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北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教学设计
《倒数》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倒数》是北师⼤版⼩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教学的。
它既与前⾯的内容有⼀定的联系,⼜具有相对的独⽴性,它是学习分数除法的关键知识,能否正确理解掌握倒数,决定着学⽣学习分数除法的⽔平,是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教学内容】
北师⼤版⼩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倒数》主要有两部分内容:⼀是倒数的意义,即什么是倒数;⼆是倒数的求法。
为了使学⽣对倒数意义的理解更深刻,教材列举了6道两个数乘积为1的乘法算式,设计了“算⼀算”的活动,⽬的就是想让学⽣通过实际计算更直接地感受这组算式中积的特点,从⽽在观察的基础上进⼀步发现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
教材中的⽂字内容,易于学⽣理解倒数的意义,强调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不能孤⽴地说某⼀个数是倒数。
【学情分析】
结合本班学⽣实际和教材特点。
学⽣在理解倒数的意义时,对“互为”⼀词,会有⼀些困难,要联系本⼈和同学们相互成为好朋友来理解,强调倒数的互相依存性。
学⽣对乘积是1,理解时可能会只关注得数是1,要进⼀步引导学⽣理解“和、差、商为1时,两个数不互为倒数”。
因此,在教学时要创设必要的情境,让学⽣易于接受。
同时,结合以后学习的需要,教师适当补充带分数、⼩数、⼩数这些数的倒数的求法,在掌握分⼦、分母调换位置求⼀个数的倒数的⽅法的基础上,引导学⽣迁移学习,逐步掌握“先变形,再换位”的⽅法求倒数。
【教学⽬标】
1、在计算、⽐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个数的倒数的⽅法。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归纳、推理能⼒。
【教学重点】
发现倒数的特征,理解倒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个数的倒数的⽅法。
【教学⽅法】
创设情境、激趣质疑、⾃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新课
1、谈话:
师:当碰到好朋友的时候,美国⼈会热情的拥抱,我们中国⼈⼀般会怎样做呢?
⽣:握⼿。
师:现在谁愿意来前⾯和⽼师握握⼿,他就会成为⽼师最好的朋友。
(师⽣共同表演握⼿的动作。
)
师:握⼿是⼏个⼈的事情呢?
⽣:两个⼈。
师:经过⼀年多的相处,我们都互相成了朋友。
谁能告诉⼤家,你是怎样理解“互相成了朋友”这句话的?
⽣:“互相成了朋友”就是说我们是⽼师的朋友,⽼师也是我们的朋友。
2、猜字谜:
同学们说的很好!咱们再来猜个字谜吧!
“吞”字上下颠倒是什么字?(吴)
“呆”字上下颠倒⼜是什么字?(杏)
3、引⼊新课:汉字真奇妙啊,把⼀个字的上下部分颠倒就可能会变成另外⼀个字,其实,在数学⾥也有这种奇妙的现象!你们想知道吗?猜猜看,谁能举出这样的例⼦。
例如把32倒过来就变成23,71颠倒就变成了1
7,也就是( 7 )。
我们给这些数起个名字就叫倒数(板书课题:倒数)
⼆、观察⽐较,抽象概念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现在⽼师给出⼀些乘法算式,请你算⼀算并仔细观察,⽐⼀⽐谁最能发现这6道算式的秘密(课件出⽰课本31页8道算式,引导学⽣观察。
)
32×23=() 2×21=() 118×811=() 10
1×10=() 97×79=() 7×71=() 56×65=() 5
1×5=() 2、学⽣思考,然后汇报。
⽣1:我发现了两个乘数的分⼦与分母位置相互颠倒。
⽣2:我发现每个算式的积都是1。
3、引导归纳倒数的概念: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教师板书,学⽣⼝述。
)
4、倒数的概念中哪些词⽐较重要?
(预设:此处根据学⽣的回答,依次理解两个数、乘积是1、互为。
)同学们可真是⽕眼⾦睛啊,关键词都找出来了!让我们再⼤声说⼀次什么是倒数。
(⽣齐说概念)倒数还有什么特点呢?(分⼦和分母相互颠倒)
5、教师⼩结: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必须是1,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必须说⼀个数是另⼀个数的倒数,不能孤⽴地说某⼀个数是倒数。
如2是21的倒数,2
1是2的倒数。
写的时候特别要注意: 23=32 错应为:。
的倒数是。
你能说出屏幕上()是()的倒数,()和()互为倒数。
6、像这样乘积是1的算式,你还能再写⼀个吗?请每个同学写⼀个算式,然后告诉同桌说你写的算是中()是()的倒数,()是()的倒数,()和()互为倒数。
(在进⼀步理解倒数意义的基础上,规范学⽣的数学语⾔)
8、⽤⾯积为1的长⽅形理解倒数。
师:同学们任意说出⼀个数作为长⽅形的长,我就能说出它的宽,并且让它的⾯积是1,你们信吗?
