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省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选课堂教学心得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摩省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选课堂教学心得
9月21日—28日,我在实验一小观摩了9节省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选的课堂教学,收获颇深:
一、字词教学,张显人文情怀
尽管结合年级段特征,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但不管是低段还是高段老师们都很注重字词教学。
比如潍坊刘老师的《麻雀》一文出示了很多词语让学生表演出这些词语并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这种识字方法容纳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与文字形成了互动,既理解了词语意思,也顺势感受到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又学习了一招!
二、课堂上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听课时人很多,加之座位在后面,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即时表现,我看得不是很真切,但总体还是不错的。
《小刘树和小枣树》如和风细雨,《从现在开始》深入浅出,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则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关怀……无论是哪一类的课,都少了以前那么多的视听冲击,多了更多的平实和基础,也许任何事情在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起伏后,真实自然才是它们最终的归属,语文课也一样。
我想,这也许就是当今的小语教学想要追求的境界吧?在历经了一次次的改革,一次次的浓抹重彩,一次次的跨越蜕变之后,铅华洗净,语文教学最终远离造作,返本归真。
听说还是那个听说,读写也还是那样读写,只是,教师带着一颗平淡的心境来对待它,不俯视,也不仰视,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再为了单纯的创新,而刻意地去挖掘教材,把教学过程包装得精美绝伦;不再为了吸引听课者的眼球,而轮番轰炸多媒体手段,恰恰脱离了文本;也不再为了苛求课堂上的一鸣惊人,而把课文上得高深莫测,往往远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总之课堂上,教师顺势而导,游刃有余,学生学得扎实,也领悟得真切。
有的课重人文,有的课重工具,但无论是哪一类的课型,没有为了读而读,也没有为了写而写,虽然每堂课都不可能尽善尽美,虽然有些执教者并不是那么优秀,但那来自课堂上的和谐气氛,深深地吸引住了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者。
我想,这就是真实的力量吧!
三、听课后的反思
听完课后一直在回味和叹服执教教师扎实的语文功底,广博的语文知识,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
看似枯燥的文字,在他们的精心设计下,成了学生发展延伸的地方,学生学习了课文内容,而且自身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都有了提升。
赞叹、称颂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学生乐此不疲?①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这些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深入研读教材,了解文章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②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
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
他们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
③活泼的课堂气氛。
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这些教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
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