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蓬莱村:从“农业村”变“公园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上盘山玉路带,白云深处有蓬莱”。
距离贵阳市区10余公里的白云区蓬莱村,山环水绕,青山如黛,犹如人间仙境。
就是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在改革开放初,村民进一次城,来回需要一天的时间。
道路成为了阻碍这个城市近郊乡村发展的最大瓶颈,当地村民只能依靠传统农业艰难地过着日子。
90年代后期和新世纪初,蓬莱村和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百姓大丰收。
然而,蓬莱村没能抓住机遇,仍然没有摆脱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而是大批劳动力向城市进军,打工热潮一度高涨。
2011年,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中,蓬莱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条通往市区的便捷通道打破了该村的时空,村民种植的新鲜蔬菜,只需30分钟就可以到达市区的菜场,上了市民们的餐桌。
2014年,蓬莱村集体筹资30万元,发动党员干部、群众183人集资入股86万元,注册成立“蓬莱仙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承包了现代农业展示区的安保、保洁等服务工
作,探索“党支部+实体+园区+群众”的富民强村之路。
2017年,蓬莱村入股资金已累计达1170多万元,资金入股股东共389人。
到目前,全村发展农家乐餐馆52户、家庭客栈21户、小吃摊位82户,KTV、咖啡屋等10余户,解决就业400多人、创办微小企业30多家,产业发展呈现“一村多业”的状况。
白云全区乡的美丽蝶变,不断催生出农家乐、乡村客栈、农业电商、生态农业、农旅融合等美丽经济,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农村逐渐从传统的“农业村”向“公园村”发展。
数据显示,白云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68元提升到目前的16511元,增长了242倍;城镇化指数从1978年的24提升到87.5,增长了3.5倍;通村通组公路硬化率从1978年的11%提升到100%。
2018年,是乡村振兴开局之年,白云区以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区的更高目标,开启了更高水平、更高要求的乡村振兴新征程。
白云区蓬莱村:从
“农业村”变“公园村”
◇ 蓬莱仙界之“荷塘月色”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