都把握不住。

目前,由于高考不使用课本中的语言材料命题,忽视教材的复习,甚至把复读重温学过的课文视为无效劳动的情况严重存在。

适度的扩展阅读、加强练习是必要的,但对教材中的课文弃之不顾,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事实上,高考题中的答案基本上是课文中语言材料的直接迁移。

2003年上海春季高考中,有一个得分率较低的题目。

原句是主人曰:邻家孽畜,可厌乃尔!要求解释句中乃尔一词。

其实,这个词在课文《孔雀东南飞》中早已学过。

原句是府吏再拜过,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这里的乃尔作这样解。

全句的意思是(自杀的)主意就这样打定了。

考题中的乃尔,正是解释为这样,如此。

再如,2002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解释旬日和已而两个词的含义。

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相应的词,分别出现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和
《促织》中的旬余,杖至百等句子中。

旬日作十天解。

已而作不久解。

这些示例,绝不是偶见现象。

可以说,高考试卷上不论是文言词句的理解,还是被视为得分点的语法现象,都能直接间接地在课文中找到相同点。

高三阶段脚踏实地全面复读学过的课文是十分必要的。

以复习课文为基点,适当地拓展和延伸,熟悉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是必不可少的。

但盲目多练不免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应该把感性材料的积累与理性知识的梳理结合起来。

这就需要对古汉语的一些词法和句法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梳理。

二、注意归纳比照常用词在词法上,可以对课文中学过的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谦敬副词、兼词、时间词和各种词类活用的类型,包括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作一些归纳梳理,并且从中体会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对常用实词、虚词的多义性及兼类现象也应特别关注。

2003年上海高考卷中,要求写出文中两个绝字的含义。

前句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中的绝作不见解,与千山鸟飞绝中的绝同义;而后句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不无绝也中的绝是横渡之意,与《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绝同解。

这个难度不高的词,答题正确率却不高,如果平时复习时能注意对这些常用词归纳比照的话,是容易应对的。

文言词一般以单音词为主体,但也不能不加强对一些双音词的梳理。

如连绵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复式虚词及一些语义比较固定
的语词。

去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

如对课文中偏义复词的句子作过一番梳理的话,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三、句式的把握与梳理同样重要在句法上,句式的把握和梳理同样重要。

在常见句式中,仍有不少同学对宾语前置句式和定语后置句式感到难以把握,这固然与不注重涵咏、缺乏语感有关,但与理不清这些句式的语法结构的规律也不无关系,可见对有关例句的归纳梳理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对一些习惯句式的把握和梳理也须引起足够重视。

诸如无乃乎?、其之谓也、何为?等结构较固定的句式务必非常熟悉。

今年上海高考中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一句的翻译,使许多考生失分。

其原因是对奈何?的句式毫无感觉,只能妄加揣测,胡乱作答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