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德州市第九中学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山东省德州市第九中学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试
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单选).洗衣机脱水完成时,转动逐渐减慢直到停下来的过程中,到某一时刻t时,机器反而会发生强烈的振动。
此后脱水桶转速继续变慢,机身的振动也随之减弱。
这种现象说明
A.t时刻脱水桶的惯性最大B.洗衣机t时刻因受迫振动发生共振C.t时刻脱水桶的转动频率最大D.洗衣机内衣物没有均匀放置
参考答案:
B
洗衣机脱水桶转动的越来越慢时,做受迫振动的频率在减小,当减小到跟洗衣机的固有频率相等时,发生共振,振动最强烈,然后受迫振动的频率继续减小,远离固有频率,振动又减弱,故B正确。
故选B。
2. 如图所示,直线A为电源的U—I图线,直线B为电阻R的U—I图线,用该电源和电阻组成闭合电路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和电路的总功率分别是
A.4 W、8 W
B.2 W、4 W
C.4 W、6 W
D.2 W、3 W
参考答案:
C
3. 如图,一段导线abcd位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且与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垂直.线段ab、bc和cd的长度均为L,且∠abc=∠bcd=135°.流经导线的电流为I,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导线段abcd所受到的磁场的作用力的合力
()
A.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1)ILB
B.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1)ILB
C.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1)ILB
D.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1)ILB
参考答案:
A
4. 一质点位于x=﹣1m处,t=0时刻沿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s内和0~4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B.t=4s时,质点在x=2m处
C.第3s内和第4s内,质点位移相同
D.第3s内和第4s内,质点加速度的方向相反
参考答案:
B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由斜率的正负分析加速度的方向,图线与时
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根据这些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则知0~2s内和0~4s内质点的位移相同,但所用时间不同,则平均速度不同,故A错误.
B、0﹣4s内质点的位移等于0﹣2s的位移,为△x=×(1+2)×2m=3m.t=0时质点位于x=﹣1m处,则t=4s时,质点在x′=x+△x=2m处,故B正确.
C、第3s内和第4s内,质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位移不同,故C错误.
D、速度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直线的斜率一定,则知第3s内和第4s内,质点加速度相同,其方向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5. (单选)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嫦娥三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3年12月14日21时0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7500N变推力发动机开机,探测器从距月面15km处实施动力下降,相对速度将从1.7km/s逐渐减为0.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玉兔”号月球车顺利驶抵月球表面,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关于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7.9km/s B.11.2 km/s >v >7.9km/s
C.v=11.2km/s D.v >11.2km/s
参考答案:
B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油罐车后拖一条铁链的目的是;电容器是储存的装置;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
参考答案:
放电、电荷、电压
7. 一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做匀角速转动,角速度为240πrad/min ,当线圈平面转动至与磁场平行时,线圈的电动势为 2.0 V。
设线圈从垂直磁场瞬时开始计时,则该线圈电动势
的瞬时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电动势在s末的瞬时值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
8. 用能量为l5eV的光子照到某种金属上,能发生光电效应,测得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2.45eV,该金属的逸出功为eV.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现有一群处
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在辐射出的各种频率的光子中,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
效应的频率共有种.
参考答案:
2.55; 2
9. 如图,匀强电场的场强为103V/m,a、b两点间的距离为0.1m,ab连线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60o,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V,若将电量为+的点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 J.
参考答案:
10. (12分) 传感器是指这样一类元件:它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
分等非电学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
把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以后,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量、传输、处理和控制了。
(1)下列关于传感器说法正确的是。
A.霍尔元件能够把磁感应强度这个磁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
B.话筒是一种常用的声传感器,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
C.热敏电阻能把温度这个热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
D.电熨斗能够自动控制温度的原因是它装有双金属
片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
(2) 有一种测量压力的电子秤,其原理图如图所示。
E是内阻不计、电动势为6V的电源。
R0是一个阻值为
300Ω的限流电阻。
G是由理想电流表改装成的指针式测力显示器。
R是一个压敏电阻,其阻值可随压力大小变化而改变,其关系如下表所示。
C是一个用来保护显示器的电容器。
秤台的重力忽略不计。
试分析:
①利用表中的数据归纳出电阻R随压力F变化的函数式R=Ω;
②若电容器的耐压值为5V,该电子秤的最大称量值
为N;
③如果把电流表中电流的刻度变换成压力刻度,则该测力显示器的刻
度。
(填均匀或不均匀)。
参考答案:
(1) CD;(3分)(2)(每小题3分)①R = 300-0.4F;②600;③不均匀
11. 质量为m的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面由底端向上滑去,经过时间t1速度为零后又下滑,又经过时间t2回到斜面底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重力对物块的总冲量大小为
参考答案:
mg (t1+t2)
12. 在B=0.8 T的匀强磁场中放一根与磁场方向垂直、长度是0.5 m的通电直导线,导线沿磁场力方向移动了20 cm,若导线中电流为10 A,那么磁场力对通电导线所做的功是_______ J。
参考答案:
0.8
13. 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与一灵敏的静电计相接,极板B接地,若减小电容器极板间的距离,则(填“增大”、“减小”、“保持不变”)电容______,静电计指针偏角________,电量_______,场强_______。
下图中螺旋测微器读数为_______mm。
参考答案:
增大、减小、保持不变、保持不变 2.930mm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如图所示,是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实验得到的光路图.玻璃砖的
入射面AB和出射面CD并不平行,则
(1)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填平行或不平行).
(2)以入射点O为圆心,以R=5cm长度为半径画圆,与入射线PO交于M点,与折射线OQ交于F点,过M、F点分别向法线作垂线,量得MN=1.68cm,
EF=1.12cm,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 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不平行(2)1.5
15.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1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0.6mL,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为8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测得油酸薄膜的轮廓形状和尺寸如图所
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cm,试求:
(1)油酸膜的面积是 cm2;
(2)实验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实验中为什么要让油膜尽可能散开?。
参考答案:
(1) 114 (112~116都对);
(2) 6.6×10-10 (6.5×10-10~6.7×10-10都对);
(3)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油膜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薄膜.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中的实线所示,再经t=0.2 s的波形图如图11中的虚线所示。
求此列波的波速为多少?
参考答案:
当波向x轴正向传播时,v=7.5+10n,n=0,1,2,3,……
当波向x轴负向传播时,v=2.5+10n,n=0,1,2,3,……
17. 将电荷量为的点电荷放在某电场中,受到得电场力为,若换一电荷量为的点电荷放在同一位置,受到的电场力是多少?改点的电场强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8. (8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9Ω,R2=15Ω,电源的电动势
E=12V,内电阻r=1Ω,安培表的读数I=0..4A。
求
(1)电阻R3的阻值。
(2)R3消耗的电功率。
参考答案:
(1)∵ U2=I2?R2=0.4ⅹ15=6 (V)(1分)
∴ I总=(E-U2)/(R1+r)
=(12-6)/(9+1)
=0.6 (A) (2分)
I3=I总-I2
=06.-0.4 (1分) =0.2 (A)
∵ U2=U3=6(V)
∴ R3=U3/I3
=6/0.2
=30 (Ω)(1分)
(2)P3=I32 ·R 3
=0.42×30
=4.8(w)(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