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哈姆雷特:有勇有谋,审慎而残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心得——哈姆雷特:有勇有谋,审慎而残酷一、莎学公案:哈姆雷特是否“延宕复仇”
《哈姆雷特》自问世后就被评论家们所关注,所津津乐道,一直不曾中断过。

每一位评论家都在各自的心中塑造着自己所理解的哈姆雷特。

他们的评论各有千秋,但往往在一个重要问题上大家都纠缠不休。

英国著名学者布拉德雷曾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哈姆雷特干吗不听从鬼魂的吩咐,立即动手复仇?这样就不用一死就是八条命,另外七条人命可以保全了。

”哈姆雷特为什么一再延宕复仇,已成为莎学研究中的一桩公案。

歌德认为哈姆雷特“缺乏成为一个英雄的魄力,却在一个他既不能负担又不能放弃的重担下被毁灭了”。

很多研究者,从所谓的哈姆雷特的人文精神找原因,或仅从其忧郁的表现下断语,或只从其所处环境找理由,都不免失于偏颇。

毫无疑问的是,哈姆雷特是一个有着“巨大的深度和复杂性”的人,但绝不是文雅得柔弱。

有人认为,哈姆雷特的复杂性格源于莎士比亚没有处理好所依据的素材,从而引发了混乱。

“他确实不易理解,因为看起来他既能行动,又不能行动;既要行动的时机,又放过了难得的机会;深爱过奥菲丽娅,又对她极为残酷;厌恶生命却又向往人生”。

在孙家绣先生看来,“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责任感,却又是个注定不能实现他的理想的空想主义者。

这里就包含着极其深刻的历史悲剧性。

”“作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他既具有那伟大时代的杰出特征,又有由它决定的不可克服的软弱性和局限性。

”这是从中心情节和行动中梳理了哈姆雷特的忧郁和拖延。

卞之琳先生认为哈姆雷特在忧郁的深思中探索,规定了客观上的延宕。

还有人认为哈姆雷特消极多于振作,由于精神崩溃而导致了毁灭,并认为哈姆雷特没有行动。

甚至有人提出,哈姆雷特得了轻度精神分裂症,造成了意志和行动分离。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把哈姆雷特放到他复仇的情境中去分析他复仇的过程;其次,判断他的复仇过程是否存在延宕;再次,找出并分析延宕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本文尝试按这个逻辑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审慎面对变故:先王暴死、生母改嫁
复仇可以说是《哈姆雷特》一剧的重要主题和内容。

剧中除了哈姆雷特的复仇之外,还有雷欧提斯的复仇。

雷欧提斯的复仇既是副线,也起到烘托、促进情节的作用。

雷欧提斯和哈姆雷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雷欧提斯鲁莽而暴躁,火气很大,为了复仇不择手段、不惜代价。

他一得到父亲被杀死的消息,立即从法国赶回丹麦纠集了一批人马,不顾背上叛军的恶名,打败了王宫的卫士,攻进了宫中。

他所采取复仇的方式简单而粗暴,无所顾忌,“只要痛痛快快地为我的父亲复仇”。

然而正因为他头脑简单,不知不觉地就被克劳狄斯所掌握和利用,成为其对付哈姆雷特的工具。

而他之所以被利用,也是报仇心切所致。

他把与克劳狄斯的合作当作他复仇的手段之一。

即使是在和哈姆雷特的比剑中,对于使用利剑,他并不反对;为了达到复仇的目的,还要在利剑之上涂上毒药。

为了复仇,雷欧提斯心狠手辣,无所不用其极。

在策划报仇的过程中,他不曾考虑过其他问题,不曾想过后果。

不过他的本性还是善良的,在比剑中已有悔意,“用诡计害人,反而害了自己”,但是为时已晚。

相比起雷欧提斯的简单、暴躁,哈姆雷特则显得审慎而多虑。

其实,父亲暴死,父亲的鬼魂告知真相,对哈姆雷特来说都太突然。

一个多月的时间中,丹麦国发生了惊人的变故,对哈姆雷特来说,在心理上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全部接受。

