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同步训练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同步训练题
①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②城区交通拥堵状
况有所缓解③城市公交客流大大减少④城
市交通规划有所调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3.B 4.D 第3题,“使用该App,用户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查看单车位置,继而预约并找到所选单车”,据此判断,该单车自身带有定位功能,故需要用到GPS。

该单车需要运用软件进行预约、扫描二维码开锁、支付费用等,这些需要用到GIS的分析处理功能。

第4题,城市居民出行选择使用共享单车,开车或乘坐公共汽车外出的次数会减少,有利于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改
善城市空气质量;城区道路上的汽车数量会减少,可缓解城市道路拥堵状况;随着使用共享单车的人数增加,城市交通规划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城市人口密集,人流量大,骑自行车出行多为短途,城市公交客流会减少,但不会大大减少。

读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图,完成5~6题。

5.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主要是为了( )
A.泥石流、滑坡的监测和预报
B.大地高程测量
C.地震监测和预报
D.为电离层研究、气象预报提供数据
6.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解析] 5.C 6.B 第5题,地壳运动观测网可以获得地壳运动的相关数据,为地震监测和预报提供依据。

第6题,全球定位系统可对各站点精确定位,人们根据各站点之间的距离变化,可判断
地壳的运动状况。

7.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读图完成下题。

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解析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强调的获取,应是遥感(RS),A项错。

解译积雪遥感影像,分析道路积雪分布,强调的是分析、处理,应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B、C项错。

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强调的位置定位是GPS的功能,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到防灾减灾上的频率越来越高。

读GIS分层图,完成第8题。

8.一位年轻研究员不小心把完整的图示弄丢了,现在需要制作出完整的图示,它需要填补的甲图层内容最可能是( )
A.坡面起伏状况
B.坡向
C.坡面侵蚀状况
D.地层厚度
[解析] B 由图可知,甲图层与地层倾斜图层形成顺向坡面阶段成果图,说明需要填补的甲图层的内容最可能是坡向。

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
A.遥感(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10.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乙>丁>丙>甲 D.乙>丙>甲>丁
解析第9题,遥感(RS)的核心功能是获取地理信息,主要应用于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领域,A项错误。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核心功能是分析、处理信息,主要应用于资源管理、城市管理、发展规划、绘图和路线规划等领域,本题中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类似城市管理领域,需要分析处理数据,故B正确。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核心功能是定位、导航,C项错误。

北斗导航系统(BDS)是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实时服务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项错误。

第10题,乙丙一线为滑坡发生地带,山体碎屑物质从高处滑落形成堰塞体堵塞河道,因此海拔乙>丙>堰塞体,堰塞体堵塞
河道后会在上游形成堰塞湖,故海拔甲>丁,而堰塞体处没有被湖水淹没,甲处已被湖水淹没,故海拔堰塞体>甲,总之,乙>丙>甲>丁。

答案9.B 10.D
11.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
A.计算机网络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3S”技术。

根据题目中的“分析”两字,可以判断为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数据分析和城市规划。

遥感的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和监测事物的变化,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 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
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对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考查。

GPS可以全天候、连续、及时地为用户提供三维坐标。

遥感可以获得图像。

对地理信息处理应使用GIS。

答案全球定位系统(或GPS)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年4月11日,搭载我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雪龙”号科考船返回上海基地码头。

第33次南极科考实现了海陆空立体协同考察,顺利完成我国首个南极冰盖机场选址、勘察工作和新建南极考察站选址现场考察工作,完成东南极30万平方千米的地球物理调查和内陆深冰芯钻探。

材料二我国布放在南极内陆的南极天文望远镜。

(1)南极科考队为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

下列对“数字南极”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应用?试举两例。

[答案] (1)GPS和GIS RS (2)C
(3)利用GPS测量观测点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确定科考队员的位置;利用RS探测资源分布状况;利用GIS绘制资源分布图;等等。

[解析] 第(1)题,选址过程需要运用GIS进行空间分析,位置的确定需要运用GPS。

获取地面影像,监测环境变化,需要运用RS。

第(2)题,“数
字南极”不能提供防止极冰融化的治理技术,但能为治理工作提供有用的数据。

第(3)题,联系RS、GIS、GPS的应用领域,结合南极科考的实际来回答。

第 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