学⽣随意说出⼏个数字,⽼师说出相应的宽。
师:同学们知道⽼师很快说出的秘诀吗?这就是⽼师利⽤倒数的关系计算长⽅形的⾯积。
请同学们算⼀下这⼏个长⽅形的⾯积。
(出⽰教材第31页红中间的表格,遮挡住最下⾯⾯积⼀栏)
你能很快说出⼀个⾯积为1的长⽅形的长和宽吗?
9、及时练习,巩固新知:我来当⼩⽼师。
(判断对错,说清理由。
)
(1)2是2
1的倒数。
()(2)和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3)计算结果得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4)因为32×23=1,所以32是倒数。
()
三、引导探究,掌握⽅法
1、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倒数,那么你们能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找到下⾯各数的倒数吗?(能)那就请同学们进⼊闯关环节,先独⽴完成,遇到困难可以同伴互助,看看哪些同学和⼩组能连闯三关,开始!
2、⽣开始做题,师巡视。
(课件出⽰)
第⼀关:43的倒数是(),25的倒数是(),91的倒数是()。
师:怎样求⼀个数的倒数?
⽣:分⼦分母交换位置。
总结:求⼀个分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分母调换位置。
第⼆关:4的倒数是(),8的倒数是()。
师:4没有分母,倒数怎么求?(预设:把4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第三关:1的倒数是(),0的倒数是()。
3、全班交流反馈。
那么0的倒数⼜是⼏呢?(有争议)预设:
⽣: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可以把0看做10,他的倒数就是01。
⽣:对,0不能做分母,也不能做除数,所以0没有倒数。
⽣: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得1,⽽是得0,所以我也觉得0没有倒数。
师:⼩结强化0的确没有倒数。
4、⼩结闯关情况:连闯三关的同学起⽴,你们真是善于动脑的孩⼦,好样的,庆祝⼀下!掌声送给你们!
5、归纳⽅法:同学们通过闯关已经学会求⼀个数的倒数了,请你试着总结出求⼀个数的倒数的⽅法。
(1)课件:求⼀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分母调换位置。
(2)请问:这个数中包含0吗?0有没有倒数呢?
(3)完成板书:求⼀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分母调换位置。
(4)课件:演⽰⽅法
6、质疑:关于如何求⼀个数的倒数⼤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⑴⽣:我想知道带分数的倒数怎么求?
(3)⼀个假分数的倒数⼀定⼩于1。
()
五、课堂⼩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思考?有什么疑问?告诉⼤家,让我们⼀起分享⼀下。
2、教师⼩结:这节课我们⼀起通过观察⼀组算式,发现了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再通过⾃⼰的举例验证进⼀步理解了倒数的概念,然后在应⽤的过程中,获得了求⼀个数的倒数的⽅法。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24页练⼀练和31页第1、2题
七、板书设计。
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数是1。
0没有倒数。
附、教学反思
《倒数》是在学⽣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教学的。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个数的倒数是学⽣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
学⽣只有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题。
这⼀课的核⼼内容是“倒数的意义和求法”。
“倒数的意义”属于概念的教学,我认为,只有让学⽣关注基础知识本⾝,让学⽣在深⼊剖析“倒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体会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的需要。
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时⼒求充分发挥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的过程,提⾼学⽣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实现知识技能与学⽣智能的同步发展。
通过这节课的实际教学,结合新课标,也给了我不少启⽰。
启⽰⼀:处理好“教教材”和“⽤教材”的关系:
1、在课的导⼊部分,联系学⽣熟悉的⽣活情景,由师⽣关系和⼀些有趣的⽂字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的探究兴趣,为学⽣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变例题教学为闯关游戏,引导学⽣发现求⼀个数的倒数的⽅法,然后通过举例,检查学⽣的掌握情况,再总结出求⼀个数
的倒数的⽅法。
启⽰⼆:相信学⽣,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独⽴思考的时间,相信学⽣能具有独⽴思考的能⼒,教学中每⼀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不是坐等听别⼈讲,⽽是能养成先⾃⼰积极思考的习惯。
2、给学⽣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有困惑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集体智慧,引导学⽣⼩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在合作中解决困惑。
在教学中,我对于探求“求⼀个数的倒数的⽅法”,充分发挥学⽣合作交流的作⽤,去共同解决问题。