在变故之前,持政的是国王老哈姆雷特,他雄姿英发,英勇善战,是神一样的形象,“这样好的一个国王,比起当前这个来,简直是天神和丑怪”。

哈姆雷特对父王怀有崇拜式情感。

在老国王的庇护下,作为王位当然继承人的哈姆雷特,虽然生在宫廷,却游学于外,接受着新式教育,怀有新思想,是大家所瞩望的青年模范。

他视野宽广,涉猎广泛,既有精深的学识,也有着超常的武艺。

但是他心地善良,温文儒雅,写得一手好字,并有豪骨侠情。

他黑白分明,结交的都是富有正义感、心地敦厚的朋友。

他对于奥菲利亚的爱情,光明正大,像人们习以为常的爱情一样,满是旦旦信誓和甜蜜。

父爱母慈,他享受着家庭中的天伦之乐。

仪表堂堂,谈吐不凡,奥菲利亚所评价的“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并不过分。

他这朵皇家娇贵之花,还不曾受到过人世间的什么苦难与折磨。

他受朝臣和国人的拥戴,只等着时候一到就践登王位,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

那个时候,丹麦俨然就是他的丹麦,整个世界仿佛按部就班地前进,秩序井然。

然而,他在威登堡的学业未竟,一场巨大变故就突然而至,改变了他对自身处境和对世界的认识。

新继位的是他的叔父克劳狄斯,虽然他们之间存在血缘关系,但并不直接。

虽然他把哈姆雷特立为王位继承人,但是哈姆雷特心中一定明白这里面充满了变数,随时都可能会变化。

丹麦已然不是他的丹麦,他在丹麦行事需要小心并且要注意分寸。

前国王和哈姆雷特的母亲葛特露本来十分恩爱,就在前国王刚去世一个多月的时间中,葛特露就改嫁新国王。

克劳狄斯不仅“抢”走了王位,还“抢”走了他的母亲。

他像是被母亲遗弃的孩子。

整个世界仿佛都远离他,抛弃了他。

这是令他难以接受的现实,突然之间他变得如此孤单。

然而,
他在心中虽然难以接受,却不敢直接表现出来,也不能直言给另嫁的母亲,只能郁郁于心:
我的墨黑的外套、礼俗上规定的丧服、难以吐出来的叹气、像滚滚江流一样的眼泪、悲苦沮丧的脸色,以及一切仪式、外表和忧伤的流露,都不能表示出我的真实的情绪。

这些才真是给人瞧的,因为谁也可以做作成这种样子。

它们不过是悲哀的装饰和衣服;可是我的郁结的心事却是无法表现出来的。

克劳狄斯允许雷欧提斯回法国继续求学,“尽情发挥你的才能”,但是发现“愁云”依旧笼罩在哈姆雷特的身上,却不让哈姆雷特回到威登堡去继续求学,让他在朝廷上领袖群臣。

从克劳狄斯的角度来说,这多少有些监视的意思,然而他不得不“自动地顺从”。

对此,克劳狄斯表现得非常高兴。

然而,哈姆雷特似乎表现出了厌世的心理情绪。

哈姆雷特的情绪非常低落,他觉得有什么不妥、不对劲的地方,但是他无法确定。

三、审慎面对真相:装疯卖傻、探查实情
大家都认同他的父亲在花园里睡觉的时候,被一条蛇螫死,但是这骗不过聪明的哈姆雷特,他预感这中间一定是有问题的,有着“奸人的恶计”,并且怀疑的直接对象是他的叔父。

所以,当霍拉旭告诉他鬼魂的事情时,他并不害怕。

遭遇重重变故,哈姆雷特已经看轻了自己的生命,“把我的生命看得不值一枚针”,反而盼着天快黑下来,急于见到父亲的鬼魂,求证他心中的预感。

虽然有预感,有心理准备,但当鬼魂告诉他真相后,他要许下复仇的诺言,也是很痛苦的事。

复仇是他的阅历中不曾想到过、不曾体验过的,为了复仇他要彻底地改变自己,与过去的自己决裂,重新准备开始复仇的人生:
是的,我要从我的记忆的碑版上,拭去一切琐碎愚蠢的记录、一切书本上的格言、一切陈言套语、一切过去的印象、我的少年的阅历所留下的痕迹,只让你的命令留在我的脑筋的书卷里,不搀杂一些下贱的废料;是的,上天为我作证!
不过发誓只是一两句的功夫,他心中确实想急于复仇,“让我驾着像思想和爱情一样迅速的翅膀,飞去把仇人杀死”,而真正要复仇的时候,要做好复仇的身心准备,对于审慎的哈姆雷特却需要一个过程。

正因为他过于审慎,虽然他信任霍拉旭等人,仍然让他们数次以各种方式宣誓保守秘密。

很显然,哈姆雷特还是比较了解克劳狄斯的谨慎、小心和心思缜密的,他一定已经加强戒备和守卫,冒然刺杀未必会成功。

并且,他的身份是王子,复仇对象是丹麦的新王,他的复仇不只是个人行为,还关乎国体安危。

国内有不安定因素,邻国虎视眈眈,丹麦很容易就被搅得鸡犬不宁。

他不仅要把仇人杀死,还得把仇人的势力肃清,维护丹麦的安定,无异于在丹麦国内重整乾坤。

正像他感慨的:“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楣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责任重大,他怎么能不审慎。

和雷欧提斯只在意个人仇恨、采取简单而粗暴的复仇方式相比,哈姆雷特的复仇还着眼于丹麦国体,并审慎得多。

因为审慎,他“要故意装出一副疯疯癫癫的样子”,他甚至不惜牺牲爱情来伪装他的疯癫。

“他的装疯就是行动的第一步,进一步行动的准备”。

他担心因为复仇蒙蔽了心灵,走上沉沦的路,所以要请来戏班子验证鬼魂的说法,“我要先得到一些比这更切实的证据;凭着这一本戏,我可以发掘国王内心的隐秘”。

“我要探视到他的灵魂的深处,要是他稍露惊骇不安之态,我就知道我应该怎么办。

”克劳狄斯在看戏的过程中,被刻意安排的情节击起惊骇,不
安地退场,哈姆雷特就知道该怎么办了,那就是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杀死仇人。

“演戏是一个转折点,从此哈姆雷特就急转直下,大踏步行动了”。

这不是延宕,而是审慎。

四、审慎面对机会:等候一个更惨酷的机会
当哈姆雷特去见母亲时,巧遇克劳狄斯正在不安中专注于祈祷,他原本可以抽剑杀死他。

但是,根据当时的信仰,这样反而让他死后上了天堂。

克劳狄斯把老哈姆雷特送进了地狱,哈姆雷特曾听到他说在死后还饱受炼狱的折磨,所以不愿意把克劳狄斯送上上天堂的路,否则的话,虽然杀死了他但并没有报仇。

他要“等候一个更惨酷的机会”,真正地报仇雪恨。

这不是延宕,而是机会不好。

当哈姆雷特见到母亲时,波洛涅斯在帏后偷听意外暴露。

哈姆雷特以为帏后是克劳狄斯,非常果断地拿剑就刺,误杀了波洛涅斯。

哈姆雷特没有任何顾虑,被母亲说成是“多么卤莽残酷的行为”。

虽然杀的不是仇人,但是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哈姆雷特不仅审慎,而且非常果决,可以说是有勇有谋,并且善于抓住机会、利用机会。

对哈姆雷特来说,他抓住了“一个更惨酷的机会”,只是他以为他杀的是克劳狄斯,但误杀了波洛涅斯而已。

这里也没有延宕。

哈姆雷特杀了波洛涅斯后,为什么不立即杀死克劳狄斯?还是因为审慎。

克劳狄斯非常不安,坚决要立即送哈姆雷特去英国。

他处于高度警觉的状态,而哈姆雷特没有断然而有效的措施复仇。

哈姆雷特“觉得我的处境比锁在脚镣里的叛变的水手还要难堪。

”审慎地思虑后,他只能顺水推舟马上上路。

但是他的心中,早有盘算和计划,就像他自己说的:
现在我明明有理由、有决心、有力量、有方法,可以动手干我所要干的事,可是我还是在大言不惭地说:“这件事需要作。

”可是始终不曾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我不知道这是因为像鹿豕一般的健忘呢,还是因为三分懦怯一分智慧的过于审慎的顾虑。

……从这一刻起,让我屏除一切的疑虑妄念,把流血的思想充满在我的脑际!(下)
他所许的并非是空誓。

他勇敢地找到国书并加以伪造,先送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走上黄泉之路;在与海盗对峙中,勇敢跳上海盗船与海盗博弈,机智地借海盗之手回到丹麦。

当哈姆雷特回国后,在墓地见到克劳狄斯等人,但是因为奥菲利亚之死和雷欧提斯起了争执,没有顾上复仇的事。

这也不是延宕。

最后,哈姆雷特中了克劳狄斯和雷欧提斯的诡计,同意比剑,在受伤、中毒的情况上终于剑杀克劳狄斯,显示他的武艺高强和勇猛。

杀死仇人的时候,他没有犹豫,没有顾虑,没有迟疑,果决而残酷。

这里也没有延宕。

总的看来,在经过巨大的打击后,他在心中虽然难以接受真相,但是他一时找不到有效复仇的办法。

哈姆雷特几乎没有踌躇,从一开始就做出了装疯的计划,伺机行事。

哈姆雷特走上复仇之路后,不曾有所谓“延宕”,是客观形势往往妨碍了复仇计划的实现。

他不曾表现出所谓的“软弱”,相反他不仅不软弱,反而是有勇有谋,审慎而残酷,“虽然不是一个暴躁易怒的人,可是我的火性发作起来,是很危险的”。

他也并不是一个善于思考而不善于行动的人。

在哈姆雷特审慎而果决的内心中,是错综复杂、悲戚哀苦的情感,以及对于生命的悲恸的思索。

哈姆雷特的大段独白,都是对于情感的抒发和对生命的思索,常被人误读出“忧郁”“犹豫”,以至于误判哈姆雷特延宕复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